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简介(上)

合集下载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哲学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它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观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等核心概念。

这些原理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这一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强调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是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的过程。

这一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和革命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

另外,阶级斗争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斗争,这是由于生产关系的不平等所导致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使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这一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最终目标和理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它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它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和奋斗目标,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理想境界。

总之,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等核心概念。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思想体系,它对于世界观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哲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也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重要启示,它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科学性的思想理论体系,它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激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影响了世界,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将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带您重新审视这一经典学说。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和矛盾规律的普遍性,主张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和相互关系中去理解事物。

通过科学实践和理论的反复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的发展视为一种必然性,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所共同决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

其中包括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致性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些规律为指导,对社会历史的演进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四、阶级斗争的理论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各种矛盾和斗争推动前进的。

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含义;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否定之否定原理;1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4.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5.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9.人的价值原理.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革命本性及其现实意义一、思辨的、直观的和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纳入哲学并使之成为核心概念,不是马克思的创造。

在马克思以前,康德、费希特,以至青年黑格尔派的契希考夫斯基、赫斯等,都已这样做了。

但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他们所讲的实践和马克思讲的并不是一回事。

说到底,他们都在精神范围建构实践,把实践归结为意志的活动。

这种唯心主义实践观,已为大家所熟知。

但是,还有一种实践观,它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却似乎也很难归入唯心主义实践观一类。

比如费尔巴哈,他把实践理解为纯功利的行为,是琐碎的生活和利己活动,其典型形式,就是“卑污的犹太人的赚钱活动”。

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实际上是一种直观的实践观。

他把当下的实践形式,即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视为实践的总体。

因此,他认为实践在本质上是排斥理论的。

为了维护理论的权威,更为了其人道主义理想,费尔巴哈断然把实践排除在哲学的视野之外。

他的这种理论失误,人们通常只将其归结为对实践的偏见,即对实践作了价值上的否定判断;而对他的直观的实践观本身则并不注意。

这样,当此种实践观改换面目出现时,就甚至可能会大受欢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它是迄今为止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 个历史形态。 它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在科学发展基础上的重新结合,是哲学发展的必 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完成了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成为科学的完备的唯 物主义。(具体内容在本章展开论述)
观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定的哲学理论
体系。这个体系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客观 世界及其规律性,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 并能使人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总结
世界非常复杂,反映这个世界及其发展
规律的具体科学也非常复杂,但概括起来无
非是三大类:
自然知识(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
2、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 物质性,反对 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近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英国的经验论、欧洲大陆的唯理论、法国的战斗无 神论和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一是机械性; 二是形而上学性; 三是不彻底性。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含义和特点
(一)哲学的含义
在古希腊语中,“哲学”是“爱 智慧” 的意思,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为什么?这是因为: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哲学将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世界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使抽象的哲学理论 能够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哲学与人们的生 活息息相关,从而使人们更具有智慧。 亚里士多德: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 因此,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追求智慧, 而不是为了实用。 总之,哲学是大智慧,是大学问,懂了哲学 道理,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使抽象的哲学理论 能够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哲学与人们的生 活息息相关,从而使人们更具有智慧。

马克思哲学原理

马克思哲学原理

马克思哲学原理马克思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哲学原理的形成是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无始无终、永恒不变的统一整体,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矛盾运动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其次,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再次,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和实践的决定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人的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

最后,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不断前进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善向完善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社会的历史发展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总之,马克思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实践活动的决定作用,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不断前进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2、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不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回答
(1)唯物主义含义:凡是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
性,意识或精神第二性,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认识路 线的哲学派别就是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含义:凡是断言精神、意识是本原,精神第 一性、物质第二性,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认识路线的 哲学派别就是唯心主义。
二、辩证法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联系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永
恒发展。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 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揭示运动变化的
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
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本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在 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 映象。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 动作用,意识反映世界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 指导人们的行动,能动地改造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客 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产生的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工业革命的强力推动
(2)资产阶级的巨大胜利
(3)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及 其运动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谢林、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揭示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深刻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揭示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另一重要原理,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检验和丰富理论,才能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有说服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刻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我们正确认
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基础。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断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等。

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

在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

2.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驱动发展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

3.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剥削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4. 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包括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等核心思想。

这些原理为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揭示社会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共产主义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基本原理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马哲基本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世界的辩证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统一整体,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第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马哲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哲基本原理,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哲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及其基本问题一、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依据哲学基本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最高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指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第二方面是指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是否存在同一性的问题,即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三、哲学的主要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形态①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是承认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

它在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形态。

第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第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②唯心主义哲学: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在唯心主义内部又分为两大派别,或者说两种基本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

共同特点就是世界都不能离开“我”的思想而存在第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第二个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动物的本能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马克思: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最后,实践是物质对象性的活动。 对象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3)发展的过程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发展 和转化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过程: a.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 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b.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 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二、基本规律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动力、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 (状况) 否定之否定规律。(道路) 五对范畴: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偶然和必然; 可能和现实。等等。 四对辨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静止。
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 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 状态。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②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静止则是有条 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时空观。
①时间和空间。 A.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B.空间是指运动的物质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 ②时空和物质运动的关系.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存在方式。形而上学观点。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 物质是时间空间的载体。唯心主义观点。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由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革命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

