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范文(通用5篇)
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范文(通用5篇)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篇1摘要: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压力,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身心的紧张性反应,适当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动员机体的潜在能力去适应,如果这种反应过分强烈或者持久,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可产生焦虑、抑郁等紧张情绪或出现其他病理征象最终将导致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培养;医护人员;心理素养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确立,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系统的护理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有关心理、社会、伦理及人文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护士职业素养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形成是观念意识树立,思维方式建立和行为习惯养成三类过程相辅相成的结果,训练效果主要通过符合护理工作要求的作风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来体现。
1 护士职业素养的形成护士职业素养是教化的结果,它是在先天素养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个人素养的高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实践,获得一定知识并把它变成自觉行为的结果。
2 护士职业素养的意义2.1提升职业素养认识,推进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2.2护士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职业塑造职业形象。
2.3提高护士个人修养,从而提升单位精神面貌。
2.4为医院提升竞争力。
2.5护士明确个人发展方向与工作发展互相结合。
2.6护士道德观念更加牢固,服务态度更加真诚,依法执行更加规范。
2.7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护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
2.8充分展现"白衣天使"良好的职业素养。
3 护士职业素养的要求3.1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不做违反道德良心的不合法操作或不忠于职守的工作,维护职业的声益。
论文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摘要目的:观察产后抑郁患者应用心理干预的效果情况。
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分娩且并发产后抑郁症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产后抑郁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研究前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下降较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患者研究结束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同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论文类型:理论研究I目录1绪论 (1)1.1背景及意义 (1)1.2研究目的及目标 (1)1.3关键词及定义 (1)1.4文献回顾 (2)2研究设计 (3)2.1研究对象 (3)2.2一般资料 (3)2.3研究方法 (3)2.4研究步骤 (3)2.4.1护理方法 (3)3研究结果 (5)4讨论 (7)5推论及建议 (7)5.1推论 (7)5.1.1平均每天睡眠时间 (7)5.2建议 (9)5.2.1调整护理工作工作强度 (9)5.2.2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 (9)5.2.3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9)5.2.4为护士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必要的解压设备 (9)5.2.5护理风险管理 (9)致谢 (11)参考文献 (12)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13)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13)I I1绪论1.1背景及意义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但由于社会地位、工作强度、待遇以及护患关系等多方面的因素,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各种应激状态中,并面临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
国内外研究表明,受工作环境和压力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在护理人员群体中比较突出;而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不仅与自身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最直接表现出来,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对于护理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医护人员工作负荷与心理健康研究
医护人员工作负荷与心理健康研究医护人员是我们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们为我们的健康付出了许多。
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变得越来越重。
尤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下,医护人员的负担更加沉重。
他们整天以身犯险,为治疗感染病人而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和研究。
一、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医护人员是维护社会健康的重要力量。
不过,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推进,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经常加班、繁重的任务和精神紧张,都会给医护人员造成巨大的压力。
而新冠疫情给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病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医护人员不得不穿着严密的防护服进行工作。
从穿着到脱下防护服,医护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医护人员需要处理许多病患及其家人的情绪问题。
从咨询到安抚,再到沟通,这些都是挑战性极高的。
这些因素不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负担。
二、医护人员的健康压力医护人员为保护社会大众健康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却很少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长时间熬夜、压力大、缺少锻炼都会给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身体不适会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不易,更不用说心理压力带来的影响了。
因此,为保持身心健康,医护人员需要从多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包括健康的饮食、锻炼、适当的休息以及心理学的干预等。
三、心理干预与研究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医护人员的常见问题。
明确的,针对性的干预可以有效地帮助医护人员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下,医护人员感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情绪压力,强制性隔离、自我隔离、和家人隔离等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大。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专业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等,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有一些研究表明,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增加工作保障、培养工作成就感都是减轻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的有效方式。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兴起,为心理学理论的觉醒提供了契机,唤醒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如果说心理学理论的觉醒是心理学发展历程的重大突破,那么心理学理论自觉性则是心理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上的重大创新,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研究重点存在差异。
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体现护理教学的积极方面,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心理素质。
