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考引入:“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

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

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

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自主学习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生产活动(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水源:保证农作物收成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2)人文因素①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③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④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高考链接(1)气候条件中的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农业生产有利。

(2)平原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和林果业;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果业。

(3)郊区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4)光照和热量条件既联系密切,也有区别。

对同一地区来说,光照充足的时候热量也丰富,但不同地区之间比较时,二者不一定呈现这种正相关,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四川盆地的光照并不充足,但气温高,热量足。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国防建设方面的影响,导致了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这种增加速度还在逐渐加快着。

初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并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变化;能够分析不同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变化。

2.难点: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农业区位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区位因素的概念和作用。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区位案例,如水稻种植、苹果栽培等。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用于展示案例和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不同的农业区位案例,如水稻种植和苹果栽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的地方种植会有不同的产量和品质?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变化,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

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根据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3.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案例和相关图表。

2. 准备与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的实物或模型。

3. 准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素材。

4.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农业区位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包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来说明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 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当地农业布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 案例分析:选择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案例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影响该案例的区位因素等。

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案例的方法,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知识应用:针对当地农业结构调整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形式来完成此项任务。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撰写一篇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论文,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讨论,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趋势,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区位影响的基本原理。

3.了解人文地理条件对农业区位影响的基本原理。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农业区位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4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影响。

2.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3.分析农业区位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农业区位因素分类和影响。

2.观察法:分析不同农业区位的空间分布特征。

3.对比法:对比不同农业区位的发展状况。

4.案例法:分析农业区位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理区位上的农业发展状况,并从中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的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内容讲解1.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分类: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条件)。

2.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气候、水资源、土地等)。

3.人文地理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人口、市场、交通等)。

4.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5.中国农业区位的主要特点及发展现状。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不同农业区位的地理、气候、水文、土壤、交通、产业等情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4. 总结归纳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评估1.完成课后作业。

2.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合理地利用农业区位因素促进农业发展。

3.总结检测:让学生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并能够分析中国农业区位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七、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2.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3.实例资料。

八、教学建议1.教师应注意将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和影响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化好吸收有关的知识。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1000字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重要性。

3.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原因与影响。

二、教学内容1.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重要性3.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原因与影响三、教学方法1.讲授2.案例分析3.课堂讨论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放映一些关于农业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的重要性和现状。

2.讲授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等。

3.案例分析以湖北省麻城市为例,分析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4.课堂讨论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就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重要性展开思考和讨论。

5.总结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同时也通过学生的论文作业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准备1.教科书2.多媒体设备3.案例资料4.论文要求和范例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讲解,也有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多种教学方法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但在场次时间上需要有所考虑,需要控制好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比例,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二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提升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教师播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牧场"的图片,提出农业的概念。

接着提问:"农业在这两个区位的不同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农业区位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出农业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过渡】那么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农业的布局呢?结合下面的例子一起来总结。

(二)农业区位因素教师通过具体例子提问,分析影响农业布局的农业区位因素: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2.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都比较冷,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类型(地形)3.杭州的"明前龙井"引到日本,种植效果不佳(土壤)4.天津汉沽区近年出现大面积葡萄园,几年前却很少(市场)5.福建的平和琯溪蜜柚几年前销量不佳,现在远销海外(交通)【师生总结】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过渡】究竟如何选择合适的农业区位因素布局农业区呢?(三)农业区位的选择【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三个活动:活动1:【分析结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而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总结内容:回顾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影响及变化等方面内容。
3.强调重点:突出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布置作业:布置与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业发展的现状。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教师提问:“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的主要农业类型及农业区位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农业发展的图片、数据等,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兴趣。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区位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突破难点。
4.导入新课: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二)讲授新知
1.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
2.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介绍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三大类农业区位因素,并对每一类因素进行详细讲解。
3.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分析各类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需求、交通、政策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农业发展案例进行分析。
2.提出讨论问题:“请大家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知识,分析案例中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理解农业区位因素随时间、空间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农业布局的调控作用。具体包括:
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掌握自然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如交通、市场、政策、劳动力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7.教学评价多元化:结合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2.基础知识讲解: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
3.利用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区位因素变化。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倡导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1.1.1 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

1.1.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1.1.3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二、知识点讲解2.1 农业区位因素2.1.1 自然因素: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2.1.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

2.1.3 技术因素: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三、教学内容3.1 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1.1 自然因素:介绍气候、土地、水资源等对农业的影响。

3.1.2 社会经济因素:介绍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对农业的影响。

3.1.3 技术因素:介绍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对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4.1.2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1.3 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1.2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1.3 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1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2.2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

