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
历代著名茶人茶事
历代著名茶⼈茶事在中国⼈⼼中,茶占有独特的地位。
⽇常⽣活中,许许多多话题都可以与茶相关,因为茶可以雅俗共赏,也可谓⽼少皆宜。
以下的这些茶界先贤,都是为我国的茶业发展做出了⾮常重要贡献的⼈。
汉唐茶⼈王褒、左思、杜育、王蒙、王肃释、皎然、陆⽻、常伯熊、裴汶、刘禹锡、⽩居易、李约、卢仝、温庭筠、⽪⽇休、陆龟蒙、释齐⼰。
宋元茶⼈丁渭、叶清⾂、⽂彦博、梅尧⾂、欧阳修、范仲淹、蔡襄、曾⼏、苏轼、苏辙、耶律楚材、黄庭坚、赵佶、陆游、杨万⾥、马钰、周必⼤、萨都剌、倪瓒。
明清茶⼈朱权、⽂征明、钱椿年、顾元庆、徐献忠、⽥艺蘅、张源、许次纾、屠隆、屠本畯、罗廪、闻龙、龙膺、徐勃、陈继儒、⽂震亨、张⼤复、⾼濂、周⾼起、释超全、李渔、杜睿、冒辟疆、冯可宾、查慎⾏、袁枚、乾隆、汪⼠慎、郑板桥、施闰章。
现代茶⼈吴觉农、周作⼈、柯永涛、王泽农、陈椽、陈学、庄晚芳、张天福、王镇恒、詹罗九、童启庆、程启坤、姚国坤、朱⾃振、刘勤晋、阮浩耕、陈⽂华、余悦、滕军、蔡荣章、范增平、罗庆江、施兆鹏、曹席宾、徐⾦华、吴赜宇(墩台茶⼈)。
茶圣陆⽻(唐)最先创⽴了中国茶道,为茶⽂化开创了⼀个新时代。
陆⽻⾃少年起便与茶结缘,以茶道为信仰,终其⼀⽣遍寻各地名茶。
尤其他耗尽⼼⾎编写的世界第⼀部茶叶著作——《茶经》,为茶叶发展做出了极⼤的贡献,其意义⾮同⼀般。
张⼜新(唐)唐代除了有茶学家陆⽻,还有张⼜新这位品茶家。
张⼜新是历史上17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之⼀,是在朝为官的公务员,平时善于烹茶,对茶和⽔的关系有所研究。
他编撰的《煎茶⽔记》是茶史上最早论述茶汤品质和适宜喝茶⽤⽔的著作。
强调茶汤与⽔质的关系,将喝茶⽤⽔按等级划分开来,提出了烹茶⽤⽔的标准。
这才掀起了我国茶学史上有关鉴别烹茶⽔质的学术争论。
以⾄于我们现在喝茶,也会更多地关注喝茶⽤⽔,对后世影响深远。
茶僧——皎然(唐)他与陆⽻可说是不相伯仲,或者说是更淡泊更洒脱的⼈物,皎然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也是中国⼭⽔诗创始⼈谢灵运的后代。
中国茶道和日本的区别
中国茶道和日本的区别茶道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无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尽管二者都以茶为核心,但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仪式感的差异中国茶道,又称为“茶艺”,强调的是“礼乐尚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茶道中,茶艺师会通过独特的仪式来展示茶的制作和品饮过程。
茶席的布置、器具的使用以及动作的规范都被严格要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礼仪。
相比之下,日本的茶道更注重的是“至简至美”的审美体验。
日本茶道追求的是一种极简主义的美学,追求自然的简约之美。
茶道师傅以精湛的技艺展示出茶具的精美和自然之美,注重的是从内心中感受和体会茶的意境。
二、茶具风格的差异中国的茶具风格多种多样,不同的时间、地域和文化背景都会对茶具的设计和制作产生影响。
中国的茶具通常以瓷器为主,其设计注重的是形状的多变和装饰的繁复。
传统的中国茶具往往具备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每一件茶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
相比之下,日本的茶具风格更加朴素简约。
日本的茶碗、茶盘等茶具通常以陶瓷制作,追求的是简单自然的形状和纹理。
茶具的装饰通常简洁而精致,展现出一种极简主义的美学理念。
三、茶道表演的不同中国的茶道表演通常由茶艺师来完成,茶艺师通过一系列独特的动作和仪式来展示茶的品饮过程。
茶道表演强调的是仪式感和礼仪之美,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庄严和宁静的氛围。
与此不同,日本茶道通常采用一种称为“茶事”的形式进行。
茶事是一种集合艺术表演、品茶和社交的仪式,通常在茶室中进行。
茶事注重的是整个仪式的氛围和流程,茶道师傅通过音乐、舞蹈和艺术表演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四、茶与文化的不同价值中国人对茶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认同。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被视为促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和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元素。
中国的茶道更强调的是茶的功夫和茶艺的技巧,追求茶的品质和口感。
二十四节气茶事
二十四节气茶事
绿茶凉
江南烟雨湿晨光
飞花晓雾人清朗
虎泉龙井
春湖荡漾
梅影雀成双
白茶柔
一丝甜意入空喉
光华拾尽云天久
金风玉露
南山谷秀
嘉获满三秋
黄茶绵
湘妃有泪莫轻弹
长箫咽咽君山远
朝朝暮暮
画眉深浅
心醉在何年
红茶醇
醅成佳酿出祁门
新妆何必施丹粉
小姑初嫁
归时有信
桃萼落纷纷
青茶香
千年古木在仙乡
云遮雾绕重峦嶂
铁岩冻顶
乌龙翻浪
休问几回肠
黑茶酥
老僧闲拨紫檀珠
兴亡旧梦潼关土
泥炉小火
金花细雨
今夜笑颜舒
茶分六脉,虽皆雅趣,然则功效各异,岂可等闲胡饮。
一年四季,寒暑阴阳,周行变换,而有二十四节气。
寒暑应于气温变化之速度,阴阳应于气温变化之加速度。
阴阳变势寒暑积象,各以节气为限。
天地多变,人或逆之而伤,或顺之而养,浑噩而损天命。
安能顺应天时,颐养天年?吾知天道节气之阴阳,而以阴阳六茶调宜人之六脉,庶几无虞矣。
前者以《茶道经译注》述茶之阴阳道理,以承《易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所创天、地、人之道。
