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疫苗接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随机对照研究

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随机对照研究

cne t t n t nh f rrnpa t i ohgop (B A t t2 0U Ld r gte - 2mots tr prt n ocnr i s mots t asl a o i b t ru sH s bte> 0 / u n 1 nh e e i ; ao a6 aet n tnn ir i h6 f a o ao
d r e t i e a s ln a in w r c u e i a a y i. l a in sw r d n se e mi u i ec mb n d w t e a i s e w n v r r n p a tt e ei l d d i t s n l ss Al p t t e e a miitr dl v d n o i e i h p t i l t o n nh e a h t
A src Ob ci : o ̄ l ptehp tiBrc r n e otie asln t nuig h o bn t no l v — bt t a j t e T l wu e at ur c sl rrnpat i s ecm ia o fa u e v o h is e e p v t ao nt i mi
1 e e4 0 0 U d r ga h p t h s , 0 dd rn ef s i a sa e p r t n 2 0 0 U w e t2 4 we k f r i w r 0 u n n e ai p a e 2 0 0 U/ u g t r t x d y f ro e ai , 0 / e k a - e sa t n i c i h i s t o e o e a in a d 2 0 0 U mo t t - nh f r p r t n T ed s g so e ai sB i p r t n 0 / n h a 6 mo t sat e a i . h o a e f p t i mmu o lb l r e i e y b o d o 2 eo o h t n g o u i we e d c d d b l o n

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一、乙肝治疗药物的现况
1、干扰素类:干扰素是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时产生的一种物质,能够增强 人体的抗病毒能力。在乙肝治疗中,干扰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病毒药物,通过 抑制病毒的复制,帮助恢复肝功能。然而,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且常伴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2、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是一类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药物,如拉米夫 定、阿德福韦酯等。这类药物起效快,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然而,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耐药性。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糖尿病的临床分型是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目前,糖尿病的分型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年轻人和儿童中,发病机制为胰岛素绝对不 足,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成年人中,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多由胰岛素抵抗和 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需要综合治疗。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联合治疗和新老药物的组合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 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 孕妇和肝病终末期患者的治疗也需要特别,因为这些人群在药物治疗上面临更 高的风险和挑战。
此外,从预防角度出发,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知和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 教育和宣传,我们可以增强人们对乙肝的预防意识,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的覆盖 率,从而减少乙肝的传播和影响。
3、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身体的抗病毒能 力。目前,一些新型的免疫调节剂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二、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1、GLS4:甲磺酸莫非赛定(GLS4)是一款由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 制的HBV衣壳抑制剂。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信息显示,该 公司已启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IIIa期临床试验, 以评估GLS4胶囊/利托那韦片联合核苷类药物与核苷类药物单药相比,在慢乙 肝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GLS4的临床试验成功,将为乙肝治疗提供 一种全新的策略。

乙肝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乙肝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乙肝的发展和研究近况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

它主要影响肝脏功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乙肝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过去,由于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有限,诊断技术不够先进,很多乙肝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乙肝的了解逐渐深入。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在感染乙肝病毒后,患者可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在急性感染期,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清除病毒,从而实现自愈。

然而,对于许多患者来说,乙肝病毒会在体内持续存在,进入慢性感染阶段。

慢性乙肝患者可能长期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损害肝脏细胞。

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硬化会导致肝脏质地变硬,功能严重受损,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而肝癌则是乙肝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在诊断方面,现代医学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检测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 e 抗原、乙肝 e 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 DNA 定量、肝功能检查等,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乙肝感染的状态和肝脏的受损程度。

近年来,乙肝的治疗也有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乙肝治疗的关键。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干扰素则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但使用时可能会伴有较多的不良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肝移植手术。

然而,肝源的短缺和手术的复杂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在乙肝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基因治疗旨在通过修改病毒基因或患者的基因来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

预防乙肝同样至关重要。

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最有效措施。

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

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

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引言乙肝病毒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人口。

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疾病,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乙肝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对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研究现状自乙肝疫苗研制成功以来,疫苗的制备方法、接种时间、接种次数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目前,乙肝疫苗主要分为血源性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两大类。

血源性疫苗是通过收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面抗原(HBsAg)制备而成的,而基因工程疫苗则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表面抗原的基因克隆到酵母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表达制备而成的。

在接种时间方面,一般认为乙肝疫苗的接种应在婴儿出生后尽快进行,最好是在出生后24小时内。

同时,根据研究发现,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更好地保护婴儿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

在接种次数方面,根据现有资料,婴儿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大多数接种者可以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但也有部分接种者抗体水平较低,因此,对于易感人群,尤其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建议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进行补种。

研究方法乙肝疫苗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

在实验设计方面,研究者通常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乙肝疫苗和安慰剂,并观察其效果和不良反应。

在数据收集方面,通过收集受试者的基本情况、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学检测等相关数据,了解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统计分析方面,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疫苗的保护率、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等指标,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结论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效果。

