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第二学生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注释】 [1]色难:态度好很难。色:容色; 难:困难。[2]弟子:与下文“先生”相对,弟 子指晚辈,先生指长辈。[3]馔(zhuàn):吃 喝、食用。[4]曾:副词,竟、难道。
• 【解读】 此章核心在“色难”。以饮食养父母,不算是难事。 唯以和颜悦色侍奉父母,才是难得。原因无非两方面:一方面, 父母与儿女个性气质、思想观点总有差异,父母不是永远正确, 也不会时时处处符合子女心意,遇到这种情况子女还保持和颜悦 色,很难;另一方面,人都有喜怒哀乐之情,子女自己情绪不佳 的时候要仍然对父母和颜悦色,很难。而尽孝道正是要既有孝心 ,又能和颜悦色。
• 孝之以礼
• 2.6 孟武伯问孝[1]。子曰:“父母唯其疾之 忧。[2]”
•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2]其:第三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的”、“他们的”。这里到底是代指父母还是儿女, 历来有不同的理解。
• 【读解】 本章由三解:
• 其一,父母对儿女的爱是出于动物本能的升华,往往最 无私,无所不至,常常担心儿女有什么疾病;
• 【注释】 [1]以:为。所以:所作所为。[2]由:行。所 由:所行之道,即为人处世、所作所为的途径。[3]安:心 之所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听其声,处其气, 考其所为,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以其前占其后,以其 见占其隐,以其小占其大。此之谓‘视中’也。”[4]廋 (sōu):隐藏,藏匿。
• 【读解】 本章是孔子教给学生的观人术。观人术,通 俗地说,就是观察人的方法,也就是怎么样去了解洞察 一个人。至于怎么了解别人?孔子告诉我们观察人的三个 要点:所作所为的动机是否纯粹?为人处世的途径是否得 当?做事是否心中安然?这三个方面是由外而内,由现象深 入本质,所以人是没有办法掩盖的。
• 心平气和地听取一切就是“耳顺”。与天道合一,顺从心之所
终生学习 欲而不会踰越法度。
• 2.5 孟懿子问孝[1]。子曰:“无违。”樊迟御[2],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注释】 [1]孟懿(yi4)子:鲁国的大夫,下文的孟 孙也指他。[2]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 迟。御:驾车。
• 其二,儿女要常常注意自己的身体,使父母只担心是否 有病,别的父母不用操心;
• 其三,子女孝敬父母别的都不成问题,唯一担忧父母的 疾病。
• 歌曲《常回家看看》。
• 2.7 子游问孝[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 能养。至于犬马[2],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乎?”
• 【注释】 [1]子游:孔子的学主,姓言名偃,子子游。 [2]至于:就连,就是,表示提到另一付事。
• 【解读】孔子把一部《诗经》概括为“思无 邪”:
• 首先,从思想上对《诗经》思想内涵的道德定 位。司马迁《屈原列传》:“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邪和正是《诗经》的两种 基本思想倾向,其标准就是“仁”。
• 其次,从文学作品创作来说, “思无邪”是孔子 强调作者创作动机要纯正。所谓无邪就是指思 想纯正而不歪邪,符合儒家的道德审美标准。
•以德治国 以礼治国
•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三十而立[2], 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注释】 [1]有:同“又”,古人在和整数和小一位的数字 之间习惯用“有”字,而不用“又”字。十有五:即十五,古 人十五岁为入学的年龄。[2]立:自立。[3]不惑:不迷惑。[4] 天命:上天的意志。
• 【读解】这段话,应该是他在七十岁以后时所讲的话,是孔子 站在人生的制高点上对自己一生的为人和事业的回顾和总结。
• “十有五而志于学” 志于学“道”和“礼” ,告诉我们要终生 学习。
• “三十而立”主要是指立于礼。
• “四十而不惑”是指“不惑于道义”。
• 五十而知天命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及其自我命运。
• 先行后言
•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bi4)[1],小 人比而不周[2]。”