5.2.3 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由于篇幅原因,剩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未展开编写,您可以根据上述格式和结构进行编写,内容上可以结合实际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投影仪和幻灯片6.1.2 地图和图表6.1.3 教学模型和实物标本6.2.1 笔记本和笔6.2.2 地图和图表6.2.3 调查表和研究报告七、教学过程7.1 引入新课7.1.1 提问: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7.1.2 引导学生回顾: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7.1.3 提问: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7.2 讲解知识点7.2.1 自然因素:气候、土地、水资源等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图和数据,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3. 影响农业区位的社會经济因素4.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农业区位因素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 地图和数据分析法:运用地图和数据,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思考;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影响农业的各类因素;3.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结合案例进行讲解;4.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探讨其对农业的影响;5. 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6.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7. 布置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六、案例分析: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农业区位变化1. 通过地图展示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农业区位变化;2. 分析影响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区位变化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3章第1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案(第1课时)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3章第1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案(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特征;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3.结合地理材料,分析区域中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4.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的影响;5.综合农业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实例,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超级工程——食物供应——高原夏菜》师:请大家观看视频,视频中都提到甘肃省榆中县哪些地理条件呢?生:甘肃省榆中县的地理条件,如:高寒、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资源不足等。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地理条件——即农业区位因素。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农业区位因素出示图片“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师:看图,思考: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呢?生: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注意: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师点拨: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1.农业生产活动 1.1 概念师:下图中展示的是南方水稻生产、东北小麦生产、内蒙古的畜牧业生产,能否调换?为什么?生:不能。

它们的地理环境不同。

师:由此可见,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征呢?生:地域性。

师: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板书)1.2 农业生产特征 1.2.1地域性师:我们再来看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看看农业生产还有哪些特征?生:季节性和周期性。

(板书)1.2.2 季节性 1.2.3 周期性师:我国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如:“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天里种荞麦”等,都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气候、土壤、水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3.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作用。

4. 案例分析:特定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第二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教学内容:1. 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光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土壤因素:土壤类型、肥力、排水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水资源因素:水源、灌溉设施、水资源利用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引入话题: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讲解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土壤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探讨水资源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教学内容:1.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价格、销售渠道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交通因素:交通设施、运输成本、物流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补贴、法律法规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讲解市场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交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探讨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四章: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技术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1. 农业技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苏南薰衣草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苏南薰衣草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课标中的“结合实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将所有可能的区位因素列出并归纳成自然与社会经济两方面;其次,能够分析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第三,能够形成农业区位分析的一个思维路径。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本章作为产业地理的开篇,是在人口、乡村与城镇的基础上,对人文地理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为交通和区域发展的学习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作为全章首节,对后面分析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条件具有指导作用。

本节分为“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部分,图文并茂的将核心概念、学生活动与案例分析综合呈现。

三、学情分析1. 知识储备。

通过一学期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为学习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奠定了基础。

社会经济条件虽较贴近生活实际,但学生还未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进行及时的引导。

2. 能力特点。

高一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与较强的思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大胆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积极讨论、探究并解决问题。

3. 地区特色。

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传统以水稻田为主的附近农村正经历着农业结构调整的考验,如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投资6000 万建造了薰衣草庄园,本节课充分的利用这一乡土地理资源,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以“苏南是否适合种植薰衣草”为主线,将课堂划分为三个部分:①追根溯源,走近普罗旺斯薰衣草:指引学生了解薰衣草的习性;②区域对比,分析江苏南部种植条件:引导学生结合普罗旺斯与江苏南部的区域材料,从自然与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苏南是否适合种植;③因地制宜,苏南适度引种薰衣草:利用常州礼嘉薰衣草庄园采访视频,总结出利用科技等社会经济要素可以对自然要素进行改善,即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doc 9页)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doc 9页)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doc 9页)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内容解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地区的农业变迁”案例来进行具体说明。

显然,教材的目的是试图教会学生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即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时如何通盘考虑。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受农业主要区位因素影响的,但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其前提条件的范围更广。

总的来说,它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思考方式相同,如果掌握了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那么这部分知识就较为容易把握了。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2.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难点(1)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

五、课时:1.5节六、教学过程引入: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花都区名优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引出农业的概念。

[教师小结]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1.广义:农林牧副渔2.狭义:种植业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转折并说明教学目标:近年来花都区的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闻名海内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假如在花都区给一块农业用地,你如何经营才最赚钱?也就是说,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地布局农业生产呢?在经营过程中又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呢?今天我们以花都区农业生产为案例,首先学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顶尖教案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顶尖教案1

第三章产业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1课堂设计案例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素养1.通过“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的对比分析,联系两区域不同地理特征,提高区域认知能力,达到水平3的要求;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2.通过图文资料“千烟洲立体农业”“南方亚热带种植作物变化”理解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3的要求。

3.通过活动探究“南方亚热带种植作物的变化”明白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变化发展的。

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思想,达到水平3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本节课内容较为系统,通过案例活动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的自然、人文因素。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通过近年来农作物种植面积和范围均发生了变化这一情景,通过问题探究,理解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而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借助区位分析理论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区位因素,通过山东寿光蔬菜基地蔬菜生产区位分析,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活动或多媒体辅助分析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归纳结果(主要采用“读图、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2.对比教学法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全面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对教材中的湄南河平原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东南部绵羊放牧进行全面地分析比较,得出两者由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也就是农业生产的区位不同,使学习的内容更加清晰、集中、有序。

