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评比教案二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
教学内容:
1. 认识数的概念,了解数的含义和作用
2. 认识自然数及其顺序排列
3. 认识0和负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数的含义和作用
2. 能正确快速认识自然数并进行排列
3. 能正确区分0和负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1. 数的含义和作用
2. 自然数的认识和排列
教学难点:
1. 负数的概念认识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数字卡片
3. 教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用教学课件展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猜测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引导学生认识数的概念。
二、讲解数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
教师向学生解释数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
三、认识自然数及其顺序排列(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数,并进行顺序排列,让学生逐渐掌握自然数的概念。
四、认识0和负数的概念(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0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负数表示欠数或损失。
五、小结和复习(5分钟)
教师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需要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数的概念,通过实物和数字卡片的展示,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数的基本概念。
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和
理解数的含义和作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2)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策略;2.训练学生“一一列举”的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让学生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应用方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策略;•训练学生“一一列举”的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应用方法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解决实际问题来引入“一一列举”的策略。
例如:“班级里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我们该如何统计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2. 学习重点让学生看一段描述小明家庭人数的文字,让他们找出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答问题。
“小明家里有4口人,他们是爸爸、妈妈、哥哥和小明。
请你们算一算,他们家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学生可以一一列举每个家庭成员的性别,最终得出答案。
这个例子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策略。
3. 学习困难通过举例解决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例如:“手表上刻有12个数字,请你们列举出所有时针与分针间隔角度小于90度的时间。
”学生可以通过列举小时数和分钟数的组合,计算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时刻。
这个例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并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
例如:“当你在学校时,你都需要做哪些功课?”学生可以一一列举出自己需要做的功课,帮助他们巩固“一一列举”的操作能力。
5. 总结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巩固学习成果。
例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一列举’的策略。
我们可以用这个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其中需要注意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正确应用方法。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计数单位及进率》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计数单位及进率》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
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顺序表。
2.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认真,态度端正,思维活跃,课堂发言积极,能按时完成作业。
3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的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顺序表。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认识小数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认识小数
2【讲授】认识小数
1、出示例2,先涂色表示它上面的小数,再填空。
1里有( )个0.1,0.1里有( )0.01。
仔细观察,说说涂色的份数,为什么?
说说涂色的每一份表示什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案(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3)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3)采用学生中心、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
4)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造能力。
2)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
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深入理解,并能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导入与主题相关,如采用“买水果”游戏连起上节课的学习。
2)引导学生思考:有时候我们需要计算一组数的平均值,你们知道平均数是什么吗?2. 拓展(10分钟)1)通过生动有趣的图形与实际问题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如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按顺序站成一排,然后问:“假设这6个孩子每人有3本书,6个孩子一共有多少本书?找到平均数可不可以知道每个孩子大概有几本书?”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说出平均数的定义,并口头总结,引导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与重要性。
3. 讲授(10分钟)1)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小组内同伴的讨论,让学生自主体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讲解完毕,教师板书平均数计算方法,让学生自主记录笔记。
4. 练习(10分钟)1)小组内合作,以一件商品的售价为例,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计算平均值,并填写小组讨论记录表。
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在全班展示记录表,练习应用平均数计算方法。
5. 拓展(10分钟)1)通过实例让学生感性理解平均数的应用,如:计算一个班级同学考试成绩的平均分,能不能知道我们班有哪些科目成绩比较高?2)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能不能再多发掘一些有用的信息呢?6. 实践(10分钟)1)分发小组实践练习任务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平均数计算方法,获得更多有用信息。
苏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篇作为苏教版小学数学的教案作者,要编写出优秀的教案,需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提供5个优秀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教案一:《十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题目。