基于此,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进行阐述,进而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护理心理学教学;应用积极心理学是一项心理学领域上的革命,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不一样的心理状态,是利用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人类道德和力量的积极心理学思潮[1—2]。
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相关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
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可从积极的心理角度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1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1.1积极心理学理念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产生以2000年一篇题为《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论文为标志[3—4],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积极的研究方向,是一场心理学革命。
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幸福感进行研究,以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吸取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时,融入人本主义中的经验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这使积极心理学在产生初期就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实证的应用,但这并不代表积极心理学排斥非实证的研究方法。
综合来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经验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有关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有关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引言心理健康在护士的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护士长期与患者打交道,处理着急性和慢性病患者的复杂问题,同时面对着时间紧张、工作量大的压力。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容易导致护士的心理健康遭受破坏。
因此,研究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如何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实证研究压力与人际关系护士的工作自身已经是一个高度压力的职业,加上与患者及其家人深入接触,很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一项对职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进行比较的研究表明,护士在这些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
职业压力是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人际关系良好则能有效减轻压力。
自我评价和自尊心自我评价和自尊心也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项研究表明,自尊心和工作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拥有高自尊心的护士表现出更好的工作表现和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自我评价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这表明在减轻护士因工作带来的压力时,改善护士自我评价和提高自尊心非常重要。
情感疲劳和抑郁症情感疲劳和抑郁症是常见的护士心理健康问题。
一项对护士的情感疲劳和抑郁症进行的调查表明,护士存在明显的情感疲劳和抑郁症倾向。
其中,情感疲劳是护士工作压力、角色期望、组织支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抑郁症是情感疲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因此,情感疲劳是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先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健康干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护士的工作和生活品质。
因此,如何解决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提升护士的自我感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已经得到了证实,比如护士的情感支持、心理辅导和定期体检等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情感疲劳和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结论护士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研究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应当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同时,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完善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体系,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对策论文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改善对策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管理者支持,创造良好职业氛围,人性化管理,培养抗挫折能力及沟通能力,强化法律意识。
结果:管理者和护理人员的重视,确保护士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结论: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对于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全民健康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对策护士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人员,其职责是向病人提供良好的身心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以及对护士身心耗竭综合征概念的提出,只有强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才能确保护士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目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精神压力来源及改善对策分析如下。
护士常见精神压力源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随时面对病人对医疗效果差、医疗费用高的不满;工作中建立的关系错综复杂。
来自职业的压力: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竟聘上岗、人员缺编、常年夜班等造成脑力、体力的长期超负荷。
来自自身的压力:护士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差,黄爱松等调查结果显示74.54%的护士缺乏心理学知识,不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的平衡和调节。
护患纠纷的压力: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举证责任倒置等相关规定的出台,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护理工作环境日益恶劣。
社会上、行业内对护士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尊重。
改善对策管理者的支持:呼吁管理部门的重视,引导护理人员调整心态,要自重、自爱、自信,做好本职工作;尽力改善工作环境,简化工作流程,建立支持辅助系统。
开展积极向上的健康活动,引导护理人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修养,改善心理状态,使护士在良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推行人性化管理方法,在管理上采取“疏”而不“堵”的方法,充分尊重护士的人格。
积极争取政策提高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提供个人业务发展空间,制订培训计划,为她们的业务发展铺平道路,在晋升职称、进修学习、专科护士培养、护士长选拔等方面都应有明确规定,让每位护理人员能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务人员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医疗工作中,由于患者的种种情况以及工作压力等原因,很多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其中,女性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本文就女性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
女性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常常承受着很多压力和负担,如开刀病人出现意外,医疗事故发生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她们的心理造成影响。
