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考点11散文的词句内涵【亮点练】(原卷版+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问题也就出在这个“好”上。邻居见我们从葡萄上获得了这么多的好处,不知在什么时候也养上了一株葡萄。遗憾是低劣品种。秧长叶薄,果实小,味道酸苦。勉强嚼到最后剩一嘴咬不烂的厚皮和核籽儿。错就错在这样对比鲜明的两架葡萄不该长在一起,如果长在远山,说不准会以野味之奇博得某个丽人一笑,更严重的还在于两株植物不晓事理,都不甘示弱地疯长,没用多久就互相纠缠在一起难分难解,这就为最终的悲剧埋下了伏笔。邻居在这种不平衡中忍耐了两年,今年秋色正浓时下定了根除那架葡萄的决心。我看着邻居动刀动剪,长拉短拽,满以为我们的葡萄会从此挣脱纠缠,获得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空间。谁曾想两个体系已经合而为一,利刃之下,劣优并毁。待邻居连根带藤清理完毕的时候,我的葡萄也仅剩下了几条光秃秃的主干。
埋在土里没有很久,绿叶便举上来,新枝便抽上来,几个月时间已是青条纵横,浓荫纷披。每年春节过罢,一方冷土之上的葡萄架就从灰黄的冬色里显现出浅浅的绿意,小蛇般的藤条粗看仍然耷拉着,休眠着,往近处站站细瞧,已洋溢着憋不住的春天的力量。很快一根根藤条就挂出一串串绿叶,弯弯延延,相勾相离,三月的灿烂阳光里,数这一架葡萄绿得最浓,绿得最鲜亮。夏日,我常常受不了雷雨对葡萄的打击,乌云速来,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中,葡萄像一个可怜的农妇,披头散发,衣襟扯裂,呼天号地地痛哭着,好像很伤元气。雨过之后,却发现它并不那么娇嫩,藤条一根也没折断,就是叶儿也极少被打落。扶起架之后一两日内即新鲜青翠。看似惨烈,实际是它随弯就势的一项自卫措施。这架葡萄表现最浓的诗意是在秋季,秋季又有两个时日最美。一是旧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牛郎织女渡河汉。一架青藤似乎成了与男女爱情有关的美物。再一个时日是中秋节的晚上,家人把平日用餐的饭桌搬到架下当作供桌,上面摆上月饼、黄梨、核桃、山里红、金黄谷穗等,三炷高香、两炬红烛,我携妻女静候其旁,望天上玉盘款款走,人间清辉遍地银。最美当是明月透过葡萄架在地上筛落的斑斑丽影,如写如画,看着静止不动,不待一炷香燃完,丽影已移步换形。冬季到来,万物萧条,花草归隐,但我的葡萄架因为有筋有骨,有势有形,反倒表现出另一种气象。大枝小枝,没了叶儿,如臂如腿,交错盘绕,其形其势,酷似龙虎争跃。
D.作者充分调动感官来捕捉平凡生活之美,并借助生动的细节使之重现于纸上。
2.(2020北京,6分)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3.(2020北京,6分)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伤残的葡萄
唐兴顺
它最初和我交缘时只是一截断根,筷子般长短,拇指样粗细,很不规则地横生斜出,根须极少,似乎就是光秃的。当时还很小的二弟手持着它,从街上跑来为我祝贺迁入新居。二弟说它是一株葡萄,会给门前带来绿荫,我将信将疑,匆忙间拿在手里看了看,并无多想,更没想到我这一拿竟铸成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一个人与一株植物之间感情交往的开始。
❹音乐对我的说教,比任何经典教义更具效果。也许我所理解的并不是音乐,只是从乐曲节度中条理出“人的本性”。—切好音乐都能把我引带走向过去,走向未来,而认识当前,乐意于将全生命为当前平凡人生卑微哀乐而服务。笔在手上工作已二十六年,总似乎为一种召唤而永远向前,任何挫折均无从阻止,从风声、水声、鸟声中,都可以得到这种鼓励与激发。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龃龉中,也同样能够得到。即身边耳边一切静沉沉的,只要生命中有这些回音来复,来自多年以前的远方,我好像也即刻得到一线微光,一点热,于是继续摸索而前。
2.“惊蛰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结合文本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3.结合本文,谈一谈你对“惊蛰”这一节气文化内涵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