根据现有资料,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婴儿和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并能够有效地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发生率。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1.乙型肝炎的感染流行和预防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几次大规模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平均约为10%,全国约有1 亿以上人口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每年报告的急性肝炎病例约270 万,其中10%~ 30%为急性乙肝病例。

估计现有慢性肝炎约12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者不下30万例,其中半数为原发性肝癌,其中约有80%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

我国育龄妇女HBsAg 阳性率为7%,按其HBV围产传播发生率为40%推算,每年约有60万新生儿成为HBV携带者,其中1/4最终可能发展成慢性肝病, 包括肝硬化和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目前尚无针对乙型肝炎的有效药品,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也是降低继发性肝硬化和肝癌的有效策略。

早在1991 年我国就颁布了5全国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规程,决定从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自90 年代以来,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已成为中国控制乙肝的主要对策。

实施以全体新生儿免疫为主,先城市,后农村,逐步纳入计划免疫,以达到在中国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使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2.乙型肝炎疫苗的种类2.1血原性乙肝疫苗用高度纯化的乙肝表面抗原颗粒,以1∶2 000福尔马林灭活或以60℃10 h加热灭活的疫苗,是第一代乙肝疫苗。

20 世纪初开始使用乙肝患者表面抗原阳性血清制备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1981年美国Merck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代乙肝疫苗,开创了病毒尚不能在实验室繁殖的情况下制备疫苗的先例。

1983年中国血源乙肝疫苗也通过研究于1985年正式批准进行大量生产。

血源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十几年里,为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这种血原性疫苗存在一些问题,如血源有限,带有一定的潜在性危险等。

特别是近年来艾滋病流行,血液制品易受HIV 污染,致使乙肝血原性疫苗的使用在一些国家受到限制。

乙肝疫苗预防相关性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临床观察

乙肝疫苗预防相关性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临床观察
B v i r u s( HB V )r e l a t e d d i s e a s e s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f a c t o r s t h a t i n f l u e n c e t h e r e s p o n s e .M e t h o d s Ni n e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e d t h r e e i n t r a mu s —
Cl i n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e pa t i t i s B v a c c i na t i o n i n pr o ph y l a x i s i n p a t i e n t s t r a n s p l a n t e d f 0 r HBV —r e l a t e d d i s e a s e
武 警 医学
2 0 1 3年 1 1月
第2 4卷
第 1 l 期
Me d J C h i n P A P F ,V o 1 . 2 4 , N o . 1 1 , N o v e mb e r , 2 0 1 3
9 3 5
乙肝疫苗 预防相关性肝移植后 乙肝复发 的临床观察
高银 杰 , 刘振 文 , 张 敏, 苏海 滨 , 周双男, 周 霞
c u l a r d o s e s( 6 0 u g )o f a r e c o m b i n a n t v a c c i n e a t m o n t h s 0 , 1 , 2 a n d 6 a n d t h e a n t i — HB s t i t e r s w e r e t e s t e d r e g u l a r l y . R e s u l t s 肝炎 ( 简称 : 乙肝 ) 相关性 肝移植术后接种 乙肝疫 苗预防乙肝复发的临床指标 , 探讨 影响疫苗应

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

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025404(2005)1121181203综述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Progress of prophylaxis of HBV re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杨智清综述,董家鸿审校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38) 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治疗乙肝病毒(H 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H BV2related end2stage liver disease)最有效的方法,但LT术后H BV再感染是制约患者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在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时,LT术后H BV再感染率高达85%,而2年病死率也达到50%1。

此后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 BIg)和以拉咪夫定(lamivudine,LM V)为代表的核苷类似物类抗病毒药物陆续应用于临床,LT术后H BV再感染率显著下降。

随着H BV相关性肝病患者行LT术后长期存活人群数目的增加,移植学家们把研究的重点延伸至如何优化LT术后预防H BV再感染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因H BV变异导致再感染和减少长期用药、降低治疗费用上来。

1 目前预防LT术后HBV再感染的主要药物及治疗方案1.1 大剂量H BIg单药预防H BV再感染的方案 1991年,Muller等2首次报道了LT术后长期使用大剂量H BIg预防H BV再感染,将术后6个月、12个月的H BV再感染率降至25%和18%。

随后的研究表明长期使用H BIg可以显著的降低H BV再感染率,延长移植肝和患者的生存期,但在术前H BeAg和H BV DNA阳性的患者中,再感染率仍可高达30%。

通常认为H BIg的滴度在LT术后1个月内应保持在500mI UΠml 以上,术后3个月保持在250mI UΠml以上,此后应保持滴度大于100mI UΠml方才能有效的预防H BV再感染。

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预防与处理论文

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预防与处理论文

探讨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与处理【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和处理方式。