一些女性医务人员在面临碰到困难的时候,常出现情绪波动的表现,例如有些人通过表现愤怒和不耐烦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脆弱。
有的人会出现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身体的不良反应。
更有甚者,心理疾病的症状已经显现,如抑郁、焦虑等。
1、工作上的压力女性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需要长时间坐着、站立、蹲着等,这些往往会带来肌肉疼痛以及久坐不动导致的肥胖问题。
此外,女性医务人员经常需要对病人进行细致的检查、操作和治疗,这些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和精神状态,加上工作繁忙,医师们往往需要超时工作,这给女性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女性医务人员还要承担照顾家人的重任,包括孩子和年迈的父母,这会使得她们的生活更加纷繁复杂,负担加重,因此,很多人为了能够兼顾家庭和工作,会牺牲自己的时间,这可能使得她们的健康状况恶化。
1、工作负荷合理安排女性医务人员应该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以免让她们感到疲劳和压力,增加工作效率。
2、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女性医务人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规律饮食,增加锻炼也可以缓解压力和疲劳,并增强免疫力。
3、心理疏导女性医务人员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寻求帮助,必要时可以去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等。
此外,她们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等渠道社交与交流。
总之,女性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关系到她们本人以及病人的健康的,因此医院和政府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女性医务人员也应该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的体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尽管她们在职业上表现出色,但是她们也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旨在调查分析女性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女性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通常是一个高压的环境。
她们需要面对病人病情的不确定性、医疗错误的可能性以及长时间的工作。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她们出现焦虑、抑郁和疲劳等心理问题。
一项对100名女性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有74%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焦虑症状。
还有43%的受访者表示经历过抑郁症状。
这些数据说明女性医务人员普遍存在较高的心理压力。
除了工作压力外,女性医务人员还面临职业和家庭角色的冲突。
她们需要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做出权衡,并且常常会感到价值观和责任之间的矛盾。
一项对50名女性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有60%的受访者表示面临职业和家庭角色冲突。
这种冲突可能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她们的压力和焦虑感。
在解决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方面,一方面,组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工作环境。
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培训,减少工作压力。
组织还可以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心理健康辅导和支持小组,提供情感支持和应对策略。
个人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她们可以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例如身体锻炼、放松和冥想。
她们还可以寻求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活动,例如读书、听音乐或者旅行。
女性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工作压力和家庭角色冲突的影响。
为了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组织和个人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工作环境和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
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护士承担着重要的医疗保健角色,他们负责照顾患者的身体健康,并且在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调适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
一、护士的心理健康意义护士的心理健康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导致护士在工作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情况。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护士与患者的沟通,降低工作效率,并对患者的照顾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护士处理工作中的挑战,并适应工作环境的快速变化。
护士需要具备应对紧急情况、处理患者的痛苦和临终关怀等能力,而这些在良好心理健康状态下更容易实现。
此外,护士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也会为患者提供积极的护理环境,促进患者康复。
二、护士心理健康的挑战护士面临着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1. 工作压力:护士的工作常常是紧张和繁忙的,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可能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2. 制度问题:护士们在工作中可能经历到长时间的工作、加班和轮班等制度性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疲劳和身心俱疲。
3. 患者情绪:护士会经常面对病患的痛苦和临终关怀等情况,这些可能对护士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4. 缺乏支持:一些护士可能感到缺乏支持和理解,这可能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孤独和沮丧。
三、自我调适的方法为了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护士可以采取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护士可以设定合理的工作时间表,并合理分配时间来处理个人事务,例如休息、运动和社交活动。
2. 寻求支持:护士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求支持,这可以包括与同事和家人朋友交流,参加心理咨询或加入专业护士组织。
3. 培养兴趣爱好:护士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例如阅读、绘画、运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和舒缓压力。
4. 健康生活方式:护士应该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锻炼和充足的睡眠等。
心理护理论文(5篇)
心理护理论文(5篇)心理护理论文(5篇)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讨论对象的范畴既受心理因素制约,特定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
2护理心理与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及品德的关系2.1护士的职业特点:护士是一种社会角色,具有特别的技巧和行为。
护士被称作天使的职业,它需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以及急躁,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需要了解诊疗护理常规,娴熟把握护理三级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很强的亲和力、沟通力量以及语言表达力量。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力量,敏锐的洞察力。
护士在实施护理过程时要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使病人能从心理方面达到最佳心理水平。
2.2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及品德的必要性: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喜爱护理工作,具有喜爱生命的崇高情感,一切工作要以病人为中心,而且必需娴熟把握护理专业理论学问和技术操作。
护士不仅要能够减轻病人的苦痛,使病人在承受最小苦痛的同时,取得满足的治疗效果。
2.3提高对护理人员相关学问的需求:护理模式的变化使护理工作的职能得到拓宽和延长。
在这种模式下,护理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