教学内容:1. 加法与减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3.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数学游戏“找不同”活动回顾十以内数的概念;2. 导入新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3. 讲解加法与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4. 示范和练习:通过示范计算和练习题目巩固学习内容;5. 拓展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要点和技巧。
教案二:《分数的认识与运算》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分数的定义、基本形式以及相关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分数的表达方法;3.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分组游戏回顾分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2. 导入新知:通过图形和实例引入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3. 讲解分数的表达方法和运算规则;4. 示范和练习:通过示范计算和练习题目巩固学习内容;5. 拓展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分数的要点和运算技巧。
教案三:《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
1. 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2. 几何图形的特征与分类方法;3. 几何图形的相关概念和属性。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几何图形的拼图游戏回顾学生对图形的基本认识;2. 导入新知:通过实例介绍二维几何图形及其特点;3. 讲解几何图形的分类方法;4. 示范和练习:通过比较和分类练习题目巩固学习内容;5. 拓展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几何图形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教案汇编一
2013年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教案汇编一比赛时间:2013年5月16-17日比赛地点: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目录三下平均数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张姝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92-94页。
教学目标:1.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操作、观察、交流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 经历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对策: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学生充分操作、观察、交流。
教学过程:一、解决问题,认识平均数(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情境:三1班第一小组有9人,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10次。
呈现成绩统计图,介绍条形统计图名称、横轴、纵轴。
生: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的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
】(二)引发冲突,寻找方法1. 呈现问题: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准一些?学生可能(1)男生投得准一些,因为男生最多的王华投中10个,女生最多投中9个。
(2)女生投得准一些。
因为女生一共投中30个,男生一共投中28个。
(3)女生投得准一些,因为男生最少投中2个,女生最少投中4个。
(4)要比“平均每人几个”2. 讨论、交流,产生比“平均数”的需求【设计意图:以“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的开放性问题,关注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激活学生的相关资源,激发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经验或信息来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心,也为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平台。
】(三)认识、理解“平均数”1. 找“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活动要求:同桌合作,可以在学具板上移移、动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写、算算;把结果和想法互相说一说。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以帮助教师
进行课堂教学。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教案概述:
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整数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整数的概念引入、正整数与负整数的认知、整数的加法及减法运
算等内容。
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和大小
比较。
教案包括小数的引入、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
第三单元:分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分数的引入、分数的读写、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法及减法运算
等内容。
第四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绘制。
教案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图的制作等内容。
第五单元:时间、面积和体积
本单元主要介绍时间、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时间的认识、面积的认识、体积的认识等内容。
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名称、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图形的命名、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应用等内容。
第七单元:数的整体感
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对数的整体感的认知能力,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教案包括数的整体感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等内容。
以上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概述,旨在提供一个简洁明了的指导教学的参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三 《6、乘加、乘减》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三表内乘法(一)《6、乘加、乘减》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下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的意义及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运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探索与合作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按正确的运算顺序来计算乘加、乘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情境图,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来了。
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
你们喜欢吗?
2、发现数学信息
观察图,你从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 2【讲授】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乘加
1、独立思考:你想怎样计算?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说。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讨论。
2023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方案精选
2023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方案精选篇一:2023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方案怎么写为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平罗县教体局决定开展全县“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参赛对象现任教的小学数学教师。
