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全国卷二

2017年高考全国卷二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带详细评析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带详细评析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带详细评析2017年高考历史考试已结束,考试后考生最关心的就是试题的对与错。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xxxxxx,欢迎大家阅读。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C2. D3. D4. A5. B6. D7. A8. B9. C 10. A11. B 12. C 13. D 14. A 15. A 16. D 17. A 18. C 19. C 20. B21. B 22. C 23. D 24. A 25. C 26. C 27. A 28. B 29. D 30. C31. C 32. D 33. A 34. C 35. D二、简答题36.(1)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分布地区较为分散(2分),国家宏观调控较弱,炼焦工业技术含量低,投资小(2分),国内市场需求量大(2分),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

(每点2分,共8分)(2)山西省焦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2分),技术水平低,废弃物排放量大(2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破环环境,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2分),政府干预少,没有相应的回收治理措施。

(每点2分,共6分)(3)沿途会有粉煤灰污染(2分),汽车尾气污染(2分),噪声污染(2分)等。

(每点2分,共4分)(4)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清洁生产,减少三废排出(2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2分),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将运输货物遮起,减少粉尘污染(2分),也可以采取集中大规模运输,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线路等方式来减少污染(2分)。

(每点2分,共6分)37.(1)海平面上升,距离长;纬度高,气温低,昼长短;路面滑,徒步行走难度大;两侧山地,地势起伏大。

(2)夏季气温高,白昼长;生物资源丰富,食物易获取。

(3)距离长,工程量大;高寒地区,一年中海平面高差变化大,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水深较深;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工程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一年中可施工时间短,工期较长;位置偏远,人员物资运输成本和生存成本高等。

2017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7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4分)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 1.4%小计139100%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4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Ⅱ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Ⅱ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1.A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曲解文意。

据第二段可知,此时青花瓷上的中国画元素与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而选项却说“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扩大范围。

据第三段第4句可知,“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选项却扩大为“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

D.强加因果。

据尾段尾句可知,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是当时社会转型的例证,选项“从而”一词,却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误认为是推动当时社会转型的原因。

2.A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一段在对元明两代瓷器进行对比论证后,得出了“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的论点。

3.B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据第三段首句“一般来说”可知,文中“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并不是绝对的,但命题人去掉“一般来说”后,该项说法过于绝对。

4.B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据全文尾句中“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外出旅行未必能深入认识事物人情,故选项“通过……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的表述曲解文意。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丰富意思的能力。

“窗子”含意指向本文标题的含意,文章二至五段侧重写向窗外看到的不同的现实生活图景,且二至五段的结尾反复强调“铁纱窗”“玻璃窗”“窗子以外”等;再结合尾段“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隐隐约约”等信息可知,作者笔下的窗子,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形的窗子指向具体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窗子,无形的窗子指向人的不同的精神世界。

6.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高考历史试题201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试卷汇编精校Word版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201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试卷汇编精校Word版真题含答案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目录本文档为自主命题省份试卷部分,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试卷使用情况如下。

全国Ⅰ卷省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全国Ⅱ卷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山东;全国Ⅲ卷省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自主命题省份:北京、天津、江苏、浙江。

-2017年北京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北京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天津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天津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江苏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江苏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海南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海南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18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017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含答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历史试题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右图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7.“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

