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内容梳理,附常考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名著丨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知识点+考点精练+中考真题

名著丨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知识点+考点精练+中考真题

名著丨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知识点+考点精练+中考真题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滁州人。

因为其书斋名为“文木山房”,所以有亲友后辈称他为“文木老人”,他33岁搬家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自称“秦淮寓客”。

吴敬梓幼时就十分聪颖,年少时即有文名。

他擅长记忆背诵,“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且学习态度认真刻苦,故显露出很好的天赋和才气。

但他读书并不死板,更非一心闭门读书,而是时常外出浏览当地的山水风情,并跟随父亲参加一些当地名士的聚会。

加之他出生于官宦人家,沾染些豪爽挥霍的习气,从而养成一种放荡豁达的人生态度。

吴敬梓36岁时由巡抚赵国辚举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结果他不赴延试。

此事之后,他放弃了秀才籍,不再参加考试。

由于他不擅长经营,且性情豪迈,故几年内就将家产挥霍殆尽,晚年家境愈加贫困,生活十分落魄。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及乾隆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内部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民间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严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牢笼士人、统治思想。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风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即“儒者之林”,指学术界。

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有所区别。

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与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主题概括《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讽刺小说。

小说通过刻画一些深受八股文和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之士的虚伪卑劣,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语文2020年新中考《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制作:ldk『重点考察对象』主干知识点以及阐述题【第一部分】知识点总结§1.1 课本名著导读要点:讽刺作品的阅读标题理解:“儒林”指封建社会里的“读书人”“士人”,这里刻画着他们的另一些不为正史官书记载的面貌。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 —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36岁以后,将自身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到《儒林外史》的创作中。

“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这是吴敬梓的著名诗句,瑰意是指人的聪明,比如说文辞璀璨,琦行是指特立独行,琦既有“美玉、美好”的意思,也指人的行为略带诡异不端。

文章主题:表现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显现出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的儒生和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的毒害。

通过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之后进行分类】重点对象:科举考试作者认为制度已经腐朽、不能真正选拔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对“儒林”作出深刻批判。

鲁迅评价:“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神形兼备,入木三分阅读方法:讽刺作品-揭露虚伪,鞭挞tà丑恶,批判社会现实。

体会批判精神:揭露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欣赏讽刺手法:运用对比、夸大变形、反语等手法揭露现实矛盾联系现实深入理解:阅读时适当查找资料,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讽刺的笔法,把握作品主旨。

正面理想人物: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征君等§1.2 章节概括第一章: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中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最全资料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章节概括练习题

中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最全资料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章节概括练习题

中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最全资料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章节概括练习题《儒林外史》是明代作家吴敬梓的一部讽刺小说,以官场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事件描写,表达了对明代官场腐败现象的批判和对儒家道德观念的反思。

以下是《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和章节概括,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主要内容:《儒林外史》主要讲述了一个叫曾国藩的县学秀才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故事。

小说以曾国藩的视角,通过描述他的奋斗历程和身边的一些人物,揭示了明代官场的腐败和虚伪现象,以及儒家道德观念的虚假与矛盾。

2.主题思想:-官场腐败:小说通过描写官场的黑暗面,暴露了官员们的贪污、腐化和虚伪表面。

-儒家伦理观的虚伪:小说对儒家道德观念的呈现是有讽刺意味的,人们常常在表面上宣扬儒家的伦理观念,实际行为却与之相悖。

-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性:小说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人们往往在面对利益的选择时,会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

3.人物形象:-曾国藩:县学秀才,勤于学习,努力进取,最终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受到皇帝的赏识。

他时常对官场的腐败现象表示不满,但最终也受到了官场的腐化影响。

-石头:曾国藩的朋友,具有一定文学才华,善于讽刺和抨击官场的丑恶现象,是小说中最具戏剧性的人物之一-吴三桂:武将,为人忠诚正直,不愿随波逐流,最终因为不愿投降清朝而遭到皇帝的迫害。

