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卷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某细胞分裂时的一对染色体示意图,1~8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结构中含四条染色体,称为四分体
B.1与3、4 互为等位基因,1 与7、8 互为非等位基因
C.减数分裂中,1 与7 或8 组合可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D.若基因1、5 来自父方,则2、6 来自母方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有关细胞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C.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都是细胞中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刻被分解
D.同一种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
C.叶绿体中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并消耗能量
D.光照条件下,根尖细胞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4.如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
B.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ATP
C.酒精是过程②产生的二碳化合物之一
D.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图示过程减弱,脂肪分解增加
5.将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浸润蚕豆叶下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用1.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而导致气孔开放
B.蔗糖分子扩散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渗透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C.当从清水转入1.3g/mL蔗糖溶液中时,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将增加
D.只有将保卫细胞置于1.3g/mL蔗糖溶液中时,才发生渗透作用
6.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可以在人成熟红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的
C.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重建
D.ATP去掉二个磷酸基团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为探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植物X的根系后,对植物X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该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如下曲线。
(1)植物X进行光合作用时,暗反应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_________(填物质)。
用NaCl溶液处理后,推测该植物光合速率减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2)植物的光饱和点是指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上升面增大,当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升高时的光照强度。
据图1推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
植物X光饱和点将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2中,丙组光合速率在NaCl溶液处理前后一直不发生变化,其原因是___。
8.(10分)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家庭冰箱中的微生物,随机选取了5位同学家的冰箱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要求,培养基的成分除了添加牛肉膏、蛋白胨、NaCl、H2O,还需添加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收集不同位置的微生物,可采用灭菌棉签擦拭冰箱的冷藏室和冰箱门内壁,再用无菌水洗涤棉签。
然后,以10倍梯度逐级稀释菌液,取不同稀释梯度的菌液涂布于培养基表面,30℃恒温箱中_______培养7d,这种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
可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________初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3)兴趣小组观察到培养基上有淡黄色不透明菌落,查阅资料得知该菌落可能是分解淀粉芽孢杆菌,可产生多种a-淀粉酶。
若要进一步鉴定该菌落,请利用相关试剂设计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
(4)调查发现,冰箱的低温环境不能杀死由空气、食物或其他储藏物品带入到冰箱中的微生物。
因此,人们在使用冰箱过程中应注意定期对其进行_________,以保持清洁的环境,减少致病菌的数量。
9.(10分)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的花色、叶形和株高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D/d控制。
现有甲、乙、丙、丁植株进行4组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
(1)窄叶和宽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
至少要根据杂交第2组和杂交第_______组,才可判定基因A/a、B/b、D/d 位于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植株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将植株甲的相关染色体及基因在答题卷相应图框中标注完整_________。
(2)杂交第1组的F1群体随机授粉得F2,理论上,F2中红花窄叶高茎所占比例为_______。
杂交第2组的F1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杂交第4组产生F1的过程(叶形忽略不写)__________。
10.(10分)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科学家们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对分离现象做出的解释是:①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决定的,且其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②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物质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_____________ 中;③受
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__ 。
此后,孟德尔设计了______实验对分离现象进行验证。
后人把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
(2)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对F2中不同性状的类型进行了______,结果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对自由组合现象,孟德尔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分离定律。
之后,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F1产生的雄雄配子结合产生了F2。
(3)遗传学家萨顿根据_____________ 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
(4)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找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遗传学中常用果蝇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答出2点)。
(5)赫尔希和蔡斯利用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将_____________ 彻底区分进行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后来的研究表明,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因为_____________ ,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15分)请回答下列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
(1)农田中种植的某农作物植株呈均匀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________特征。
人们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在农田上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此措施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农家肥(主要为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通过土壤中的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成分)进行转化后,才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
