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蜜蜂引路9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蜜蜂引路9篇
蜜蜂引路 1
教学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课前准备:1、挂图、生字卡片;2、列宁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检查,巩固识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3)做游戏巩固识字。
3、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字的右半边不是支。
2、学生照田字格里的样子认真练写1个。
3、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在田字格里再认真地书写1个。
四、作业:
1、把这一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2、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第1、2自然段,思考: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2、交流
3、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
(1)联系生活经验感悟“附近、谈天”;
(2)让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经常”的意思。
二、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线路图
吗?(以此为研究专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
2、汇报交流,老师归纳整理,板书: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仔细观察: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联系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找到了养蜂人
3、展示各小组画的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评议。
4、小结: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三、4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惊讶”的意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2、对话朗读擂台赛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作业:
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
板书:
26.蜜蜂引路
蜜蜂引路 2
教案示例
1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 18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不读f(。
引:读y!n,不要读成y!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
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
下边是“寸”。
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
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
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
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
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
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
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
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莫()斯()
张()摸()期()
养()谈()导()
美()淡()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
然后向同学说说,看谁说得好。
蜜蜂引路 3
教案示例
1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 18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不读f(。
引:读y!n,不要读成y!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
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
下边是“寸”。
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
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
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
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
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
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
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
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莫()斯()
张()摸()期()
养()谈()导()
美()淡()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
然后向同学说说,看谁说得好。
蜜蜂引路 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
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
“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
“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
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
因为列宁想()可是()所以列宁就()。
三、研读第三段。
(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
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
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
”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板书:
31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他想:
飞回园子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他想:
果然
蜜蜂引路 5
课题
26蜜蜂引路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认7生字,会写7字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要细致观察,难题定可以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了解“蜂怎么回会引路”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参与交流者意见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
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
齐读蜜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蜜蜂引路。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3、认清自形
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三)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讨论后回答:
第二课时
一、精读感悟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
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
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
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
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二)总结全文。
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指导写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
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1、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
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教学板书设计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经典题型设计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经常——愉快——
仔细—一聊天——兴奋—一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小山一( )房子一( )火车一( )草地
—( )园子一( )蜜蜂一( )飞机一( )手绢
教学反思
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并组织学生讨论。
一部分学生认为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可以知道蜜蜂会引路的,因为列宁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向导就是领路的人,蜜蜂是向导,所以蜜蜂会引路。
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因为列宁仔细观察,又认真地想:蜜蜂的家一定也是养蜂人的家,只要跟着蜜蜂回去的路走,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
列宁是这样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虽然蜜蜂也有功劳,但主要还是列宁自己的功劳。
我告诉他们每位同学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两方同学都是胜利者,但是认为“蜜蜂不会引路”同学的表现更佳,因为他们能认真读课文,细心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
另一方同学应该向他们学习。
课文中,列宁这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值得大家学习。
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积极思
考,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蜜蜂引路 6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
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如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以发展学生的认识为特点,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语言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认识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呢?
一、根据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步骤,安排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从头读到尾,脑子里就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
学生有了一个整体印象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去理解,这就是从整体到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理解后,再回到整体上来理解。
后一个整体理解比起前一个整体理解,认识提高了,加深了。
因为它经历了概括提高的过程,因此获得的认识也就更完整更深刻。
教给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学习步骤,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逐步深入的学习方法,而且使学生初步懂得:认识事物既要看整体,又要看部分,还要看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这样就为逐步提高认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教《雷雨》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抓住雷雨的主要景色,从整体上观察图画。
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后,再指导学生对照,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