4.金句语录:-“世之英杰,非门衰者也,凡推己及人,所谓知遇之时候耳。

”-“世事如棋,乾坤是局。

”-“受之有愧,不受又偷。

”-“世上皆有数,渴饮匹夫无愧。

”5.章节概括:-第一回:曾国藩的出身与成长经历。

-第二回:曾国藩参加科举考试和官场之路。

-第三回:曾国藩在官场上的奋斗和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批判。

-第四回:曾国藩之父去世和官场上的争斗。

-第五回:曾国藩调任另一个地方任职,与地方官员发生冲突。

(后续章节概括略)6.练习题:1.《儒林外史》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吴敬梓b)罗贯中c)曹雪芹d)施耐庵2.小说以谁的视角来讲述故事?a)曾国藩b)石头c)吴三桂d)皇帝3.《儒林外史》揭示了明代官场的什么现象?a)腐败与虚伪b)公正与勤政c)荣耀与品德d)拜金与权力4.曾国藩最终在官场中取得了什么成就?a)得到皇帝赏识b)成为吏部官员c)成为皇家家族的一员d)做了市长5.下面哪句话出自《儒林外史》?a)“世事如棋,乾坤是局。

(完整版)《儒林外史》文学常识知识点考点附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儒林外史》文学常识知识点考点附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儒林外史》文学常识知识点考点附练习题答案名著《儒林外史》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知识点1、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是《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

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3、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

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4、《儒林外史》中,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5、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6、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沈琼枝。

7、张铁臂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钱财。

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蘧公孙“看破了相”。

8.牛浦郎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练习题一、填空题: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师说》等。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小说,全书共(56)回。

3、整书开首以(王冕)“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4、《儒林外史》塑造了(周进)(范进)等一批醉心于功名的八股学士。

5、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是(严监生)。

6、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

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婆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7、《儒林外史》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杜少卿),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内容梳理,附常考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内容梳理,附常考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内容梳理,附常考知识点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全椒吴氏在清初曾经显赫一时,“五十年中,家门鼎盛”。

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逐渐败落,也正是这一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他“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自三十六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而是隐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的写作之中。

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人物介绍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

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褒贬时,他的讽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

不同的人物典型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价值。

主题思想《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艺术特色1.该书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2.成功地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

3.达到了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

《儒林外史》知识点一、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

工诗词散文,尤精《文选》,以《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二、内容三、主题思想四、【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主要写了四类人。

(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1)腐儒的特点:热衷功名(把科举作为荣身之路)、苦苦追求、终获成功。

为科举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付出大半生的努力。

(1)周进【性格特点】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

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和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

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我们更可见出科举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2)范进【性格特点】热衷功名,迂腐无能,虚伪奸诈,世故圆滑。

逆来顺受,怯懦麻木。

(二)官绅的典型:贪官污吏——汤奉、王惠。

土豪劣绅——严监生、严贡生。

(1)贪官污吏:贪婪成性、敲骨吸髓的贪官污吏,如王惠、汤奉等。

(2)土豪劣绅:戴着科举功名的帽子而横行霸道、堕落无行的在乡士绅,如严贡生、严监生、张静斋等。

这些官吏就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

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三)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1)【马静】本名:马纯上,别名:马静、马二先生马二先生是八股科举考试的虔诚信徒,也真把儒家思想,包括立身做人的一些积极因素融入血液,所以马二先生也有着一副菩萨心肠,乐善好施。

可见马纯上是一个深受八股毒害的读书人,却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马二先生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到今人人必要做的,“到本朝用文章取士,这是极好的法则”。

马二先生把当官看作人生唯一的价值。

而按朝廷功令做举业,则是做官的唯一正途。

他价值取向完全是八股科举制度的产物。

马二先生已经把八股神化了,并对其无比痴迷。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总复习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总复习

《儒林外史》
一、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清朝小说家。

2.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

它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士人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反应,深入细腻地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既有翰林、进士、举人,也有官吏、乡绅、衙役,还有地主、盐商、艺人等,描绘了一幅中国十八世纪的全景风俗画。

3.主题思想
(1)通过刻画科举制度下士人的丑恶灵魂,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鄙,进而表达了对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和黑暗社会的批判。

(2)通过塑造一些具有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文士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寄托了作者对于改造社会的理想。

4.艺术特色
(1)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形象,巧妙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范进、因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的严监生等人物形象。

(2)采用散而不乱、首尾呼应的回环结构。

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人公与故事线索,但以反对科举制度为明确的思想线索,结构上注意情节的前后呼应。

