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作业---请结合实例谈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都哪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结合实例谈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都哪些?
所谓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从其性质来说,是规范和指导教学活动,或者说是给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策略。

教学原则能使我们按照教学的客观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正确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区别: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则是人们制定的,在制定和贯彻执行中总有主观意识的参与。

联系: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而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两者不可分。

(三)教学原则的意义:
1、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只有正确理解和贯彻教学原则,才能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学原则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它关系到教学具体工作的实
施,关系到教学质量问题。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目前关于教学原则的名称,数目尚未有统一的意见。

一般认为,对中小学教学较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教学原则有下面几条:
(一)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1、含义:该原则要求教学要从教育目的出发,在教学中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贯彻要求:
①要求基础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②注意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③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统一。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理论指书本和教师所传授的间接知识;实际是指书本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也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条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做到学懂会用。

2、贯彻要求:
①以理论为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力求把理论知识讲清讲透;
②根据教学需要和可能,适当联系实际。

包括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

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
1、含义:“启”是指教师的引导,诱导,开导;“发”是指学生在教师“启”的作用下生动活泼地学习。

这条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依据:
①根据教育目的;
②根据教与学统一规律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的规律。

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教与学的统一,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施而弗抑,开而弗达”。

3、贯彻要求:
①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靠教师,但能不能“发”则在学生,启而不发不是启发,只有当学生具学习愿望、兴趣时,能与教师主动配合,启发作用才能发挥。

②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学习。

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方法。

③发扬教学民主,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④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如激疑启发,情境启发,比喻启发,类推启发,讨论启发,描述启发,等等。

⑤掌握好启发时机。

(四)直观性原则
1、含义: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实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理论依据:
①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教学规律
②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初中生抽象思维虽有较大发展,但仍需具体的,形象的感性经验的帮助。

3、贯彻要求:
①要恰当选择直观手段
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特点加以选择,要注意它的代表性,典型性。

②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的讲解可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

(举例)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直观教具往往受到时间,地点,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时时使用,大部分要靠语言直观。

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深奥,抽象的知识描述出来,让学生如入其境,一下子就能形成表象。

(举例)
④要注意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直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抽象
的概念,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五)循序渐进原则(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相统一的原则)
1、含义: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按照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理论依据:
①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系统性、逻辑性、顺序性——决定的
②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3、贯彻要求:
①要按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顺序进行教学。

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扎扎实实的学习习惯。

循序渐进不等于循序慢进,而是为了打下牢固基础,加快学习速度。

③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系统连贯,循序渐进。

④要引导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认知结构。

(六)巩固性原则
1、含义:巩固性原则要求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的知识技能,使之能持久地保持在记忆中,需要时能正确再现出来,加以运用。

2、理论依据:根据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教学规律。

这些经验非学生亲身体验,且在短时间内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容易遗忘,所以要加以巩固。

孔子:“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3、贯彻要求:
①要引导学生清晰地感知和深刻地理解教材,为巩固知识打下基础。

②要有效地组织好复习和练习工作。

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③注意对学生知识质量的检查。

一是为了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补缺补漏。

(七)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理论依据:
①教育目的,全面发展;
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别差异性。

3、贯彻要求:
①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必须以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为前提。

包括了解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

②要面向全体,使教学的深度,进度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③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不同要求。

(举例)
④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要大胆打破常规,采取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

各教学原则的关系:
以上各条教学原则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教学规律,各有独特的作用和要求。

但各条原则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共同组成了教学原则
体系。

教师在每节课虽然有选择运用某一原则,但决不能撇开其他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