其中'八之季'言四季饮茶之准则,然所言惟概,未尽各节各气之变,需另册详述方可明寒暑阴阳变换之理,四季选茶养生之方。
故今以此册奉友,若君能多识一茶,茶能多养一人,则吾幸矣。
茶礼仪(15篇)
茶礼仪(15篇)茶礼仪(精选15篇)茶礼仪篇1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唐代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总之,敬茶是国人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体现自己的修养。
茶礼仪篇2中国的喝茶礼仪1、茶三酒四秃桃二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2、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3、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六月茶事
叶 生产 基 地 行药剂防治 。
表 1 茶树 主 要 病 虫 害的 防 治指 标 和 防治 适 期
病虫害名称 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茶尺蠖 成龄投产茶园 : 幼虫量每平方米 7 头 茶尺蠖病毒制剂 1 2 - 龄幼虫期 ; 化学农药或植物源农药 3 龄前幼虫期 茶黑毒蛾 第—代幼虫量每平方米 4头; 第二代幼虫量每平方米 7 头 3龄前幼虫
茶 尺 蠖 、 细蛾 等 信诱 剂产 品供 应 ) 茶 。 ( ) 业 防治 。 茶 叶象 甲成 虫 、 2农 对 茶籽 象 甲成 虫 , 行 人 进
全等几个方面详实地为技术人员上
了专 业 、 用 的一 课 。 实 首 席科 学 家 一 行 还 考察 调研 了
有 关公 司 的茶 叶 标 准 化 示 范线 和茶
国 亚 产团术 川 席开家 叶 日 技 务 杨茶 率 技四系 边 学茶 百 科 服 家 军 业赴体 马 科展 叶 首
5月 8 1 日, 家 茶 叶 产 业 技 ~0 国
术体 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 ,首席科
学家 办 公 室 主 任 、营养 与 栽 培 研 究
室岗位专家阮建云 ,育种研究室主
假眼小绿叶蝉 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 6头 ; 第二峰百叶虫量超过 1 2头 人峰后 ( 高峰前期 ) 且若虫 占总虫量 的 8 %以上 , 0 茶橙瘿螨 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 3 4头 , ~ 或指数值 6 8 - 茶丽纹象 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数在 1 5头 茶 毛虫
黑 刺 粉 虱
发生高峰前期 成虫 出土盛末期 3龄前幼虫期 卵 孵 化 盛末 期
病 虫 害 发 生 , 对 茶 园主 要 病 虫 害 发 生 种 类 及 情 况 , 出如 针 提
中国茶道茶事活动
中国茶道茶事活动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饮茶不仅是一种享受口感的行为,更是一种沉淀心境、修身养性的仪式。
茶事活动作为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茶事的起源、茶事的形式、茶人的角色和茶事的意义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茶道茶事活动。
一、茶事的起源茶事作为一种文化体验活动,起源于中国古代。
关于茶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历史记载。
茶事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茶具被雕刻得细腻精致,茶具的存在为茶事创造了条件。
宋代时,茶事开始流行,文人雅士与友人相聚品茶,用诗词、书画来表达茶道的境界。
明清时期,茶事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序与仪式,茶事逐渐成为士人的精神追求。
二、茶事的形式茶事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私人茶事和公共茶事。
私人茶事以家庭为单元,亲友聚会、亲情交流为主题。
公共茶事则是在茶馆、茶庄、茶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举行,形式更为正式庄重。
不同形式的茶事在礼仪、茶具、程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核心价值仍然是追求平和、自然、致于和谐的品茶体验。
三、茶人的角色茶事离不开茶人,茶人是茶事的组织者和主持者,也是茶事的引领者和传承者。
茶人需要具备丰富的茶文化知识和技巧,能够熟练操作茶具,了解各种茶叶的特点和泡茶的方法。
茶人以自己的品茗之道,引导参与者抛开尘俗的烦扰,沉浸在茶香之中,获得身心的放松与宁静。
四、茶事的意义茶事活动具有深刻的意义。
首先,茶事是一种文化体验,通过品茗、赏析艺术品、聆听音乐等方式,人们可以感受到茶的文化内涵和禅修的境界。
其次,茶事是一种社交活动,通过参与茶事,人们可以结交新朋友、加深老友情谊,茶事也是人们传递情感、畅叙心声的场所。
最后,茶事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茶香让人身心放松,茶事的仪式感让人平心静气,茶事对于当下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总结:中国茶道茶事活动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之一,不仅代表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
茶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形式分为私人茶事和公共茶事。
