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高一(上)质检联盟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在最后)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火星探测是指人类对火星进行的科学探测活动。
2023年7月13日,国际某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称,通过“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的陨击坑,探测到多种有机分子的证据。
下图示意火星上“奋进”陨石坑西缘“不屈不挠峡谷”的景象。
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被认为是可能拥有生命的行星,主要是由于火星()
A.温度比地球高
B.与太阳距离适中
C.拥有大量淡水
D.太阳光照稳定
2.火星表面遍布大小不等的陨石坑的主要原因是()
A.风化作用弱,陨击坑保存完好
B.火星地表松软,容易被撞击成坑
C.邻近小行星带,受撞击的概率高
D.火星地表温度高,不断融化形成坑
中国地震网测定,2023年7月15日18时3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
此次地震发生之前,很多人的手机都接收到地震预报倒计时,时间多在一分钟以内。
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4.地震波在向下穿过①层与②层之间的界面时()
A.纵波、横波波速都急剧下降
B.横波消失,纵波的波速下降
C.纵波消失,横波的波速下降
D.横波、纵波波速都迅速上升
5.地震发生前的地震预报倒计时,利用的原理是()
A.地震波传播介质不同,速度不同
B.地震波性质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C.地震波传播方向不同,速度不同
D.地震波能量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
恒河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河”。
图左示意恒河水系,图右为恒河某河段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景观最可能拍摄于()
A.a
B.b
C.c
D.d
7.图中河滩分布有大大小小的石块,主要是由于()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山坡滚落
D.流水堆积作用
8.该河谷两岸阶地有聚落分布,主要考虑的是()
①地形较平坦②山顶落石较少③土层较深厚④植被较丰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我国幅员辽阔,暴雨、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
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9.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
A.城市
B.干旱区
C.平原区
D.乡村
10.我国冬季很少出现泥石流灾害,但仍有滑坡灾害,可能是因为冬季()
A.植被稀疏
B.降水强度小
C.人类活动强度小
D.地震多
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的沙丘,也是横向沙丘的一种。
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不同,平面图像马蹄,又像一条抛物线。
在特定情况下,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丘相互演变。
图为某地新月
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示意图(转变前后,不同坡向陡缓状况不变)。
完成下面小题。
11.抛物线形沙丘()
①迎风坡凹且缓②迎风坡凸且陡③背风坡凹且缓④背风坡凸且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促使图示地区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A.风力
B.沙源
C.植被
D.地形
13.在图示地区抛物线形沙丘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风为()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图为我国某地景观图,一座座山峰,形似锥状,或分散,或丛聚。
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地貌类型及其在我国主要分布的省区分别是()
A.河谷地貌,云南
B.喀斯特地貌,新疆
C.喀斯特地貌,广西
D.河谷地貌,陕西
15.下列地貌中,其形成原因与图中地貌相似的是()
A.黄土高原
B.喜马拉雅山脉的角峰
C.溶洞
D.壶口瀑布
16.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理条件是()
①有深厚的石灰岩分布②气候温暖湿润③流水冲刷作用强④植被茂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不同地区太阳能资源也有差异,主要受纬度、天气等因素影响。
太阳能
资源具有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图为湖南省年太阳总辐射分布图(单位:MJ⋅m⁻²)。
(1)据图描述湖南省年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特征。
(2)比较a、b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并推测其可能的原因。
(3)指出太阳能的主要优点,并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直接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形态万千,图左示意我国内蒙古草原上的一段河流弯曲景观,图右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
(1)判断图中实线河道与虚线河道发育的时间先后,并说明理由。
(2)若该河流继续自然发展,推测未来河道发育过程。
(3)指出该河流弯曲景观最可能分布的地形区,并说明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宁夏中卫沙坡头一带流动沙丘较为活跃,当地人摸索出的治沙工程对保障包兰铁路的通畅作用极大。
