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才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重庆市育才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
1.厨房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切黄瓜B.拉面条C.酿米酒D.榨橙汁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铁D.铝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B.干冰 C.钢D.澄清石灰水
4.下列活动排放的气体中不会导致空气污染的是()
A.工厂排放的废气
B.汽车发动机排放的尾气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刺激性气体
D.电饭锅煮饭排出的“白汽”
5.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B.酒精灯被碰倒起火,立即撤离实验室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D.浓硫酸沾到手上,马上配制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涂抹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锌粒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点燃酒精灯
7.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8.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了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9.下列物质,可放于食品包装袋中作干燥剂的是()
A.氯化钠B.浓硫酸C.生石灰D.氢氧化钠固体
10.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创造性的研制出
抗疟新药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
15H
22
O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化合物
B.青蒿素中含有5个氧原子
C.青蒿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D.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2:5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多种
B.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可在负极得到氢气,由此推断实验室常用电解水制取大量氢气
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推断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推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13.要直接验证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Zn、MgCl
2溶液、Cu B.MgSO
4
溶液、Cu、ZnSO
4
溶液
C.ZnCl
2溶液、Cu、MgCl
2
溶液D.CuSO
4
溶液、Zn、MgCl
2
溶液
14.下列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FeCl
3、H
2
SO
4
B.MgSO
4
、Ca(OH)
2
C.NaOH、NaCl D.Ca(OH)
2
、Na
2
CO
3
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16.将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在不同时刻时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d的2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X=2g
C.该反应是化合物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a和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0分)
17.某矿泉水标签如图,请填空:
(1)钙离子的离子符号.
(2)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填“酸”、“碱”或“盐”).
(3)用化学用语表示偏硅酸(H
2SiO
3
)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4)该矿泉水为(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18.燃料的使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 .
(2)在野外通常用木柴来生火哦,“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 .
(3)打火机中常用丁烷(C 4H 10)做燃料,丁烷与甲烷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请写出丁烷完全燃烧
的化学方程式 .
19.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
(1)铁锅用于煮熟食物,是利用铁的 性.
(2)铁制品在下列情况:①潮湿空气中②部分浸入食盐水中③干燥的空气中,最不易生锈的是 (填序号).
(3)实验室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对铁“发蓝”处理,其表面将形成致密氧化膜而有效避免腐蚀,“发蓝”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为36Fe+4NaNO 2+9NaNO 3+26H 2O═12X+13NaOH+13NH 3↑,其中X 的化学式为 .
20.A 、B 、C 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P 点的意义 .
(2)要除去A 中混有少量的B ,可采用 的方法.
(3)现有t 1℃时A 、B 、C 的三种饱和溶液,分别将它们升温到t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在t 2℃时,有100gA 的饱和溶液,加 g 水可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 溶
液.
21.A~G是初中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实验室常用C制取B,变化A+D→B+E的现象是固体的颜色由黑变红.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俗称:.
(2)B转化成A的基本反应类型是:,该反应过程中能(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写出反应A+D→B+E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C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22.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
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2)采用C装置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G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为.
(3)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改用A装置制备氧气,其主要优点是.
23.育才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要用8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如图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示意图.
(1)配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在配制上述溶液时,下列操作失误,会引起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少量的水溅出
(3)育才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又在老师引导下利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探究活动.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NaOH 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Na 2SO 4溶液显中性.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 2SO 4;
猜想二:有Na 2SO 4和H 2SO 4;
猜想三: .
【设计验证实验】欲验证上述猜想二正确,不能选择的试剂是 .
A 、石蕊溶液
B 、酚酞溶液
C 、锌粒
D 、氧化铜
(4)整理实验室时,小明忘记将氢氧化钠固体盖上瓶盖,老师告知此操作会导致氢氧化钠固体变质,请写出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7分)
24.为测定某AgNO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液50.0g ,滴定过程如图所示:
(1)AgNO 3中银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 (化成最简整数比);
(2)计算AgNO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6年重庆市育才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
1.厨房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切黄瓜B.拉面条C.酿米酒D.榨橙汁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切黄瓜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拉面条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酿米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榨橙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铁D.铝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壳张元素的含量,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B.干冰 C.钢D.澄清石灰水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大理石是碳酸钙和杂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水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下列活动排放的气体中不会导致空气污染的是()
A.工厂排放的废气
B.汽车发动机排放的尾气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刺激性气体
D.电饭锅煮饭排出的“白汽”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工厂排放的废气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污染空气,故A错误;
B、机动车的尾气中有一氧化碳等气体,污染空气,故B错误;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故C错误;
D、电饭锅煮饭排出的是水蒸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熟记空气污染途径,并知道如何防止空气污染,为净化我们的空气出力.