沈从文
❶我有一点习惯,从小时养成,即对音乐和美术的爱好。从四五岁起始,这两种东西和生命发展,即完全密切吻合。
我认定它生命的能量已经散尽,担心明年春天也不会再吐绿了。就在我这种唏嘘叹息的常规推论中,它却爆出了奇迹:在旧历十月初的冬寒里,它不仅满身又挂出了绿色的小伞,而且还梅开二度,摔出了两嘟噜小小的葡萄串,为这从生命的断绝处闪出的奇异之火,我又一次十分地感激起这架葡萄来。你曾经教给我在顺境中如何浪漫如何繁华,今天又启示我,即便误入逆境,也要冲出重围,用全部能量开出生命的灿烂之花。
❸到都市中来已三十年,在许多问题上,工作方式、生活取舍上,头脑都似乎永远有点格格不入,老是闹别扭。即勉强求适应,终见得顽固呆钝,难于适应,意识中有“承认”与“否定”两种力量永远在争持,显得混乱而无章次。唯有音乐能征服我,驯柔我。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乐章在我耳边流注,逐渐浸入脑中襞褶深处时,生命仿佛就有了定向,充满悲哀与善良情感,而表示完全皈依。
②在这个时候,天色如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或阴阴晴晴,或细雨蒙蒙,水汽的悄然升腾驱散了料峭轻寒,小草为大地铺展了浅浅绿意,一种清新、温润的气息在四周弥漫,让徜徉其中的你,感觉浑身通泰甚至有些许迷醉。在某些地区,春的步履姗姗来迟,然而“冻雷惊笋欲抽芽”,地下的植物已被唤醒。这一切无不表明,“春到人间草木知”。
❽到都市来,工艺美术扩大了我的眼界。不仅对制作过程充满兴味,对制作者一颗心,如何融会于作品中,他的勤劳、愿望、热情,以及一点切于实际的打算,全收入我的心胸。一切美术品都包含了那个作者生活挣扎形式,以及心智的尺衡,我理解的也就细而深。
❾在小小作品中,作者注入崇高的理想,浓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即一块顽石,一把线,一片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洋溢。这点创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
❼我对于美术的理解,明显即比普通美术理论大不相同,也容易和一般鉴赏家兴致异趣。加上十年流亡转徙生活教育,自然景物与人生万象,复轮流浸润于生命中。个人生命在这种错综繁复人生中发育长成,即缺少美术史的严格训练,爱好与理解,自然和普通人已经大不相同。和音乐关系二而一,我能从多方面对于一件美术品发生兴味。有一点还想特别提出,即爱好的不仅仅是美术,还更爱那个产生动人作品的性格的心,一种真正“人”的素朴的心。
❺社会给我的教育太多了,一切由都市文明形成的强制观念,总在迷乱我,压迫我。只有一件事给我生命以力量和信心回复,即具启发性的音乐。对于生命的欢欣,死亡的肯定,一个伟大作曲者必然能理解,并理解到这种生命皈依的庄肃,把它当成创造的动力。音乐教育我,实在比任何文字书本意义都重大得多。
❻我爱美术有相似而不同情形。认识我自己生命,是从音乐而来;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就记忆所及,最先启发我教育我的,是黄蜂和蟢子在门户墙壁间的结窠。工作辛勤结构完整处,使我体会到微小生命的忠诚和巧智。其次看到鸟雀的作窠伏雏,花草在风雨阳光中的长成和新陈代谢,也美丽也严肃的生和死。举凡动植潜跃,生命虽极端渺小,都有它的完整自足性。再其次看到小银匠捶制银锁银鱼,一面因事流泪,一面用小钢模敲击花纹。看到小木匠和小媳妇作手艺,我发现了工作成果以外工作者的情绪或紧贴,或游离。并明白一件艺术品的制作,除劳动外还有个更多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小市民层生产并供给一个较大市民层的工艺美术,色泽与形体,原料及目的,作用和音乐一样,是逐渐浸入寂寞生命中,娱乐我并教育我,和我生命发展严密契合分不开的。
考点11散文词句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三月惊蛰春始开
雨 辰
①当蓄势已久的第一声闪雷划破早春的夜空,悠荡于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便日渐和畅起来,薰梅、染柳、催桃,土地变得松软了,冬眠昆虫蠢蠢欲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⑦惊蛰时节,虽然还没有百花争艳,没有燕舞莺歌,但惊蛰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3月10日15版)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作者借“第一声闪雷”宣告了惊蛰的到来,引出下文对这一时节的描述。
