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葬形制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刘恒娟,女,汉族,安徽天长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博。
072 Vol.206
文物鉴定与鉴赏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婚姻、亲友、丧葬等,其中更不乏出自大家之作。明清时 期提倡薄葬,在随葬品逐渐大量减少的同时,在墓场的营 造中更多地体现出古风民情。这一时期,帝皇陵寝的建造 达到了巅峰,符合中国封建制度和等级观念的传统思想, 是中国最高的丧葬规格。明清帝陵的建造也为后人留下了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高规格的建筑技术和规划理念体现 了中国持续了五百年的权力观及世界观。
春秋时期,据《周礼·春官·基大夫》载,不论公墓 还是邦墓,每个人安葬都要按照礼制规定次序来排列,有 严格的规定和安放位置方面的要求。但那时候战事连连, 因而很少有商周时期的大型陵寝,墓葬大多简化,陪葬品 多为玉器、金银器、青铜器、泥烧器。著名的鸿山贵族墓 地处于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出土文物丰富,等级 差别明显,对越文化及越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墓葬形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制,属于生产关系的 范畴。
生产关系的定义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 互关系。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 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由以上两个关系形成的分配、交换、 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起主要作用。
明清时期的丧葬礼仪更加复杂,不仅隆重烦琐,而且 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明清时期的帝陵可以说是中国建筑 史上的巅峰之作,随葬品数量众多,虽然经过多个朝代的 演变,剔除了一些陋习,但是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下, 厚葬之风仍然盛行,仅仅在随葬品上出现差异而丧葬理念 从上至下都是空前一致。
3 古墓葬形制与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2 随葬器物的发展变化
石器时代,氏族首领占据着绝大多数的生产资源和财 富。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资源匮乏,因此一般平民 墓中随葬器物甚少,一些小型的墓葬中甚至没有任何的随 葬品,即便有也主要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主。到了新石器 时代也仅一些氏族首领和贵族的墓葬中有随葬的玉器。
夏商周时期,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我国开始进入第 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统治,也是从此开始,历代的帝王都开 始建立陵寝。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商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 帝王都安葬在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夏商时期非 常盛行人牲和人殉,这是极为惨无人道的一种随葬制度。 人牲是把人杀死后祭祀祖先和山川神灵,被杀的主要是战 俘和奴隶。人殉则是为王室贵族殉葬的人,包括陪臣、妻 妾、侍卫、仆人等。此外,商代随葬品种类繁多,有青铜 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白陶、工具等,其中最为 有名的后母戊大方鼎制作工艺十分精湛。
1 古墓葬形制的演变进程
石器时代多为土坑墓,并且从公共墓葬渐渐转为单人 墓葬。但此时还未出现严格的等级差异,仅仅氏族首领和 宗教领袖的墓中玉器的随葬数量稍多一些。墓葬的形制也 很单一,多为长方形或方形的土坑墓葬。
自商周开始,墓葬形制就出现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划 分。统治阶层的墓葬规模巨大,如河南安阳的商王陵墓、 侯家庄的亚字形墓,其规模是一般的贵族和平民墓的几十 倍甚至是几百倍(一般平民或贵族墓2~20平方米不等,规 模也是根据身份地位的划分)。而在葬式上,统治阶级的 墓葬已经出现了棺椁的形制,即用木材做成椁室,放置在 木棺四周。
墓葬建筑作为典型的一种建筑形式,其风格的发展演 进始终和人们生活的建筑形式存在很大的关联,揭示出一 个时代的生产力会影响当时的建筑技术,进而对人们的墓 葬形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存的古建筑越来越少,但
①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4(7):39-48,63,95-111. ②任林平.唐宋墓葬“腰坑”浅议[N].中国文物报,2011-09-16(006).