湘西古丈茶事茶俗集
湘西古丈茶事茶俗撷萃湖南省古丈县茶叶局 傅建华茶的最初发展、应用、种植是由民众而来的。
但形成文化现象却首先从知识阶层开始。
当统治阶级和文人把饮茶作为一种高级享受和精神力量而超出它的一般自然使用价值时,才可能说出现了茶文化。
先秦时代是茶文化在巴蜀的发源阶段,到了两汉三国时代,茶由巴蜀渐次向外传播。
这种传播主要是饮茶生活与茶叶生产相结合的传播。
如果没有可靠的固定的茶叶来源,既不能当地生产,那么就很难形成根深蒂固的饮茶习气,更谈不上茶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古丈属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设36郡,古丈隶属黔中郡管辖。
据西晋《荆州土地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
这武陵七县其中就含古丈县在内。
东晋《坤之录》记载“无射山多茶”中的无射山就是武陵山的一条支脉,山体走势由西向东经古文向沅陵方向延伸。
1985年古丈河西镇白鹤湾战国古墓群开始发掘,发现了大量的茶皿茶具。
由此可见,古丈茶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以古。
古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有着极其悠久的种茶历史和饮用史,有着丰饶的茶文化土壤和萌生茶文化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古根。
民族特色浓郁,茶文化底蕴厚实,浸透了古丈人民整个的民族意志,弘扬着古丈人民的崇高情操、民族精神以及顺乎于自然的美丽哲学和美丽人生。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似乎古丈的一切都与茶有关。
古丈人对茶特有灵气,在千百年的种茶、饮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人们不仅重视饮茶的艺能、讲究制茶工艺的精湛,还特重视对自然环境、人际关系、茶人心态、茶艺茶道的崇尚,从而形成了湘西独具风采的茶文化景观。
茶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是由大众所创造的。
茶事的普及,茶文化的丰富,都离不开广大民众。
一部茶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厚重的民族发展史。
古丈茶文化以中国哲学为母体,以民族传统道德为追求目标,注重精神享受,是大山中包孕的茶文化瑰宝,它展示着古丈茶文化的民族性和美学性。
古丈以多民族聚居,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活动、民族节日十分丰富多彩,且大多都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这也许是相对偏僻闭塞的缘故。
茶事策划方案
茶事策划方案第1篇茶事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为传承和弘扬茶文化,满足现代人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本项目旨在打造一场集茶艺表演、茶文化交流、茶叶品鉴于一体的茶事活动。
二、项目目标1. 传播茶文化,提高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2. 搭建茶艺交流平台,促进茶艺师之间的技艺交流。
3. 提升茶叶品牌形象,推广优质茶叶产品。
4. 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三、活动内容1. 茶艺表演:邀请知名茶艺师进行茶艺表演,展示茶艺之美,传播茶文化。
2. 茶文化交流:组织茶文化讲座、茶艺比赛等活动,促进茶艺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茶叶品鉴:展示各类优质茶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品鉴,让参与者感受茶叶的魅力。
4. 茶叶展销:搭建展销平台,推广茶叶品牌,促进茶叶销售。
四、活动组织1. 活动时间:为期两天,具体日期待定。
2. 活动地点:某大型会议中心或展览馆。
3. 活动规模:预计邀请茶艺师100人,参会人员1000人。
4. 活动组织结构:(1)策划团队:负责活动策划、招商、宣传等工作。
(2)执行团队:负责活动现场布置、活动流程控制、嘉宾接待等工作。
(3)志愿者团队:协助活动现场的各项工作。
五、宣传推广1. 线上宣传:利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活动信息,扩大活动影响力。
2. 线下宣传: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展宣传,包括户外广告、报纸、杂志等。
3. 媒体合作:邀请主流媒体进行现场报道,提高活动知名度。
六、招商方案1. 茶叶品牌商:邀请知名茶叶品牌参与活动,设立展位,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
2. 赞助商:寻求企业赞助,为活动提供资金、物资等支持。
3. 合作单位: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同举办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七、预算及费用1. 活动预算:根据活动规模、场地租赁、宣传推广、招商等费用进行预算。
2. 费用来源:茶叶品牌商展位费、赞助商赞助费、参会人员报名费等。
茶事艺文
茶事艺文茶事艺文,指以茶事为主题或与茶相关的艺文活动和艺文作品。
茶事,广义谈,指一切与茶相关的事,包括茶叶生产种植、采制加工、商业贸易、烹点品饮等;狭义谈,主要是指茶在品饮过程中的那些事。
艺文,即艺术与文学,也可以笼统概括为艺术。