对于以施用农家肥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来说,流入的总能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调整农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农业生产上进行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你是一块农田的经营者,请你写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一个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如图为某细胞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其中1和2、3和4、5和6、7和8都应该是相同基因。
A、如图所示结构中含两条染色体,A错误;
B、1与3、4 互为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B错误;
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使1 与7 或8 组合形成重组型的配子,增加配子的多样性,C正确;
D、基因1和2、5和6都是通过DNA复制形成的,因此若基因1、5 来自父方,则2、6 也来自父方,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B
【解析】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线粒体内。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酶、激素等具有微量高效的特性。
同种酶可能存在于不同分化时期的细胞中。
【详解】
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而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A错误;
B、包括病毒在内,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B正确;
C、酶发挥作用后没有被立即分解;激素被靶细胞接受,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神经递质能完成信息传递作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被相应的细胞回收,但神经递质不是微量高效物质;C错误;
D、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可能含有相同的酶,如ATP合成酶、呼吸酶,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组成、细胞呼吸场所、神经体液调节、特异性免疫、酶的特性等知识,答题关键在于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3、D
【解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随着失水量的增多,细胞液的浓度越来越大,故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正确;
B、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光能,而化能合成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化学能,故二者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利用光能,B正确;
C、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合成mRNA时,需要RNA聚合酶并消耗能量,C正确;
D、虽然有光照条件下,但因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据此可知根尖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4、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故长期摄入糖,图示过程会加强,A项正确;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其产物是丙酮酸、少量[H]和ATP,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B项正确;图示表示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糖代谢产生一种非常重要的二碳化合物,乙酰CoA,乙酰CoA可以用于合成脂肪酸,而酒精是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在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的过程中不会出现,C项错误;糖尿病病人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葡萄糖氧化分解下降而细胞供能不足,机体感觉饥饿,故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加以氧化分解供能,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内物质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C
【解析】
分析图形:植物在清水中,细胞由于吸水使保卫细胞膨胀,导致叶片中气孔是开放;而在质量浓度为1.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
A、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吸水而导致气孔开放,A错误;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不能进入保卫细胞,在质量浓度为1.3 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B错误;
C、分析图形,植物在清水中叶片中气孔是开放的,而在质量浓度为1.3g/mL的蔗糖溶液,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气孔将关闭的,C正确;
D、在清水中,保卫细胞也发生渗透作用,D错误。
6、C
【解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
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
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
A、ATP是细胞内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A错误;
B、人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重建,C正确;
D、ATP去掉二个磷酸基团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ATP(NADPH) 植物根部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或吸水受阻)导致植株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导致CO2吸收量减少,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变小此时光照强度较低,光照强度为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不是NaCl溶液(或CO2)浓度
【解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
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以后,光合作用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再增加了,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照强度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在光饱和点以上的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不再增加。
在光饱和点以下,当光照强度降低时,光合作用也随之降低。
【详解】
(1)植物X进行光合作用时,暗反应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来自光反应的产物ATP(NADPH)。
用NaCl溶液处理后,植物根部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或吸水受阻)导致植株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导致CO2吸收量减少,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
(2)植物的光饱和点是指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上升面增大,当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升高时的光照强度。
据图1推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最大光合速率变小,因此达到最大光合速率需要的光照强度也变小,故植物X光饱和点将变小。
(3)光合速率主要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影响,图2中,丙组光合速率在NaCl溶液处理前后一直不发生变化,其原因是此时光照强度较低,光照强度为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不是NaCl溶液(或CO2)浓度。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及探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植物X的根系后,对植物X光合速率的影响,要求对图形信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8、琼脂倒置稀释涂布平板法颜色、形状和大小实验思路:将该菌接种到盛有一定浓度淀粉溶液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若不出现蓝色,则说明该菌能产生淀粉酶,可能是分解淀粉芽孢杆菌。
清洗并用75%的酒精消毒
【解析】
本题是对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对微生物的筛选、分离、培养、鉴定与计数的考查,回顾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的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小题,然后解答问题。
