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要点与练习
第九讲 眼睛和眼镜及显微镜望远镜

第九讲 透镜3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导航】一、眼睛与眼镜1.人眼看物原理: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视网膜,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类似与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2.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1)(2)图(1)当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图(2)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
矫正: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4.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成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矫正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
(老花眼镜)二、显微镜与望远镜角膜 瞳孔/晶状体 视网膜1.显微镜:物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2.望远镜:同显微镜,两面凸透镜。
成缩小的虚像。
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考向一眼睛和眼镜例1.眼球好像一架。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上,形成物体的像。
2.对于正常眼来说,外界的物体不管是远处的还是近处的,在视网膜上成像后,所成的像都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3.下面对近视眼产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B.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C.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D.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考向二显微镜和望远镜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目标】1.知道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原理;2.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3.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4.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5.理解显微镜将物体放大的原理和望远镜望远的原理。
【要点梳理】要点一、眼睛的结构1、构造:睫状体、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玻璃体等部分构成。
2、视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他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视神经系统传入大脑,就能看到物体。
3、远点: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
4、近点: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
正常眼睛的近点大约在10cm处。
5、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要点进阶:1、看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时眼睛的调节变化:比较项看远处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睫状体舒张收缩晶状体变长、变薄变凸、变厚眼球折射能力变弱变强能够看到的最远或最近点无限远处离眼睛10cm左右(近点)图示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眼的观察范围大约是150°,而两只眼的观察范围就接近180°。
人的两眼观察范围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
人只有同时使用两只眼睛,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前后距离。
要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1)表现: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如图:2、近视眼的矫正:矫正近视眼,要抵消过度的折光作用。
可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使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如图所示。
要点进阶:1、近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距离,近点也比正常眼近,因此,近视眼的人习惯紧贴在书上看字。
2、近视眼是因为眼睛调节能力减弱或是眼球前后过长造成的,近视眼应选用适当度数的近视镜片进行矫正,近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
3.4眼睛与眼镜3.5显微镜和望远镜803

全球最大的单镜面光学望远镜
视角:
从眼睛向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 条直线的夹角。
视角
视角的有关知识:
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 楚。
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 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 关。
注意:
• 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后看到倒立放 大虚像。 • 望远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但视角被放大。
1 眼睛的度数 D=100 × Φ 100 f
1 f
回答下列问题
+200度和-200度的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 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解:由 度数= Φ ×100,推出
Φ=度数/100 =200/100=2m-1
f =1/Φ=1/2m-1=0.5m
小结: 一、眼球的结构 二、眼睛成像原理: 三、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四、近视眼及其矫正 五、远视眼及其矫正
4、下图是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对其进行矫正
的图,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图是( A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眼镜的度数
焦距f 的长短标志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短,折光本领越大。 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 即,Φ=1/f
远视眼度数是正数,近视眼度数是负数
透镜焦度
2、矫正: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 视眼镜。
五、远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晶状体太 薄 ,折光能力 太 弱 ,或者眼球在前 后方向上太 短 ,因此 来自 近 处物体上的光 成像在视网膜 后 方。
2、矫正: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 视眼镜。(老花眼镜)
课堂练习
照相机 1.眼睛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的原理相似,它 凸透镜 的角膜、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 视网膜 倒立、缩小的实 物体在它的_______上成________________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和技能要求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掌握物距和成像特点的关系;3、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4、掌握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5、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6、了解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7、了解视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重点难点精析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从很远处开始减小时,我们发现像的变化规律是: 当u>2f 时,成倒立缩小实像;随着物距减小,像和像距不断增大。
当u=2f 时,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再移近,当f<u<2f 时,像和像距继续增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f 时,无法找到像,但是当继续把物体移近时,我们能够用眼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可以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总结成: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越远越大。
成虚像时:物远像远,越远越大。
2、 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构造: 睫状肌、晶状体和角膜、视网膜。
成像原理: 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和角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眼镜的度数: D=100/f,凸透镜f>0,凹透镜f<0。