《辞海》对“艺术”的定义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具体谈,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根据表现分段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影视)。
”与茶事相关的艺文活动,古今相续,是中国文人雅士的一项传统文化生活。
唐吕温(774左右-813左右),曾任户部员外郎。
有一年的农历三月三日禊饮之日,与二三人以茶代酒举行茶宴,席间赏花、品茶、吟诗。
这次茶事艺文活动后,编得诗集一册,吕温为诗集作《三月三日茶宴序》:三月三日,上巳禊饮之日也。
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
乃拨花砌,憩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
卧指青霭,坐攀香枝。
闲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
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
微觉清思,虽五云仙浆,无复加也。
座右才子南阳邹子、高阳许侯,与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
(《全唐文》第7册6337页)△西园雅集图(部分)[南宋]马远绢本设色29.3 x 302.3厘米美国纳尔逊-艾金斯博物馆藏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于大历八年正月(773年2月)到达湖州,出任湖州刺史。
是年夏季开始《韵海镜源》的修订工作,次年初春完成,颜真卿访《韵海》诸生,欢宴雅集。
其中有一次在竹山潘子读书堂雅集,与会者有颜真卿、潘述、陆羽、皎然、李萼、裴修、陆士修等十八人。
雅集上每人唱和一联,分别吟唱是日盛事盛景:“濯足咏沧浪”、“花发胜河阳”、“援琴春日长”、“拂席坐藜床”、“围棋百事忘”、“昼饮山僧茗,宵传野客觞”等等。
这次雅集后留有《竹山题潘氏书书堂联句》,并有题“鲁郡公”墨迹本。
文人茶事
名茶 秀丽 的外形 、 郁 的芬 芳作 了形 象的描 写。 馥
一
杯 香 茗 使 他 六 腑 芬 芳 ,流 连 忘 返 ,可 见 君 子 茶 , 对 文 人 具 有 很 强 的 吸 引 力 。 在 名 篇 佳
茶 ,属 清 品 ,冲 淡 平 和 ,文 静 高 雅 ; 更 有 君 子 之 风 。与 文
@ @@
不 胜枚举 。
人雅 士十 分有 缘。 自从 陆羽 的 《 经 》问世后 ,释 皎然 、颜真 茶
卿 的极 力 推 崇 , 茶 便 时 常 与 文 学 艺 术 结 合 在 一 起 ,文 人 墨 客 以
作者 还在小说 中极 力提倡 戒酒饮 茶。在 《四贪词 ・ 》中写道: 酒
“ 损精神 破丧 家 ,语 言 无状 闹喧哗 …… 切须戒 饮流 霞” 酒 ,并进 而提 出 “ 后逢 宾 只 待茶 ” 今 ,要 大 家 “ 是 闲 非 休 要 管 。 渴 饮 闲
清 泉 闷 煮 茶 ” 。
《 林 旧事 》《 梁 录 》 举 了南 宋 临 安 都 城 的 清 乐 茶 坊 、 武 、梦 列
生 不 平 事 ,尽 向 毛 孔 散 。 五 碗 肌 骨 轻 ,六 碗 通 仙 灵 。 七 碗 吃 不 得 也 ,唯 觉 两 腋 习 习 清 风 生 。 蓬 莱 山 ,在 何 处 ,玉 川 子 , 乘 此 清 风 欲 归 去 ,
草 ” 瑞 草 英 魁 ” 草 中英 ” 群 芳 最 ” 信 、“ 、“ 、“ 、“
窟 鬼 茶坊 、珠 子茶 坊 、王妈 妈 家 茶 肆等 有 名 的茶 馆 ,“ 皆士 大 夫 期 朋 约 友 会 聚 之 处 ” 这 说 明茶 馆 成 为 文 人 雅 事 和 普 通 市 ,
茶艺礼仪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素有客来敬茶的礼俗。 茶艺礼仪吸取了传统礼仪的精华, 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礼 仪壹 的 概 述
礼
仪 的
贰
主
要
表
现
形
式
茶 事叁 礼 仪
一、礼仪的概述
礼仪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之一,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内容。
约定俗成,素质体现。 德诚于中,礼形于外。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世界上最具魅力的表情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微笑训练的方法
*手指 *含著 *对镜 *观摩欣赏
眼神:
在社交活动中,是用眼睛看着对方的三角部位,这个三 角是以两眼为上线,嘴为下顶角,也就是双眼和嘴之间, 当你看着对方这个部位时,会营造出一种社交气氛。
在茶艺表演中更要求表演者神光内敛,眼观鼻,鼻观心, 或目视虚空、目光笼罩全场。
*走路的幅度不宜过大,脚尖略外开,两手臂摆动幅度不宜 太大,尽量体现柔和、含蓄妩媚、典雅的风格,穿长裙时, 行走要平稳,步幅可稍大些。
不
受
◎◎◎
◎◎◎
欢
抢横落◎手摇头
迎
道冲脚步位晃部
的
而直过伐不肩
过
小
3、坐姿 坐的姿势,一般称为坐姿,是指人在就座以后身体所保持的 一种姿势。 从根本上看,应当算是一种静态的姿势。
★避免吐茶
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汤,即是自己并不喜欢,也不可 当着主人的面吐了出来,当然,茶已变质除外。否 则这是极大的失礼,甚至是一种挑衅的意味。
★避免高声喧哗,谈吐也应该落落大方。
★赞赏
最后品茶结束,如果茶还不错,不妨称赞下主人 的茶或是茶室,不失是对主人盛情接待的一种肯 定。
茶艺师礼仪
二、茶事服务
• 1、茶馆饮茶服务程序 • (1)茶前准备:整洁舒适,查点物品准备是否充分。 • (2)茶中服务 • 1)站立迎宾 • 2)主动为宾客拉椅,送上湿巾、茶单,介绍茶品。 • 3)及时地按顺序上茶:从主宾位开始,按顺时针,每杯
冲至七分满。 • 4)宾客用茶过程中,当杯中水量为1/2时,应及时添水。 • 5)上茶点 • (3)茶后工作:主动送客。收拾茶具。清洁。
