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课件第2课红 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高举《红烛》照亮漆黑的夜空,你低吟《七子之歌》穿透漫漫碧 海。你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不惜以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檄文去抗争, 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怒斥。
3.相关知识 “三美”诗论
“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 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 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 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硇洲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 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 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九龙岛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 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 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
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 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 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 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七子 之歌》等。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 8集。1932年在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 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红烛
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诗人
当日寇的铁蹄跨过了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各地哀 鸿遍野,当无情的地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住你心中的 怒火。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点得着火,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 国!’”这样的“一句话”,震撼了多少麻木的心,这样的“一句话” 点燃了多少熄灭的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蜡炬 jù (3)脂膏 gāo (5)耕耘 yún
(2)烧沸 fèi (4)慰藉 jiè
2.填空 (1)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是: 音乐美 、 绘画美 、 建筑美 。 (2)“新月派”是我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印度诗 人 泰戈尔 的《新月集》影响。主要成员有著名诗人闻一多 、 徐志摩 、 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3.尝试背诵这首诗(激情诵读)。
诗歌中蜡烛的意象 蜡炬(蜡烛、烛),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常见意象,“烛”的意象常常 和宴饮离别、爱情思念有关。如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又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宋词中的“红烛”多半与缱绻柔情、 追忆往事、甜蜜温馨有关。如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 楼上,红烛昏罗帐。”
澳门 你可知妈港 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 澳门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 我身份虽微 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 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 我哭泣号啕 呼你不应 母亲呀 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3.从历史中传承 王国维——用生命树起民族文化的大旗
大厦之将倾,方显英雄本色;国难当头,彰显赤子真魂。 他曾是指点江山、吞吐日月的国学大师,也曾是挥戈漠北、千骑逐 虏的英武将才,却最终投水颐和园,含恨而去。他以渊博的知识推开 国学文化之门,他以文人的坚守传递文化传承之火,他以不屈的脊梁 支撑文化将倾之厦。他把生命中的力量化为一缕星光,想要点亮文化 的黑夜;他把古籍中的精华化为一只舟楫,想要横渡国难的海洋。 在封建王朝轰然倒塌的一瞬间,带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 惆怅,带着未能找到灯火阑珊处伊人的失望,用生命祭奠了他心目中 正统儒学统治的飘摇陨落。他就是王国维,国学大师,文之大者,人 之至伟。
2.在名句中感悟 ①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闻一多 ②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的心里——闻一多 角度点拨:(1)爱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 对国民党的手枪。”(民族气节)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每读《论语》至此总是掩卷长叹,眼前 浮现出闻一多那置生死于度外的慷慨演讲,王荆公那“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言壮语,以及鲁哀公那“终没吾世不 敢以儒为戏”的由衷感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朝闻道夕死可矣”。 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士子就是在这样的召唤与鞭策中前赴后继地走上了 那条求道而又殉道的悲壮而又光辉的道路。
——节选自《水边,有一群清白的灵魂》
二、书声琅琅——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阅读一 七子之歌 闻一多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 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 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 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 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 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 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 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 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 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朱自清
1.文学常识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 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
——节选自《踏着诗人的遗迹》
片段2 一部《人间词话》,百代诗词高峰。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对中 华文化的颓势,他却无法力挽狂澜。是他对文化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 却也是他对文化的炽热眷恋毁灭了他。“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 觑红尘。”他,只想徜徉历史文化,愿意用生命为文化献祭。面对破 碎的山河,他用生命向历史叩问;面对文化的覆灭,他用生命向古人 探求。他在清水湖泊的纵身一跃,激起来自历史深处的声声呜咽。
明确:①诗人以“红烛”为题,意在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 的心。②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思考5:分析闻一多“红烛”意象和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中“蜡炬”意象的关系。
明确:闻一多的“红烛”意象显然是继承了李商隐诗中的“蜡炬”意象,二者 有着相似的品格:无私的奉献与牺牲。但同时,闻一多的“红烛”意象相对于李 商隐的“蜡炬”意象又有着发展与创新:①李商隐的“蜡炬”意象表现爱情,是 有情人的悠长的情愫;闻一多的“红烛”意象其意义却深刻许多,它是奋斗与奉 献精神的象征,是力量、是英雄、是时代的呐喊,《红烛》一诗中到处充满了现 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②李商隐的“蜡炬”象征着诗人自己;闻一多却把“红 烛”和诗人区别开来,自我与红烛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诗人是诗人,红 烛归红烛,这是其“离”,但又要吐出心来比一比,这是寻找两者间的精神联系, 是认同的努力,故又可谓是“即”,一离一即,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 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 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 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 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 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大勇 的革命烈士。”而于我心中,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2.写作背景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 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 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 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 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 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 精练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三、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对红烛献身精神的赞咏,表现了自己为祖国、为人民贡献 自己一切的崇高理想和壮丽情怀。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教材中积累 闻一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大勇 的革命烈士。”
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他是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本可远离世间,写书从文,可为了人民,他 投笔从戎为革命而战。当命运的暴风雨来临时,他毫不惧怕,把生命 保持在冲锋的状态。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站了出来,让混沌变得 清澈。在他心里人民最重,自己最轻;自由最重,生命最轻。
(1)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具体有两方面:一 曰“内在的音乐性”,这是描述诗歌内容蕴含的节奏美感和旋律美感; 一曰“外在的音乐性”,它指诗歌语言在听觉上的节奏美感和旋律美 感。
(2)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 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 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3)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主要是指从诗的整 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 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 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 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 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 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 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一、合作学习 思考1: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 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有力地倾诉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 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思考2:闻一多的《红烛》在直线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情感变 化和谐对称。请简要梳理本诗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思考3:“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 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谈谈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明确:表现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 使他们感奋,从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间地狱,求得自身的解放。
二、疑难探究 思考4:蜡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什么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 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二)素材这样运用
片段1 闻一多,不朽的名字!用生命写成了一首最完美、最伟大的诗。他 的名字早已刻进我的心扉,他的精神早已溶入我的血脉,他的品格早 已成为我终生的追求。我聆听着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慢慢长大;在 《红烛》的灼灼光焰里,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国主义情感;从一潭《死 水》里,我窥见了一座喷浆吐焰的火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诗人的 人品和文品不正是我的首选目标吗?
明确:《红烛》一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 诗意、抒发诗情,情感经历了由“冷静的缓冲到热烈的赞颂,困惑、明白、感伤, 再困惑、再明白,以及明白后的安慰,最后归于理性冷静的颂扬”这样一个完满 的过程,体现出了闻一多诗学观念里的“建筑美”,表现了诗人烧蜡成灰、自我 牺牲、忍受摧残、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的“红烛”精神,体现了诗人献身祖国的 光辉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