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时要以病人为中心,不仅要把握常规的护理技能,而且要把握人文、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学问,以满意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求。
护士不但要具备快速识别反应的力量,而且要擅长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护理心理学成为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工具。
因此,护理人员的心理素养要首先逐步培育和养成。
平常要加强学习心理护理学问,不断积累,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可以调整心情使心理平衡,时刻以乐观、开朗的态度去感染病人,达到劝慰病人使病人解除顾虑,主动协作治疗的良好效果。
3护理心理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心与身”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身体疾害可以有心理转变,相反,心理因素也可导致影响身心健康,消退不良心理刺激,可以防止心神疾病的恶性循环。
有关心理护理的参考论文
有关心理护理的参考论文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与病人两方面,它既要研究护理情境下“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要研究“护士”的心理活动,二者均不可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护理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心理护理的参考论文篇一《临床心理护理研究》【摘要】医护人员的职业有其特殊性,工作对象是有生命和情感的人,护理工作者应当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注人的感受和心理需求。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素质;方法随着医学模式及新的护理观的建立,临床护士再不能只看病,不看人,只护身,不护心。
护理工作应充分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三分护身,七分护心。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言行举止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与行为,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以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过程。
1心理护理范畴一般认为,凡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理论作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整病人的心理适应,使之配合医护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均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
2护士的心理素质护士要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那么首先的要求是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除了具备一定的医学及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
护士工作者应努力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性格,有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和影响病人,并由此得到心理上的愉悦;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升华情感。
当护士受到难以忍受的刺激,有苦闷、烦恼,心情不好时,可向亲友、同事或领导倾吐心声,合理宣泄消极情绪;要通过沉稳自然的仪表、端庄大方的举止、亲切感人的话语,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护士要心胸宽广,随时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护理工作者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中达到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
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研究
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通过工作压力分析、职业满意度调查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发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较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工作负荷和人际关系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工作条件和加强团队合作等建议,以促进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和持续性,以及制定更具体的干预计划和策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
【关键词】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心理健康、工作压力、职业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干预方法、问题、建议、研究方向、三甲医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医院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
通过深入了解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关注和关爱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对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全面了解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1.2 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和建议。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源,揭示其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调查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满意度水平,探讨不同因素对其职业满意度的影响;3. 分析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其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4. 探讨影响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时长、个人特质等;5. 研究针对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法,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近几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他们在疫情面前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从疫情爆发之初,医护人员就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他们要努力抢救病患,有时甚至要放弃自己的休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他们不仅面临艰巨的工作任务,而且还要承受病患及家属的牵挂,这些都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为了解决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提高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机制,以便让他们及时得到心理支持。
其次,要加强社会关注,政府及各社会组织应把保障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及支持。
此外,建立一个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让他们及时得到心理支持,这样可以让他们释放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同时,医护人员自身也应做好心理调适,要做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增强自信心,认真履行职责,保持心理平衡,不要让压力打垮自己。
并且,要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倾诉心里的烦恼,及时发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同时还要多参加一些关于心理护理的学习培训,让自己不断的更新、更新,让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加健康。
总之,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及医护人员本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
首先,要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意识,构建一个有效的心理支持机制;其次,要加大社会关注,政府及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及支持;最后,医护人员自身也应多做心理调适,提高专业素养,保持心理平衡,做到身心健康。
只有把握好以上几点,才能有效地解决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抗击疫情。
【中医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心理健康论文800字
《【中医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心理健康论