4、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5、视角的比较方法视角大小正比于物体的大小,反比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写成公式是:θ∝。
二、例题解析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能成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当距离在________之间时,能成_________、放大的实像,要使它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应把物体放在________位置。
分析与解:正立、放大、虚;一二倍焦距、倒立;二倍焦距以外。
2、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当向____方向移动,所得到的像比原来_____些。
分析与解:远离凸透镜、大3、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的过程中,它的像A.先放大后缩小 B.先缩小后放大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分析与解:蜡烛由1.5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过程中,像逐渐靠近凸透镜,像距逐渐减小,放大的实像也逐渐减小。
4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原理;2.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3.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4.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5.理解显微镜将物体放大的原理和望远镜望远的原理。
【要点梳理】要点一、眼睛的结构1、构造:睫状体、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玻璃体等部分构成。
2、视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他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视神经系统传入大脑,就能看到物体。
3、远点: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
4、近点: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
正常眼睛的近点大约在10cm处。
5、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要点诠释:1、看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时眼睛的调节变化: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眼的观察范围大约是150°,而两只眼的观察范围就接近180°。
人的两眼观察范围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
人只有同时使用两只眼睛,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前后距离。
左眼右服要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1)表现: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 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如图:近视眼成像千视网膜之前2、近视眼的矫正:矫正近视眼,要抵消过度的折光作用。
可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使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发 散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如图所示。
要点诠释:1、近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距离,近点也比正常眼近,因此,近视眼的人习惯紧贴在书上看字。
2、近视眼是因为眼睛调节能力减弱或是眼球前后过长造成的,近视眼应选用适当度数的近视镜片进行 矫正,近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
要点三、远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1)表现:远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第四、五节眼睛与眼镜、显微镜与望远镜最全笔记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一、眼睛1、眼球的结构如图所示,眼睛由一层坚韧的膜包着,这层膜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这层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称为角膜。
眼球里有一个透明囊状物,叫做晶状体。
晶状体和角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水样液,晶状体和后面的视网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胶状物是玻璃体。
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眼睛的视物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观察物体时,物距都大于二倍焦距,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经晶状体和角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3、眼睛的调节①眼睛的调节作用:正常的眼镜无论是眺望远景还是看近物,都能看清楚。
从凸透镜成像分析,那就是物距变大时像能成在视网膜上,物距变小时,像仍然能成在视网膜上。
光屏未移动,像距不变,居然都能成像,奥秘何在呢?原来,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焦距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焦距变小,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可见,眼睛就像一架可以变焦距的高级照相机。
②远点与近点: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
当睫状体完全松弛时,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也就是晶状体变得最扁时,所能看清的最远极限点叫做远点。
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从无限远处物体射入眼睛的光近似平行光线,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
当睫状体极度张紧时(使劲看近物时),晶状体变得最凸,表面弯曲程度最大,此时所能看清的最近极限点叫做近点。
正常眼的近点在离眼睛约10cm的地方。
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4、眼睛与照相机的对比眼睛照相机构造成像原理凸透镜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屏视网膜胶片注意:人眼看物体的原理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似,但有本质的区别:照相机镜头(凸透镜)的焦距是不可变得,而人眼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可变的。
八年级物理眼睛、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眼睛、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讲主要内容】眼睛、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掌握】本讲的主要内容是详细介绍眼睛,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精析】一. 眼睛1. 眼睛是怎样观察物体的: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 眼睛的工作原理:眼睛工作时,像距(视网膜与晶状体距离)不变,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即改变焦距)来成倒立、缩小、实像的。
3. 比较照相机和眼睛4.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① 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发散,从而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② 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会聚,从而使近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③ 眼镜的度数,在数值上等于镜片(透镜)焦距(以m 为单位)倒数的100倍。
例如,焦距为0.5m 透镜的度数为200度,500度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m 。
眼镜度数越大,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越大。
二. 望远镜和显微镜⎢⎢⎢⎣⎡⎢⎣⎡⎥⎦⎤镜的作用探究--望远镜、显微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的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组成----显微镜望远镜1. 望远镜结构:物镜和目镜基本工作原理: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经过一次缩小,一次放大,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常见种类: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2. 显微镜结构:目镜、物镜、载物片、反光镜、光圈基本工作原理:物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常见种类: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隧道扫描显微镜4. 显微镜的奥秘:来自物体的光先通过物镜(即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放大的实像通过目镜(即焦距较大的凸透镜)又一次被放大成正立的虚像。