当地治沙用的材料以就地取材为主,如铺设砾石平台用的砾石、防护林带的植被等。
图为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防护体系剖面示意图。
(1)推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简述流动沙丘对列车运行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
(3)结合材料,说明该治沙工程的合理之处。
2023~2024学年高一(上)质检联盟期中考试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火星探测是指人类对火星进行的科学探测活动。
2023年7月13日,国际某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称,通过“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的陨击坑,探测到多种有机分子的证据。
下图示意火星上“奋进”陨石坑西缘“不屈不挠峡谷”的景象。
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被认为是可能拥有生命的行星,主要是由于火星()
A.温度比地球高
B.与太阳距离适中
C.拥有大量淡水
D.太阳光照稳定
2.火星表面遍布大小不等的陨石坑的主要原因是()
A.风化作用弱,陨击坑保存完好
B.火星地表松软,容易被撞击成坑
C.邻近小行星带,受撞击的概率高
D.火星地表温度高,不断融化形成坑
【答案】1.B 2.C
【解析】
【分析】本组选择题以火星探测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行星存在生命的主要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及液态水,火星是太阳系的第四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其表面温度适宜生命的生存,所以B项正确。
火星距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远,因而其温度比地球低,所以A项错误。
火星的体积和质量小,形成的大气层厚度较小,大气稀薄,水汽少,且火星地表环境干燥,因而火星没有拥有大量淡水,所以C项错误。
稳定的太阳光照是行星存在生命的次要条件,因此D项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陨石坑是由天体的撞击形成的,火星表面遍布大小不等的陨石坑,说明火星受天体撞击的次数多,因而形成的陨石坑的数量多,根据所学知识,火星距小行星带较近,易遭受陨石撞击,撞击坑数量多,因此C项正确。
火星风化作用弱,陨击坑保存完好和地表松软,容易被撞击成坑,并不是火星陨石坑数量多主要原因,因此AB错误。
陨石坑是由天体的撞击形成的,并不是由高温熔化形成坑,因此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行星存在生命存在的条件:①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等;②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及液态水。
中国地震网测定,2023年7月15日18时3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
此次地震发生之前,很多人的手机都接收到地震预报倒计时,时间多在一分钟以内。
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4.地震波在向下穿过①层与②层之间的界面时()
A.纵波、横波波速都急剧下降
B.横波消失,纵波的波速下降
C.纵波消失,横波的波速下降
D.横波、纵波波速都迅速上升
5.地震发生前的地震预报倒计时,利用的原理是()
A.地震波传播介质不同,速度不同
B.地震波性质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C.地震波传播方向不同,速度不同
D.地震波能量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答案】3.A 4.D 5.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0km,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km,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地壳,根据图中信息,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题详解】
结合地震波分类及其传播特征相关知识可知,此次地震从震源产生的地震波经过①层与②层之间的界面(莫霍界面)向下传播时,横波、纵波波速都迅速上升,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题详解】
地震波性质不同,传播速度不同,破坏较小的纵波先到达地表,然后横波到达地表,地震发生前的地震预报倒计时,利用此原理,B正确;到达地面前,横波纵波均在固体中传播,A错误;传播方向相同,释放的能量相同,CD错误。
故选B。
【点睛】地球内部被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
恒河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河”。
图左示意恒河水系,图右为恒河某河段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景观最可能拍摄于()
A.a
B.b
C.c
D.d
7.图中河滩分布有大大小小的石块,主要是由于()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山坡滚落
D.流水堆积作用
8.该河谷两岸阶地有聚落分布,主要考虑的是()
①地形较平坦②山顶落石较少③土层较深厚④植被较丰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6.A7.D8.A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景观图中的山体可以推测出,图中景观最可能拍摄于距离山脉最近的a处,A正确;恒河干流流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bcd处在平原处,较难看见山体,BCD错误。
故选A。
【7题详解】
河流在上游冲刷,流水搬运碎屑物(石块),出山口处流速减弱,石块堆积。
图中河滩分布有大大小小的石块,主要是由于流水堆积作用,D正确;冰川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不会搬运石块堆积在河滩处,AB 错误;山坡滚落多分布在山坡处,不会处在河滩中,C错误。
