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
第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常见报端。
如山西、浙江、北京连续发生三起弑师案,铁一样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得到美的熏陶。
江泽民同志就曾经倡导我们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
1.1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萨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适时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的政治抱负豪情壮志影响许多同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苏武传》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
节,更教育学生一定要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贞不渝。
1.2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
当前,中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环境日趋复杂,他们的心理急剧变化,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容易使得一些学生意志薄弱,害怕面对困难。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
首先要尽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生命。
而必修4蒙田的《热爱生命》就是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典范文章。
“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
其次,科学引导,高学生耐挫能力,培养出坚忍不拔的意志。
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渔夫桑地亚哥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1.3发掘真善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性情。
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提升学生的情感温度,把亲情、友情、爱情这三条线串起,并以此为基点,延伸开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如在学习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父爱与母爱的颂歌,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只有让学生了解真正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才能激发学生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
而《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动中国,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全文表达一个“孝”字,既感天恩,也感亲恩,这种至情至性之文,更是陶冶学生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的范文,应引导学生重点领悟。
学习《孔雀东南飞》时,要引导学生从刘兰芝、焦仲卿动人心扉
的爱情故事中,感受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心灵,从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中,去感受人们向往自由、幸福、美好爱情的理想追求,去鉴赏凄美故事中的人性美、人情美。
学习《在马克思幕前的讲话》时,可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伟大的友谊,他们在生活上竭尽全力帮助对方,在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
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深厚友谊的概括,也是我们交友应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情感色彩极其鲜明强烈,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会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因此,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春风化雨的无声滋润中,不知不觉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去。
2在课外阅读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让学生拓展视野,又可以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对真、善、美的欣赏和评判能力,丰富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摄取符合学生阅读的时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求人不如求己》(选自《青少年适应社会的健康心态》)可培养学生克服胆小的弱点,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事的健康心理。
选读《一把温情的钥匙》(《智慧背囊》),对学生进行真情与信任的健康心理教育。
还有许多文章如《读者》《时文选读》中许多佳文都可成为随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下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沟通文明与种族的壁垒,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粹,知识经验扩充了,观
点认识改变了,思想情感升华了,方法技术迁移了,思想境界自然就提升了,综合素养自然就提高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接受了人类创造的智慧的洗礼。
如阅读《海伦.凯勒的传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可以让书中的故事感染学生,让主人公身残志坚、自信自强的人格力量震撼学生,使学生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有无穷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而《简·爱》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这样的作品特别适合从小生活在物资充裕,被爱包围的独生子女们来读,可以让他们充分明白爱的真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总之,每一篇优秀作品都蕴含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只要充利用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提高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且还有不伤学生心灵,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
3通过指导写作,为心理保健筑起“预防线”,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广阔的空间
众所周知,“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
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满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
例如,我班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写下这样的话:“我不喜欢我的人生中有挫折,但我喜欢欣赏别人遇到挫折时那种跳梁小丑的样子。
”“我的人生早已没有了,现在存在的只是我的躯体而已。
”这种“脉相”,无疑引起教师的警惕;这种“迹象”,必然让语文教师有了打开这位学生的心结的欲望,深入解她的心迹,并能对症下药,开出好药方,帮助她摆脱困惑,走出那片可能陷入而不能自拔的沼泽地。
因此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指导学生写“心理作文”也为心理保健筑一道有效的“预防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关系到培养健康人才的关键问题。
它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立志,引导学生去寻求做人的道理,浇开学生理想的花朵,萌发学生的高尚情操,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项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位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研究,笔者坚信,只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个课题必然会有远阔的发展前景的。
第二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许昌市襄城县库庄二中田变
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人才得培养不仅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校教育的整体优化注入新的活力,也是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寻找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
语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它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上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
那么,怎样将心理
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于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呢?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
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
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音响内容的了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了解学生心理加强心灵沟通