(3)作者爱憎分明、深入理解剖析人物的情感,刻画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物形象。

(4)语言准确、洗练而富于形象性。

善于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如人物对话中的谚语、歇后语运用得恰切自然。

二、内容梳理
三、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1.真儒名贤。

《儒林外史》知识梳理+练习及问题详解

《儒林外史》知识梳理+练习及问题详解

《儒林外史》知识梳理+练习及答案整理:梅语文教学团队作者简介《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全椒吴氏在清初曾经显赫一时,“五十年中,家门鼎盛”。

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逐渐败落,也正是这一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他“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自三十六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而是隐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的写作之中。

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人物介绍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

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褒贬时,他的讽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

不同的人物典型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价值。

主题思想《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艺术特色1.该书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2.成功地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

3.达到了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复习资料及练习(一)(含答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复习资料及练习(一)(含答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复习资料及练习(一)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主旨: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作家作品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著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内容梗概《儒林外史》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如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夺他人的土地,霸占寡妇的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

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便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主要人物形象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周进、范进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2.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

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栝全文”。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及答案)作者简介XXX,XXX,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后卒于客中。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XXX出身望族。

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XXX《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

而其父XXX起是康熙年间的XXX。

XXX1722年(XXX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

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

1729(XXX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

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

1736年(乾隆元年),XXX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

安徽巡抚XXX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

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作品简介《儒林外史》是清代XXX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

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故事配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

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XXX糊口在清政权已趋安定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颠末兴盛之期,显暴露它的坏处。

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2知识点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2知识点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2知识点一、名著阅读题1.名著阅读。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板摆得整整齐齐;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

……扶著立了起来。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也劝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淘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

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上面一段文字出自古代讽刺小说《______》,作者是______。

这部作品中中因与范进同病相怜而使范进中举的人是______。

结合原著,选文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是______。

2.选出《儒林外史》中与下列句子对应的人物。

(1)附庸风雅、精神空虚的望族子弟。

(_____)(2)为人慷慨、品行高尚的贤人。

(_____)A.虞育德 B.杜慎卿 C.牛浦郎 D.严贡生3.下面是两部名著的片段,根据你的积累,按要求答题。

(2)节选(二)中的“老爷”是________。

4.《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_________是因与范进同病相怜而使范进中举;_________是曾经诚实质朴的乡村青年最终堕落为泯灭人性的功名蛀虫;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长廊中的吝啬鬼形象”;_________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寄托了对理想社会追求的真儒名贤。

5.请根据有关《儒林外史》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6.小说《儒林外史》刻画了读书人的众生相,其中善画无骨荷花的______、点了范进试卷使他中了秀才的______、以及临终时伸着两个手指的_____,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简•爱》中女主人公具有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个性,她在桑菲尔德担任_____时遇到了罗切斯特,并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部编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梳理及练习3知识梳理

部编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梳理及练习3知识梳理

部编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梳理及练习3知识梳理一、名著阅读题1.下面是《儒林外史》中“周进哭贡院”的两幅连环画,请给两幅画配上相关的文字。

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人物文段《朝花夕拾》(1)(1)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西游记》(2)那(2)与行者相到晚,见行者棒重,却又解数周密,料斗他不过,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阴风,把行者扇得无影无形,莫想收留得住。

《儒林外史》(3)(3)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得狠了,连忙问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4)》祥子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

3.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先生,我现今衣食缺少,还拿甚么本钱想读书上进?这是不能的了。

只是父亲在家患病,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兽也不如。

所以几回自心里恨极,不如早寻一个死处!”上面的话出自______(人物)之口。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他_________的性格。

4.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走进名著,宛如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读《朝花夕拾》我们认识了出身低微又充满爱心的保姆①_______;读《儒林外史》我们认识了屡试屡败,因中举而发疯的②________;读《水浒传》,我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智多星” ③________,他带领好汉智取生辰纲;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我们认识了出生在湖南湘潭的④_______,他自小喜欢读书,并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

战争年代,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5.选出《儒林外史》中与下列句子对应的人物。

《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与练习(原卷版)

《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与练习(原卷版)

《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与练习内容提要人物形象分析探究内容提要人物形象分析探究1 周进(腐儒典型)人物简介:周进已经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