二、活动流程1、初赛:以合作体为单位组织教师初赛。
各学校推荐1名教师上报合作体牵头学校,牵头学校组织初赛。
2、决赛:在合作体初赛的基础上从中优选2位教师参加县级决赛。
三、参赛内容初赛内容合作体自定;决赛内容教研室统一安排,11月13日下午公布及抽签。
四、活动形式1、初赛形式各合作体自定。
3、每个合作体推选一位教师单选决赛评委。
线上观看决赛教师执教情况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
(活动结束后将填写好的纸质课堂教学评价表报送教研室郭仕萍老师处)五、活动时间及地点初赛具体时间及地点各合作体自定,11月13日赛完即可。
决赛时间:11月17日—11月18日。
决赛地点:XXX第八小学。
六、要求2、初赛的相关事宜由合作体牵头学校领导全权负责。
3、参加初赛、决赛的老师均按教体局一、二、三等奖设奖项,请各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比赛期间请各学校组织数学教师参加听课并利用教研活动开展议课活动。
篇二:2023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方案怎么写一、活动目的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我校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优,培养骨干教师,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评选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对优质课评比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优质课评比领导小组。
组长:XXX、XXX副组长:XXX、XXX评委: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的评委由学校外请评委。
三、评选程序1、教研组内初评:3月13日—4月13日各教研组长组织48岁以下(48岁以上教师自愿参加)的在职中青年教师在组内初评,人人参加,发挥集体力量,严格按程序推选出最优秀的人选,代表本组评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 (2)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 (2)一、教学目标1.掌握把单位等分的方法,能准确地读懂带分数符号的数、写出它的意义。
2.按照实际应用,积极灵活地运用分数。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数的初步认识。
2.带分数符号的数的意义。
3.分数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带分数符号的数的意义。
2.分数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事先准备好需要等分的物品,如苹果、巧克力等,让学生来体验把物品等分的感受。
2. 引入新知1.引导学生思考:3 个人平均分 1 台电脑,每人分多少?(3 分之 1)2.再次引导学生思考:1 台电脑平均 3 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 1-1/3 )3.教师告诉学生,3 分之 1 和 1-1/3 均表示同一意思,都是三人平均分一台电脑,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4.利用黑板或者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 1-1/3,分别读出每个数字的读音,然后读出整个式子的读音。
5.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的分数,说出它们的英文读法。
3. 讲解新知1.教师介绍什么是带分数,以及带分数的含义。
2.教师说出几个带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根据例子掌握其含义。
4. 练习和拓展1.让学生分别写出 2 公里 1 米和2.1 公里的含义。
2.让学生找到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带分数的例子,比如体育成绩中的个人最好成绩等。
3.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进行巩固,可以适当调整难度。
5. 总结教师可以就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对该知识点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作业略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分数中的带分数以及其含义,并且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教学中,我把课堂引入和课外练习都充分考虑到了,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点,又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还是稍微有些紧,下次授课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且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应用到这些知识。
二年级数学苏教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二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一数,数数,认识数字0-100。
2. 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排列。
3. 进一步熟悉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运算。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排列。
2. 简单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和操纵材料。
2. 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数的游戏或数的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复习数字0-100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
2. 导入新知识通过教师演示和操纵材料,介绍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大小的方式来确定数字的先后顺序。
3. 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教学课件或实物演示,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运算的方法。
4. 实际运算练习设计一系列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排列的知识,解决与运算有关的问题。
5. 总结和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扩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回答问题的能力和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延伸可以通过对数字的探索和比较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九、教学改进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以上为二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的大致内容,通过逐步引导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排列的基本技巧,以及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使用毛竹或铅笔积木进行计数和模型建构。
2. 能辨认数字特点,如奇偶性、倍数等。
3.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毛竹或铅笔积木进行计数和模型建构。
难点:对数字特点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将毛竹或铅笔积木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索如何使用毛竹或铅笔积木进行计数。
二、探究(15分钟)
1. 学生用毛竹或铅笔积木进行计数,并将计数结果呈现出来。
2. 学生利用毛竹或铅笔积木建构模型,比如建构一个数字图形或图案。
三、讨论(10分钟)
1. 学生对不同的数字特点进行讨论,如数字的奇偶性、倍数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建构的模型,并讨论模型中的数字特点。
四、展示(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建构的模型,并向同学解释其中的数字特点。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数字特点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1. 继续使用毛竹或铅笔积木进行计数和模型建构。
2. 思考并记录自己在使用毛竹或铅笔积木时发现的数字特点。
《板书设计》:
用毛竹或铅笔积木探索数字特点