文800字》
摘要:旨在了解我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预防及调节方法,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我院181名在职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研究,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培养护士积极向上的精神,最终使护士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摘要]目的旨在了解我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预防及调节方法。
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我院181名在职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心理干预前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显示,我院护士的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强迫5项因子分高于中国常模,两者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查结果与第一次比较;抑郁、焦虑、敌对3项因子分明显降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并,P0.05)。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结果评定分析,总分和阳性项目数能反应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调查研究表明我院护士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关注。
应加强开展对护士这一群体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加强心理卫生专业知识专题培训学习,使护士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适应工作、生活与社会环境。
然而作为护理管理工作方面还应多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引导护士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松弛精神紧张状态缓解其压力。
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培养护士积极向上的精神,最终使护士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维护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维护研究摘要: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然而,护理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威胁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方法,分析护理人员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维护对策。
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
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压力过大、工作时间长、社会支持少等。
维护对策包括开展职业训练、实施心理测评和干预、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
研究表明,有效的维护措施可以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本研究为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对策。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对策一、研究目的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理人员易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时会演变为职业倦怠和离职[1]。
为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方法,分析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维护对策,以增进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稳定人才队伍。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对象为某三级医院200名护理人员,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140人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为97.14%。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特征、工作压力源及心理问题自评量表等。
文献分析收集近5年关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文献70余篇,对研究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一)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焦虑(73.3%)、抑郁(64.4%)和强迫症状(52.6%)的检出率较高。
(二)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主要包括工作压力过大(80.7%)、工作时间长(63.7%)、睡眠时间短(53.3%)、社会支持少(39.3%)等。
除工作因素外,社会支持不足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三)维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对策。
包括加强职业培训以增强工作适应性;开展定期心理测评并进行必要干预;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如心理咨询和亲友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随着病人和社会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他们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自信心不足和情绪抑郁等方面。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我国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病人和社会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他们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自信心不足和情绪抑郁等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紧张抑郁心情长期得不到渲泄,极易导致身心疲劳。
所以,我国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重视。
关键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1我国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发展现状最新年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医护人员感到工作压力大,23%的医护人员有消极情绪,50%的医护人员有时有消极情绪,而73%的医护人员在工作时有情绪消极情况出现。
上海最近对一个区的调查显示,70%的医护人员感到自己合法权益难受保护,有相当比例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良心谴责与生存压力”。
去年底,在广东省卫生厅举行的医护人员精神压力座谈会上,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广东省医护人员精神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医护人员的总体精神压力较大,39%的医护人员压力达到重度程度。
另外,在最新年,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开展了“中国医师睡眠状况调查”,该调查涉及到全国12个城市30家医院的2759名医生,这些医生的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
结果调查显示,其中有1914名医生存在睡眠障碍,其中2/5的医生属于难以入睡,超过3/4的医生睡眠质量差,有大约1/3的医生容易惊醒不能持续睡眠,大于1/4的医生醒来后睡不着觉。
进行该项调查的科研人员了解到,存在睡眠障碍问题的医生中,有一半的人认为睡眠问题对日常生活有一点影响,46.9%的医生感觉压力过大,35.6%的医生出现焦虑,17.6%的医生感觉存在抑郁症状,28.8%的医生认为自己的问题可能与失眠相关。
这项医护人员的睡眠状况调查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医护人员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现象。
以上情况表明,改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试想,如果医护人员本身是带有巨大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压力在工作,又如何能为病人解决病痛呢?2我国医护人员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2.1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对医护人员来说,首当其冲的是工作压力。
第一,是工作的量的压力,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紧张或威胁,压力过大尤其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引起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产生身心疾病。