他沦落到私坐馆。

后丢了饭碗,只好替一伙商人当账房,后来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

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被指派为广东学道。

2 范进(腐儒典型)人物简介:范进中举前,饱尝了科举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

五十多岁仅是个童生,家中穷苦不堪。

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

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

范进中举后,因丁母忧(指母亲的丧事)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

后钦点山东学道。

3 严监生人物简介:严监生,字致和,是一个把钱财看作一切的财主,家财万贯。

他胆小怕事,缺乏主见,对人温厚,但是对自己极为吝啬。

他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打发管庄的仆人下乡,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

他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咽气。

4 王惠、汤奉(贪官污吏的典型)5 马静、鲁编修(八股迷的典型)6 杜少卿(正面典型)人物简介:杜少卿出身大地主官僚家庭,却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

他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纳妾。

他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7王冕(正面典型)人物简介:出身田家,各种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

作者通过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

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

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批判意义的。

素养提升针对训练一填空题。

1《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______小说,书中表现的是_______ 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是 __________。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参考答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参考答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参考答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参考答案)【知识点梳理】文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概况:吴敬梓,明代小说家,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厌恶科举,不慕荣利。

主要内容: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主题思想: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人物性格:共性: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精彩章节:范进中举艺术特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用白话文写成。

语言准确、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有较大的成就。

【故事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

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中写得好的不是完人,而是卑微的小人物,或是丑人。

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如周进、范进、梅玖);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如严贡生、汤知县、王惠太守);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如杨执中、权勿用、杜慎卿、娄三、娄四公子);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如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

”这是《儒林外史》中主要写的四类人。

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二、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如果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

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

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考点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考点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九下名著阅读《儒林外史》一、知识梳理【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

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整书开首以王冕“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旧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然后描写的是周进、范进一批八股学士,包括王惠、荀玫,都不再是多少光鲜亮丽的形象。

荀玫等人之后,《儒林外史》中大着笔墨的便是蘧公孙娄公子一批官宦之后了,也不过是附庸风雅之辈,接着又引出马二先生匡超人等一批人物来,坑蒙拐骗,混迹“文坛”上。

最后作者写下琴棋书画四大奇人,身有一技之长,谋生吃饭,闲暇便做“学问”,自言“我也不是要做雅人。

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

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和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得我。

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作品主题】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儒林外史》文学常识知识点考点附练习题答案

《儒林外史》文学常识知识点考点附练习题答案

《儒林外史》文学常识知识点考点附练习题答案名著《儒林外史》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知识点1、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是《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

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3、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

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4、《儒林外史》中,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5、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6、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沈琼枝。

7、张铁臂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钱财。

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蘧公孙“看破了相”。

8.牛浦郎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练习题一、填空题: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师说》等。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小说,全书共(56)回。

3、整书开首以(王冕)“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4、《儒林外史》塑造了(周进)(范进)等一批醉心于功名的八股学士。

5、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是(严监生)。

6、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

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婆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7、《儒林外史》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杜少卿),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儒林外史》名著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及答案

《儒林外史》名著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及答案

《儒林外史》名著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及答案《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小说描写了清代康熙年间儒林中的谄媚、书生的利欲熏心、官场的腐败等社会现象,通过对各种人物的描绘和事件的叙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虚伪。

下面是一些关于《儒林外史》的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人物是《儒林外史》的主角?A、郝忠B、谢遇安C、蒋士铨D、刘墉答案:B2、下列哪项是《儒林外史》的主题?A、儒家思想B、官场腐败C、封建礼教D、民间生活答案:B3、下列哪个人物在小说中没有出现?A、马秀才B、方苞C、倪文莱D、李德裕答案:D4、下列哪个人物是郝忠的妻子?A、叶丽芳B、田小娥C、赵慧娘D、翠芳答案:A5、下列哪个人物是蒋士铨的老师?A、方苞B、倪文莱C、李德裕D、张大仙答案:A二、填空题1、《儒林外史》中的小说内容主要发生在(康熙)年间。

2、小说的教育方式是通过(讥讽、批判)来传达思想。

3、谢遇安为了博取官爵,不择手段谄媚于(余靖)。

4、小说中一个被称为“京城第一丑”的人物是(秦淮)。

5、小说中出现的一个媒婆叫做(陈妈)。

答案:1、康熙2、讥讽、批判3、余靖4、秦淮5、陈妈三、简答题1、《儒林外史》描写了哪些社会现象?答:《儒林外史》描写了清代儒林中的谄媚、书生的利欲熏心、官场的腐败等社会现象。