物体应放在物镜的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放大的实像必须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以得到它的放大的虚像,可见下图5. 开普勒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用较长焦距的凸透镜,目镜用较短焦距的凸透镜,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是重合的。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概要

典型例题知识点一: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例1. 某同学正在用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她想使镜中的字再放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A. 保持书本不动,让放大镜靠近纸张上的字;B. 保持书本不动,让放大镜远离纸张上的字;C. 保持放大镜和书本不动,眼睛靠近放大镜观察;D. 保持放大镜和书本不动,眼睛远离放大镜观察。
解析: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的,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越靠近凸透镜的焦点F,所成的像越大。
所以要想使像变得更大一些,就要让书本接近凸透镜的焦点,即适当增大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可以移动书本向后;也可以使凸透镜远离书本。
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和人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无关,所以C和D错误。
答案:B【针对练习一】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打在银幕上成的是()A. 倒立、放大的虚像B. 正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针对练习二】“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排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需要重新调整照相机,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 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C. 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 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答案:D【针对练习三】如图所示,是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种邮票。
若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应()A. 大于15厘米B. 大于30厘米C. 小于15厘米D. 小于30厘米答案:C【针对练习四】如图所示是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图像成在屏幕上。
(2)灯泡的作用是:充当光源,增加投影片的亮度,使投影更清晰。
(3)若呈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适当调整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或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
知识点二:眼睛及视力矫正例2.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初中物理复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模块一眼睛和眼镜【一、知识点】1.眼睛:人眼好比是一架照相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经视觉神经传导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了视觉,人便看见物体。
眼睛成像原理2.眼睛的视觉原理:当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从看近处物体到看远处物体,晶状体变薄,像才能落到视网膜上3.近视眼及其矫正:(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形成原因:晶状体变凸,无法恢复,折光能力变强,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3)矫正办法:利用凹透镜使得光线发散,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这样的凹透镜就是近视眼镜。
4.远视眼及其矫正:(1)形成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变弱,近处物体发出的光会聚点在视网膜后。
(2)矫正办法: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镜,使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这样的凹透镜就是远视眼镜。
5.眼镜的度数:D =100/ f (f为透镜的焦距,单位为“米”)。
【二、例题精讲】【例□★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贝改)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8.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C.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D.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解析:人眼相当于一部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A【测试题】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答案:B【例?】★人的眼球折光系统成像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B.放大镜C.照相机D.投影仪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解析: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实像;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如图所示:外乐鞫*荏闻网腹上更俅示左圜左一二国相机.应懂示急匆_答案:C【测试题】光线经眼球的晶状体折射后,能成像于视网膜.描述正确的是()光个凸透镜--- ■, ■1- ■- «------F F 用下图是小亮设计的正常眼球成像模型,下列A.凸透镜相当于视网膜B .蜡烛相当于晶状体C 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D .光屏相当于晶状体 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解析:人眼相当于一部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蜡烛相当于 物体,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只有C 选项正确.答案:C【例?】★★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的眼睛看到的物体总是正立、等大的,所以眼中的晶状体只能成正立、等大的像B .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具有确定的焦距,所以眼睛对太远或太近的物体都 看不清楚C .患近视眼的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应配戴远视眼镜D .人的眼睛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太强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解析: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 错误;B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不 变,人的眼睛是可以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的;故B 错误;C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所以应配戴近视眼镜, 故C 错误;D 、人的眼睛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看远 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故D 正确.答案:D【测试题】如图,与照相机相比较,眼睛的神奇之处是()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解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当看物体时,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而照相机成像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 镜头后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照相机成像是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人的眼球也是如此,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 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而且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即像距是不变的,照相机A .视网膜类似于胶片C .晶状体焦距可调节 B .D .晶状体类似于镜头 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是焦距是一定的,可以调节镜头伸缩改变像距.答案:C【例4】★★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答案:A【测试题】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应该配戴的透镜种类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项D正确.答案:D【测试题】小强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你认为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A.小强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小强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小强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小强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小强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说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属于近视眼,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答案:B模块二显微镜和望远镜【一、知识点】1.显微镜:(1)构造: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正立虚像),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放大倒立实像),载物台,反光镜等。