一、行茶礼仪
• 5、茶事服务常用礼节 • (1)鞠躬礼:真礼(90度)、行礼(45
度)、草礼 • (2)伸手礼:五指并拢,手心向上 • (3)注目礼、点头礼 • (4)叩手礼 • (5)寓意礼
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礼仪动作,最常见的有:
1. 风凰三点头。用手提壶把,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向 来宾鞠躬三次,以示欢迎。高冲低斟是指右手提壶靠近 茶杯口注水,再提腕使开水壶提升,此时水流如“酿泉 泻出于两峰之间”,接着仍压腕将开水壶靠近茶杯口注 水。
一、行茶礼仪
• 1、仪容仪表要求: • (1)容貌、体态:端庄大方、美观匀称 • (2)面部、发型:不要化浓妆,头发整洁 • (3)着装、饰物:春季淡,冬季暖,不佩
戴任何饰物。 • (4)手部举止:
一、行茶礼仪
• 2、茶艺师基本服务姿态 • (1)站姿:姿势端正,两脚跟并拢,脚尖
略分开,约呈45-60度,二手交叉。 (2)坐姿:坐姿端正,挺直坐在椅前面1/3
处,手呈八字自然放在茶台边。 (3)走姿:上身正直,双臂自然前后摆动,
也可双手交叉 相握于腹前。
一、行茶礼仪
• 3、迎宾、送宾服务礼仪 • (1)迎宾:微笑迎客、礼貌用语、询问人
数、预定情况,引领入座,耐心解答有关 问题。 • (2)送宾服务:提醒客人带齐物品,送到 厅堂口
二十四节气茶事
二十四节气茶事作者:采薇来源:《醒狮国学》2020年第01期在二十四节气串联起来的岁月流转旋律里,始终弥漫着茶的一缕幽香沁人心脾。
焚香、点茶、插花、挂画是宋代文人生活四雅。
茶雅俗共赏,是与文人雅士谈笑风生的博学鸿儒,亦是百姓日用不可缺的七件事之一。
二十四节气茶事凝聚和承载着中国人雅致美学的智慧和日常生活的仪式感。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山间苍黄色的报春鸟枝头作声“春起也”,草木萌动。
二月二龙抬头,兴云布雨以利丰年。
惊蛰时节,喊山台上分外热闹。
明代徐糊《茶考》记载:“喊山者,每当仲春惊蛰日,县官诣茶场,致祭毕,隶卒鸣金击鼓,同声喊曰‘茶发芽’。
”茶农走在茶山路上,观望着茶树冒出的芽蕾,喜不自胜。
当一芯二叶立在茶树梢,茶人的山歌便响起。
明代许次纤在《茶疏》中论采茶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明前茶是茶中的极品,少而珍贵,雨前茶则是茶中的上品。
范仲淹曾作诗句:“萧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
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细嫩,但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对江浙一带炒青绿茶的茶农来说,清明后、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时节。
春茶里颇负盛名的当属“碧螺春”。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康熙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
巡抚宋荦从当地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献,康熙帝见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碧螺春”。
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七月采茶茶二春,秋风时节负芳辰立夏,茶树腋芽、侧芽已成熟,叶厚色深,香味持久。
台湾徐国玺所著《中华茶席艺术大全》记述:“武夷茶从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约隔二旬复采,谓之二春;又隔又采,谓之三春。
头春芽厚味浓,二春三春芽渐细,味渐薄,且带苦矣。
”茶之风味随节气的洗礼而变化无穷,每个时节背后的阳光、雨水、温度、湿度都是独一无二的配方。
小满时节,满树枝芽肥壮,绿叶更有光泽。
邮轮茶事活动策划方案
邮轮茶事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及目标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邮轮旅游领域逐渐成为人们追求新鲜体验和放松休闲的热门选择。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力。
本次邮轮茶事活动旨在将茶文化与邮轮旅游相结合,打造一场独特且别具魅力的活动,为参与者带来多层次的感官享受和文化体验。
活动的目标包括:提升旅客对邮轮旅游的兴趣和满意度、弘扬中华茶文化、丰富旅行内容、增加邮轮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活动策划内容及流程2.1 活动内容(1)茶艺表演:邀请专业茶艺师在邮轮的特定区域设立茶艺表演场地,通过展示独特的茶艺表演技巧和精致的茶具,宣传中国传统茶文化。
(2)品茶体验:设置茶道体验区,供旅客品尝各种红茶、绿茶及花果茶等,了解不同种类茶叶的特点和饮用方法。
(3)茶文化讲座:邀请茶文化专家进行茶文化讲座,介绍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起源、发展、流派分布及茶文化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等相关内容。
(4)茶船制作活动:组织旅客参与茶船制作活动,通过实际动手制作茶船,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茶文化。
(5)茶文化展览:设置茶文化展览区,展示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过程及一些茶叶制品,让旅客全面了解茶文化。