《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使用毛竹或铅笔积木,让学生亲身探索数字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讨论和展示,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数字特点的重要性,还能够加深对数字特点的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字特点的应用。
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案推荐
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小学苏教版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加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法的基本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加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彩色粘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老师通过举例子简单介绍加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加法的基本原理。
2. 老师通过实物教具或图片展示不同物品的数量,要求学生进行加法运算。
二、学习:
1. 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书上相关知识点,包括加法的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2. 老师设计一些有趣的加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三、拓展:
1. 老师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加法应用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设计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总结:
1.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加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老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加法运算的熟练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的概念和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数学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推荐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推荐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并使用数字1-10。
2.能够正确写出数字1-10的笔画。
3.能够认识并使用加法和减法概念。
4.能够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术题。
教学准备:
1.数学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2.数字卡片。
3.加法和减法练习题。
教学步骤:
一、引入活动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并读出数字1-10,然后让学生观察数字的笔画,并教授学生正确的数字写法。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加法概念,让学生了解加法符号“+”和等号“=”,并进行加法练习。
例:1+2=3,3+4=7
2.介绍减法概念,让学生了解减法符号“-”,并进行减法练习。
例:5-2=3,8-4=4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术题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接龙、数学演算术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堂总结
复习今天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要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六、课后作业
布置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的设计,相信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教案汇编二比赛时间:2013年5月16-17日比赛地点: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目录二下认识角连云港市建宁小学邵子晴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实物操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够比较出角的大小。
3.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知道角有大有小,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主题图)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位新的图形朋友,(课件抽象出角)谁知道它们叫什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一)认识角1.摸一摸,直观感知角特征(1)(出示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在哪里?(学生可能会用手指尖指某一点)老师把这一点画在黑板上,问:这是角吗?(不是)那角是什么样子呢?拿出你的三角尺,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先把你的小手放这里按一下,看手上留下什么?(一个小坑、一个小点。
)是的,这儿有一个点。
那我们从这一点往这边摸,什么感受?(直直的)再从这个点往这边摸呢?也是……?(直直的)同学们,我们摸到的就是角。
(2)刚才我们已经用手摸到了角,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才你摸到的角的模样。
师:请睁开眼,屏幕上这几个角以及刚才咱们所摸的角,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生: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线(课件分别闪烁顶点、边)。
(3)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角的特点,下面老师就依据你们的发现把屏幕上的角请到黑板上,小朋友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画。
师示范:首先画一个点,接着从这一点引出一条线,这条线怎么样?(直直的)然后再从这一点往另外一个方向再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而且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通常我们还会用弧线来给角作上标记。
2.学一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很早以前,数学家们就给角的各个部分起了好听的名字,我们一起到数学书上找找看,把你找到的答案告诉你周围的小朋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顶点、边、边)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师:由一个顶点引出两条边就组成了角。
3.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师: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图形,它们是不是角呢?4.数一数,图形中的角师:下面我们来变个魔术,请大家盯住第一个图形,变!变成什么了?(三角形)三角形上有几个角呢?我已经知道其中一个,另外两个角在哪里?还有几个图形朋友也吵着要来上我们的数学课,他们都说自己的身体上也有角,咱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
师:三角形有3个角?四边形有几个角?五边形有?追问:六边形呢?十边形呢?是的,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5.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出示主题图)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也有角?6.做一做,创造角(出示材料:一根吸管、一根皮筋、一张圆形纸、2根小棒)思考一下,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做出角。
(学生活动,小组汇报)(二)比较角的大小1.感知角的大小老师也用小棒摆了两个角(课件出示),角1和角2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
)为什么角2大?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活动的角,怎样让它变得更大?(把角的两边张开)怎么让角变得更小?(把角的两边合拢)小结:看来我们要使角变大,只要把角的两边张开,要使角变小,只要把角的边合拢。
2.比较角的大小(观察法)老师又做了一个角(出示),请拿出你的活动角,做出一个比它大的角。
你确信你这个角比它大吗?为什么?做一个比它小的角,你确信你这个角比它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
师:我们用眼睛看就能比较出大小,这种观察的方法在数学上经常用到。
3.比较角的大小(重叠法)做好一个角同桌比比看,谁的角大?确信?有人不太确信(选大小近似的两个角)。