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采取肝移植术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253例,其中有117例为原发性肝癌,136例为乙肝后肝硬化及急性重症肝炎,所有患者均采取原位经典肝移植术。

其中7例发生乙肝再感染,发生率为2.76%,对其进行乙肝变异度检查,按照检查结果,采取改用恩替卡韦或者贺维力、调整乙肝免疫球蛋白用量的治疗方案。

结果 3例经过病毒变异检查分别为no2、no3、no4的乙肝复发后改拉米夫定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肝免疫球蛋白加强抗病毒治疗之后,hbsag没有转阴。

2例患者经过病毒检查分别为no1、no7加用贺维力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对于no7联合使用alm和adv三个月后停止使用lam单纯使用adv进行抗病毒治疗,hbsag转阴。

2例患者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拉米夫定继续进行治疗,1例no5和1例no4分别采取不同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no5患者的hbsag转阴,no4患者的hbsag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拉米夫定预防乙肝复发,同时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恩替卡韦、贺维力等来读不同程度的肝移植后乙肝复发进行控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肝移植术;乙肝复发;预防处理肝移植术后的主要适应症是乙肝等相关性疾病,肝移植术后如果不采取任何的预防措施,其乙肝的复发率高达80%-100%,发生率之高不容忽视,并且乙肝复发严重时会导致术后患者的肝功能发生衰竭,显著的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存活率。

自从临床上将克隆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拉米夫定等应用于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中之后,大大地降低了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发生率,将其控制在0%-10%[1],可谓是为肝移植患者带来了福音。

但是,目前仍有一部分患者在肝移植术后会出现乙肝复发的现象,导致患者预后较差。

因此,临床上一直致力于寻找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和再感染的理想预防和处理方式,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存活率。

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的治疗进展

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的治疗进展
第2 7 卷 第3 期
2 3 8 2 0 1 3年 6月
长治 医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CHANG Z HI ME DI C AL C OL L E G E
Vo I _ 2 7 NO . 3
J u n . 2 0 1 3
肝 移植 术 后 预 防 乙肝 复 发 的治疗 进 展
球 得 到广 泛 应用 。然 而 , 随 着疗 效好 , 耐药 率低 的
新 抗病 毒药物 的 出现 , 拉 米夫定 在 国外 已经逐 渐撤
出临床 应用 。 目前 国外 移植 中心 不建 议 单 用拉 米
夫 定预 防 乙肝 复发 ] 。 2 . 1 . 2 阿德 福 韦 酯 ( a d e f o v i r ) : 阿德 福 韦 酯 为腺 嘌呤核 苷类 似 物 , 它 可 与 腺 苷 酸 竞 争 性 加 人 病 毒 DNA链 , 作为 D NA 链 的 终 止 物 抑 制 D NA 聚 合
1 乙肝 复 发 的机 制
肝 移植术 后 乙肝复发 的机制 尚不 完全 清楚 , 目
酶, 终止 D NA 链 的 合 成 , 而 使 病 毒 的 复制 受 到抑 制 。阿德福 韦 酯 还 可 以诱 导 内 生性 a 一 干扰素, 增 加 自然杀 伤 细 胞 的 活 力 和 刺 激 机 体 的免 疫 反 应 。
止病 毒 复制 。拉米夫 定对人 体细胞 没有 重大危 害 。
临床 随访 病例 发现 服用拉 米夫 定 患者 发 生 YMD D
变 异几 率增加 , 1年 病 毒 耐 药率 为 2 4 , 4年 病 毒 耐 药率 高达 7 O 。尽 管 病 毒 耐 药 率 如 此 高 , 但由
于其 治疗费用 较低且 易 于获得 , 拉米夫 定仍然 在全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
维普资讯
外科 理 论 与宜 践 2 0 0 2年第 7卷 第 £ 期

综 述

乙型 肝 炎 相关 性 肝 脏 疾病 肝 移 植 后 乙型 肝 炎 复 发 的预 防
刘 勇 综 述 卢 实春 严 律 南 审 校 四 川 大 学 华 西 医 院 普 外 科 c i0 1 04 】 6
物 比首 次 的 更 易受 感 染 , 发更 快 】 复
肝 移 植 后 特征 性 的 高 水 平 的 病 毒 复 制 . 分 原 因 要 归 部 园 于移 植 后 免 疫 抑 制 剂 的 使 用 体 外 试 验 显 , 独 使 单
0 0年 代 中期 以来 , 以新 的抗 病 毒 药 物 为 中 心 的 新 的 预 防 策
HB A e g阳 性 ) 最 重 要 的 预 测 固 素 .根 据 S mu t 是 a e 等 的 资 料 : 发性 丁 型 肝 炎 、 V 相 关 性 肝 硬 化 、 发 性 乙 型 肝 暴 HD 暴 炎 与 HB 相 关性 肝 硬 化 相 比 . 植 后 HB 复 发 明 显 低 F V 移 V 【 别 为 4 、 2 、 7 对 6 ) HB 相 关 性 肝 硬 化 组 分 o 3 1 7 } V
发 的 预 测 圊 素 : 增 加 险 的 因 素 有 慢 性 HB 感 染 植 其 V 移
肝移 植 后 乙型 肝 炎 病 毒 再 感 染 的 可 能 来 源 为 : 来 源 0
前 乙型 肝 炎 病 毒 活 跃 复 制 ( 浆 HB D 血 V— NA 阳 性 和 或 HB A e g阳性 J降 低 复 发 风 险 的 因 素 有 合 并 丁 型 肝 炎 病 毒 感染 、 长期 HBg免 疫 预 防 的 使 用 、 发 性 肝 炎 , 中 移 植 I 暴 其 前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活 跃 复 制 ( 浆 HB DN 阳 性 和. 血 V— A 或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与更新进展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与更新进展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与更新进展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和开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最早的乙型肝炎疫苗是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制备的,这种疫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保护。