(6)茶餐搭配:与船上餐厅合作,根据船上的菜品来推荐相应的茶叶搭配,让旅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领略到茶与食的完美组合。
2.2 活动流程(1)茶艺表演:早上10点到下午4点,每个小时进行一场茶艺表演,每场表演时间为15分钟,共举行6场。
(2)品茶体验:设置茶道体验区,旅客在自愿参加的情况下,可自由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
早上11点到下午5点。
(3)茶文化讲座:在中午12点和下午3点各进行一场茶文化讲座,每场讲座时间为30分钟。
(4)茶船制作活动:下午1点到下午5点,每个小时进行一场茶船制作活动,每场活动时间为30分钟,共举行4场。
(5)茶文化展览:全天开放,旅客可自由参观。
(6)茶餐搭配:与船上餐厅协商确定菜品搭配茶叶。
四年级作文:茶事漫谈作文600字
茶事漫谈
茶源自中国,历史十分悠久,它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我有幸曾是学校茶艺社团的一名“茶仙子”,感受这几千年茶文化的底蕴。
中国有句俗话说:“出门六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文化对中国人是多么重要啊!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黄茶、青茶、黑茶、白茶和花茶,这些茶颜色和形状也各异。
说到泡茶,首先要准备好茶具。
茶具可真多呀!有大肚子的公道杯、寓意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带盖三才杯、小巧玲珑的品茗杯、形似弯曲荷叶的茶荷……茶具多种多样,是它们能让茶汤更加均匀,香味更加浓郁。
而茶具的质地也各不相同,娇而不艳的红瓷,淡雅可人的青花,洁白剔透的白瓷,青翠莹润的青瓷,欣赏着不同的茶具仿佛在打量气质各异的美人,真是十分惬意的事。
有了好茶器,当然要泡上一杯香茶。
首先将茶叶放入三才杯中,轻柔注入滚水,茶叶慢慢舒展开来,此时,茶香随着热气袅袅上升,四周茶香弥漫,给人以视觉、嗅觉的双重享受。
第一道茶必须倒掉的,一是第一道茶口感有些苦,再来是可以起到洁净茶叶的作用。
把第一道的茶汤倒掉,再注入一次滚水,把茶汤倒进公道杯里,均匀茶汤后就可以倒进品茗杯中品尝了。
第一口轻轻啜饮,第二口咀嚼,使茶香盈满口腔,第三口一饮而尽,绿茶的清新鲜爽,红茶的醇厚甘甜,黑茶的苦涩绵柔……入口苦涩,喉头回甘,茶香残留口中,都让人忍不住回味再三。
做人做事不也是一样吗?如果你不经受时间的洗礼、不
经历成长的风风雨雨,怎能散发出人格的魅力?做事如果不坚持,失败了就不再爬起来,成功的大门又怎会向你敞开?如果仅仅重视外表,而没有内涵,怎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我从茶道中感悟到的道理。
茶事二三
茶类不同,茶性有异,对此你了解多少?绿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盛、精力充沛者饮用;白茶,寒转凉,特别是经过陈化的白茶,凡慢性咽炎、心中燥热者宜饮;青茶,半发酵茶,性寒转平,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适合人群较广;红茶,由于发酵,茶性由寒转温,胃寒、体质弱的人适合饮用。
茶叶功效多,记忆有口诀:绿茶护肤抗氧化、白茶护眼能退烧、乌龙降脂抗衰老、红茶养胃消疲劳、黄茶助消化、黑茶降血糖。
种类不是关键,适合才是最好:①嗜烟酒者——绿茶②肉食者——乌龙茶③腹胀便秘者——蜂蜜茶④减肥美容者——普洱茶⑤阴虚体质者——绿茶⑥脾胃虚寒者——红茶⑦脑力劳动者——茉莉花茶、绿茶⑧体力劳动者——乌龙、红茶⑨血脂过高者——乌龙、绿茶。
以茶为耕者,谓茶农;以茶为商者,谓茶商;以茶为业者,谓茶人;以茶为评者,谓茶师;以茶为聚者,谓茶友;以茶为品者,谓茶客;以茶为醉者,谓茶痴;以茶为乐者,谓之茶腻子!茶可独酌,也宜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使人抛却是非心、名利心。
“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奉客,虽不及酒后令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但三两良朋,沏茶小息,令人“六腑皆芬芳”,闲话家常、天南地北、气氛更为和乐,主客更能曲尽情意,近似无宾主。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人生犹如茶一样,或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的品味,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一份淡泊,一份宁静,深入细致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样,酸甜苦辣。
淡是茶最淳朴的味道,也是最真的味道,淡之贵,沉浸于百色之中而不显其殊,藏于内而不逊其真。
意不能明其形,言不能抒其怀,淡凡之间方悟真谛。
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
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和超然,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
擎一盏清茶,任幽香冲去了浮尘,沉淀了思绪,心情,悠静才可长远。
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
茶事礼仪
一、容貌和外表 二、仪式与习俗 三、准则和法度
LOGO 礼仪概述
何为礼仪
第*页
礼仪的定义: 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行为; 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 是一种素质涵养的体现;