1.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2.坚持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
面对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学生,搞一刀切和平均教育是不可取的。
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3.实施情感教育,埋藏爱的种子。
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
体验、共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另外,作文是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
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作文,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精神状态,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作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心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三、结合教学内容,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各种丰富的心理教育素材零星地潜隐在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之中,犹如珍珠镶嵌在课本中熠熠生辉。
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凭借点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接触最多的便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他的每个文字里无不发散着爱国的气息了,老师应结合此类文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前辈的伟大爱国精神及积极向上的爱国热忱,并将此发扬光大。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语文教学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一方面可以获得审美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心理及其需要。
一个因矮小而自卑的同学,如果他看了《拿破仑传》,他就有可能变得自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结合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语文教学。
五、结合学生心理,组织语文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师可充
分利用语文课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前提下进行教育,如名言敬语收集、演讲、辩论等。
如语文活动“名言敬语的收集和整理”,我不仅让学生收集,让他们就某一条名言讲它的含义与喜爱的理由,更让学生背诵其中一些。
每一条名言警句对学生的思想都是一次震动,学生在品味、诵读中自然会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演讲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此外,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如三分钟自我介绍,在同学演讲后,再组织4 小组里的同学剖析讨论,就可让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对自己的个性做出客观理性的评判,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完善自己的性格。
开展辩论赛,可以收到演讲的效果,但是它对语言的准确性、推理性、逻辑性要求更高,更能考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现在的中学生多半比较早熟,异性之间的交往是一个较敏感的问题。
针对学生之间的早恋现象,我们可以举行以“青苹果该不该摘”为主题的辩论赛,在肯定高尚健康的爱情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到学习上,而不应该过早涉足爱情;针对部分学生不思进取,不愿努力,对什么事情都抱着侥幸心理的情况,我们可以举办“运气和努力,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赛,教育学生要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去谱写生命的新乐章。
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喜欢娱乐,喜欢玩,甚至贪玩,因而在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课堂氛围中,他们的兴趣更大,积极性也更高,当然教学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师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中去。
可以肯定,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将提高,其语文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对中学其它各科教育产生良好影响,给学校素质教育带来巨大促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
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5
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
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
第三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得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梨树中心校刘成明 2010.1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活动的场所,他们在学校活动的时间远远多于家庭。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更是塑造人格、培育个人健康心理和价值观的主阵地。
教师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成长。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主要课程,作为母语教育,它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
语文学习的内容最多,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最广,最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教学除了承担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更容易让家长和学生接纳及认可。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当今小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1、语文的学科特点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学语言和文字的同时,还渗透着美的元素。
教材内容都是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可以给予学生心灵熏陶的文章,有很多真实人物的故事,能够使学生体验不同的人生,学习正面榜样的良好行为,痛斥反面人物的罪恶行为,树立良好的对错观,在预防自己犯错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
加之栩栩如生的插图,能使学生时刻体验到自然美和心灵美。
2、语文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和谐平等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普遍持有一种畏惧心理的,而教师在学生中的印象和地位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讲授课程的接纳力。
作
为最具有情感性的语文学科,教师应该时刻体现出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动力学习,也才使学生有勇气表达相关的看法和想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生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氛围。
教师积极的情绪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消极的情绪则引发消极的情感。
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更愿意学习这一门学科以及接纳教师所讲授的相关知识。
而且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
3、充分运用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阅读教学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
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教师可以在各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教学中,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中所折射出来的道理和情感,学会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可以进行分角色扮演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让学生融入到角色当中,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和情感,使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同时在角色扮演中也可以体验到不同的经历,形成正确的角色和性别意识,在他人的故事中学会勇敢、坚强、自信、自尊等正确的人生态度。
4、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语文知识竞赛、演讲、课本剧、语文画报等。
教师可根据学习和讲授内容的需要,适时安排合适的内容。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在知识竞赛或课本剧等活动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加强了与同学的交流。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快乐、竞争、自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