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米的认识(信息窗2)》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的认识》参考教案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97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预习要求:
仔细读课本97页图,你能继续编出小故事吗?小裁缝又遇到了什么难题?你能尝试帮他解决吗?
预习检查:
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谈,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
1、师傅在用尺子给阿福量衣服;
2、师傅说阿福的身长是1米;
3、徒弟说阿福的身长是100厘米;
4、阿福说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对呀,到底是1米还是1厘米呢?(生也陷入思考)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怎样解决“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小组讨论,找出解答方法。
生答:先要知道1米有多长,100厘米有多长。
教师可利用米尺向学生介绍1米有多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长度单位“米”。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软尺量出1米的长度,并观察一下是多少厘米,从而发现米和厘米的关系。
(100厘米就是1米,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表示。)
板书:1米=100厘米
2、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感知长度单位“米”。
(2)学生活动:让学生用手比画出1米的长度,或在地上画出1米的线段,用步迈一迈1米大约有几步。
3、估一估
找出一些物体让学生估一估它的长度,引导学生用“比1米多一些或少一些”,“比1米多的多或少的多”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形成“米”的长度单位。
三、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说给你的同桌听。
限时作业
1、在○里填上>、<或=。
3米○3厘米 60厘米○100厘米20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4米50米○5米
2、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 1米 1厘米 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