眼睛 眼镜 望远镜和显微镜练习

眼睛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练习一:填空题1.眼球的晶状体是通过来改变的,人的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2、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3、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_组_________组成,并且都是一个_________镜。
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物体时的光路,在A、B、C、D四个光路中,____描述了正常眼睛的成像情况;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矫正远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5.显微镜之所以能将物体放大多倍,是因为物镜成一个、的像,在目镜的焦点,在经目镜成一个、的像,经过两次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体。
2.望远镜的物镜成、的像,目镜成、的像。
6. 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二:选择题7.眼睛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与下列成像原理相似的是()A平面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8.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B.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C.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D.远视眼看物体时,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9.做眼保健操对人的眼睛所起的作用是()A.使眼睛漂亮B.缓解眼肌的疲劳,增强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作用C.使眼睛的瞳孔放大D.使玻璃体更透明10.小明经过测量后,得知自己近视镜片的焦距是40cm,则镜片的焦度是()A.250度B.40度C.250度D.400度11.关于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老年人的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会造成远视眼B.来自近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前方C.需要戴发散透镜进行矫正D.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12. 关于透镜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近视眼矫正应该配戴凹透镜;B.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C. 放大镜实际上是一块凹透镜;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13. 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下图所示,则奶奶的老花镜为图中的( ) 14. 人在水中看不清水中的物体,但戴上潜水镜后就能看清了,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人眼只适宜在空气中看东西B.在水中睁眼看东西时,水进入眼中影响视力C.水中光线太弱,射入眼睛的光线太少,人无法看清物体D.光从水中射入眼中和从空气中射入眼中折射情况不同,致使物体射来的光线无法会聚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15.参照上题的判断,选出以下的正确说法A.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实像B.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C.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来源:]D.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16.医生在用显微镜化验样本时,总在不停的转动显微镜上的一个按钮,这是在()A.调节物镜的焦距B.调节目镜的焦距C.调反光镜的方向D.调整物镜与目镜的距离使像清晰.17.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有发散作用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5)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成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 太薄 太弱 2、矫正: 、矫正:
配戴用凸透镜 会聚 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 配戴用凸透镜(会聚 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 凸透镜 会聚)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
2.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 2.下图的四幅图, 下图的四幅图 是( )
A.①②
B.①③C.②④来自D.③④3.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二次成像的说法中, 3.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二次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二次成像的说法中 ( ) A.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 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 A.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B.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 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 B.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C.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 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 C.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 D.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4)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及其矫正
A.成因: 成因: 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 太厚 太强 B.矫正: 矫正: 矫正
配戴用凹透镜 发散 做成的近视眼镜矫正。 配戴用凹透镜(发散 做成的近视眼镜矫正。 凹透镜 发散)做成的近视眼镜矫正
2.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 显微镜: 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 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 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 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 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 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 不见的小物体了。 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 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望远镜 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 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 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 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 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 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 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物理中考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 知识讲解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原理;2.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3.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4.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5.理解显微镜将物体放大的原理和望远镜望远的原理。