它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规律,指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我们分析和认识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永远发展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内在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另外,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危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自身利益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最后,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和追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人类根本利益的最终归宿。

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1)、世界物质性原理P13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P33(非原句)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P26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P26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体系。

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性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理论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变革的客观性,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生命个体。

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解放是人类历史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的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是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社会矛盾的历史解决,是社会制度的历史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飞跃。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历史终极目标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

社会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共产主义新生活的历史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部分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部分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摘要第一章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完备而严整的革命学说。

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者根本观点。

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与态度,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最一般方法。

从总体上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而一定的方法论也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研究的是关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

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二、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出这两大派别,任何真正独立的第三排别,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也可称为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不可知论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抹煞二者的同一性,因而是错误的。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是首要的,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缘由: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这一特点决定的。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2)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保持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和行动的基本原则。

本文将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等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世界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了旧观念中的形而上学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是驱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力量。

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起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起推动作用。

通过不断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最终达到事物的新质变。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在每个历史时期,社会都分为不同的阶级,这些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判断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实践论突破了传统哲学中理性和经验的二元对立,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践论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实践的主体地位。

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只有通过实际的斗争实践,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践论还强调了实践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实践不是中立的,而是受到各种社会利益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来推动社会革命,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为四部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核心。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和轴心,把握以实践为本质特征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静止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实践的特点是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实践的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

矛盾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基本性质。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王夫之的知行观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最高水平。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四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1、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是、的世界观,是的统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者的关系世界观决定、包含着方法论,方法论体现、影响着世界观。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4)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源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5)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第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哲学的党派性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2)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质,一般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却是直观的猜测。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存在三个根本缺陷,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世界的本原把某种神化了的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必然性●阶级基础:英国“人民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自然科学前提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三大发现。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乐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2)与以往旧的哲学的本质区别:●研究对象上旧哲学是“知识总汇”、“科学之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

●理论上旧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马克思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马原2023课件第一章

马原2023课件第一章

马原2023课件第一章引言本篇文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马原)2023课件的第一章内容概要,将为读者介绍马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思想。

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简介马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缩写,全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学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马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实践观、历史观、人的自由与解放等核心内容。

马原第一章概要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原的基本概念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

本章内容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在当时,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他们的研究和探索之旅。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就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

马原的基本概念马原的基本概念包括:实践观、历史观、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等。

其中,实践观是马原的核心观点,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的真理性来自于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指导。

历史观则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和发展规律,指出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

马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马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等。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辩证法是指对事物进行辩证的认识和处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原的主要思想马原的主要思想包括:实践决定意识、阶级斗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实践决定意识是指人的思想观念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实践基础上的;阶级斗争是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

总结本文简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原)2023课件的第一章内容概要。

马克思基本原理(简要)

马克思基本原理(简要)

1.马克思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2.简述马克思主义极其科学内涵?
3.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基本特征是?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实践性的统一?
5.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极其现实意义?
6.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名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根本方法?
9.哲学的基本问题
10.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
11.如何理解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涵义
12.唯心主义一元论与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质各是什么?
1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什么?
14.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15.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的关系是什么?
16.如何理解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的运动观?
17承认事物相对静止存在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18实践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
19社会生活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21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含义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 )
性 的 哲学 是 唯 心 主 义 哲学

哲 学 的研 究 对 象 是 世 界 的 普 遍 本

注 《“ 克 思恩 格斯 个 集 》 第
,

,
卷 第
,
2 。

1 2’

当代电大 唯 物 主 义 产 生 和 发展 的 认 识 根 源 在 于
:
闷年第 z
`


:
( l) 机 械 性
;
(
) 形而上学性 ; ( ) 2 3 不彻底
上 反 动 统治 阶级 利益的 需 要
, , 。
;
二 马 克 思 主 义 哲学 是 科 学的 世 界观 和 方 法论
1
.
在生 产 力还 不
发 达 的情 况 下 人 们的 实 践水 平限 制 了 人 们 的 眼 界 使 人 们的认 识 随 时可 能 产生 偏 差 而 倾 向 唯 心 主 义 这 时 反 动统治 阶级从 本 阶 级 的 阶级 利 益 考虑 就 会 把 它 巩 固 起 来 使 之 成 为维 护 自 己 统 治 的 思 想 工 具 和 宣 传工 具
1
.
标 准 肯 定物 质 第 一 性 意识 第 二 性 的 哲 学 是
唯 物 主 义 哲 学 ; 而 肯 定 意 识 第 一 性 物 质第 二
, ,


什 么 是 哲学
, 、 。
哲学 是 理 论 化 系 统 化 的 世 界 观 是 人 类 关 于 自然 社 会 和 思 维 知 识 的 概 括 和 总 结 △
定 物 质 为第 一 性 的 是 唯 物 主 义 ; 凡 肯 定 意 识 为 第一 性 的 是 唯 心 主 义
, 。 . 。 ,
为 帮 助 大 家 学 好 这 门 课 我们 按教材 《马
,
、 ,
,
一 书 的 章 节顺 序 将 克 思 主 义哲 学 基 础 知 识 》 应 注 意 掌 握 的 重 点 难 点 作 一 提 示 并 参照 电
(2 ) 哲学 是世 界观
,
,