【详解】
(1)分离培养微生物需用固体培养基,需添加凝固剂琼脂。
(2)题目中描述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在培养箱中观察菌落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可初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3)将该菌接种到盛有一定浓度淀粉溶液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若不出现蓝色,则说明该菌能产生淀粉酶,是分解淀粉芽孢杆菌。
(4)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洗并用75%的酒精消毒,可保持清洁的环境,减少致病菌的数量。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纯化和分离,考查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9、宽叶3或4 两/2 AaBBDd 11/256 12
【解析】
题意分析,根据第1组杂交结果可知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且甲、乙亲本关于株高的基因型表现为杂合,根据第2组杂交结果可知,宽叶对窄叶为显性,且乙、丙关于叶形和株高的基因表现为杂合,此时可知甲中关于叶形的基因型表现为显性纯合;第3组结果显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且控制花色和株高的基因表现为连锁,且相关基因表现为双杂合,这时可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Dd,丁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根据第4组杂交结果可知,控制红花和矮茎的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控制白花和高茎的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且甲关于花色的基因表现为杂合,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乙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
【详解】
(1)根据第2组实验结果可知,宽叶对窄叶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且B/b、D/d。
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第2组并结合杂交第3或4组,可知基因A/a、B/b、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基因A/a、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分析可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 在一条染色体上),如下图所示:
(2)杂交第1组中F1的基因型有8种,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让F1体随机授粉计算F2,则需要分对分析,由于花色和株高的基因连锁在一起,故这两对基因需要合在一起考虑,分析可知产生的相关配子比例为AD∶Ad∶aD=1∶2∶1,列出棋盘可知随机授粉产生的红花高茎比例为11/16;再分析F1群体中叶形的相关配子,比例为B∶b=3∶1,同样列出棋盘,可知随机授粉产生的窄叶比例为1/16,因此可知,让F1体随机授粉群理论上F2中红花窄叶高茎所占比例为11/16×1/16=11/256。
根据分析可知第2组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乙)、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分对分析,乙亲本关于连锁的两对基因产生比例相等两种配子(AD和Ad),丙亲本相关基因也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AD和ad),两者杂交后产生关于这两对基因的基因型为2×2=4,再考虑关于叶形的基因不难看出会产生3种基因型,据此可知第2组亲本杂交产生F1的基因型有4×3=12种。
(3)由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丁的基因型为AaBBDd (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叶形忽略不写)用遗传图解表示甲、丁杂交结果如下:
【点睛】
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用分离定律解答连锁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会以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是本题考查的重要内容。
10、遗传因子配子(或生殖细胞)随机的测交数量统计遵循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易饲养、繁殖周期短、子代数目多,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DNA和蛋白质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
(1)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对分离现象做出的解释是: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且其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②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物质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此后,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分离现象进行验证。
据此总结出了分离定律。
(2)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对F2中不同性状的类型进行了数量统计,结果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对自由组合现象,孟德尔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之后,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四种雄配子和四种雄配子结合产生了F2。
(3)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
(4)果蝇易饲养、繁殖周期短、子代数目多,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
(5)赫尔希和蔡斯利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作为实验材料,由于DNA含有P,蛋白质不含P,蛋白质含有S,DNA 不含S,所以可利用同位素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区分进行实验,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后来的研究表明,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点睛】
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教材相关实验的理解和对结论的识记能力。
11、空间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分解者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农家肥中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去除杂草、防治害虫、杀灭田鼠利用动物信息素吸引一些传粉动物,提高农作物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吸引鸟类,使其捕食害虫;利用特殊化学物质扰乱某种害虫的雌雄交配,使该害虫的繁殖力下降
【解析】
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
(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2.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彼此相互融洽,从而能够更好的利用无机环境中的空间和资源。
3.信息传递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详解】
(1)农田中种植的某农作物植株呈均匀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
在农田上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实现了不同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从而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进而实现了增产。
(2)农家肥(主要为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通过土壤中的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把有机物进行转化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
据此可知在施用农家肥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来说,流入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农家肥中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
(3)农业生产上进行通常采用去除杂草、防治害虫、杀灭田鼠等措施,调整农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从而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信息传递的作用,农业生产上经常利用动物信息素吸引一些传粉动物,提高农作物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吸引鸟类,使其捕食害虫;利用特殊化学物质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