故选D。
【8题详解】
该河谷两岸阶地处地形较为平坦,且土层较深厚,便于发展农业,逐渐形成聚落,①③正确;山顶落石较少、植被较丰富不是建立聚落主要考虑的因素,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我国幅员辽阔,暴雨、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
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9.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
A.城市
B.干旱区
C.平原区
D.乡村
10.我国冬季很少出现泥石流灾害,但仍有滑坡灾害,可能是因为冬季()
A.植被稀疏
B.降水强度小
C.人类活动强度小
D.地震多
【答案】9.D10.B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山体滑坡、泥石流多需要较大坡度,雨水能加强其出现的可能,干旱区、平原区发生较少,BC错误;城市与乡村相比,城市多建立在平坦地区,远离山区,乡村易受滑坡、泥石流灾害影响,D正确,A错误。
故选D。
【10题详解】
泥石流是混合泥土、石块的特殊洪流,多出现降水量大的地区,滑坡是土层整体下滑,雨水能起到促进作用,但并不是必须,冬季降水强度小,所以我国冬季很少出现泥石流灾害,但仍有滑坡灾害,B正确,冬季热量条件差,植被均较为稀疏,人类活动受季节影响小、地震不受季节影响,这些不是造成灾害差异的原因,ACD错误。
故选B。
【点睛】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的沙丘,也是横向沙丘的一种。
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不同,平面图像马蹄,又像一条抛物线。
在特定情况下,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丘相互演变。
图为某地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示意图(转变前后,不同坡向陡缓状况不变)。
完成下面小题。
11.抛物线形沙丘()
①迎风坡凹且缓②迎风坡凸且陡③背风坡凹且缓④背风坡凸且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促使图示地区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A.风力
B.沙源
C.植被
D.地形
13.在图示地区抛物线形沙丘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风为()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答案】11.B12.C13.D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转变前后,不同坡向陡缓状况不变,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加之凹凸情况结合示意图即可得出,抛物线沙丘迎风坡凹且缓,背风坡凸且陡,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12题详解】
植被作为沙障,能够改变沙丘表面侵蚀沉积结构,进而控制沙丘演化。
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植被在翼角生长,阻碍翼角移动,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C正确,风力、沙源、地形两者无明显区别,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相反,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
据图可知,该沙丘向东南凸出,翼角指向西南,说明该地主导风是西南风。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
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图为我国某地景观图,一座座山峰,形似锥状,或分散,或丛聚。
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地貌类型及其在我国主要分布的省区分别是()
A.河谷地貌,云南
B.喀斯特地貌,新疆
C.喀斯特地貌,广西
D.河谷地貌,陕西
15.下列地貌中,其形成原因与图中地貌相似的是()
A.黄土高原
B.喜马拉雅山脉的角峰
C.溶洞
D.壶口瀑布
16.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理条件是()
①有深厚的石灰岩分布②气候温暖湿润③流水冲刷作用强④植被茂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4.C15.C16.A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景观图可知,图示地貌为峰林、峰丛(喀斯特地貌),AD错误,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广西),C 正确;新疆风力作用强,多发育风成地貌,B错误。
故选C。
【15题详解】
溶洞属于喀斯特溶蚀地貌,与图中地貌更相似,C正确;黄土高原主要由风力堆积形成,A错误;喜马拉雅山脉的角峰主要由冰川侵蚀形成,B错误;壶口瀑布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外力类型相同,但溶洞更相似,D错误。
故选C。
【16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需要有深厚的石灰岩分布(可溶性岩石),气候温暖湿润,流水流动性强,溶蚀能力强,①②正确;流水溶蚀作用强,③错误,植被茂盛可以促进喀斯特地貌发育,但不是主要地理条件,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侵蚀地貌: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V”形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地貌。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不同地区太阳能资源也有差异,主要受纬度、天气等因素影响。
太阳能资源具有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图为湖南省年太阳总辐射分布图(单位:MJ⋅m⁻²)。
(1)据图描述湖南省年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特征。