【要点梳理】要点一、眼睛的结构1、构造:睫状体、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玻璃体等部分构成。
2、视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他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视神经系统传入大脑,就能看到物体。
3、远点: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
4、近点: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
正常眼睛的近点大约在10cm处。
5、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要点诠释:1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眼的观察范围大约是150°,而两只眼的观察范围就接近180°。
人的两眼观察范围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
人只有同时使用两只眼睛,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前后距离。
要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1)表现: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如图:2、近视眼的矫正:矫正近视眼,要抵消过度的折光作用。
可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使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如图所示。
要点诠释:1、近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距离,近点也比正常眼近,因此,近视眼的人习惯紧贴在书上看字。
2、近视眼是因为眼睛调节能力减弱或是眼球前后过长造成的,近视眼应选用适当度数的近视镜片进行矫正,近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
要点三、远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1)表现:远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发散程度较大,光会聚到了视网膜之后。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一、填空题1.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远____(填“大于“或“小于”)镜头的焦距,如图1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2.近视眼只能看清____处的物体,看不清____处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处的物体,看不清____处的物体。
3.近视眼的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发散,在眼睛前方放____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的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方,在眼睛前方放____透镜,可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4.如图2所示的眼镜的镜片是____透镜,这种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眼。
5.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___,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填“虚像”或“实像”),类似的应用还有____,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使这个实像成放大的____(填“虚像”或“实像”)。
6.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填“虚”或“实”)像,这个像是____(填“放大的”或“缩小的”),类似的应用还有____。
7.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3所示,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 mm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由于使用“谷歌眼镜”时,人眼到镜片屏幕的距离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明视距离,长期使用会导致近视,需要配戴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二、选择题8.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望远镜探索太空的是()。
A.哥白尼B.布鲁诺C.伽利略D.牛顿9.人在水中看不清水中的物体,但戴上潜水镜后就能看清了,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眼睛眼镜望远镜显微镜

《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修补一.基础知识:1.近视眼(1)人看到远处物体的原理:人眼的调节过程:睫状体______,晶状体变_____ ,焦距变______,对光的会聚作用变______,(折光能力变_____。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2)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______。
近视眼的成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近视眼的矫正方法:使用____________矫正。
2.远视眼我们都知道远视眼只能看清处物体,却看不清处物体(1)人看到近处物体的原理:人眼的调节过程:睫状体_______,晶状体变______,焦距变______,对光的会聚作用变______,(折光能力变______。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了。
(2)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______。
远视眼的成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使用____________矫正。
补充内容:度数越大,焦距越短,镜片越厚,折光能力越强。
度数越小,焦距越长,镜片越薄,折光能力越弱。
远视眼镜(凸透镜),度数为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度数为负数。
3.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凹面镜作为反光镜,起_________作用。
②物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成______、______的像。
③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成______、______的像。
(2)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和物体到眼睛的______有关。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_______,我们看物体越清楚,感觉物体越________。
4.望远镜(1)开普勒望远镜的基本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的物体拉近成
缩小的实像,而目镜又把缩小的实像进一 步放大为虚像。
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很大,能够会聚 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
开普勒望远镜原理:
物镜
目镜
A
F B2
F B1
B
A2
A1
第一次成缩小的 实像相当于照相机
第二次成放大的 像相当于放大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构造:目镜、物镜均为凸透镜 2、原理:
显微镜
物镜的作用
相当于投影仪
目镜的作用
相当于放大镜
望远镜
相当于照相机
相当于放大镜
三、视角
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 夹角。
aa
(1) 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 (2) 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 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视角与物体大小有关
视角大
a
视角小
a
距离相等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 体的视角小。
远视眼及其矫正
现象: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 看不清近处。 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 力太弱 结果:成像在视网膜后。 矫正:戴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作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成放大虚像 (放大镜)
1.结构
目镜(凸透镜) 物镜(凸透镜) 反光镜(凹面镜)
2.原理:
成放大实像 (投影仪)
物镜的作用是使得到物体放 大的实像,而目镜又把这一 实像作为物体进一步放大为 虚象.经过两次放大后就可 以实现显微的作用.
加强会聚在物 体上的光
2.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1)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专题精品

