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同步检测)(附答案)—统编版(2019)政治高二下学期选择性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目的在于()
A.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B.获得对事物的外部形象的认识
C.获得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D.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说过:“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据此回答2~3题。

2.马克思所说的“第一条道路”是指()
A.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B.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C.完整的认识过程
D.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
3.要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需要经历的重要环节主要有()
A.分析、综合、简略化和理想化
B.分离、提取、简略化和理想化
C.分离、提纯、简单化和理想化
D.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4.在走向思维具体的过程中,既是认识深化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这是()
A.某一认识领域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
B.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C.思维飞跃的终点
D.随着认识的深化,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
5.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这说明()
①纯粹理想化的状态并不存在②理想化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③提纯能够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
④分离无需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一位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认识事物所经历的“是山”“不是山”“只是山”的过程表明()
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正确认识总是在与错误认识的斗争中发展的④思维抽象要上升到思维具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思维发展的过程是以感性具体为起点的。

下列对感性具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A.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深刻把握
B.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某种共性的本质的认识
C.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整体认识
D.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的认识
8.思维过程中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起点和中间环节分别是()
A.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B.感性具体思维抽象
C.思维抽象感性具体
D.感性具体思维具体
9. “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这表明()
A.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B.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C.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D.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10.在数学中,我们抽取对象的空间形式,而撇开对象的性质、内容等其余方面来进行研究,就会得到“形”的概念;抽取对象的数量关系,而撇开其质的方面进行研究,就会得出“数”的概念。

这里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
B.抽象
C.综合
D.动态思维
11.思维抽象的具体过程包括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B.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C.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D.理想化是思维抽象可有可无的环节
12.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开始,认识到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是其本质属性,进而分析货币,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等方面,写出了《资本论》一书,从而建立起一个再现资本主义社会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上述材料对我们实现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启示是()
①辩证思维是一个从感性具体经过思维抽象而达到思维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
②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构成“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③思维具体是人对事物表象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④思维抽象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起始环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需要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原因是()
①感性具体是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
②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
③感性具体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④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初到一个学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接触到一些同学和老
师,了解了这个学校的规模大小以及它的周围环境,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个学校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你对所在学校的初次印象是什么?现在看法又是怎样的?从思维过程看,你认为现在你属于哪个阶段?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

经过一段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认识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达到“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但这还不是纯熟的阶段。

再经过一段实践之后,庖丁弄清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又成为一头完整的牛,但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

这时,庖丁才能纯熟地解牛。

试从认识发展的过程,说说“庖丁解牛”对你的启发。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楚国从前有个擅于游泳的越国人,生了个儿子刚满月。

他的母亲就要把儿子丢到水里去。

有人奇怪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母亲回答:“他的父亲是个游泳的高手,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


(1)这位母亲的推理是否是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2)如何实现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解析:A、B两项是就感性具体而言,C项就思维抽象而言,均不符合题意。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故选D项。

2.A解析: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3.D解析: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由感性具体上升为思维抽象的几个重要环节。

故正确答案为D项。

4.D解析:A、B两项是走向思维具体的起点,C项是终点,D项正确。

5.B解析:①错误,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人们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创造出“理想液体”。

“理想液体”既是提纯的结果,也是在思维中设想的特殊状态、理想情形,②③均符合题意。

④不符合题意。

6.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见山是山”得到的是感性具体的认识,“见山不是山”得到的是思维抽象的认识,“见山只是山”得到的是思维具体的认识,这体现了思维的上升过程,故答案为D项。

③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7.C 8.B 9. D
10.B 解析:思维抽象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B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12.A
13.C 解析:①④不能构成题干的原因,应排除。

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二、非选择题
14.答案:(1)学校是一个由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能接触到的同学和老师等组成的单位,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学校的完整印象。

(2)现在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对学校的一切了解得更深了,知道了某个教师的授课风格,学校各处室的功能等。

(3)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阶段。

15.答案:“庖丁解牛”的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终能纯熟解牛的启发是:要得到对事物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必须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不可分割的阶段,才能实现认识事物的目标。

16.答案:不是。

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这位母亲并非抽取了丈夫和孩子的共性,而只是运用了类比的推理方法。

(2)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
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

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