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员工考评工作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度员工考评工作总结报告
公司领导:
根据公司办发<2005>14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度员工考评工作的通知》要求,2005年度员工考评工作于2005年12月1日起全面启动,并于06年春节前基本完成,各项考核结果、数据、原始档案也于近日整理归档完毕。

下面,就本次员工考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完成工作情况
1、公司本年度应考评员工人数5068人(12月底在岗人数),实际考评人数4963人,考评结果为优秀、优良、合格、基本合格、待提高的人数为别为257、611、3566、369、134人,分别占实际考评总人数的5.2%、12.2%、72.6%、7.4%、2.7%,与文件要求的“严格按5%优秀、15%优良、65%合格、10%基本合格、5%待提高确定员工年度考评等级”有一定的出入,主要体现在“待提高”人数比例上。

各单位实际完成情况见附表1《2005年度员工考评结果汇总表》。

2、各单位根据公司文件精神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克服年底生产任务紧迫及工作量大的困难,基本上都能按时、按量完成考评任务。

作为考评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为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部分单位甚至成立专门的考评领导小组,集小组众人意见实施考评,提高员工对考评结果的认同感。

3、人力资源部在整个考评工作中起督导作用,充分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基层具体操作情况,还打破常规,要求部分单位在考评工作结束之后作书面总结分析报告,且要求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这项工作也得
到了各单位及领导的大力支持,信心中心甚至提交了凌总的个人亲笔稿,为整个公司的考评工作总结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无论是从过程收集的资料、实际考评结果还是部分单位的总结分析报告来看,此次员工年度员工考评反映出了大量的问题,如果用一句话归纳起来,那就是:认同不够、制度不全、执行不力、沟通不畅。

1、认同不够。

公司《员工考核(评)管理办法》中已经明确表示:为最大限度地激活人力资源,强化员工的责任和成就意识,通过对员工的态度、能力以及工作绩效地正确评价,合理地利用调配、晋升、奖励以及教育培训等手段,挖掘员工潜力,调动员工积极性,长期、稳定、统一、规范地推行员工考评管理工作。

所以,我们所推行的员工考评其实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员工实际工作情况,引导、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态度或方法,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个人绩效,实现员工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但是,此次员工考评工作中出现了缺乏认同的现象。

一是中层领导干部的认同不够,认为员工考评工作只会增加部门领导的工作量,尤其是在年底生产任务紧迫的时候,所以近半数单位没有在文件要求的1月10日前时限内完成考评工作,个别单位甚至拖延到春节后,经人力资源部三番五次的追促才勉强完成;二是基层员工的认同不够,认为员工考评就是为了找他们的麻烦,甚至使少数员工丧失工作机会,所以也没有充分理解和支持,对考评持敌对态度。

所以,这种状况要改变!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加强对中层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思想教育。

通过举办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培训班,集中所有中层管理者学习,充分认识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参与分析讨论,了解、掌握、认同本公司的《员工考核(评)管理办法》。

其次,发挥中层管理者的模范作用,在公司内部做好宣传工作,力保让每一位员工充分了解员工考核其实是“对事不对人”,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帮助、引导员工绩效改进,考核的过程是公开、公正的,考核标准符合客观事实的,以及在考核结果处理问题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2、制度不全。

缺乏考评标准是我们制度不全的最明显的表现。

虽然《公司员工考核(评)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量化原则”,即“项目和要素能直接量化的均要直接量化,对于无法直接量化或精确度量的,则按各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赋分,形成改项目或要素的分值”。

但是究竟什么项目和要素是可以直接量化的?量化以后的评分体系是什么?不能直接量化的评分要素又是什么等问题没有阐明。

由于没有标准可依,领导的主观意见就变成很关键了,这也是考评结果各种等次的比例与文件要求不符的重要原因。

考评程序不明确是我们制度不全的表现之二。

仔细阅读《公司员工考核(评)管理办法》中“考评工作程序”的条款,就会发现所谓的程序都是宽泛的,没有明确具体操作程序,比如说填写《员工年度综合考评表》的程序就没有明确。