5.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B.酒精灯被碰倒起火,立即撤离实验室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D.浓硫酸沾到手上,马上配制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涂抹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加热器皿-酒精灯;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B、根据酒精灯被碰倒起火,应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进行解答;
C、根据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盖上锅盖进行解答;
D、根据浓硫酸沾到手上,马上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解答.【解答】解:A、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故A正确;
B、酒精灯被碰倒起火,应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而不能立即撤离实验室,故B错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盖上锅盖,这样可以割接氧气,从而起到灭火的目的,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浇水灭火会使油上浮,燃烧更旺,故C错误;
D、浓硫酸沾到手上,马上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考查了灭火方法知识点,体现了化学的学以致用的观点.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锌粒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点燃酒精灯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解答;
B、根据过滤时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C、根据稀释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D、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解:A、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故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水浮在浓硫酸的水面上沸腾溅出,故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微观模型的类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1个质子的质量约等于1个中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只要取决于质子和中子,所以主要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与原子的概念与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了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产生大量白烟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铁钉放人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产生大量白烟,而非“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硫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物质,可放于食品包装袋中作干燥剂的是()
A.氯化钠B.浓硫酸C.生石灰D.氢氧化钠固体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食品干燥剂是为了降低食品袋中的湿度,防止食品变质腐败,应具有吸水性强,且无毒副作用.食品中常用的干燥剂是氧化钙和硅胶、氯化钙等干燥剂.
【解答】解:A、氯化钠不能吸收水分无干燥能力;故A不正确;
B、浓硫酸为一种粘稠状液体,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腐蚀性,可用于气体的干燥,但却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B不正确;
C、生石灰即氧化钙,能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无毒,可用作食品的干燥;故C 正确;
D、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是常用的干燥剂,但由于有极强的腐蚀性,而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常用的干燥剂有三类:一类为酸性干燥剂,有浓硫酸等;第二类为碱性干燥剂,有固体烧碱、生石灰和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等;第三类是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
10.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创造性的研制出
抗疟新药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
15H
22
O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化合物
B.青蒿素中含有5个氧原子
C.青蒿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D.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2:5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由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B.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由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故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故错误.
故选B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多种
B.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化学规律的类比;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B、根据溶液是否饱和与浓稀的关系考虑;C、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D、根据恒温蒸发溶剂考虑.
【解答】解:A、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故A说法正确;
B、溶液是否饱和与浓稀是没有关系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说法正确;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C说法错误;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溶液的特点,析出晶体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可在负极得到氢气,由此推断实验室常用电解水制取大量氢气
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推断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推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考点】电解水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常见的酸酸的通性;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A、根据电解水制取氢气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不适合实验室常用电解水制取大量氢气解答;
B、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C、根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解答;
D、根据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解答.
【解答】解:
A、电解水制取氢气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不适合实验室常用电解水制取大量氢气,故错误;
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正确;
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推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不支持燃烧,故错误;
答案:B.
【点评】题目比较简单,主要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经过合理的分析即可判断正误.
13.要直接验证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Zn、MgCl
2溶液、Cu B.MgSO
4
溶液、Cu、ZnSO
4
溶液
C.ZnCl
2溶液、Cu、MgCl
2
溶液D.CuSO
4
溶液、Zn、MgCl
2
溶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验证镁、铜、锌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最简单方案一般有两种:一是用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盐溶液和两端金属锌、铜进行反应验证;二是用两端金属盐溶液硫酸铜、硫酸锌等溶液和活动性居中的金属铁反应验证.
【解答】解:A、Zn、Cu均不与MgCl
2
溶液反应,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不正确;
B、Cu与MgSO
4溶液、ZnSO
4
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不正确;
C、Cu与ZnCl
2溶液、MgCl
2
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不正确;
D、Zn与MgCl
2溶液不反应,CuSO
4
溶液与Zn反应置换出Cu,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正确;
故选:D.
【点评】验证三种金属的顺序方法:排出三种金属的正确顺序,中间金属是单质,两边的就是盐溶液,中间是盐溶液,两边就是金属单质,即常说的“三取中”.
14.下列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FeCl
3、H
2
SO
4
B.MgSO
4
、Ca(OH)
2
C.NaOH、NaCl D.Ca(OH)
2
、Na
2
CO
3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本题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应注意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
【解答】解:A、二者之间不反应,但FeCl
3
溶于水呈棕黄色,故选项错误;
B、MgSO
4、Ca(OH)
2
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二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Ca(OH)
2、Na
2
CO
3
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A、根据铁粉能和盐酸反应而铜不能和盐酸反应进行解答;
B、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解答;
C、根据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但是氯化钡溶液过量,会带入新的杂质进行解答;
D、根据矿泉水中属于硬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进行解答.
【解答】解:A、铁粉能和盐酸反应而铜不能和盐酸反应,所以可用盐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滤纸变黑,所以可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的方法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故B正确;
C、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但是氯化钡溶液过量,会带入新的杂质,故C 错误;
D、矿泉水中属于硬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其中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矿泉水,泡沫较多的是蒸馏水,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