现在很多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是超负荷工作――世界多数国家综合医院的病房床位与护士比例保持在1:1以上,而我国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为1:0.33,最低仅为1:0.26。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值白班的护士平均每人至少要负责15名患者,值公休日、节假日和夜班的护士负责的患者数常常超过40名。
第二,是工作的“质”的压力,即继续教育、科研和晋升的压力。
医院是一个高学历人才集中的地方,不少大医院医生的起点学历是硕士,有的科室甚至博士化,护士的起点学历是大专,本科生、研究生已经不稀罕,竞争的激烈逼迫很多医护人员在职攻读高一级学历学位。
而除去学历学位教育之外,医学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学科。
一个医生要精进医术,不仅要靠临床实践,还要不断吸收新的医疗技术成果,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而医护人员的聘用与待遇与其执业资格证相挂钩,医生需考取医师执业资格证才能上岗,而且资格证是转为正式人员的凭证,从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都关系他们的事业发展。
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还有学习考证的压力,各大学附属医院的部分医师还要承担教学任务,任务过多,导致医护人员注意力分散,容易发生各种过失。
第三,是工作环境的压力。
医护人员常年工作在“恶劣”情景中,每日交往的人群是心理和生理双重受损的病人,这种特殊的职业工作环境,这些不良情景因素的长期刺激,促使一个特定的反应模式,在某些医护人员的身上固定下来,形成一种独特的人格特点,这种人格特点在心理临床上集中表现为:烦燥、易怒、工作不耐心、不细心、不热心,与“白衣天使”的柔美形象形成较大的反差。
这种人格特点不仅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而且对自身的心身健康构成潜在的危险因素。
2.2生活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首先是生活条件、经济方面。
以前,绝大部分医院都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工作区与生活区相邻而建,上下班的时间不过十来分钟。
现在,大城市的医院基本不再提供宿舍,上下班途中花上一两个小时司空见惯,消耗的时间呈十倍的增长,工作紧张加上途中劳累,很多医生回到家里已经疲惫不堪。
不少人以为医生个个都是高收入。
以经济发达的广州地区的三甲医院为例,新医生入职首先要经过两到三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在此期间月收入不过2000元左右;一些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为降低人员成本,大量招用编制外医师,不少人的起点月收入仅仅千元而已。
在当前生活成本高涨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收入,要在大城市里实现成家立业、居有其所的目标,年轻医生的压力可想而知。
其次是感情、家庭方面。
年轻的医护人员处于恋爱或对恋爱的需求中,这些本身就容易分散注意力,易与工作发生矛盾。
一旦出现挫折,就会导致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
年轻人又缺乏理智控制事态的能力与习惯,不良情绪便渗透到工作中,影响工作效率与服务态度。
已成家的医护人员面临更多来自家庭事件的影响。
日常家务、子女培育、家庭矛盾、亲人病故、经济损失等事件可严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当个体同时面临许多工作任务时,其心理是焦虑、烦躁的,如不能与工作分清界限,就容易将负面影响转移到工作中,出现失误及技能发挥失常,导致医疗过失进而产生医疗纠纷。
2.3其它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1性别年龄因素:调查表明,女性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女性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评分低于男性,低职称、低文化程度的女性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为明显。
而处于30至50岁之间年龄段的医护人员,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分散了他们的工作精力,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比其它年龄段的严重。
2病人因素: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他们往往只注意保护自己的权利,对周围事物反应过敏,自私自利,做事、择物功利心态变强,只顾自己有没有利益可得,过于严谨,特别是不轻易相信别人,不考虑如何体谅别人,忽略了医护人员的感受,致使医护人员的心理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3社会因素:当下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报道常将患方视为弱势群体,偏袒患方,给医疗行业造成消极的负面评价。
社会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尊重大为下降,无疑给医护人员带来明显的社会舆论压力。
3如何防范和疏导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1针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巨大,一是要搞好加班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服务,如安排后勤人员送饭送水到科室。
二是医院领导可以时常下基层慰问,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适当给予表彰奖励,如对节假日加班的医护人员予物质、精神的奖励等,提高医护人员主动加班的积极性,缓解其心理症状。
四是培养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情,比一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医护人员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改变能改变的,适应不能改变的,培养工作并快乐着的乐观人生态度。
这里尤其要认识到医院管理者的作用,医院管理者在全面关心患者利益的同时,也更应该关注本单位员工的健康。
医护人员是医院的主体,医院的经营状况,甚至兴衰成败都与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休戚相关。
医院管理者应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医护人员的困惑,尽可能解决医护人员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给医护人员建立减压机制,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医护人员支持系统,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2针对年轻医护人员的生活压力,可以由老医护人员进行带教。
科室的主要领导应关注年轻一代的成长,及时发现他们出现的异常情绪,并及时给予疏导。
还可以为科室改善办公环境,构建一个和谐、融洽的科室氛围,使每个医护人员都能感到科室和谐的积极效应,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入工作场合。
3针对病人和社会舆论因素,医护人员在初次见面时给予患方热情、平等接待,可以有效消除患方可能出现的对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怀疑,还可以促使患方全面、准确地反映病情病史。
个别患方出于种种担忧,会有讳疾忌医的现象,医护人员应及时认真维护患方的知情权,加强沟通,有效避免患方可能给医护人员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
虽然目前社会舆论普遍偏向患方,给医疗行业带来消极影响,但同时也激发了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动力。
医院应严格管理,切实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公正透明处理医疗投诉和纠纷,从而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另外,还应培养医护人员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医疗差错、纠纷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很大,管理者对新医护人员应加强岗前培训,引导他们严格执行规范,减少差错和纠纷发生。
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以正常心态去面对困难,多替病人着想,用法律武器保护病人和自己。
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也能促进心理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作用甚大。
医护工作中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是医护工作中人际交往产生压力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善于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对保持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医护人员还应学会构建良好的生活方式,由于心理健康和生理紧密相关,因此,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很重要,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
5医院可为医护人员设置相关健康教育和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避免医护人员因面子问题不肯疏导自己的心理问题,可把这种咨询室叫做“医护人员俱乐部”等。
让医护人员有心理倾诉的空间,创造轻松、愉快、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1]刘景峰.他们走得太匆忙,当“过劳死”阴影笼罩[J].医药经济报,最新,12,7.[2]孙晓敏.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J].现代护理,最新,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