青藤挂出一串串葡萄果的时候,竟然有些意料之外的感觉。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它就是一架青藤,它就是一团蓬勃昂扬的生命,意识深处未曾要求它结出果来,但是,面对它一嘟噜一串串由青而紫的果实,我立刻就想起这是它生命的原本之义。只是我平日的思维太有些抽象了。这使我联想起我曾经很浪漫的青春。不知天高不知地厚,不知山高不知水长的年龄里,根本就没想过人生的有限和生命的结局,似乎生命一直鲜活,世界永是绿色。那葡萄的果实很响亮地提醒我,在它的绿架青藤下,我青春已过,由为人子而为人父,我之父双鬓已白,我之子黄口垂髫,生命之树在新叶摧陈叶中行进着亘古不变的演绎。想想年近不惑,仍两手空空,无一建树,这才很羡慕地注意起葡萄的果实来。那葡萄一颗颗地看,个大色鲜,裹着晶晶莹莹的皮儿,很像美女之目,丰硕紧凑,如一堆堆玛瑙。有时候在架下独坐,默思冥想世间诸般生物生命深处的奥秘,十分惊叹葡萄如此这般的生命形式和表现状态。
③在江南水乡,“天开地辟转鸿钧”,万千条抽芽的柳枝经微微春风的吹拂,越发轻盈柔美,一片片鲜绿从芦苇丛的枯枝败叶中蹿出来,贴地而长的荠菜、马兰头、艾草、泥胡菜,仿佛一个个玲珑的乡村女孩,争相点缀着千里沃野。
④此时,行走于园林绿化带或杂草丛生之地,还得提防害虫的侵袭。在江浙的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人们把随带的扫帚插到田间地头,以示驱除虫害保护庄稼之意;或者在自家墙基、畜栏、厕坑等处撒上石灰末,在果树下洒上石灰水等等。记!你可要当心哪!”
❷初有记忆时,记住黄昏来临一个小乡镇戍卒屯丁的鼓角,在紫煜煜入夜光景中,奏得又悲壮,又凄凉。春天的早晨,睡梦迷糊里,照例可听到高据屋脊和竹园中竹梢百舌、画眉鸟自得其乐的歌呼。此外河边的水车声,天明以前的杀猪声,田中秧鸡、笼中竹鸡、塘中田鸡……以及通常办喜事丧事的乐曲,求神还愿的乐舞,田野山路上的唢呐独奏——一切在自然中与人生中存在的有情感的声音,陆续镶嵌在成长的生命中每一部分。这个发展影响到成熟的生命,是直觉的容易接受伟大优美乐曲的暗示或启发。
⑤那时候,我们全家居住在一座墙院里,步出后门即是与菜园相连的一个池塘。原本静静的水面,到了惊蛰,就会稀稀落落地响起蛙鸣,轻轻的,听起来像在敲着蒙布的小鼓。深潜水底的鱼儿,偶尔也会浮游上来,一甩尾巴又不见了踪影。耕耘菜园,铁耙翻起的蜂窝状泥块上,能看到好多条蚯蚓像幼鳝一样激烈地蹿跳。公鸡打鸣似乎也不择时间了,冷不丁会拍动双翅啼叫起来,跃跃欲飞。在隐蔽的墙脚边,还可发现蛇不知什么时候蜕下的皮,软不拉耷的一条,孩子们见了惊得大呼小叫。万物跃动争早春的态势正在生动地上演着。
(取材于沈从文《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
1.(2020北京,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自幼年起的各种声音记忆,使其日后从直觉上更加容易理解伟大优美的乐曲。
B.以小银匠、小木匠、小媳妇为例,文章意在说明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需全神贯注。
C.作者多年流亡转徙,积累了错综繁复的人生经验,其审美眼光不同于普通人。
⑥向来靠天吃饭的农家,诚然不会在这晴雨交替的时光只顾陶醉于人间春色而坐失耕种的良机。在长三角地区,此时普遍一派“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之光景了。犁田的机器轰鸣声、锄地的人声、高处的广播声,已在田地里喧腾起来。小麦大多已经拔节,青青油菜即将开花,禾苗茵茵似绿色锦缎,一爿又一爿,在艳阳的映射下鲜亮夺目。农谚道,“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得歇”。此时,施肥、培土、适时灌溉对于农作物的长势是十分关键的,而同样不能有丝毫疏忽的还有对秧田的防寒措施。如能将这些环节真正把握好,加之风调雨顺,农家期盼的一年好收成就不会是梦。