小说中通过对各种人物的描绘和事件的叙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虚伪。

2、谢遇安和蒋士铨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答:谢遇安是一个十分贪婪且不择手段追求官位的人,他虚伪、谄媚、无耻,而他的老师余靖也是一个十足的贪官污吏,这也成为了谢遇安的榜样。

蒋士铨则是一个忠诚、正直、勇敢的人,他努力学习儒家思想,反对书生的庸俗之风,反对官场陋习,但他在官场上却备受冷遇。

蒋士铨的性格特点与谢遇安截然相反,也成为了小说中的反面人物。

四、论述题《儒林外史》是历史反思和社会批判的综合体,它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完整版)《儒林外史》文学常识知识点考点附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儒林外史》文学常识知识点考点附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儒林外史》文学常识知识点考点附练习题答案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之一,作者是清代作家XXX。

他的作品包括《文木山房集》和《文木山房师说》等。

2.这部小说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

全书共56回。

3.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

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4.XXX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XXX,借名流隐括全文”。

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5.XXX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6.XXX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XXX。

7.XXX曾在XXX会事件中骗取钱财。

此后,他以XXX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XXX“看破了相”。

8.XXX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XXX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填空题:1.XXX是《儒林外史》的作者,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小说,全书共56回。

3.XXX是整书开首的引子,他“视功名如粪土”,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4.《儒林外史》塑造了XXX、XXX等一批醉心于功名的八股学士。

5.XXX是临死时因为灯盏里多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

6.XXX是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恪守礼教纲常,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7.XXX是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不热衷功名,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8.XXX是XXX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

9.XXX是在《儒林外史》中被科举制度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足以和XXX媲美。

10.成老爹是五河乡人,秀才出身,因说假话,在XXX家饿了一顿肚子。

《儒林外史》读书摘要、习题及答案

《儒林外史》读书摘要、习题及答案

《儒林外史》读书摘要、习题及答案一、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清代文学家。

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

早年生活豪纵,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

乾隆元年(1736 年)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

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

二、内容梗概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专题呈现】一、分析并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儒林外史》中将人物的特点刻画的栩栩如生,试根据相关情节,说说某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杜少卿淡薄功名,傲视权贵。

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淡薄功名,对朝政有清醒的认识。

他才华横溢,却不愿参加科举中个状元光耀门楣,而是守着祖宗家财,逍遥自在。

在科举制度和八股毒害的世间,科举成为求取功名仕途的桥梁。

中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最全资料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章节概括练习题

中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最全资料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章节概括练习题

中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最全资料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章节概括练习题《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于清代乾隆朝刊刻出版。

下面是一些关于《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和章节概括的资料。

1.主要内容:《儒林外史》以儒林(儒者与士人)为背景,描写了当时社会上种种仕途斗争、世故勾心斗角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情况。

2.主题思想:-功名观念:小说通过描写文人们为了追求功名地位而不择手段的斗争,批判了功名观念的狭隘和荒谬。

-文人的世态炎凉:小说通过描写文人在仕途竞争、生活琐事中的境遇,反映了清代士人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

-社会的道德败坏:小说通过对官场黑暗、文人世故的描绘,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道德败坏。

3.人物形象:-贾仁明:主人公,正直善良的士人,对仕途抱有追求但受制于社会环境。

-赵磊:贾仁明的友人,为了功名不择手段。

-暴富财主石头:勾结官府压榨百姓。

-游学文人严夫子:正直严谨的儒者。

-包公:正直廉洁的法官。

4.金句语录:-“泛绿莲花,萍蓬造作。

”-“成家立业,事事如人意。

”-“言下之意,虽无一字可缀,然其速也获人之心,其深也著人之愿。

”-“人生在世,哪能不弯弯道道的过一遭?”-“天下细民火眼金睛”,意为天下的平民百姓都是有火眼金睛(警觉,明察)的。

5.章节概括:-第一章:描写贾仁明的家世和求学经历。

-第二章:讲述贾仁明担任北海县学道监的经历。

-第三章:描写贾仁明在龙泉镇立志求学和成长过程中的艰辛历程。

-第四章:讲述贾仁明在官场斗争中的遭遇和身败名裂的结局。

-第五章:描述贾仁明经历各种苦难后与儿子相聚的情节。

6.练习题:b.《儒林外史》的背景是什么?c.《儒林外史》主要以什么为题材?d.请简要概括《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