礼仪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 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 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 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LOGO 茶事礼仪原则
何为礼仪
第*页
1、遵守与自律的原则 在茶事活动中,每一位参与
者都必须自觉遵守礼仪,用礼 仪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 举一动。我们还要自我要求、 自我约束、自我反省。 2、敬人与宽容的原则
孔子曾经说:“礼者,敬人 也”,尊重他人是赢得他人尊重的 前提。礼仪的本身从内容到形式 都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在茶 事活动中既要严于律已,更要宽 以待人。
放置茶壶:壶嘴不能正对他 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斟茶时七分满即可,暗寓“七 分茶三分情”之意。
LOGO 泡茶的基本手法与原则
第*页
第一步:温杯烫盏(洗杯)Fra bibliotek泡 茶
第二步:香茗入盏(投茶)
的 步
第三步:温润茶香(洗茶)
骤
第四步:正式冲泡
第五步:甘露均匀(分茶)
第六步:敬奉香茗(敬茶)
LOGO
泡茶基本手法与原则
男性双脚微呈外八字分开,左 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轻松自 然下垂。
LOGO 仪态规范
仪态(举止神态)
第*页
真诚的微笑:亲切
微笑在茶事活动过程中是最有价值 的面部表情,它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 感,能缩短沟通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 下美的印象。
微笑的要求: 1、微笑要真诚; 2、微笑要得体; 3、微笑要表里如一;
古代茶事
古代茶事(一)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最先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如我国史籍所载,在未知饮茶前,“古人夏则饮水,冬则饮汤”,怛以温汤生水解渴。
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喝水的陋习,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至于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饮酒必定更加无度”,“茶给人类的好处无法估计”,“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主之一”,“是伟大的慰藉品”等等。
上面所说的这些事实赞语,集中到一点,就是茶不但推进了我国文明的进程,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西方以至世界的物质文化生活。
世界各国饮茶及茶的生产和贸易,除朝鲜、日本以及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就从中国传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纪以后,特别是近200年以来才传入发展起来的。
因此,古代茶事,主要也就是中国的茶事。
(一)六朝以前的茶事茶树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嘉木”所以,中国的茶业,最初也孕育、发生和发展于中国的南方。
“六朝”,是史学界指我国南方三国、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一历史阶段而言的。
中国上古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在黄河流域,广大南方如《史记》所记,至汉朝时还依然处于“地广人稀,火耕水耨”的落后状况。
所以在中国的早期文献中,有关南方特别是茶叶的史料很少,只能根据不多的记载,得出这样一些看法。
1、巴蜀是茶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汉书.地理志》称:“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不以为郡。
”巴蜀的范围较大,居住民族除巴人和蜀人之外,不还有濮、苴共、奴等许多其他少数的民族,巴族、蜀族,不过是其中分布较广、人口较多的两个大族。
这些民族,大致在夏商和西周时,还停留在原始氏族阶段,至春秋、战国期间,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才由原始走向文明,但是,从中原的观点来看,这些民族或地区,仍然是属于“南夷”的化外之区;巴蜀归属于华夏,是在秦统一和设置邵县以后的事情。
异国茶情---土耳其茶事
异国茶情---土耳其茶事一、土耳其红茶土耳其人爱喝茶甚至可以说嗜茶,尤其是红茶。
土耳其最常见的茶类是Caykur里泽茶(土耳其红茶),也是最受欢迎的土耳其茶(Caykur里泽茶)。
事实上,如果你是茶爱好者,一、土耳其红茶土耳其人爱喝茶甚至可以说嗜茶,尤其是红茶。
土耳其最常见的茶类是Caykur里泽茶(土耳其红茶),也是最受欢迎的土耳其茶(Caykur 里泽茶)。
事实上,如果你是茶爱好者,里泽经常被发现是最佳去处的地方之一。
里泽是土耳其的一个山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气候温和,往往会产生非常独特的茶味。
据统计,现在土耳其的人均饮茶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作为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国家,土耳其人喝茶所用茶具区别于中国功夫茶,使用形状类似窄腰阔肚花瓶的玻璃杯、小匙、小铜碟,承载玻璃杯的小碟旁一般还要放3粒方糖。