这种疫苗的研发成功极大地改善了乙型肝炎的防控情况。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乙型肝炎疫苗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更新。

一项重要的进展是研发了新一代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其中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和DNA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通过将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插入酿酒酵母或其他表达系统中,制备出能够产生HBsAg的疫苗。

这种疫苗相比传统的HBsAg疫苗更加纯化,免疫原性更强,能够提供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的疫苗技术,通过将乙型肝炎病毒的DNA序列导入宿主细胞,使其产生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从而诱导免疫反应。

DNA疫苗相比传统疫苗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且制备过程相对简单。

目前,DNA疫苗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未来有望成为乙型肝炎疫苗的重要选择。

除了疫苗的改进和更新,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还涉及到免疫接种策略的优化。

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乙型肝炎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策略可以更好地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

例如,对于新生儿,WHO推荐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后续的6个月内完成全程疫苗接种。

此外,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以及性伴侣等,应该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

总的来说,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与更新进展迅速,新一代的重组疫苗和DNA 疫苗为乙型肝炎的防控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此外,合理的疫苗接种策略也是控制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手段。

然而,尽管乙型肝炎疫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乙型肝炎的消除。

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中自体血回输与术后乙肝复发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中自体血回输与术后乙肝复发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 第 5 卷第 16 期2018 Vol.5 No.1623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中自体血回输与术后乙肝复发相关性的初步研究代增强,臧运金*(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摘要】背景 应用术中回输式自体血回输可以缓解用血紧张的局面,但需关注其与术后乙肝复发之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收回输是否可以安全应用于乙肝相关肝病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

方法 前瞻性研究肝移植手术患者30例,分析其在肝移植术中HBV-DNA 及PBMC 指标变化与输注自体血之间的关系。

结果 患者体内HBV-DNA 在术中不同时间点依次降低,且与自体血输注无相关关系。

【关键词】肝移植;自体血回输;乙肝相关肝病;乙肝复发【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6.23.01肝移植是目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和各种病因导致的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肝移植手术创伤大,加之肝病患者对失血耐受差,术中多需大量输血[1-3]。

本次研究通过对乙肝相关肝病行肝移植手术,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患者的乙肝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1月~2017年3月因乙肝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30例。

1.2 自体血回收和回输方法收集手术开始后经手术区域丢失的血液,应用费尔尤森C.A.T.S 自体血连续回输仪进行自体血液回收。

自体血执行严格的自体血回收仪洗涤程序后回输给患者,自体血回输在无肝期前完成。

1.3 观察检测指标入组患者采集术前30 min 、下肝前、无肝期、门脉开放后及术中回收得到的自体血进行乙肝病毒DNA 定量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SPSS 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得到的资料进行正态检验,如数据正态分布以“x ±s ”表示,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探讨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探讨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探讨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防治发表时间:2014-10-23T14:26:19.34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崔言炬[导读] 通过采用采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和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的方法来比较崔言炬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人民医院 271100【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方法:选取2009 年1 月-2013 年1 月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共计60 例,将其分为A 组和B 组,A 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B 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对患者进行不定期的随访调查。

结果:在治疗的24 个月之内的随访中,A 组有3 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0%,B 组无患者复发。

结论: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的效果优于采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