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

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

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

”上述史实发生于A.五四运动期间B.巴黎和会期间C.华盛顿会议期间D.开罗会议期间答案:C8.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文科标准答案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文科标准答案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文科数学12故其体积为V 132627. 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得函数在点z 12 3 15.故选 A.2或x 4 ,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对数函数的单4, .故选 D.9.解析由甲的说法可知乙、丙一人优秀一人良好,则甲丁一人优秀一人良好,乙看到丙的结果则知道自己的结果,丁看到甲的结果则知道自己的结果.故选 D.10.解析阅读流程图,初始化数值a 1,k 1,s 0 . 循环结果执行如下:第一次:S011,a1,k2;第二次:S121,a1,k3;第三次:S132,a1,k4;第四次:S242,a1,k5;第五次:S253,a1,k6;第六次:S363,a1,k7.1.解析由题意A U B { 1,2,3,4} .故选 A.2.解析由题意(1 i)(2 i) 2 3i 3i .故选 B.3.解析由题意T22.故选C.4.解析由|a b| |a b| 平方得 2 2a 2bb2a 2a bb 2 ,即a b 0 ,则a b.故选 A.2 5.解析由题意22c a 122aa12 ,因为a 1 ,a所以1 1 2 ,则1 e 2.故选 C.6.解析由题意,该几何体是由高为 6 的圆柱截取一半后的图形加上高为 4 的圆柱,6, 3 处取得最小值324 63 .故选 B.调性和复合函数同增异减的原则可得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4 121结束循环,输出 S 3.故选 B.11.解析12 3 4 51 1,1 1,2 1,3 1,4 1,5 2 2,1 2,2 2,3 2,4 2,5 3 3,13,23,33,43,54 4,1 4,2 4,3 4,4 4,5 55,15,25,35,45,5总计有 25种情况,满足条件的有 10 种,所以所求概率为10 212.解析由题知 MF :y 3(x 1) ,与抛物线 y 2 4x 联立得3x 210x 3 0,解得 x 1 1,x 2 33所以 M(3,2 3),因为 MN l ,所以 N( 1,2 3),因为 F (1,0) ,所以 NF : y 3(x 1)1π cosB B2317.解析 (1)设 {a n } 公差为 d ,{b n } 公比为所以 M 到 NF 的距离为| 3(3 1) 2 3 |2 3 . 故选 C.13.解析 f(x), 22 1 14.解析 f (2)f ( 2)[2 ( 8)4]12.15.解析 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所以2R 32 221 14 , S 4πR 2 14π.16.解析 由正弦定理可得 2sin BcosB sin AcosCsinC cosA sin(A C) sin B由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2d2,解得5d 1,q2n1故 b n 的通项公式为 b n 2n 11 2d q(2) 由(1)及已知得21 q q 2,解得q5 d8q ,25.12222是 AB BC 2 , AD 4 , PM四棱锥 P ABCD 的体积 V 1 2 23 24 2 3 4 3. 19. 解析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 旧养殖法的箱产量低于 50kg 的频率为0.012 0.014 0.024 0.0340.040 5 0.62,则估计事件 A 的概率为P A 0.62.箱产量 <50kg 箱产量 ⋯50kg旧养殖法62 38 新养殖法 34 662)列联表如下:2所以 k 2 200(62 66 38 34)2 15.705 10.828 100 100 104 96 所以有 99%的有把握认为箱产量与养殖方法有关 3)由箱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旧养殖法的箱产量均值约在45 : 50kg ,新养殖法的箱产量约在50: 55kg 可知新养殖法比旧养殖法的箱产量高20. 解析 (1)设 P x,y , N x,0 , M x,y 1 , uuur uuuur 由 NP 2NM 知, y 2又M 点在椭圆 x y 22y 1 ,即 y 1 y , 22 1 上,则有 x y 1,即 x 2y 2 2.所以 S 3 3a 1326或 S 3 3a 13221.18. 解析 (1)在平面 ABCD 内,因为 BADABC 90o ,所以 BC//AD .又 BC 平面 PAD , AD 平面 PAD ,故 BC// 平面 PAD .2)取 AD 的中点 M ,联结 PM ,CM ,1o由 AB BCAD 及 BC //AD , ABC 90o 得 ABCM 四边形为正方形,则 CM AD . 2因为侧面 PAD 是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 ,平面 PADI 平面 ABCD AD , 所以 PM AD , PM 底面 ABCD .因为 CM 底面 ABCD ,所以 PM CM . 设 BC x ,则 CM x , CD 2x取 CD 的中点 N ,联结 PN ,则 PNPM 3x , PC PD 2x.CD ,所以 PN 14 x.2因为 △PCD 的面积为 2 7 ,所以 12142x 214x 2 7,解得 x2 (舍去) , x 2,2233cos , 2sin ,uuur 则有 OP uuurPQ 2cos , 2sin32cos ,t 2sin2 tsin 2sin 2 1 ,即3 2 cos 2 tsin30.uuur uuur,又 FP OQ 2cos 1, 2sin 3,t 3 2 cos 32 tsin 0 ,2)设 Q 3,t ,P设椭圆右焦点 F 1,0 3 2cos 2cos 2uuur uuur 所以 FP OQ .所以过点 P 且垂直于 OQ 的直线 l 过 C 的左焦点 F . 2xe x 1 x 2 x 2 x e 1 2x x e , 令f x0 得 x 2 2x 1 0 ,解得 x 1 2 1 , x 2 2 1 , 所以 fx 在区间 , 2 1 , 2 1, 是减函数, 在区间 2 1, 2(2) 因为 x ⋯0 时,f x, ax 1,所以 1 x 2 e x , ax 1.