B.文章第⑤段,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惊蛰到来时,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悠然,其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C.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本文多处引用农谚,意在说明“惊蛰”这个节气对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清新典雅,情感鲜明,富有韵味。
埋在土里没有很久,绿叶便举上来,新枝便抽上来,几个月时间已是青条纵横,浓荫纷披。每年春节过罢,一方冷土之上的葡萄架就从灰黄的冬色里显现出浅浅的绿意,小蛇般的藤条粗看仍然耷拉着,休眠着,往近处站站细瞧,已洋溢着憋不住的春天的力量。很快一根根藤条就挂出一串串绿叶,弯弯延延,相勾相离,三月的灿烂阳光里,数这一架葡萄绿得最浓,绿得最鲜亮。夏日,我常常受不了雷雨对葡萄的打击,乌云速来,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中,葡萄像一个可怜的农妇,披头散发,衣襟扯裂,呼天号地地痛哭着,好像很伤元气。雨过之后,却发现它并不那么娇嫩,藤条一根也没折断,就是叶儿也极少被打落。扶起架之后一两日内即新鲜青翠。看似惨烈,实际是它随弯就势的一项自卫措施。这架葡萄表现最浓的诗意是在秋季,秋季又有两个时日最美。一是旧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牛郎织女渡河汉。一架青藤似乎成了与男女爱情有关的美物。再一个时日是中秋节的晚上,家人把平日用餐的饭桌搬到架下当作供桌,上面摆上月饼、黄梨、核桃、山里红、金黄谷穗等,三炷高香、两炬红烛,我携妻女静候其旁,望天上玉盘款款走,人间清辉遍地银。最美当是明月透过葡萄架在地上筛落的斑斑丽影,如写如画,看着静止不动,不待一炷香燃完,丽影已移步换形。冬季到来,万物萧条,花草归隐,但我的葡萄架因为有筋有骨,有势有形,反倒表现出另一种气象。大枝小枝,没了叶儿,如臂如腿,交错盘绕,其形其势,酷似龙虎争跃。
D.作者充分调动感官来捕捉平凡生活之美,并借助生动的细节使之重现于纸上。
2.(2020北京,6分)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3.(2020北京,6分)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伤残的葡萄
唐兴顺
它最初和我交缘时只是一截断根,筷子般长短,拇指样粗细,很不规则地横生斜出,根须极少,似乎就是光秃的。当时还很小的二弟手持着它,从街上跑来为我祝贺迁入新居。二弟说它是一株葡萄,会给门前带来绿荫,我将信将疑,匆忙间拿在手里看了看,并无多想,更没想到我这一拿竟铸成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一个人与一株植物之间感情交往的开始。
❹音乐对我的说教,比任何经典教义更具效果。也许我所理解的并不是音乐,只是从乐曲节度中条理出“人的本性”。—切好音乐都能把我引带走向过去,走向未来,而认识当前,乐意于将全生命为当前平凡人生卑微哀乐而服务。笔在手上工作已二十六年,总似乎为一种召唤而永远向前,任何挫折均无从阻止,从风声、水声、鸟声中,都可以得到这种鼓励与激发。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龃龉中,也同样能够得到。即身边耳边一切静沉沉的,只要生命中有这些回音来复,来自多年以前的远方,我好像也即刻得到一线微光,一点热,于是继续摸索而前。
2.“惊蛰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结合文本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3.结合本文,谈一谈你对“惊蛰”这一节气文化内涵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
沈从文
❶我有一点习惯,从小时养成,即对音乐和美术的爱好。从四五岁起始,这两种东西和生命发展,即完全密切吻合。
我认定它生命的能量已经散尽,担心明年春天也不会再吐绿了。就在我这种唏嘘叹息的常规推论中,它却爆出了奇迹:在旧历十月初的冬寒里,它不仅满身又挂出了绿色的小伞,而且还梅开二度,摔出了两嘟噜小小的葡萄串,为这从生命的断绝处闪出的奇异之火,我又一次十分地感激起这架葡萄来。你曾经教给我在顺境中如何浪漫如何繁华,今天又启示我,即便误入逆境,也要冲出重围,用全部能量开出生命的灿烂之花。