煮茶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别。
一般使用大小两个铜质的茶壶,装有水的大茶壶放置在木炭火炉上加热,小茶壶内投入适量茶叶放置于大茶壶上。
待大茶壶内水煮沸后,冲人小茶壶内。
约5分钟,再将小茶壶中的较浓的茶水依照个人口味酌量倒入玻璃杯中,再注人沸水,并依习惯加人方糖即可。
饮用时用小匙轻轻搅拌均匀,口感甘醇,香气怡人。
二、特色茶室各式各样的茶室遍布土耳其的大街小巷,甚至人迹稀少的角落也不例外。
每当华灯初上,大大小小的茶室总是坐满了人,与一般咖啡店不同的是,大家总是喜欢围成圈喝喝茶,尝尝小吃,聊聊天,有说有笑。
忙碌了整天的紧张心情在此时此地得到放松和舒缓。
特色的茶室吸引着不同的宾客。
有的茶室装有电视机,茶客们可以边喝茶,边看电视节目边互相谈论;有些茶室则设有棋局、牌局,是年轻人喝茶消遣的好去处;年纪长的土耳其人通常选择那些可以提供水烟的茶室,与同龄人聚在一起,吸着水烟,喝着茶,聊着事。
露天茶座,通常也都是不用工作的老人来光顾,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品味着香浓的土耳其茶,就这样休闲地度过下午时光,逍遥自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事
作者:飞扬
来源:《中学生百科·成长》2011年第02期
我国的饮茶之风“始于唐。
盛于宋”。
宋朝时,茶已经成为国库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宋朝饮茶风习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从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皇宫大院,到各种各样的友朋聚会,从迎来送往到人生喜庆,到处洋溢着茶之清香。
到处充盈着茶之生命。
正所谓“上至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
如果说,唐朝是茶文化的初生时代,那么,宋朝便是茶的自觉时代了。
无论是对于茶的用料、器具、烹饪方式都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宋徽宗写的《大观茶论》中就不无自得地说:“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成造其极。
”举个例子,宋朝的两大文豪王安石与苏轼都是茶之大家,两人同朝为官,但王安石的官比苏轼的大,而且苏轼一直对王安石改革不太感冒,所以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有一次,王安石听人说苏轼将要从川中老家乘船顺长江下荆州,便连忙写信给苏轼,让他帮忙在三峡的中峡取一壶水以煮茶用。
苏轼接到来信后,立马准备好一个大茶壶准备帮王安石取水。
谁知三峡水流太急,苏轼才情又高,一看到祖国的壮丽景色,便思如泉涌,灵感无数,只记得写文章去了。
过了三峡的上江、中江,苏轼才记起王安石所托付的事,但过了这村没这店,船行到黄州段的下江水后,苏轼便胡乱在下江水中打了一壶水。
两人碰面后,苏轼把这壶水给了王安石。
王安石便邀他一起来品茶,水沸后,王安石虔诚地饮了一口,马上变色道:“东坡啊,你这是在诳老夫呢?”苏轼本来就不善撒谎,一听王安石这般说,连忙道出实情。
但让苏轼非常纠结的是:同为一江之水,王安石怎么才喝了第一口就能分辨出来呢?苏轼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王安石笑道:“三峡上江水急,下江水缓,只有中江之水急缓相宜,用来煮茶最妙,所以老夫一品便知。
”苏轼听完此番高论后,拜服不已,王安石更是得瑟了,说道:“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
在宋朝,茶也是最具有禅意的饮料。
苏东坡酷爱饮茶,并与佛家结下了深厚的茶缘。
他在杭州做官时,常与佛僧品茗吟诗。
他常向灵隐老僧索讨茶叶,多次后不好意思去要了,就叫仆人头带草帽、脚穿木屐到老僧那里去借东西,他并不告诉仆人要借什么。
仆人去老僧处也不说要借什么。
老僧却看出了苏轼的玄机,只好又送一包茶叶给他。
原来,草头、人、木三字组合正是一个“茶”字。
禅宗的大师从谂禅师更是有一个和茶相关的经典故事,相传他这天正在庙中迎接新来的和尚,他问一个新来的和尚:“以前来过这里么?”新来的和尚回答:“来过。
”从谂禅师说:“吃茶去。
”从谂禅师又问另一个新来的和尚:“以前来过这里么?”和尚回答:“没有来过。
”从谂禅师说:“吃茶去。
”站在旁边的院主纠结了,问从谂禅师:“怎么来过和没来过的都是吃茶去?”从谂禅师说:“院主,吃茶去。
”这桩禅宗公案是非常著名非常经典的,意思是说从谂禅师万物平等,万生平等的观念,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在他的眼里,都只是“吃茶去”。
最后再来说一说宋朝一个最为有趣的活动——“斗茶”。
斗茶又称茗战,是以竞赛的形式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活动。
斗茶具有技巧性强、趣味性浓的特点。
斗茶的第一道程序:一是“点”,即把茶瓶里煎好的水注入茶盏:二是“击拂”,即在点汤的同时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
宋朝有很多斗茶的高手,宋徽宗也是其中之一,在蔡京《延福宫曲宴记》中便记载: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召集群臣前来斗茶,宋徽宗亲自击拂,其汤花为“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可见宋徽宗是击出了极品,于是乎群臣拜服,高呼万岁。
抛弃拍马屁之嫌疑,还是能看出宋徽宗斗茶技术确实高超。
斗茶的艺术在南宋时随着饮茶习俗和茶具等一起传入日本,形成了“体现禅道核心的修身养性的日本茶道”。
现代日本茶道文化协会负责人森本司郎先生认为: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