以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

3.多媒体教学法和情境创设法。

初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初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初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内涵及其变化,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能够分析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内涵及其变化,能够分析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内涵及其变化。

2.难点:分析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和实例图片,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讲授新课: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内涵及其变化,分析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实例,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如何影响农业发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看法。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3.技术条件:农业技术、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4.变化:自然条件变化、社会经济条件变化、技术条件变化5.影响: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练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区位因素。

第一部分是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这部分先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和特点、农业区位,然后学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介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怎样影响人们进行区位选择,并利用案例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是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时期,影响农业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这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其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在不断的发展。

【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比较差,但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

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农业区位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与习惯,应用农业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需要教师综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农业区位的知识,对某区域的农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对不同农业活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和评价。

【教学方法】
社会调查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问卷、导学案。

学生准备:填写调查问卷,结合导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共42张PPT)教学设计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共42张PPT)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当地自然特征:红壤丘陵,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
“明前龙井”为什么在日本种不好?土壤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日照充分,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

而日本主要是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土壤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碱土,因而不适合明前龙井的生长。

总结归纳
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人文因素
材料:近年来,昆明市城区面积扩展。

与此同时,近郊农民的种植结构也不断变化,由粮食种植转变为蔬菜、花卉种植和乳畜。

主导因素是什么?市场。

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及时把握市场和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可以为农产品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材料:荷兰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

可以这样自豪地说,是荷兰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世界。

思考:为什么荷兰鲜花能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商品的销售范围。

尤其是园艺业、乳畜业等由于其产品容易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材料:农产品补贴问题
日本由于客观原因,农业生产成本很高,但日本农产品仍占据着国内市场,原因是日本政府对本国农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并对国外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来保护国内农业生产,使日本农业仍然保持一定的规模。

政策容。


答问
题。

能力。

用图
片资
料检
测学
习成
果,学
生记
忆深
刻。

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业区位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如气候、土壤、水资源、交通等。

并结合广西桑蚕生产基地的例子,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
创设情境二:教师介绍亚洲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因素。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方法,加深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3.地理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三:教师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如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等。

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工具收集农业方面的人文地理信息,并开展社会调查。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地理实践中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表现出合作的意识、求真的态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辨识农业的地理特点,理解农业与其他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农业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同时,学生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原则,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1.如果你是一位即将拥有自己的水稻大农场的富有农场主,你会考虑到哪些因素来选择农业区位呢?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表达能力。

例如,你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哪里种水稻最好,比如在洞庭湖平原还是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

2.在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前置知识,比如农业区位的概念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

农业生产需要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它们对地理环境的需求也不同,而地理环境本身也具有地域差异。

因此,农业区位有两重含义:一是农业生产往往因地制宜选定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在选择农业区位时,我们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自然
因素(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人文因素(如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法规、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我们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图表和案例来了解这些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发言来加深理解。

4.在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除了教材中列出的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例如,生活惯、土地租金、市场价格等都会对农业区位的选择产生影响。

5.最后,我们需要抓住起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进行
决策,称为主导因素。

而有些因素可能会制约农业生产,属制约因素。

在选择农业区位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优的决策结果。

2) 剔除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改写每段话:
新疆哈密瓜丰收照片:
近日,新疆哈密地区的哈密瓜丰收,成熟的哈密瓜散发着清香,色彩鲜艳,引来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品尝。

南方丘陵的花园照片:
南方丘陵地区的花园景色优美,花卉争奇斗艳,色彩缤纷。

游客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欣赏美景。

荷兰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

荷兰的鲜花可以在
24小时内空运到世界各地。

荷兰是全球最大的鲜花出口国之一,占据了全球市场的60%。

荷兰的鲜花运输速度快,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世界各地。

美国人爱喝咖啡。

巴西是距离美国较近的国家,因此扩大咖啡生产。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之一,距离美国较近。

由于美国人爱喝咖啡,因此巴西扩大了咖啡生产。

山东东营渤海海边,一千多亩优质海水稻稻穗累累,正在进行收割。

在山东东营渤海海边,一千多亩的优质海水稻正在进行收割。

这些稻穗长势良好,产量丰富。

3)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播种期日均温度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

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亚洲季风气候区的热量和水分条件有利于水稻生长,因此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形成了水田农业。

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平原、河谷和低山丘陵地带,这些地形区域适合水稻生长。

水稻种植所需的劳动量大,因此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有关。

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除了受到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也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如耕地的分配、交通运输和市场需求等。

4) 思考为什么XXX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
XXX的农业布局模式是因为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水稻生长,而且地形平坦,适合水稻的种植和管理。

此外,该地区也有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因此,XXX采取了水田农业的布局模式。

5)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因此,在农业区位选择时,需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需要及时调整农业布局。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