秦汉以后的墓葬形制更为复杂,多用砖和石料筑成 墓室,形制上也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西汉之后,建筑 物开始用砖,砖室墓的建造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居住情况, 同时也体现了汉代人追求“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尤 其到了西汉中后期,砖室墓大量盛行。提到秦汉时期的墓 葬,不得不提及黄肠题凑,它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一种特 殊葬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以及帝王特许的一 些王公宠臣。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 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肠题凑葬 制在西汉初开始出现,是汉代厚葬之风的产物。一方面是 为了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黄肠题凑的使用 也可以保护棺木不受损坏。
魏晋南北朝的随葬制度大多承袭汉代,历经汉末的 战乱,墓室的规模和格局当然也有所差别,尤其统治阶级 的墓葬规格比汉代有所下降。这一时期的随葬品以瓷器为 主,如杯、盘、碗、壶、果盒等饮食器皿和熏炉、唾盂、 虎子等生活用具。除了继续使用汉代流行的仓、灶、井、 磨等陶制模型和家禽、家畜等陶制品形象外,贵族官僚阶 级墓中还随葬各种陶俑。因时代的差异,这一时期的陶俑 有明显的军事性质,除了男女侍者以外,还包括仪仗俑、 武士、步卒、吹鼓手等,有些墓中出土的仪仗俑有数百件 之多。
葬形制都很好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地上建筑。 3.2 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顾名思义,生产力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能力,是 人们进行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基本条件。构成生产力的基本 要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以生产工具为主要劳动材料,引 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改造对象,以及拥有一定生产技能的 劳动者。此外,生产力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唐宋时期的一些墓葬中又出现了腰坑,随葬品多是 具有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的铜鼓、双耳罐、买地券等。比 较奇特的有彭山虞公著夫妇合葬墓腰坑前用铜钱摆出“千 年万岁”的字样;华蓥安丙家族墓的腰坑内用金、银、铜 币摆成八卦图案。到了唐末,除了随葬有比较常见的三彩 陶器外,也随葬一些神怪俑,这也与当时的丧葬理念相符 合,代表驱邪避灾的意思。腰坑在唐末五代多出现在皇室 宗族墓葬中,但到了宋代,腰坑在各个阶层的墓葬中广泛 使用,坑内多放置日常用品。②
2021.6(上) 073
【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
是底下墓葬建筑还依然存在,从而为研究古代各时期建筑 特征和演进趋势提供了很多证据。①
墓葬形制与生产方式的这一关系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 律和哲学定律的。生产方式又分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 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它们相互 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3.1 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 变。这一时期,统治阶级的墓葬在地面上开始建筑坟丘, 形状各异,有的高十几米,有的大型墓葬甚至设有腰坑。 规模较大有的湖北随州曾侯乙墓,设在丘陵地区的岩石 中,也是为了对墓葬起到加固的作用。还有一些墓葬甚至部结构,注重墓室的保存。
◆资讯◆
考古发现成都平原最早水稻田
6月7日,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新津宝墩遗址最新考古成果—考古人员在2020—2021年度的考古发掘 中,发现了成都平原最早的水稻田,为人们了解成都平原史前水稻种植提供了珍贵信息。
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宝墩古城遗址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一处史前城址,也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成都文 物考古研究院宝墩工作站副站长唐淼介绍,宝墩遗址本年度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68 个、灰沟8条、墓葬5座,垫面遗迹1处、护坡遗迹1处,出土数以万计宝墩时期陶片及几十件石器,发现宝墩时期作为 建筑构件使用的碳化竹片,同时发现宝墩时期疑似水稻田遗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凡是物质的东西都属于生产力 的范畴,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反映在 古代社会里,仍然是统治阶级占据着最先进的生产工具、 接受相对高级的教育和训练,因而他们那个阶层的生产力 自然先进,并且影响着被统治阶级的生产力水平。
4 结语