所以 2x xe x e ax 1⋯0 ,令 h x x 2e x e x ax 1,即x 0, 时, h x ⋯0 ,而 h 0 0 ,所以 h 0 ⋯0,所以 a 1⋯0 ,a ⋯1 ;再令 x hx 2 x x xx e 2xe e a , x x 2 4x 1 e x ,当 x ⋯ 0时, x 0 恒成立 . 所以 h x 在 0, 是增函数,恒有 hx ⋯0 ,从而 h x 是增函数, h 0 0 , h x ⋯ 0,21. 解析 (1) f x1 是增函数 .在 0, 恒成立,故 a ⋯1 即为所求 . 22.解析(1)设点 P 的极坐标为 ,因为 OM OP 16 ,所以点 M 的极坐标为16把点 M 的坐标代入 C 1 : 16 cos 4 中得 : cos 4 ,即 4cos 两边同时乘以,得 2 4 cos 22 ,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x 2 y 24x 0. 2) C 2的极坐标方程为 4cos ,所以点 B 的极会标可设为 (4cos 又 A 的极坐标为 2, ,所以 S OAB1|OA| |OB| sin AOB 12 4cos sin4,4cos 1sin3cos22 2sin因为 , ,所以22 4 ,2,所以当 233时,△OAB 的面积取最大值为 3.23.解析 (1)由柯西不等式得:a b a5 b 5≥a a52b b5b 3当且仅当 ab 5 ba 5 ,即 a b 1 时取等号. 2)因为 a b 3 a 3 3a 2b3ab 2b 32 3ab ab,23a b 2 4ab33 a b 3所以 a b 3, 8 ,所以 a b, 2 .4,。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2试题解析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2试题解析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
试题解析
4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 的原因。(8分)
(难度不大,阅读和提炼有效信息, 概括表达;结合背景知识,如划线处) 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 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 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变法形势的推动(原答案无该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 尊崇的原因。(6分)
原答案 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 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 需要。
42. 材料解读: 按从古到今的顺序,列出了各阶段钟表的演变历程,在 此过程中,到底“变”在哪里?包括:制作材料、普及 程度、精准度的提高、功能的加强。知道这些,可以在 答题时更有针对性。
论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演变 古代科技落后,多利用自然现象来判断时间。 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产生,钟表的准确度提高,但因 造价高而未能普及。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展开,逐渐普及。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精准度大大提高,尤其进入21 世纪初,其功能大为增强,出现多功能的智能手表。 可见,科技的进步,推动了钟表的普及,也使其精确度 更高,功能更强。 经验积累: 返观答案,多出自材料。其实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把时 间转化为相关史实; 二是对原文做一定的归纳概括。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 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
特点:(有一定难度。能将材料信息与关联背 景知识有机结合(划线处);阅读概括能力要 求较高) 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 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 的勘探。 意义:(难度较大。需要以教材知识为支撑, 并能灵活的迁移应用——一五计划相关知识。) 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 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 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17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全科)
一、全国卷1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安徽、福建。9)
二、全国卷2
(青海、甘肃、吉林、宁夏、新疆、陕西、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海南、重庆。11)
三、全国卷3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5)
四、自主命题(含部分科目自主命题)(6)
1.北京卷
2.天语文、数学自主命题,英语、文综、理综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
中华人民共和国:4个直辖市+ 5个自治区+ 22个省+港澳台(共34个行政区),
内地31个行政区,共8套(理综、化学)试卷。
自主命题省份
自主命题科目
教育部统一命题科目
北京
语数英文综理综
天津
语数英文综理综
上海
语数英物化生地史政
江苏
语数英物化生地史政
浙江
语数英文综理综自选模块
山东
语数
英文综理综同全国卷1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打字:余世友、杨伟平、黄金重、史玲玲、韦钧苑、朱凤龙、刘广华、刘广华、魏忠仁整理:龙辉校对:张庆君解析人:云南昆明李怀平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此题只要读懂材料即可做对。