【关键词】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中图分类号】R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1-0024-01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如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和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占我国肝移植总数的85%;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移植过后,不具备有效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80%的患者会在一年之内病情复发【1】。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患者的唯一治疗途径,本文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防治应对。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 年1 月-2013 年1 月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共计60 例,其中男性患者为52 例,女性患者为8 例,年龄在29-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 岁,随机将其分为A、B 两组,对患者进行OLT 血清学检查排除甲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确诊为乙型肝炎且进行肝移植手术,患者血清HBV 呈阴性。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的预防及检测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的预防及检测
异对照。结果 术前 2 l例 受 体 HBs Ag、 e / HB Ag HBe 、 Ab HBc Ab阳性 , 6例 HBVDNA 阳性 , 1 1例 HB —
VD NA 阴性 , 4例 HB NA 未 测 ; 后 1 例 患 者 HB VD 术 8 VM 变成 HB Ab或 HB A 、 c b或 HB A 、 s s b HB A s b
维普资讯
齐 齐 哈尔 医学 院 学 报 20 年 第 2 07 8卷 第 9 期
乙型肝 炎 相关 性肝 脏 疾 病 肝 移 植 后 乙肝 病 毒 复 发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防及 检测
吴月平 凌 勇武 王世 蓬 罗文明 黄 松 平 吴 萍 刘 先进
因“ ” 定簇 变异 。结 论 拉 米 夫定 联 合 HB G 预 防肝 移 植 后 乙肝 复 发 疗 效 确 切 ; a决 I 乙肝 低 复 发 可 能 与 受
体 无 HB 基 因 变 异 、 肝 质 量 有 关 ; V 供 术前 受体 HB NA 结 果 与 术 后 乙肝 复 发 相 关 性 未 显 示 。 VD 【 键 词 】 肝 移 植 乙型 肝 炎病 毒 复 发 关 预 防
报 道 如下 。
肝期 平均 7 n 5 ~9 n 。 0mi( O 0mi) 1 3 检 测 方 法 供 肝 血 清 HB . VM 检 测 采 用 E IA 法 ( LS 深圳 华 康 试 剂 ) 受 体 血 清 HB , VM 检 测 采用 ME A法 ( 国 AB OT 试 剂) 血 清 HB D I 美 B T , V — NA定 量 、 VYMD HB 8 6 HB 7 2 1 6 、 HB D、 V1 9 、 V1 6 / 7 4 外周 血 白细 胞 中 HB cD Vcc NA 采 用 P R 微 流 芯 片 C 法检 测 ( 海浩 源试 剂 ) HB 上 , V S基 因 a决定 簇 序列 分析 , 用 套 式 P R 检 测 HB NA 然 后 直 接 测 采 C VD 序, 引物 合成 由上 海 生工 公 司 完成 , 血清 抗 HC 采 V 用 E IA 法 ( LS 上海 科华 试 剂 ) 血 清抗 HI 梅 毒 检 , V、 测采 用 E I A、 P 法 ( 海 丽珠试 剂) L S TP A 珠 。 1 4 组织病理 学检 测 所 有病 肝 均进 行 网纤 染 色 、 . 免疫 组化 检测 , 病理诊 断 支持 临床诊 断 。 1 5 主 要 仪 器 AB R S 1 . IP I M3 0型核 苷 酸 序 列 分 析仪 , E 6 0型基 因扩增 仪 , aie 0 0微 流 芯片 P 90 C l r1 0 p 仪, AXS YM 化学发 光仪 , 日本 产 Kw一8 0 8 0型 血浆 置换 仪 。 1 6 乙肝 复发 的诊 断标 准 血 清 HB Ag HB A / . s 、 e g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粒) ,因而肝 移植 术后残 留在循 环体 统中的 H V阳性 的 P — B B
MC在 肝 移植 术后 乙 肝 复 发 过 程 中 起 关 键 的 作 用 。 () 3 H V病 毒 突 变 :术 前 H V 的 高 复 制 状 态 、术 后 应 用 免 疫 抑 B B
替 比夫定。这类化合 物的作 用机 制主要 是通 过病 毒或宿 主 细胞的胸 苷激酶对核 苷类 似物 进行磷 酸化 ,进 而在 细胞 内
HB V)再 感 染 的重 要 研 究 方 向 。

织损害 ,防止慢性乙肝的恶化 。对于 HB A e g阴性 或 H V B
D A 阳性 患 者 亦 为 抗 病 毒 治 疗 指 征 ,但 疗 程 宜 适 当 延 长 。 N 对 A T正 常 的 慢 性 H V携 带 者 ,干 扰 素 治 疗 多 无 效 。 L B 与 核苷 类 似 物 相 比 ,干 扰 素 的 主 要 优 点 是 : ( ) 疗 程 1 确 定 、较短 ,仅需 6~1 月 ; ( ) 疗 效 持 久 ,停 药 后 反 2个 2
器官移植 2 1 年 1 月第 1 00 1 卷箍鱼期 OgnT r a・ຫໍສະໝຸດ 3 7 ・ 7 ・
综 述 ・
乙 型 病 毒 性 肝 炎 患 者 肝 移 植 术 后 抗 病 毒 治 疗 研 究 进 展
王颖 综述 蔡 常洁 审校
乙 型病 毒性 肝 炎 ( 肝 ) 患 者 肝 移 植 术 后 乙 肝 的 再 感 乙 染 和 复 发 是决 定手 术成 败 及影 响 长 期 存 活 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 。