眼睛与眼镜基础知识:1.人的眼睛是一架神奇的“摄像机”,角膜和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看远处的物体时,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焦距(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让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时,使晶状体变厚,折光的能力,焦距,从而让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2.近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这是因为,因此来自远处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而到达视网膜时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为了矫正近视,应该用作眼镜片,使入射的光线经过透镜后变得,再进入眼睛,会聚点后移就落在视网膜上了.3.远视眼只能远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这是因为,因此来自近处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光斑.为了矫正远视,应该用作眼镜片,使入射的光线经过透镜后变得,再进入眼睛,会聚点前移就落在视网膜上了.4.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远点在,近点㎝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远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习题精练:1.物体通过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实像 B.正立、缩小、虚像C.倒立、缩小、实像 D.倒立、缩小、虚像2.有关眼睛病变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厚,使焦距变长,远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B.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厚,使焦距变短,远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C.远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薄,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D.远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薄,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3. 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5、.给你一副老花镜、一把刻度尺、一张白纸片,请你在晴天里测出它的度数,完成下列简要实验步骤:①把老花镜的一块镜片着太阳光,移动镜片后面的白纸片,直到上面出现一个、最亮的亮点。
②测出小亮点到镜片的距离即。
③由D = 100Φ= 求出这块镜片的度数。
④换用另一块镜片,,可求出另一块镜片的度数。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健康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视力,预防眼部疾病,并且可以让我们在面对电子设备和使用眼镜较多的情况下,更加舒适地工作和学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的方法和效果,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种健康方法。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的方法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的方法非常简单,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进行,每日至少进行3次,每次10-15分钟即可。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第一步:抬头仰望天空或者仰头看顶棚,让视线和头部保持垂直,并且保持舒适的姿势。
第二步:看向无物或者某个物体,然后集中注意力,使眼睛的焦点集中在物体上。
第三步:进行眼球运动,可以左右转动,上下转动或者进行圆形运动,每个方向练习3-5次,每次保持1-2秒钟即可。
第四步:进行瞬间调节训练,也就是让眼睛快速地从近距离调节到远距离,然后再从远距离调节到近距离,每次练习3-5次即可。
注意事项:☛在进行眼球运动的时候,不要过度用力,也不要快速转动,应该缓慢、平稳地进行。
☛看向物体的时候,要保持物体在距离你30-40厘米的位置,然后将视线集中在物体上。
☛在进行瞬间调节训练的时候,要保持调节时间短暂,以免引起眼睛的疲劳。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的效果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具有许多良好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预防近视:近视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眼部问题,而进行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近视的发生。
这是因为我们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可以保证眼睛的调节能力,避免眼睛的过度疲劳,从而降低近视的风险。
缓解眼疲劳:在我们面对电子设备工作或者长时间使用眼镜的时候,眼睛容易出现疲劳和疼痛的情况。
而进行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这种疲劳和疼痛,让我们更加舒适地工作和学习。
加强眼部肌肉:眼部肌肉的强健对于我们的视力非常重要,而进行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加强这些肌肉群,保证我们的视力更加清晰。
降低眼部疾病风险:当我们的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和疲劳的状态下时,就容易引起一些眼部疾病,如干眼症、角膜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要点与练习一. 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
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眼睛的作用及成像特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矫正。
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结构。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主要结构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它们的成像原理不同。
(二)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下面列表比较。
易混点:容易混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产生原因,分不清应戴什么镜来矫正。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
三. 知识点分析:(一)眼睛和眼镜知识要点:1.眼睛的原理:人眼看物体和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根据成像条件可知,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的像。
2.近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射光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
近视眼应戴进行矫正。
3. 远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的,远视眼应戴矫正。
学法点拨:眼睛的原理与照相机非常相似,在学习中可以把它与照相机做比较。
照相机的调焦是通过改变凸透镜与胶片的距离.而眼睛的调焦是利用品状体的厚度的自我调节来进行的。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有些人单靠自身的眼睛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就是近视眼或远视眼。
(二)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要点:1.显微镜:(1)结构:镜筒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
(2)原理:物镜能成一个、的像,目镜能成一个、 _______的像,经过两次放大因此我们看到一个、的像。
(3)作用:能看清微小的物体。
2. 望远镜:(1)结构:伽利略望远镜由一组凹透镜和一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望远镜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就像物体被“拉近”了。
学法点拨: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利用两组透镜的组合来看清微小或远处的物体,在学习中不要急于了解书本上的结论,应该根据已有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去猜想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组成,然后阅读书本上的知识,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对于显微镜和望远镜都应该实际动手操作一下,体验它们的物理原理。
【典型例题】(一)眼睛和眼镜一.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理解[例1]下面关于近视眼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近视眼根本看不清物体B.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C.近视眼应该戴凸透镜,使光的会聚点靠前,成像在视网膜上D.近视眼应该戴凹透镜,使光的会聚点靠后,成像在视网膜上思维分析: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所以A是错误的;晶状体变厚时,折射光能力变强,成像应在视网膜前,所以B是错误的;为了让像的位置靠后成在视网膜上,应选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使光的会聚点靠后,所以C是错误的。
答案:D二.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区别[例2] 仔细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和度数浅的有什么不同?思维分析:近视镜片是凹透镜;远视镜片是凸透镜。
度数深的近视镜对光线的发散能力强,表面凹度更大;度数深的远视镜对光线的会聚强,表面凸度更大。
答案: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镜镜片相对较平。
[例3]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