不管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他们的墓葬形制都 是符合古代社会严格的等级划分和阶级理念的,其墓葬形 制与当时的丧葬制度、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建筑形制 以及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 古墓葬形制是考古工作中一项非常有必要且复杂的工作, 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情况以及文化艺术 等都有重大的意义。■
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和 王公贵族占据着大量的生产资料。在奴隶社会,奴隶甚至 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因而在生产过程中毫无地位可言。到 了封建社会,即使农民有了一定的土地,但是仍然处于社 会的最底层,至于生产资料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系 列关系,都由地主阶级占有,因而反映在各自的墓葬规格 中,就是统治阶层的墓葬形制往往规格高、设计复杂、随 葬品众多,而被统治阶级则相对单一,随葬品甚少,甚至 没有随葬品。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他们的墓
秦汉时期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奉行的是“事死如 事生”的丧葬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经逐渐取消了 人殉这一残酷的陪葬制度,这是古代墓葬制度的一次重大 进步。但是厚葬之风日盛,专供随葬的模型也大量出现, 被称为“明器”,又叫“冥器”。随葬品的意义显得更为 重要,也为日后研究秦汉生活实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研究 材料。著名的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大小和真人真马 差不多,并且颜色各异,造型不同,还有随葬铜车马、铜 俑,其规模宏大堪称世界奇迹。这一时期,随葬器物种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对于棺室的内部装饰的要求更 高,具体是在借鉴两汉砖室墓内部装饰风格的基础上,向 画像砖转移,亦即是在棺室内部壁面用砖摆成大幅浮雕花 纹,存在这种特征的原因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佛教文化的影 响,导致当时的人们对于屏风等家居装饰更加偏爱,进而 对墓室的陈设方式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唐宋时期,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发展成熟,中国建筑 中斗拱技术的完善也直接影响了地下墓室的建造,当时的 砖室墓中大量出现了仿木结构,融入槛柱、斗拱、额枋、 藻井等元素。
关键词:墓葬形制;随葬品;生产方式
古墓葬包括墓坑、墓地、葬式、葬具、随葬器物等, 主要是指古代人类对死者进行埋葬的遗迹。目前我国发掘 出土了大量的古墓葬,且分布广泛,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的古墓葬有420处(截至2019年第八批)。从 1990年开始评选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就有大量的墓 葬群,2015年11月,在江西南昌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墓 规格之高更是震惊了考古界。如何在考古发掘的现实环境 下正确判断古墓葬年代、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对出土 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做出科学合理的发掘报告等。这就 需要考古人员对墓葬形制具有深入的研究。
【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
古墓葬形制初探
刘恒娟 (天长博物馆,安徽 天长 239300)
摘 要:灿烂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了经典的历史故事和不朽的文化印迹。其中,古 墓葬是比较特殊的历史见证物,在封建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墓葬形制的演变更是可以作为断代研究的直接依据, 其发展变化也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情况。因此,对古墓葬形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繁多,其中葬玉在随葬的玉器中相当普遍,主要有玉衣、 玉琀、玉握、九窍塞、七窍玉、玉枕、玄璧和镶玉棺、玉 璜、玉璧等。古人认为玉器有特殊的功效,将玉覆于人 体各部位可以保护尸体不至腐朽,寄托了向死而生的美好 祝愿。此时期青铜器逐渐减少,漆器则大量增加,另外玉 器、铁器、木器等的制作工艺也有了极大的进步。汉墓中 随葬的一大特色就是漆器,汉代漆器的适用范围甚广。考 古资料表明,西汉时期是漆器发展的鼎盛时期,长沙马王 堆三座西汉墓出土漆器700多件。①
北宋中后期,仿木结构日臻成熟,从简单的“一斗三 升”托替木或“把头绞项造”演变为五铺作重栱,墓内多 用壁画或雕砖作为装饰,内容多为日常生活的缩影。
明清时期,壁画墓不再盛行,墓葬也多刻有碑文,易 于辨识,墓葬也由土坑墓、砖室墓转为灰沙墓。明清时期 墓葬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采用民间石雕文化。石雕内容体 现了不同风格的社会民俗,反映了民间工艺的发展状况, 是弥足珍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相互融合的经典代表。如 墓志铭,翔实地记载了墓主的姓名、籍贯,事迹、仕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