肝 移 植 术 后 乙 型 病 毒 性 肝 炎 复 发 的机 制
肝 移 植 术 后 H V再感 染 的 机 制 可 能 包 括 :( ) 外 源 性 B 1

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研究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径

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研究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径

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研究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径近年来,乙肝疫苗接种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重点领域。

乙肝病毒感染广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研究和应用乙肝疫苗的接种策略成为预防乙肝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疫苗接种模式普遍采用西医的标准程序,然而,尝试将中医药的概念和方法引入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研究与应用中,寻求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径,将是解决乙肝防控问题的一种创新思路。

一、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研究的现状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从初次乙肝疫苗接种到加强免疫接种,这些策略的制定和改进大大提高了乙肝预防的成功率。

然而,单纯依靠西医模式,仍然无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医药在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研究中的应用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实践经验。

在乙肝疫苗接种策略中,中医药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 对称法中医药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对称”,认为人体的内外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要考虑人体免疫系统的整体状况和阴阳平衡。

因此,在制定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时,可以借鉴中医对称法的思想,综合评估患者体质、天气环境、地域特点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接种计划。

2. 中药辅助中医药认为,草药具有调理人体气血、活化免疫系统的作用。

在乙肝疫苗接种策略中,可以考虑在接种前后给予一定的中药辅助治疗,以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3.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免疫功能。

在乙肝疫苗接种策略中,可以结合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理人体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在乙肝疫苗接种策略中的新路径中西医结合是将中医药的理论和技术与西医学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

在乙肝疫苗接种策略中,也可以借鉴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探索新的路径。

1. 全程辅助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强调治未病,注重全程健康管理。

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可以借鉴中西医结合的思路,通过全程辅助,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等,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从而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与优化方向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与优化方向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与优化方向乙型肝炎(Hepatitis B,HBV)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约有2亿人感染HBV,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因此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疫苗的研发、安全性评估和免疫效果评估等方面。

目前,已经有多种乙型肝炎疫苗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如重组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等。

这些疫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然而,乙型肝炎疫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部分人群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较差,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其次,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保护期限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此外,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计划和策略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特点进行优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科研人员正在积极探索优化方向。

一方面,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新型的乙型肝炎疫苗,如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等。

这些新型疫苗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有望提高免疫效果。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还在探索乙型肝炎疫苗的联合免疫策略,通过与其他疫苗的联合接种,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此外,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计划和策略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特点进行优化。

例如,针对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可以考虑增加疫苗的剂量或频次,以提高免疫效果。

对于新生儿和儿童,可以考虑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以提高免疫保护效果。

总之,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和优化方向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正在不断努力,通过研发新型疫苗、优化免疫策略和接种计划,提高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做出贡献。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1. 引言
本章节介绍乙肝疫苗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该文档旨在提供有关乙肝疫苗最新进展的详尽信息。

2. 乙肝基础知识
这一章节将解释什么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包括其传播途径、感染机制等相关内容。

同时还会涵盖与该主题密切相关的概念和定义。

3. 现有预防措施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将讨论目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于临床实践中用来预防或治愈人们罹患此类传染性危害所采取行动方案。

其中可能包含药物、手术方法等多种方式,并对各项措施进行评估比较。

4. 最新科学发现
此处列出了近年来针对开发更有效率、安全可靠之抑制剂而做出贡效果显著但未被普遍接受/应用到医院环境当中去得成就。

5. 具体项目进展情况
描述当前正在进行的乙肝疫苗相关项目,包括各个阶段的临
床试验、实验室研究等。

这些项目可能是由学术机构或制药公司主导。

6. 未来发展趋势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关于乙肝疫苗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和
前景的预测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该领域更深入地开展科学
研究。

7. 结论
总结全文内容并强调对当前及未来乙肝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之处。

8. 附件
此部分列出了在整篇文章过程当中所涉及到但无法直接插入正
文内而需要单行呈现给读者参考资料列表
9. 法律名词及注释
进行解释性说明以帮助非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其中含义。

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患者的临床病毒学状况及相关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患者的临床病毒学状况及相关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患者的临床病毒学状况及相关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且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高位。

肝移植是治疗乙肝相关肝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然而,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是肝移植患者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各国学者在术后的免疫管理和随访中重视乙肝病毒的复制、抗原及抗体的动态变化,但对于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拟分析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患者的临床病毒学状况及相关机制。

旨在从乙肝病毒的免疫学、分子学和临床学三个方面研究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患者的临床病毒学状况及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分析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毒学状况,分析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机制及病毒复制、抗原及抗体的动态变化,探讨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患者的病毒学状况与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采用纵向、回顾性和前瞻性的设计,以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免疫学、分子学和临床学三个方面进行病毒学状况及机制的研究。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收集病例资料,分析病人的临床特点以及病毒学状况,采用ELISA及PCR等方法检测血清中HBsAg、HBV-DNA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探究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患者病毒学状况与免疫学机制之间的关系。