(2)比较a、b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并推测其可能的原因。
(3)指出太阳能的主要优点,并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直接影响。
【答案】(1)整体分布不均;大体上东多西少;西北部最少,东北部相对丰富。
(2)a地太阳辐射量小于b地。
原因:b地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
(或a地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量小。
)
(3)优点:太阳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而且分布范围广。
直接影响: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湖南省年太阳总辐射分布图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特征、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能的特点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湖南省年太阳总辐射分布图可知,湖南省太阳辐射空间分布不均匀,结合图例可知,大体上东多西少,西北部最少,数值小,东北部相对丰富,数值大。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不同地区太阳能资源也有差异,主要受纬度、天气等因素影响,a、b两地纬度相差不大,说明a、b两地天气状况差异,a地太阳辐射量小于b地,b地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a 地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少。
【小问3详解】
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较小,太阳能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分布广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输能量,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活、生产直接或间接提供能量。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形态万千,图左示意我国内蒙古草原上的一段河流弯曲景观,图右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
(1)判断图中实线河道与虚线河道发育的时间先后,并说明理由。
(2)若该河流继续自然发展,推测未来河道发育过程。
(3)指出该河流弯曲景观最可能分布的地形区,并说明原因。
【答案】(1)时间先后:实线河道发育在先,虚线河道发育在后。
理由:河流弯曲河段,由于河流外力作用,弯曲程度会越来越大。
(2)未来一段时间河道会变得更加弯曲,河道呈“Ω”形,出现狭窄的曲流颈;随着河道的弯曲程度加大,曲流颈会在某次洪水期被冲开,自然裁弯取直,弯曲河道被废弃;被废弃的弯曲河道逐渐脱离主河道,形成牛轭湖;被冲开后的新河道又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弯曲,重复上述过程。
(3)地形区:平原区。
原因:平原地区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河流河岸变化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当河流流经平坦地区时,受外力作用(流水侧蚀作用)发生弯曲,弯曲形成的凹岸处侵蚀,凸岸处堆积,河流弯曲程度越来越大,结合示意图可知,实线河道发育在先,虚线河道发育在后。
【小问2详解】
若该河流继续自然发展,河道会更加弯曲,发生裁弯取直过程,然后继续弯曲、裁弯取直过程。
具体呈现出,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未来一段时间河道会变得更加弯曲,河道呈“Ω”形,在两个凹岸之间,出现狭窄的曲流颈;随着河道的弯曲程度加大,曲流颈变的更加脆弱,曲流颈会在某次洪水期被冲开,自然裁弯取直,弯曲的河道发生退水过程,弯曲河道逐渐被废弃,被废弃的弯曲河道逐渐脱离主河道,河水保留,形成牛轭湖;被冲开后的新河道又会随着时间推移,受外力作用,渐渐弯曲,重复上述过程。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流多见于平坦地区即平原区,平原地区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受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等,可以侧向自由发展,所以该河流弯曲景观最可能分布的地形区是平原区。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宁夏中卫沙坡头一带流动沙丘较为活跃,当地人摸索出的治沙工程对保障包兰铁路的通畅作用极大。
当地治沙用的材料以就地取材为主,如铺设砾石平台用的砾石、防护林带的植被等。
图为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防护体系剖面示意图。
(1)推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简述流动沙丘对列车运行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
(3)结合材料,说明该治沙工程的合理之处。
【答案】(1)风向:偏北风。
理由:该地沙丘形态大致是南坡较陡,北坡较缓;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故该地北坡为迎风坡,主导风向为偏北风。
(2)掩埋铁轨,造成列车偏离轨道;磨蚀列车车轮及铁轨,威胁列车运行安全等。
(3)通过前沿阻沙带、固沙带、乔灌木林带等,依次设防阻沙,减弱风沙对铁路的危害;不同地段种植不同植被,既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又可以提高植被成活率;就地取材,使用当地物种、砾石等作为治沙工程原料,节约成本。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宁夏中卫沙坡头流动沙丘为背景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风成地貌、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治理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