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二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篇4】【教学目标】1.理解新闻特写的含义和价值;2.掌握本文的写法,制作新闻特写评价量表;3.掌握消息和特写两种体裁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难点:把握新闻特写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过程】一、了解体裁1.了解写作背景屏幕显示,学生阅读:《“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
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2.了解新闻特写屏幕显示,教师讲解:(1)“特写”,作为电影学中的术语时,指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一个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
(2)新闻特写含义: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3)新闻特写价值:满足读者想进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甚至想现场目击“具体情况如何”的需求。
二、感知全文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三、探究写法1.动作分解第一段:镜头1:起跳前的一刹那(示范)第二段:镜头2:在空中一瞬间的停滞第三段:镜头3:展示身体优美线条的1.7秒第四段:镜头4:“入水”的刹那第五段:镜头5:观众的反应2.描绘准确细读课文,完成填空轻(舒)双臂,向上(高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篇1内容和步骤: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提问: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提问:第二段可以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两层:(1)(3—6)从小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7—9)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
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二、讲析第一段(3—6)1、指名朗读第一层:2、指导分析第三段:(1)指名概括段意。
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2)提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发明确的认识。
3、指导分析四段。
(1)指明概括段意。
(2)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4、指导学习五段。
(1)指名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2)逐句分析。
(3)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插了描写和议论。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5.学习6段1)指名概括段意。
2)分析:第一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
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与“深了”紧密呼应。
三、指导分析第二层(7—9)1.齐读第三层;2.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细部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3.讨论第7段首句的作用;——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小结:——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进行了具体说明,是全文主体和重点。
四、讲析第三段(10)1.提问:这段文字是否多余?——这段文字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
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愿望,也使行文缜密。
五、.总结课文1.归纳中心:——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古诗词诵读(第一、二单元)《关雎》、《蒹葭》、《十五从军征》、《鹿柴》、《竹里馆》、《春夜喜雨》等经典古诗词。
2. 现代文阅读(第三至五单元)第三单元:以人物描写为主题,包括《背影》、《阿长与<山海经>》、《回忆我的母亲》等课文。
第四单元:以事物说明为主题,包括《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等课文。
第五单元:以景物描写为主题,包括《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等课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技巧,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2. 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事物特点及景物描写。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及现代文阅读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鉴赏技巧、现代文阅读中的分析方法和景物描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播放古诗词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古诗词诵读: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结合课文,讲解说明方法,进行随堂练习。
景物描写:通过例句分析,学会景物描写技巧,进行实践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部分:列出重点诗词,标注韵律、意境。
2. 现代文部分:分别列出人物、事物、景物描写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古诗词阅读鉴赏:分析《关雎》的韵律和意境。
现代文阅读分析:从《背影》中选取一段,分析人物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练习:以“校园一角”为主题,写一段景物描写。
2. 答案:《关雎》韵律:五言律诗,平仄对仗工整;意境: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背影》人物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散文欣赏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阅读与写作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诗词、散文、说明文、古诗文、现代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登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描述一次自己登山的经历,从而引出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内容讲解:(1)诗词、散文欣赏: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
(2)说明文阅读与写作: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分析说明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解析古诗文中的难点字词,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4)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针对不同文学体裁,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所示:1. 第一单元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的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篇经典传世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征并感受文章之美。
在教学时,我向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2、反复朗诵中感悟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学习方法,轻松背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
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起着引导的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程度的发挥。
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细品的基础上,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章,掌握重点字词,众所周知,没有提问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而有章法的朗读,再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收获。
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
本节课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朗读技巧,提升了学生“读中品”、“读中悟”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二、通过中考链接,深入体会大自然中的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练习的过程及讲解练习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途径,更是检测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每一次的练习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来学习、来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通过课内的习题,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难点:对于各题目中的要求,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特别是中考链接,要一边复习所学的方法,一边掌握新学的方法。
练习很好讲,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方法,那就不简单了,学生往往对于这道题会解了,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说起来是头头是道,但是同样的问题,却望而却步了,关键在于不会举一反三,每次的练习讲解并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会让学生离成功更进一步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学习过程:一、导入:1、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1、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2、浏览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图片,以“《》美在……”说说版纳的美三、第二板块,品味美1、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去欣赏,边读课文,边作圈点批注3、小组合作交流,点击媒体显示的每个画面,让学生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4、深入探究:人文景观的美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1)、学生阅读课文,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2)、语文活动:走进西双版纳傣族园要求a、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b、注意使用第一人称四、第三板块,表现美播放影片,结合影片写一写版纳的美要求:写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五、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六、结束新课:当优美的音乐再起时,你最想对神秘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说的是……七、布置作业:积累美言(1)、说说你最喜欢的词语(2)、记住你最想记住的句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古诗五首:《登高》、《望岳》、《春望》、《赤壁》、《钱塘湖春行》2. 现代文四篇:《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3. 文言文五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4. 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等二、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现代文的分析与赏析。