三、预期研究结果与意义(一)预期研究结果通过对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患者的免疫学、分子学和临床学方面的病毒学状况及机制的分析,预计可以获得以下结果:1.患者的HBV-DNA水平和HBsAg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表明乙肝病毒在肝移植后的抗人宿主免疫反应下存在着很大的变化。

2.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和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免疫减弱可能导致乙肝病毒复制,从而影响病人的康复。

3.通过对病例的详细分析,将揭示出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患者的临床特点、病毒学状况及机制,并且可以为患者的病理诊断、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评估提供较多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疫苗接种研究进展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已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给人们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和经济负担。

肝移植作为一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其技术已发展日趋成熟,在国内外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而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的再感染和复发是影响肝移植预后的主要因素,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最经济也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乙肝疫苗【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011-02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 by related hepatitis b liver disease Jia Mingshe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Rongshui County, Guangxi, Liuzhou 545300, China【Abstract】Hepatitis b viral hepatitis is one of the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threat to human life. It is widely popular in all countries, bring heavy burden of medical and economic. Liver transplantation,as a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for a variety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its technical development has been increasingly mature, the appli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home and abroad.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lapse and infection again by hepatitis b,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s the most economic and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Key words】Hepatitis b; Hepatitis b associated liver disease;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 hepatitis b vaccine乙型病毒性肝炎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它主要是由乙肝病毒(HBV)所引起的肝脏炎性病变,并可引起其他器官受到损害的一种疾病。

近年来,我国乙肝发病率有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乙肝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患者主要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部分患者还有可能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这种病没有固定的流行时期,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的可能,乙型肝炎成为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肝脏会影响到人体全身,由于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常会感到乏力、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失眠、多梦等症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移植手术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乙肝相关性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目前我国每年进行的肝移植手术将近3000例,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1]。

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和控制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大大降低医疗费用,比其他治疗手段具更经济更有效。

本文主要就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疫苗接种研究进展做一个简要的综述。

1.乙肝疫苗的种类重组HBV疫苗和血源性疫苗是我国目前用的比较多的乙肝疫苗类型,重组HBV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乙型肝炎疫苗,主要通过质粒载体把编码为HBsAg的S基因插入到酿酒酵母菌进行克隆,重组HBV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中最成功的例子[2]。

它具有免疫源性好,安全性高,成本较低等特征,已经逐步取代了血源性疫苗的地位。

有将近95%以上的健康人群使用该疫苗所产生的抗体足以达到血清保护水平,比较常见的疫苗有Recombivax疫苗和Engerix-B疫苗两种。

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免疫力较低,会大大降低疫苗的反应力,从而导致抗HBsAg阳性率比较低。

所以,为了提高和改善肝移植患者对乙肝疫苗的阳转率,人们在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包括将S抗原纳入到HBsAg,使用具有免疫性源的HBsAg多肽,使用模仿HBsAg抗原位点得到的独特性抗体,并将S基因插入活病毒载体或一种减毒菌株,后主主要可以用于黏膜免疫[3]。

另外,含有实验性强化佐剂的免疫治疗性疫苗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大的提高HBs抗体的生成,并被证明在治疗免疫抑制者时也是有效的[4]。

基于DNA的HBV疫苗,将包含HBV结构基因的裸露DNA,采用DNA重组质粒的形式注入肌肉或者皮肤,并启动接种者的记忆反应[5]。

这些方法都会极大的提高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接种乙肝疫苗的成功几率。

2.影响乙肝疫苗应答的因素乙肝疫苗的应答主要取决于单核细胞,而T细胞以及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抗原呈递细胞,他们的功能状态是决定受体是否会对乙肝疫苗做出应答的主要因素。

在乙肝疫苗高应答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HBsAg特异性的CD4+细胞克隆,用HBsAg进行刺激可以使这些克隆发生增值,产生大量的B细胞生长因子、B细胞分化因子以及IFN-g,这些克隆可以支持自身的B细胞,在HBsAg存在时体外产生乙肝表面抗体[6],即抗-HBS。

研究证明,那些对疫苗无应答者,有可能是因为Th细胞、DC细胞以及特异性B细胞存在功能缺陷所导致的,在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如果DC细胞存在缺陷,一般表现为增值水平较弱,成熟缓慢,表达MHC-Ⅱ分子与共刺激分子低下,从而导致相关细胞因子分泌不足,对抗原的捕获、加工与提呈出现异常[7],刺激T细胞和B细胞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体内病毒难以清除干净,病情迁延不愈。

3.乙肝疫苗在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3.1 乙肝疫苗在肝移植患者中应用的免疫学基础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在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后,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由于肝脏本身是一个免疫特惠器官,它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免疫学特征,所以在进行肝移植手术后,它的排斥反应与其他器官移植相比会相对较轻,而且更容易发生逆转。