按正常合理的程序来说应该是:员工自评→岗位主
管(班组长)评价意见→车间(科室)考评评价意见→单位(公司)最综合考评意见。

但由于程序不明确,各单位操作不一,大部分单位都是先凭各级主管领导的主观意见硬性地把员工考评为“优秀”、“合格”或“基本合格”等档次,再把员工年度综合考评表发给“优秀”和“待提高”两个等级的人员填写。

这样地考评程序严重缺乏了员工的参与环节,部分员工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被谁考核的,也不知道自己最终的考评等级是什么。

综合各单位的意见,公司考评制度不全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所以要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至少还需要补充或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以做好公司各岗位工作分析为前提,以形成的完整的岗位说明书为依据,制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考评标准,具体又包括月度考评标准和年度标准。

真正做到“项目和要素能直接量化的均要直接量化,对于无法直接量化或精确度量的,则按各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赋分,形成改项目或要素的分值”
(二)、重新分析员工考评程序,并予以明确,增加关于员工申诉的环节,落实好时间、归口部门、领导责任等问题,要求越具体越好,越详尽越好。

(三)、充分考虑对考评结果的处理问题,将考评结果与员工个人的岗位晋升、工资晋级、人事调配、奖惩等奖惩制度挂钩。

(四)、完善各种考评表格。

三、执行不力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的确如此,熟悉公司
制度的人都知道,与同地域、同行业、同类型的其它公司相比较,我们的制度并不落后,甚至领先。

就拿公司的考评“末尾淘汰”制度来说,其实本身很先进,也是国内很多著企业都在开展的工作。

但为什么在我们公司却很难执行呢?终其原因,除了与考评过程本身的缺陷有关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执行不力”了。

(一)、领导执行不力。

主要表现少数领导没有很好地贯彻公司文件精神要求,没有很主动的去理解考评的作用,对本部门考评工作表示冷谈,认为员工考评只是公司人力资源部和本单位人事员的工作。

所以此次考评出现了部分单位严重拖后现象,其中一个分公司甚至拖延近1个月时间,而且考评结果严重不符合公司文件要求(应考核员工人数165人,实际考核只有76人,其中优秀7人,其余全部为合格)。

(二)基层干部执行不力。

领导是员工的榜样。

所以领导执行不力,将直接影响基层干部地执行信心和积极性。

缺乏部门领导的支持,单位人事员就寸步难行。

如何改变执行不力的问题?各单位人事员的心声如出一辙:(1)、加大各单位中层领导干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尤其是从生产线上提升上来或纯技术专业背景的。

(2)、希望公司高层领导大力支持,要求中层领导强力推行,督促基层干部坚决执行。

四、沟通不畅
据部分员工反映:自己都不知道公司的年度考评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被谁考核的,更不知道自己最终的考评等级是
什么,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工作一年来没有奖励也没有处罚。

又据部分单位人事员反映:公司什么时候发的考评通知?考评工作完成的期限是什么?考评结果各等次的比例是多少?等等问题,他们都不清楚。

可见,我们的沟通是多么的不顺畅!人力资源部与其它部门沟通不畅、部门领导与本单位人事员沟通不畅、本单位人事员与各车间班组长沟通不畅、班组长与员工沟通不畅,这一系列的不顺畅,最终导致的就是公司文件的传达不准确到位,领导的意思被误解,制度的执行不力。

沟通不畅的另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考评制度中缺乏员工申诉的程序和渠道规定。

虽然我们一直在谈论和宣传“以人为本”的概念和思想,但是由于受传统的人事管理思想影响,认为“没有问题就是真的没问题”,认为下级只能服从上级,只要基层员工没有表示异议,我们的管理就是最好的。

所以我们一直没有重视员工对企业的管理意见,不管是好的意见还是不满的投诉意见,更没有形成专门的员工关系管理。

改变沟通不畅的弊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员工手册》中规定员工投诉和申诉的正确程序,鼓励员工对企业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正确、处理处理员工投诉或申诉。

(2)、加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交流。

建议各级领导多走入基层,倾听现场员工的声音。

(3)、要求职能管理办公室执行敞开式办公,随时欢迎员工的管理咨询。

(4)、加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

尤其是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主动与其它部门交流,站在事业部的主动为其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的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