❸到都市中来已三十年,在许多问题上,工作方式、生活取舍上,头脑都似乎永远有点格格不入,老是闹别扭。即勉强求适应,终见得顽固呆钝,难于适应,意识中有“承认”与“否定”两种力量永远在争持,显得混乱而无章次。唯有音乐能征服我,驯柔我。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乐章在我耳边流注,逐渐浸入脑中襞褶深处时,生命仿佛就有了定向,充满悲哀与善良情感,而表示完全皈依。
②在这个时候,天色如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或阴阴晴晴,或细雨蒙蒙,水汽的悄然升腾驱散了料峭轻寒,小草为大地铺展了浅浅绿意,一种清新、温润的气息在四周弥漫,让徜徉其中的你,感觉浑身通泰甚至有些许迷醉。在某些地区,春的步履姗姗来迟,然而“冻雷惊笋欲抽芽”,地下的植物已被唤醒。这一切无不表明,“春到人间草木知”。
❽到都市来,工艺美术扩大了我的眼界。不仅对制作过程充满兴味,对制作者一颗心,如何融会于作品中,他的勤劳、愿望、热情,以及一点切于实际的打算,全收入我的心胸。一切美术品都包含了那个作者生活挣扎形式,以及心智的尺衡,我理解的也就细而深。
❾在小小作品中,作者注入崇高的理想,浓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即一块顽石,一把线,一片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洋溢。这点创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
❼我对于美术的理解,明显即比普通美术理论大不相同,也容易和一般鉴赏家兴致异趣。加上十年流亡转徙生活教育,自然景物与人生万象,复轮流浸润于生命中。个人生命在这种错综繁复人生中发育长成,即缺少美术史的严格训练,爱好与理解,自然和普通人已经大不相同。和音乐关系二而一,我能从多方面对于一件美术品发生兴味。有一点还想特别提出,即爱好的不仅仅是美术,还更爱那个产生动人作品的性格的心,一种真正“人”的素朴的心。
❺社会给我的教育太多了,一切由都市文明形成的强制观念,总在迷乱我,压迫我。只有一件事给我生命以力量和信心回复,即具启发性的音乐。对于生命的欢欣,死亡的肯定,一个伟大作曲者必然能理解,并理解到这种生命皈依的庄肃,把它当成创造的动力。音乐教育我,实在比任何文字书本意义都重大得多。
❻我爱美术有相似而不同情形。认识我自己生命,是从音乐而来;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就记忆所及,最先启发我教育我的,是黄蜂和蟢子在门户墙壁间的结窠。工作辛勤结构完整处,使我体会到微小生命的忠诚和巧智。其次看到鸟雀的作窠伏雏,花草在风雨阳光中的长成和新陈代谢,也美丽也严肃的生和死。举凡动植潜跃,生命虽极端渺小,都有它的完整自足性。再其次看到小银匠捶制银锁银鱼,一面因事流泪,一面用小钢模敲击花纹。看到小木匠和小媳妇作手艺,我发现了工作成果以外工作者的情绪或紧贴,或游离。并明白一件艺术品的制作,除劳动外还有个更多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小市民层生产并供给一个较大市民层的工艺美术,色泽与形体,原料及目的,作用和音乐一样,是逐渐浸入寂寞生命中,娱乐我并教育我,和我生命发展严密契合分不开的。
考点11散文词句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三月惊蛰春始开
雨 辰
①当蓄势已久的第一声闪雷划破早春的夜空,悠荡于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便日渐和畅起来,薰梅、染柳、催桃,土地变得松软了,冬眠昆虫蠢蠢欲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⑦惊蛰时节,虽然还没有百花争艳,没有燕舞莺歌,但惊蛰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3月10日15版)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作者借“第一声闪雷”宣告了惊蛰的到来,引出下文对这一时节的描述。