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1,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中的那一副。
思维分析:老花眼镜是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看近处的物体,凸透镜相当于一块放大镜,图中,甲、乙两镜都对报纸上的字有放大作用,故这两副眼镜都是老花镜,且两者比较,甲镜的放大作用更明显,即甲镜的放大作用更明显,即甲镜更适用于老花眼更重一些的眼眼,所以小明的爸爸应用图乙中所示的那副眼镜;图丙中,眼镜对报纸上的字有缩小作用,这是由于凹透镜对物体成缩小虚像的结果,图丙为近视镜。
答案:乙三. 探究性题眼睛和视力的矫正[例4] 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如图2,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
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3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1)你猜想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3)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其作用是。
思维分析:(1)凸透镜。
因为它成倒立、缩小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它相当于凸透镜。
(2)前方,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判断。
(3)发散光线(或使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或相当于使物体靠近)答案:凸透镜;前方;发散光线四. 物理与生活[例5]人眼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放大的虚像C. 正立缩小的虚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思维分析:眼睛的构造如同一架照相机,其晶状体与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来自于物体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光屏”(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二)显微镜和望远镜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的理解[例1]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B. 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C. 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D. 以上说法都不对思维分析: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实像,再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所以观察者最终看到的是虚像。
所以A是错误的;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实像,再通过目镜成放大虚像。
观察者看到的是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所以B是正确的;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成为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因此C是错误的。
答案:B[例2]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B. 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C.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D.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思维分析: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是镜筒,镜筒内有两只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将被观察物体成一放大实像,然后再由目镜成一放大的虚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答案:D【模拟试题】(一)眼睛和眼镜达标自查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们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形成物体的像。
2.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立的(填“正”或“倒”)。
3.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
折光能力太强。
使远方某点的光会聚在的________面(填“前”或“后”)。
而远视眼正好相反。
所以,近视眼应用镜进行矫正。
远视眼应用镜进行矫正。
4.人眼的晶状体可以凋节。
如图所示。
在A、B、C、D四种光路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
描述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5.人上了年纪以后,一般容易产生老花眼。
那是因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下降,不能有效使晶状体收缩,所以不容易看清近处的物体。
所以老花眼应该算是视眼的一种。
6.人眼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A. 正立放在的虚像B. 倒立放大的虚像C. 正立缩小的虚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7.老奶奶患有近视眼,看报时要用放大镜。
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楚的像,她常常这样做()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B.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C.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8.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
小红爷爷的老花镜戴着正合适,但不知道老花镜的度数,你能帮小红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吗?所用器材:操作步骤:计算公式:9.小午在学习了“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知道了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射来的光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如图甲所示。
小午想能否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这套装置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模糊的情景呢?请你帮小午完成这一实验的设计并描述实验现象。
在实验中增加什么器材可以进一步模拟近视眼的矫正?说出你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10.小红的妈妈带小红到医院去做了治疗近视的准分子手术,已戴了几年眼镜的小红一下子就把眼镜取掉了。
根据你的知识,你能猜想一下准分子手术是怎么做的吗?和同学一起查阅有关资料并到医院现场调查,看一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11. 社会调查:结合近视眼的特点——睫状体紧张无法放松,晶状体变厚无法变薄,想一想生活中导致眼睛近视的行为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并将导致近视的原因在这里做一个归纳。
12. 阅读材料: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
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正常人的远点在极远处。
眼睛所能看清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人的近点约距眼10cm。
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从眼的光心向物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
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人眼能看到的像是的像,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2)正常眼睛观察的最近距离为,最佳距离为。
(二)显微镜和望远镜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像(填“虚”或“实”),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再次将这个像成放大的(填“虚”或“实”)。
2.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像(填“虚”或“实”)这个像是(填“放大的”或“缩小的”),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是为了。
4.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是为了。
5.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6.显微镜下方常用一个小镜来做反光镜,这一小镜是()A. 平面镜B.凸面镜C. 凹面镜D.三棱镜7.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把口径加大的目的是()A.会聚更多的光B. 成像更明亮C. 增大视角D. 以上说法都不对8.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天文望远镜,其物镜到目镜的距离是()A.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和B.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差C. 任意距离都可以D. 以上都有可能能力提高9.小午和小华在望远镜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小午认为:“望远镜的两个透镜的焦距是不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