从“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并把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为C。

【答案】:C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此题关键要注意“宋代”这一历史时期。

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话本、风俗画等出现和增多。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明显与封建传统道德相违背,但其故事确在宋代杭州流传,反应的只能是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答案为D。

【答案】:D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的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再结合材料反应的信息:从事工商业的人增多,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可得知答案为B。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2卷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2卷附答案解析

12017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解析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
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三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

故答案为A 项。

25.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
【解析】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所接受。

故答案为。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 0 1 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 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7-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解析---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2017-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解析---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2017-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解析---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1.(2019年江苏卷,17,3分)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

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B选项符合题意。

经典力学的体现是三大定律,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选项排除。

量子论属于微观物理学,D选项排除。

1.(2018年江苏卷,17,3分)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20,2分)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

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A.自由落体定律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牛顿经典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项正确;A项是伽利略发现的;B项是相对论反映的规律;D项是量子力学反映的内容,故排除ABD三项。

2017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7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盆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图5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9.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口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2017年全国卷2高考文综真题及答案最新发布(完整)

2017年全国卷2高考文综真题及答案最新发布(完整)

2017年全国卷2高考文综真题及答案最新发
布(完整)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数学复习资料高考英语复习资料高考文综复习资料高考理综复习资料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数学模拟试题高考英语模拟试题高考文综模拟试题高考理综模拟试题高中学习方法高考复习方法高考状元学习方法高考饮食攻略高考励志名言十磨百炼,铁杵成针;千淘万漉,沙尽金见。

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编辑为您整理的2017年全国卷2高考文综真题及答案,供您参考。

2017年高考全国卷2文综真题
8页地理答案9页历史答案10页政治答案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吉林、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恢复同意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发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个之间权限不明C.行驶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主做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二、非选择题:(共52分。

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试都必须作答。

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试根据要求作答只做一题,多做按第一题给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学|科网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尤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学&科网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对此改革,“官吏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7分)4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世纪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现,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的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6分)选择题24—28 ACCAB29—33 DCCDA34—35 CD非选择题41、(1)差异:雍正年间严禁民间经营矿业,由政府垄断(2分);19世纪70年代实行官督商办,严禁洋人兴矿业。

(2分)原因:雍正年间,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为加强对地方及百姓的控制而严格限制地方开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对工矿业严格控制;小农经济为主,未产生近代经济,对矿业的需求量低。

(任意两点5分)19世纪70年代,西方侵略,出现民族危机;洋务运动军工企业的开展,出现资金和燃料的不足,客观需要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为此创办民用企业并实行官督商办;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需要与洋人争利。

(6)(2)特点:清代永远严禁开矿;新中国积极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特别是稀少和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探.(2分)意义: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保证建立工业基地的需要;(2分)是国家制定正确的工业计划的先决条件;(2分)保证”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提高国防建设力量;(2分)为国家更好的掌握和有计划地开发矿产资源做好准备.(2分)42、论题:科技的进步与钟表的演变(2分)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们的计时工具普遍使用日晷,依靠自然现象来作判断。

文艺复兴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钟表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但价格昂贵使钟表并未普及。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化生产使钟表价格下降,得到普及。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钟表精确度大大提高。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表出现,功能增多。

(8分)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推动了钟表的演变,使钟表得以普及,精确度提高,功能增强。

(2分)4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原因:街道管理体制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城市街道环境恶化,影响国家及首都形象;贪污腐败盛行导致修缮资金不足;戊戌变法运动的推动。

(共四点,每点2分)(2)困难:冲击了官僚的既得利益;改变了摊贩原有的经营习惯,认为改革后经营不便。

(共二点,每点2分)启示:改革要处理好除旧布新之间的关系,做好旧政策的善后和新政策的推广。

(共一点,3分)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一战后欧洲各国普遍衰落;社会各界对欧洲统一的呼吁;维护欧洲持久和平的需要;民间对欧洲联合的呼声日益高涨;法德和解(每点两分,任选三)(2)“欧洲联邦”强调政治联合,易对各国内政造成干预;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下欧洲国际关系紧张,各自为政;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难以达成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