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登高》一课时,可以展示一幅高山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进而引出诗句。
2. 课文学习(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讲解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3)实践演练: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4)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后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五首、现代文四篇、文言文五篇等。
2. 作者:杜甫、鲁迅、苏轼等。
3. 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 课文结构框架。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例如:《登高》课后练习: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背影》课后写作:以“父爱如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3. 作业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3.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确保课文内容的完整性,避免遗漏重要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朗读。
探究。
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教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__的爱。
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
1934年开始写作。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讨论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设置问题情景二: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讨论明确: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③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第1课:《背影》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3课:《长江三峡》第4课:《大自然的语言》2. 第二单元:诗词阅读与鉴赏第5课:《诗词五首》第6课:《诗词三首》第7课:《诗词两首》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第8课:《愚公移山》第9课:《扁鹊见蔡桓公》第10课:《狼》第11课:《为学》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表达、交流、写作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诗词的鉴赏。
2. 教学重点: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展示不同季节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的自然美。
第二单元: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第三单元:讲述古代文化故事,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课文学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讲解课文难点,指导阅读方法。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以课文为例,讲解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2. 第二单元: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第一单元: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季节,要求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
第二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单元:翻译一篇文言文,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 答案示例:第一单元:例文《秋天的校园》。
第二单元:示例:《静夜思》艺术特色分析及个人感受。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说明文《新闻两则》《苏州园林》2. 第二单元:古诗文《春望》《泊船瓜洲》3. 第三单元:现代文《背影》《秋天的怀念》4. 第四单元:文言文《出师表》《岳阳楼记》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以及古今异义词的转换。
2.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内容解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解释难点词语的含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5. 表达与写作: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表达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列出文章的和作者。
2. 用粉笔标注出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标出难点词语和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写作作业: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以及古今异义词的转换。
1. 词语解释:在讲解文言文时,教师应该给出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同步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同步教案一、教学内容1. 《藤野先生》2. 《背影》3. 《白杨礼赞》4. 《散文两篇》:《背影》和《荷塘月色》5. 《古诗十九首》6. 《唐诗三百首》精选7. 《成语故事》8. 《综合性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藤野先生》一课,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与老师的感人故事,引出课文。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背影》一课,设计题目:“请分析文章中‘背影’的象征意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课文《藤野先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老师的感人故事。
(2)分析课文《背影》中“背影”的象征意义。
2. 答案:(2)“背影”象征父亲深沉的爱和无私的付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作品,提高阅读素养。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写作、演讲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完整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点和接受能力,确保教学难点与重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人物通讯、故事;2. 第二单元:诗歌、散文、小说;3. 第三单元:说明文、议论文、演讲稿;4. 第四单元:成语、俗语、谚语。
二、教学目标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2. 教学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的文体特点、写作技巧、阅读方法;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文体特点、重点知识点、典型例题;2.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2)结合所学,仿写一篇新闻、散文、议论文等;(3)积累本节课所学的成语、俗语、谚语,并了解其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确保文体多样,涵盖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2. 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3.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补充说明:针对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讲解,结合例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技巧,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芦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秋天的怀念》《背影》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4. 第四单元:诗歌鉴赏《望岳》《钱塘湖春行》5. 第五单元:文言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6. 第六单元: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诗歌的鉴赏方法。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课文预习笔记。
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新闻、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精讲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表达手法等。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及作者。
2. 课文结构及重点句子。
3. 解题思路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模仿课文写作风格,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作文范文及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与课文重点的把握。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与实现。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清晰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味*的意境。
背诵并默写课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了解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
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一)、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多媒体显示: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
2.赏所见,品读语言体会黄河刚柔并济之美。
3.悟所感,体会黄河的伟大之处。
一、导入:由《望庐山瀑布》引出学习游记的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把握了所至、所见、所感,也就把握了阅读游记的方法。
而我们今天就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壶口瀑布》这篇游记。
二、讲授新课:环节一、理游踪(所至)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把握,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分别是(雨季和枯水季)。
而枯水季的视角较之雨季更为独到,谁可以说一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观察角度,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壶口瀑布》立足于河心,不断变换视角,这也是游记的游踪之一,即定点观景。
而抓住方位变换和视角转换的词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游踪。
环节二、赏所见1.请大家小组合作,循着游踪,说一说你发现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语句品读出来的?并进行圈点批注。
①老师示例:“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在这里,刘老师最喜欢这一系列的动词,一个字的挤、撞从横向上写出了黄河水量之宏大,四字词推推搡搡、前呼后拥则从纵向上写出了黄河水流之湍急,而随着句式逐渐变长,文章的节奏并没有减缓而是愈发的紧张。