• 【注释】 [1]周:亲密、忠信。[2]比:亲近、偏爱。 • 【解读】这章汉唐的主体解释是“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论语正义》概括说:“阿党”与“忠信”相反,正君子、 小人性情之异。……君子敬而无失,举人恭而有礼,四海 之内,皆如兄弟,故能周也。周则忠信之谓,若非忠信, 而但引党以封己,是即阿党为比矣。 • 钱穆从汉唐解释,把“周”解释为忠信,“比”解释为阿 党。我觉得可以结合起来,把这句话解释为君子对人忠信 而不阿党,小人只知阿党而不能忠信。也就是说,这是区 分君子于小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不同:君子心胸宽广, 顾全大局,讲原则,主忠信,守道义,能够与所有人搞好团 结,进行合作;而小人心胸狭窄,结党营私,谋私利,无诚 信,无道德,不能与人们搞好团结,难以合作。
•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1],居其 所而众星共gong3之。[2]”
• 【注释】 【注释】 [1]北辰:古注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 北极星,其二是指方位,即地球北极与天空相对之处。今从第 一说。 [2]共:同“拱”,环抱,环绕。
• 【解读】 孔子以北极星形象的比喻“德”对于为政者 治理天下的重要性,认为为政者有德,就有了感召力、 凝聚力,就像天上的北斗星,满天的星座都会跟着它 运转。本章关键要明白北辰的特性,即“中”字。北 辰居天空之中,与地球北极相对,众星环拱,古人即 以为宇宙以北辰为中心,很好地象征为政以德的力量。
• 【读解】颜回是孔子最得意弟子,家境贫困,居陋巷,箪食 瓢饮,但好学不倦。他为人忠厚,性格内向,表现不出聪颖 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如何。经 过一段时间的深人观察了解,孔子才指出颜回并不愚钝,所 以说了上面一段话。
• 大智若愚

• 2.10 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 [2],察其所安[3]。人焉廋哉[4]?人焉廋 哉?”
• 温故知新
• 2.12 孔子曰:“君子不器[1]。”
• 【注释】 [1]器:器皿。 •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要像一个器皿一样。” • 注:还有人把“器”解释为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器具。这
句话指君子不应成为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器皿而应成为主 动应用知识,能举一反三的人,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 【读解】是说有学问、有修养的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限 于某一种用处,应该追求体用兼备,多才多艺,发挥广泛的 作用。器,具体的器物,一旦形成之后就只有一种单一的 用途,如舟船只用来渡河,车马只用来在陆地上代步,互 相直接再不能相通相容。君子以道为人生的终极境界,不 能满足于做个器物。 • 钱穆:“器,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今之所谓专家之学者 近之。不器非谓无用,乃谓不专限于一材一艺之长,犹今 之通才……一个君子不像一件器具(只供某一特定的使 用)。
• 广泛学习,主动学习
•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 而后从之。”
• 【读解】 孔子告诉我们,有学问、有修养的君子 要多做实在的事情, 少说空话。什么事情先干起 来再说,不要夸夸其谈,设想幻想一大堆,最后没有 做出什么,成为俗话所说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 子。孔子的先行后言,言行结合,知行合一,对 后儒影响很大。
• 思无邪
• 2.3 子曰:“道之以政[1],齐之以刑[2,民免而无 耻[2];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4]。”
• 【注释】 [1]道:通“导”,训导、引导、领导的意思。[2]齐:整治。[3]免:避免。[4]格: 至,来,引申为归服。
• 【读解】政和刑,是属于政治的上层建筑,德和礼, 属于思想的上层建筑。“刑”、“政”是实现“治” 的辅助方式,而“德”、“礼”则是实现“治”的根 本的,而“德”又是根本的根本。如果只用政治去开 导民众,用刑法去惩罚民众,虽然可能畏法而不敢犯 法,但缺乏道德自觉。如又用礼去规范他们的行为,民 众的行为就能合乎社会的规范,达到社会的和谐。概 况地说,政治应以道德教化为主,政令刑罚为辅。
• 儒家经典有许多与本章类似的观点可以比较参照, 如《里仁篇》“敏于行而讷于言”,《礼记·坊记 》引孔子说:“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 缁衣》也引孔子的话:“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 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故君子寡言 行,以成其信。”“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 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大戴礼 记·曾子立事》:君子“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论语》 为政第二