青藤挂出一串串葡萄果的时候,竟然有些意料之外的感觉。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它就是一架青藤,它就是一团蓬勃昂扬的生命,意识深处未曾要求它结出果来,但是,面对它一嘟噜一串串由青而紫的果实,我立刻就想起这是它生命的原本之义。只是我平日的思维太有些抽象了。这使我联想起我曾经很浪漫的青春。不知天高不知地厚,不知山高不知水长的年龄里,根本就没想过人生的有限和生命的结局,似乎生命一直鲜活,世界永是绿色。那葡萄的果实很响亮地提醒我,在它的绿架青藤下,我青春已过,由为人子而为人父,我之父双鬓已白,我之子黄口垂髫,生命之树在新叶摧陈叶中行进着亘古不变的演绎。想想年近不惑,仍两手空空,无一建树,这才很羡慕地注意起葡萄的果实来。那葡萄一颗颗地看,个大色鲜,裹着晶晶莹莹的皮儿,很像美女之目,丰硕紧凑,如一堆堆玛瑙。有时候在架下独坐,默思冥想世间诸般生物生命深处的奥秘,十分惊叹葡萄如此这般的生命形式和表现状态。
③在江南水乡,“天开地辟转鸿钧”,万千条抽芽的柳枝经微微春风的吹拂,越发轻盈柔美,一片片鲜绿从芦苇丛的枯枝败叶中蹿出来,贴地而长的荠菜、马兰头、艾草、泥胡菜,仿佛一个个玲珑的乡村女孩,争相点缀着千里沃野。
④此时,行走于园林绿化带或杂草丛生之地,还得提防害虫的侵袭。在江浙的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人们把随带的扫帚插到田间地头,以示驱除虫害保护庄稼之意;或者在自家墙基、畜栏、厕坑等处撒上石灰末,在果树下洒上石灰水等等。记!你可要当心哪!”
❷初有记忆时,记住黄昏来临一个小乡镇戍卒屯丁的鼓角,在紫煜煜入夜光景中,奏得又悲壮,又凄凉。春天的早晨,睡梦迷糊里,照例可听到高据屋脊和竹园中竹梢百舌、画眉鸟自得其乐的歌呼。此外河边的水车声,天明以前的杀猪声,田中秧鸡、笼中竹鸡、塘中田鸡……以及通常办喜事丧事的乐曲,求神还愿的乐舞,田野山路上的唢呐独奏——一切在自然中与人生中存在的有情感的声音,陆续镶嵌在成长的生命中每一部分。这个发展影响到成熟的生命,是直觉的容易接受伟大优美乐曲的暗示或启发。
⑤那时候,我们全家居住在一座墙院里,步出后门即是与菜园相连的一个池塘。原本静静的水面,到了惊蛰,就会稀稀落落地响起蛙鸣,轻轻的,听起来像在敲着蒙布的小鼓。深潜水底的鱼儿,偶尔也会浮游上来,一甩尾巴又不见了踪影。耕耘菜园,铁耙翻起的蜂窝状泥块上,能看到好多条蚯蚓像幼鳝一样激烈地蹿跳。公鸡打鸣似乎也不择时间了,冷不丁会拍动双翅啼叫起来,跃跃欲飞。在隐蔽的墙脚边,还可发现蛇不知什么时候蜕下的皮,软不拉耷的一条,孩子们见了惊得大呼小叫。万物跃动争早春的态势正在生动地上演着。
(取材于沈从文《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
1.(2020北京,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自幼年起的各种声音记忆,使其日后从直觉上更加容易理解伟大优美的乐曲。
B.以小银匠、小木匠、小媳妇为例,文章意在说明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需全神贯注。
C.作者多年流亡转徙,积累了错综繁复的人生经验,其审美眼光不同于普通人。
⑥向来靠天吃饭的农家,诚然不会在这晴雨交替的时光只顾陶醉于人间春色而坐失耕种的良机。在长三角地区,此时普遍一派“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之光景了。犁田的机器轰鸣声、锄地的人声、高处的广播声,已在田地里喧腾起来。小麦大多已经拔节,青青油菜即将开花,禾苗茵茵似绿色锦缎,一爿又一爿,在艳阳的映射下鲜亮夺目。农谚道,“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得歇”。此时,施肥、培土、适时灌溉对于农作物的长势是十分关键的,而同样不能有丝毫疏忽的还有对秧田的防寒措施。如能将这些环节真正把握好,加之风调雨顺,农家期盼的一年好收成就不会是梦。
B.文章第⑤段,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惊蛰到来时,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悠然,其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C.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本文多处引用农谚,意在说明“惊蛰”这个节气对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清新典雅,情感鲜明,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