河道上排排黄河水在这排山倒海、争先恐后涌来的磅礴气势下碎成了堆堆白雪。
戛然而止,让人不禁为这份气势折服!好一个雄浑壮阔的黄河!好一个雄浑壮阔的壶口瀑布!②学生自主分析:示例一:“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五个“跌”,这里不仅从高处急速下落,而且还多次地急速下落,三跌四跌,无法反抗,只能晕头转向地碎成点,碎成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大全5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大全5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大全1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作者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主旨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的山水之作,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雄伟壮丽)的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写作特色1、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
2、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2023年八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教案(精选20篇)
2023年八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教案(精选20篇)教案的编写要注重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导入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安全教案的兴趣和理解。
八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一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4、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合作讨论法、点拨法、品味法:1课时这是一节说明文阅读课,采用主问题教学方法,设计了四个主问题:一、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理清顺序:2、研读第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三、体会语言:1、文章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四、拓读运用。
教学线索清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教师导入:微风轻抚,燕子呢喃着春的消息;烈日炎炎,盛开的荷花告诉我们夏天已来临;田野金黄,落叶送来了秋的请柬;大地苍茫,飘飞的雪花讲述着冬天的故事。
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1、初读文章,解决生字词。
2、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进入自学,在文中勾画所需信息(三)互动交流展示成果学生自学结束后,进行展示交流。
2023年八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汇总5篇)
2023年八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汇总5篇)高一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必备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看看这些小学教案,或许能够激发你的创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八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一《马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授课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题《马说》任课教师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1授课时间3月18日教材分析《马说》一文,以良马喻英雄,阐述了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能发挥才干,否则可能遭遇被埋没的道理。
课文极写了知遇之难。
教学中要求学生要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相应的文言词汇,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生分析八年级(5)、(6)两班共有学生81人。
这些同学,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和教育,学习习惯和学风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个别同学如(5)班的李浪、(6)班的李根等几位同学,由于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进步不大。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充分的结构化预习中掌握古汉语虚、实词的意义及用法后,在熟读和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把握上来。
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感性认识上成长起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文章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以熟读、背诵为基础,以讨论、合作交流、展示为主完成任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句。
理解文章寓意教学方法采用“六字诀”朗读法做好结构化预习。
小组合作、讨论、展示,教师引导、点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关键问题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的人?教学准备一案三单课本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旁白】同学们,马是英俊潇洒的象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借这一具有灵性的物种,为我们讲述了一些道理,请随我一同走近《马说》,感受韩先生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学生带着激情与渴望走进文本。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详案五篇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详案五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教学目标】1、目标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阐述实验精神的重要。
2、结合文本分析摆事实讲道理以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学会圈点批注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准确的理解课文中大量的名言警句,了解其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学习制作卡片。
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教学方法】这是一篇大科学家的小讲演,却反思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弊端──即重哲理玄谈轻科学实验。
作者古今中外打通,将学理分析和现身说法结合,学识宏博,思辨深刻,体验剀切,话出肺腑,切中时弊。
学习本文,宜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研读说理文的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教学辅助】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同学们,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四大发明和奥数夺冠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当代十大科技发明中没一项是咱中国人的?的李约瑟命题就是探讨近代中国的科技为什么落后了的。
从五四时起很多有识之士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现在中国学生高分低能,创造和实践能力不足,仍是不争的事实。
原因何在啊?让我们和丁肇中教授一起探寻这个极有价值问题。
二、整体探究1、速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以备交流。
中心论点的特征:表判断的陈述句;凝练概括,统领全文的观点。
明确:中国人缺乏格物致知精神/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或标题。
2、用勾画评点的方法,跳读文章,说说作者怎样分析格物致知这个概念的?明确:开头点出格物致知就是科学实验,然后由《大学》里格物致知传统儒学的格物致知到真正的格物致知等,析本意举反例再到探真义,正──反──正的螺旋上升或层层递进,直达真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通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通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汇,明确“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归纳中心意思。
3、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
2、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仔细揣摩文中行动描写的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子女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教学难点: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行动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同学们一定耳熟能唱,但我也经常听到有同学把它改成《世上只有爸爸好》,确实,父爱和母爱是一样伟大的,只是父爱可能比母爱更深沉、更含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同样能体会到。
《背影》是一篇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
对于过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
“交卸”,用于某种职务。
“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
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
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
动词。
踌躇(chóuchú),犹豫不定。
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
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
迂,另意“迂回”,曲折、绕远。
蹒跚(pán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
2、学生朗读课文。
找学生朗读课文,分三个部分,找三个同学分别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张怀民:找寻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6、欲 解衣欲睡:将要 欲穷其林:想(《桃花源记》) 二、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2、月色入户 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窗户、人家 3、念无与为乐者
第8页 共14页
念 古义: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读 4、盖竹柏影也 盖 古义:原来是,表推想缘由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三、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步:名词作动词,漫步 四、特别句式 (1)推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推断) (2)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3)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五、重点句子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望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兴奋地起来走动。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第5页 共14页