哪个更大呢?(不同意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确信哪一个角大吗?师:当我们用眼睛观察,难以判断大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4.比较角的大小(边的长度)这儿还有两个角(出示红、黄角),哪个角大?(1)老师要帮帮红角(剪短黄角的边),这样红角就比黄角大了吗?为什么?(2)(拉长红角的边)这样呢?师: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3)(课件出示放大镜)这样红角就比黄角大了吗?(4)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吗?师:这说明角的大小其实只和什么有关系?5.比较角的大小(捉迷藏)辨别两组角的大小,每组只露出角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猜测哪个角大,并交流想法。
三、欣赏总结,走进生活回顾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欣赏角(组图)。
师: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只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那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板书设计:认识角个人简介:邵子晴,女,小教高级。
曾获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一等奖,全国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市教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区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区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承担省级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及获奖10余篇。
二下倍的认识句容市崇明小学陈清内容:苏教版教材第四册P73-75例题、“想想做做”1-4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学会选择、收集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建立“倍”的概念。
2.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考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花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 (出示农场)谈话:我们就在开心农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2.(出示一年级花园)问:戴上数学的小眼镜看一看,从一(1)班的花坛中你知道了什么?(蓝花有2朵,红花有5朵)3.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这些花请下来排排队,谁来说说怎样排队就能让大家看得很清楚呢?(学生交流,教师贴花片)比一比红花和蓝花的朵数,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红花比蓝花多3朵,蓝花比红花少3朵)4.这时花坛里又开了一朵红花,我们也把它请下来,现在红花有几朵?红花与蓝花有什么关系呢?预设1:如果学生没有提到倍。
过渡:我们已经学会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今天这堂课,我们将认识一个新朋友,它也可以用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预设2:如果学生说到倍。
这位同学还说到了一个字叫——倍,你是怎么理解3倍的?给大家介绍介绍。
二、充分感知,自主建构“倍”的概念(一)初步建模,感知“倍”1.建模。
谈话:我们把2朵蓝花圈起来看做一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指2人说)红花该几朵一圈?把小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圈,(边圈边数,1个2朵,2个2朵,3个2朵)红花有几个2朵?是几份?像这样,蓝花有2朵,看作1份,红花有3个2朵,就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
2.内化。
示范说、自由说、同桌说、指2名说、齐说。
3.小结揭题、点拨学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倍的认识。
(板书)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得到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的?(先把2朵蓝花圈起来看做一份,红花里面圈了几个2朵,所以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来,把小眼睛闭起来,在脑子里想着图,默默地说一说。
(二)加强变式,突出本质1.变式对比,及时类化。
(1)变式一(出示一2班花朵)你发现了什么?(收集数据:蓝花2朵,红花8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人一眼看出红花里面有4个2吗?在练习纸的第一题的第一小题上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教师巡视,选择代表性的交流。
(2)比较一(出示2幅图3倍、4倍)这里蓝花都是2朵,可为什么一(2)班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而一(1)班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呢?学生交流。
小结:这里我们都是把2朵蓝花看做一份,红花里面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3)变式二(出示一3班花朵)谈话:这时一(1)班花坛里又开了一朵蓝花,蓝花有几朵?红花有几朵?现在红花的朵数还是蓝花的3倍吗?那是几倍呢,想一想,把你的想法用雪花片摆一摆。
学生操作,指名上台摆。
你摆的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引导说三句话:蓝花有3朵,红花有……)(4)比较二(出示3倍、2倍)谈话:老师不明白一(1)班红花都是6朵,可为什么原来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而现在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呢?学生交流。
小结:看来,要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我们首先要把蓝花的朵数看做一份,再看红花里面有几个蓝花这么多。
(5)变式三启发操作:要想现在红花的朵数也是蓝花的3倍,我们可以怎么办?(用你桌上的雪花片摆一摆)提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添上1个3?(蓝花有3朵,红花要有3个3朵,红花的朵数才是蓝花的3倍。
)(6)变式四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花坛里的花开始凋谢了,现在你能说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出示3朵蓝花,3朵红花)你是怎么想的?(教师说明当红花与蓝花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1倍)也有2朵蓝花凋谢了,(出示1朵蓝花,3朵红花)指名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总结:(出示3幅图)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要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首先要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再看红花里面有这样的几份,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课件分步出示)三、巩固倍的概念,探索算法。
1.(课件出示:二年级果园)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年级的花园,下面咱们再来看看二年级的果园,看,二年级的孩子们种了各种各样的水果。
他们的收获可大了。
出示打乱摆放的图(2个梨,10个苹果)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收集信息,出示条件(梨有2个,苹果有10个),出示问题(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指名说。
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就是想10里面有几个2?所以还可以用除法计算。
说算式含义。
2.(出示樱桃和桃)要知道樱桃的个数是桃的几倍,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樱桃和桃个数。
)(出示24个、6个)现在你会算樱桃的个数是桃的几倍吗?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学生汇报算式,说说想法。
3.用算式表示黑板上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指名说,6÷2=3的含义。
小结:我们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都发现了6里面有3个2,所以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四、综合练习、应用拓展1.连一连、填一填、算一算(P74第三题第2小题)12里面有()个4,的个数是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