e.列举一些《儒林外史》中的金句语录。

答案:b.《儒林外史》的背景是清代的儒林(儒者与士人)。

c.《儒林外史》主要以士人的仕途斗争和社会道德败坏为题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内容梳理,附常考知识点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全椒吴氏在清初曾经显赫一时,“五十年中,家门鼎盛”。

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逐渐败落,也正是这一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他“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自三十六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而是隐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的写作之中。

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人物介绍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

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褒贬时,他的讽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

不同的人物典型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价值。

主题思想《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艺术特色1.该书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2.成功地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

3.达到了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4.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5.小说描摹出这种普遍性的社会景观,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毁。

作品评价“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

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

……让大家笑个痛快。

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该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

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

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

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练习检测一及参考答案1.判断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表述是否正确。

(1)吴敬梓,明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

《范进中举》通过写范进突如其来的命运变化引出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画尽了世态的炎凉。

()(2)“范进中举”是吴敬梓短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3)《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

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商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2.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

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

3.填空。

(1)在《儒林外史》中,足以与范进媲美,被科举制度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之人是。

(2)在《儒林外史》中,是一个以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

(3),元朝末年人,好读书、善画画,虽被赏识,但拒绝入朝为官,后隐居于会稽山中。

参考答案:1.(1)错误。

吴敬梓为清代人。

(2)错误。

《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

(3)错误。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2.(示例)严监生临终之际,因心疼灯里点着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妻子赵氏挑掉一茎灯草,他才咽气。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来表现他的极度吝啬,让人读了觉得十分可笑,从而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讽刺意味。

(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外名著阅读知识的积累。

解题时,要注意掌握名著的作者、作品、主人公和文章主旨。

另外,平时应加强课外名著的阅读与积累。

3.(1)周进解析:根据题目提示,《儒林外史》中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能与范进相比的,应是周进。

(2)严贡生为了赖船钱,把云片糕说成是名贵药材,骗吃云片糕的掌舵人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对《儒林外史》有深入了解。

《儒林外史》中,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是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

关于他的描写最生动传神的应属云片糕事件,将其无赖、欺压的本性刻画得栩栩如生。

(3)王冕解析:根据《儒林外史》的内容,结合题目中“好读书、善画画”“隐居于会稽山”等信息,可知此人是王冕。

练习检测二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是《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

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3.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

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4.《儒林外史》中,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5.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6.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沈琼枝。

7.张铁臂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钱财。

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蘧公孙“看破了相”。

8.牛浦郎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9.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甲】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

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牙箸来。

【甲】又不肯举。

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

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选段中【甲】指的是范进,该选段中的细节描写暴露了【甲】虚伪做作的特点。

10.【乙】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乙】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

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选段中的【乙】指的是周进,他痛哭不止的原因是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却连秀才也未考上,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景生情。

二、选择题。

11.马二先生告诉蘧公孙作文时为主的气是(C)A.注疏气B.朴实气C.理法气D.词赋气12.匡太公的遗嘱中,要求匡超人以之为重的是(D)A.出人头地B.利禄C.功名D.德行13.王太守到了南昌府之后,衙门里出现的三种声音分别是(A)A.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B.打人声、骂人声、撞人声C.玩乐声、唱歌声、饮酒声D.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14.《儒林外史》中建立军功,却被连降三级的将军是(D)A.萧云仙B.鲍文卿C.杜慎卿D.汤镇台15.太保公要延揽他拜在门下,朋比结党的是(B)A.虞博士B.庄绍光C.蘧公孙D.杜慎卿16.《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C)A.匡超人B.杜慎卿C.杜少卿D.牛布衣17.《儒林外史》中,帮娄家看守祖坟的是(C)A.杨执中B.申祥甫C.邹吉甫D.杜少卿18.《儒林外史》中的蘧家和娄家的关系是(B)A.世交B.姻亲C.仇人D.邻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