自觉
也 是方 法论
;
,

人们关
地 进 行 辩证 思 考 就 不 能 不 学 习 哲 学 马 克 思
于 世 界普 遍 本 质 的 观 点 是 世 界 观 人 们 用 这
讲过
精 华

:

任 何真 正 的 哲 学 都 是 自己 时 代 精 神 的
,
’`
种 观 点 去 指 导 自 己 的认 识 和 实 践 它 就
:
,
政策 的 理 论 基 础

也是
( 1 ) 物质 与 意识 ( 存 在 与 思维 )
何者 为 第
翻无 同 一
我 们做 好 各 项 工 作 实 现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目标 的 重 要 保证
, , , 。
一性 的 问题
( 2 )

物质 与 意 识 ( 存 在 与 思 维

,
然 而 由于 哲 学 与文学 历 史 等 具体 科学
, 9 9 1 ; !几 第 7 脚!
当代! 匕 大
马 克

主 义 哲 学 基 本 原 理 简 介 中央 电 大

(上 )
道君
哲学 是 电大 各 专业 学 生 的 一 门 必 修 课
一 个 人 要 想 提 高 自 己的 理 论 思 维 能 力
, 。 ,

质 是 世 界 存在 和 发 展 的 最 一 般 的 规 律
。 , ,
:
第 三 辩证 唯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物 主 义 其 特 点 是 自觉 坚 持 了 唯物 论 与 辩 证 法 的 统 一
: ,

唯 物 辩证 的 自然观 与唯物 辩证 的历史观 的 统
辩证 法 也 经 历 了 三 个 发 展 阶段
:
:
唯 心 主 义 产 生 和 发 展 的 认识 根 源 在 于
,
.
第 一 朴 素辩证 法
, ,
,
;
客观 事物 的复 杂性 决定 了 人 们认识 过 程 的复
杂 性 如 果采 取 形 而 上 学 的 思 维 方 法 就 可 能
第 二 唯 心 主 义 辩证 法 第 三 唯 物 主 义 辩证 法

;

把 人 们 引 向 唯 心 主 义 其 阶级 根 源在 于 历 史
。 , 。
又是

它是 文明的活的灵魂
,

,

人 民最 精
方 法 论 世 界观 和 方 法 论 是 统 一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哲学 自觉 地 坚 持这 种统 一 △
2
.
致 最 珍 贵 和 看 不 见 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精 髓 都 集 中在 哲 学 思 想里



可 以 说 马 克 思主 义 哲学 就 是我 们
, 。

人 类 的 生 活 实 践 反复 地 证 明 了客观 现 实 世 界
性 在社 会 历 史 领 域 是 唯 心 主 义
,
,
决 定 着 人 们 的意识 和 行 动 其 阶 级 根 源 在 于 各 个 时 期代表 历 史前 进 方 向 的社 会进 步 阶 级
和 进 步 势 力 要 求发 展 生 产 力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正 确 揭 示 了 客 观 事物 的本 来 面 貌 并 通 过 其 思 想代表 进行 了 概 括 和 总结
大 历 年 哲 学 考 试 的 题 型 作 一 些 习 题解 答 以
说 明一般 答题 方法 和要 求

,
希望 本 文 能 对 大

对 其 内 容的 第 二 方
,
家 掌握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基 本 原 理 有 所 帮 助
以 下 内 容仅 供 参考

面 即物 质 与意识 有 无同 一 性 问 题 的 回 答 是 划 分 可知 论 和 不 可知 论 的 标 准
什 么 是 哲 学 的 基 本 问题

时 代 精 神 的 精 华 是 当 代文 明 的 活 的 灵 魂 它 是 无 产阶 级 的 世 界观 和 方法 论 是 无 产阶 级 政 党制 定 路 线 方 针
, 、 、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是 物 质 与意 识 ( 存 在 与 思 维 )的 关 系 问 题 它 包括两 方 面的 内容
3
.
文 中 凡 标 有 符号 的部 分

均 为复 习 重 点

唯 物 主 义 和 唯 心 主 义 的 斗 争 同 哲学
,
基本 问题 的关 系



马 克 思 主 义 关 于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的理 论
提 供 了 正 确 划 分 唯 物 主 义和 唯 心 主 义 的 科 学 一 哲学 和 哲学 的 基本 问题
不 同 它 比 较抽 象 常 常令 初 学 者 产 生 畏 难情 绪


性 的问 题

哲 学 基 本 问 题的 理 论 是 绪论 部 分 的 重 点 应 明 确 对 哲 学 基 本 问 题的 第 一 个 方 面 内 容 即对 物 质 与 意识 何 者 为 第 一性 问 题 的 回 答 是 划 分 唯 物 主 义 和 唯 心 主 义的 标 准 凡 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