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4)风烟俱净 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5)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6)猛浪若奔 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7)望峰息心 动词使动用法,使……平静 【特别句式】 省略句 (1)从流漂浮,随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2)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四、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 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 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第11页 共14页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调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 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观赏这种秀丽景色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5 文学常识 郦道元(约 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 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 地理书。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作者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 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阔地区, 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闻,撰 《水经注》四十卷。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 一部美丽的山水散文汇合。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 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主旨
第12页 共14页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的山水之作,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 墨,(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 幽秀丽(宏伟壮美)的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酷爱之情。能 激发人们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写作特色 1、作者写景,采纳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零一零一 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 “ 素 ”“ 绿 ”“ 清 ”“ 影 ” 数 字 ; 写 秋 季 的 景 色 , 着 “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 出来。 2、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楚。写水则分不 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澄澈的碧波,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 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 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 2、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第2页 共14页
3.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 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 “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练。这种动态式的描 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安静。 4.试着赏析颔联和颈联。 这四句诗犹如一幅山野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 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显得那么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沉醉, 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秋景之中。这最终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 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的挚友,那就只好追怀 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 五、课文主题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 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2 一、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 爽,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动身,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 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 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
第6页 共14页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喧闹异样,其实却 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憧憬。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 也表现了大自然的漂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3 一、一词多义 1、与 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2、遂 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3、盖 盖竹柏影也: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狼》) 4、至 遂至承天寺:到 寡助之至: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寻
第4页 共14页
(1)绝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2)上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3)直 直视无碍(形容词,始终)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4)百 一百零一零一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5)无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1)负势竞上 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2)相互轩邈 形容词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足疾罢归。此诗 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三、课文翻译 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 边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1 一、作者简介 王绩(约 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
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 求为扬州六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家乡。唐武德中,诏 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工 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 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第13页 共14页
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别句式 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第14页 共14页
第10页 共14页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潜游 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动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加,这里指观赏 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二)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 (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 (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 (4)古来共谈古义:赞扬今义:谈论 (三)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四)一词多义 (1)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加,文中指置身其中) ②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2)书: 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 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 四、重点句子
第9页 共14页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如同一池空灵清澈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4 一、作者作品。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挚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中书,古代掌朝 廷机密文书的官。书,即书信。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 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二、字音字形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yuè) 猿(yuán) 与其奇者(yù) 三、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俱:都 2、晓雾将歇歇:消散
第1页 共14页
落晖:落日。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 译文: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每棵树 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猎人骑着骏马带回 猎物。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放 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四、问题归纳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 山野秋景及感受。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 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 绪涌上心头,且无法安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 的不安静色调,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同时为中间四句写 景供应奇妙的铺垫。 2.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调的透亮 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 这是多么安静、开阔、漂亮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 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剧烈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