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在肝移植手术后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即使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也能诱发免疫耐受的形成,受体依然可以长期稳定生存下去。

在肝肾以及肝胰等多器官的联合移植中,由于肝移植能够有效的诱导受体对肾脏免疫耐受的形成,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在进行肝移植手术后,使用HBIG+LAM来预防乙型肝炎的复发,可以使受者达到一个较长时间的“HBV临床清除期”,而且随着患者肝移植手术后的时间延长,受者全身状态的恢复以及免疫抑制程度的减轻,受者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可以恢复[8]。

所以,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后,使用HBIG和核苷酸类似药物可以降低乙肝病毒的负载量,增加DC细胞对对HBsAg的捕获能力,增强DC细胞刺激T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能力,是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患者接种乙肝疫苗重建主动免疫的理论基础。

3.2 乙肝疫苗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自从1987年Lauchart等首次将乙肝疫苗应用于肝移植患者预防乙肝复发后,人们对使用乙肝疫苗防治乙肝复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Sanchez-fueyo通过选择17名符合条件的肝移植患者进行研究,证实了肝移植患者手术接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效果。

这17例患者在术前HBeAg和HBV DNA均表现为阴性,且在术后至少使用了18个月的HBIG,不存在HBV复发以及明显肝功能不全的状况,在接种前服用低剂量的免疫抑制剂。

乙肝移植患者分别在0,1,6个月接种40mg的重组乙肝疫苗Engerix-B,然后在3个月后检测患者的抗-HBS滴度,如果大于10IU/L则确认为阳性反应,否则再以同样的方法给予患者3支疫苗,如果患者两次接种都没有反应就使用HBIG,出现阳性反应的患者就停止使用HBIG。

两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有14例已经呈现阳性反应,而且抗-HBS滴度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在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的病例之间发现撤除激素和开始接种疫苗的时间间隔之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9]。

但也有人得出了与此完全不同的结果。

Angelico通过选择了术前HBV DNA表现为阴性,术后的25~85个月内没有出现HBV复发和肝功能正常的17名患者,给予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每天0.1g直到抗-HBS滴度降至10 IU/L以下时开始接种疫苗,接种完疫苗之后仅有2名患者的抗-HBS滴度大于100IU/L,3名患者的抗-HBS 滴度大于10 IU/L,且抗-HBS滴度不稳定。

得出的结果与Sanchez-fueyo完全不同。

Albeniz等通过对12名肝移植患者的研究显示,是否服用拉米夫定对阳转率并没有影响[10]。

也有研究者认为,拉米夫定能够有效恢复乙肝患者CTL和CD4+T细胞的活性,只是这种作用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只能维持5~6个月。

4.展望对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更安全有效,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引起体液和细胞的免疫应答,有利于患者体内病毒的清除。

二是更经济,在乙肝疫苗的接种过程中,可以有效延长HBIG使用的间隔时间。

所以,采用乙肝疫苗接种来对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进行主动免疫的重建是值得推广使用的,研发新型的疫苗佐剂,提高制备疫苗的技术,进行多次强化接种,都有助于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的成功率。

由于采用乙肝疫苗接种来对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进行主动免疫的重建,防止乙肝复发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还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乙肝疫苗接种时免疫抑制剂和HBIG的剂量及频次、接种的时机和程序等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如何提高患者的阳转率等都还有待研究。

对重建主动免疫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机体免疫反应性,特别是机体的免疫微环境研究很少[10],而实际上受体的免疫微环境对能否重建主动免疫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都需要我们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去探讨。

【参考文献】[1] 郑树森,徐骁,李建辉,高峰,陈峻,舒哲悦,方维佳,卫强.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06):410-415.[2] 杜鹤峣,王小芳,赵小兰,陈兴情.乙肝疫苗临床应用的常见问题[J].中国药业,2014,(03):3-6.[3] 徐骁,李建辉,高峰,陈峻,舒哲悦,方维佳,卫强.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4,(02):61-65.[4] 邹游,张磊,李瑞东,郭闻渊,丁国善,傅志仁,王正昕.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预后分析优先出版[J].器官移植,2014,(04):222-226.[5] 陈焕伟,邓斐文,甄作均.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的研究优先出版[J].器官移植,2014,(05):308-313.[6] 张勤.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的治疗进展[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03):238-240.[7] 高银杰,刘振文,张敏,苏海滨,周双男,周霞,张达利,贺希,汤汝佳.恩替卡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31): 5588-5594.[8] 陈建锋,袁伟升,刘鹏,宫林,矫学黎.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防治策略[J].山东医药,2012,(30):76-77.[9] 李俊,陈虹,范铁艳,王旭.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继发结核播散1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31):5881-5885.[10] 檀玉乐,牛玉坚,臧运金,冯丽娟.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存留和复制状况的研究现状[J].山东医药,2012,(28):91-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