本篇总论
• 《为政》是《论语》第二篇篇名,共24章,主要围绕为 政、君子、为学等问题展开讨论其中如论《诗》、论孝、 自言生平、评论颜回、讨论观人术、为人处世、为学等, 从现代人看来似乎与为政无关,实际上在孔子这里是有 关系的,特别是本篇强调为学与为政的关系,注重为学 先于为政的思想,非常重要,也具有现代意义。先为学 后为政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由来已久,早在西周贵族 阶级那里,为学与为政是融为一体的。至春秋时期孔子 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当时的为政者越来越没有学问, 没有道德,政治也就走不上正规,出现了“天下无道” 的状况。对于本篇的主旨,陆德明:“先学而后从政, 故《为政》次《学而》也。”《论语注疏》云:“此篇 所论孝、敬、信、勇,为政之德也;圣贤君子,为政之 人也。故以‘为政’冠于章首,遂以篇名。”这些都不 同程度第揭示了本篇的主题思想。
• 【解读】 人对犬马,也供给饮食加以饲养,假如仅是 供养父母而无敬心,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这是将人 养父母跟人养犬马相比。尊敬心怎么来呢?这就是要 具有感恩心。对父母的感恩是儒家伦理的根本精神。
• 感恩的心
•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 之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馔[3],曾是以为孝 乎[4]?
• 识人之明
•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1],可以为师矣。”
• 【注释】 [1]温故:温习旧知识,也就是“学而时习之” 的意思。
• 【译文】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 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可做老师了。”
• 【解读】 这是从教育学角度的解读,把“温故而知新” 视为为师的重要条件。这一解释应该说是对的,但仅此恐 怕还是不够的。其实,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还具有普遍的 方法论意义,可以说是孔子对待整个文化传统、对待一切 知识形态的态度。“故”是指过去的知识、文献、文化传 统,虽然已经成为过去时,但是并不一定都“过时”,通过对 “故”的不断研习、思考和发挥,就是新的知识、思想生长 的前提和基础,是新的创造的出发点。李泽厚《论语今读 》认为这是中国人极端重视历史经验的表现,“从经验、 事实、历史出发,温故以知新,不迷信奇迹,不空想思辨, 此实用理性之具体呈现也。”
• 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治是德政,是仁道向政治的推衍, 后来孟子形成了仁政思想,其实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发 展。
为政以德
• 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之[2],曰: ‘思无邪。[3]’”
•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诗经》共有诗305篇。 这里说“三百”是举其整数。[2]蔽:概括。[3]思无邪:原是《诗经·鲁颂· 駉》中一句诗:“思无邪,思马斯徂。”“思”在此篇本是无意的语音词, 孔子在此借用为“思想”解,用来评论整部《诗经》。
• 色难
•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1],不违[2], 如愚[3]。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4],回 也不愚。”
• 【注释】 [1]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2]不违:不提 反对意贝和问难,朱熹《论语集注》:“不违者,意不相 背,有听受而无问难也。”[3] 如愚:似乎很愚钝的样子。 [4]发:发明。
• 【解读】 “无违”就是不违背礼节,包含两个方面的 意思:一是要虔诚恭敬尽到礼数,不能敷衍塞责:二 是要按照既定的礼教,即天子、诸侯、大夫、士、庶 人各有差等,不得越。以孟懿子为例。
• 重点在最后一句,意思是父母活着时,要以礼相待,父 母去世后,要按照规矩为他们安葬和进行祭祀活动。 反映了孔子十分重视丧葬之礼,强调人文道德为依归 的礼仪追悼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