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的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教研究
、
浅谈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的把握
何兆丽
(辽宁省抚顺市群众艺术馆,辽宁抚顺113100)
摘要:在众多的音乐艺术形式中,声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声与乐的艺术融合,其中情感的表达更将声乐本身的艺术魅力展示出来。
因此,有人将情感作为声乐的灵魂,换而言之,就是说在声乐表演中,正确把握作品情感,才能真正实现声乐艺术的深刻内涵。
就演唱者本身来说,要深入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结合自身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较高的艺术手段,将声乐作品情感充沛地表达出来,进而感染听众情绪,激发听众共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声乐艺术本身魅力彰显出来。
笔者从声乐教学视角出发,从演唱者和作品创作者的双重角度入手,结合创作背景、旋律、作品内容,浅谈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把握作品情感。
关键词:声乐教学;作品情感;把握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6-0207-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6.103
情感本身属于精神意识范畴,从哲学的情感概念来看,就是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直白地说,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过
程中对事物本身产生的自我理解,也可以说成是对事物本身的
不同看法或者观点。
就艺术而言,无论声乐还是美术,情感是艺
术作品的灵魂。
在声乐作品中,创作者将自身对声与乐的主观理
解融入到每一个乐符中,然后有规律拼凑,演唱者也对作品的情
感进行二次加工,融入自身对声乐的理解,最终通过声乐舞台效
果,将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表达出来,感染听众。
因此,声乐艺术
效果的表达,必须透过乐符本身,深入发掘理解作品深层次的情
感,这也是当前声乐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一、情感把握对声乐表演的重要意义
声乐表演的主体是演唱者,也就是演唱者是声乐作品的直
接表达者。
一般情况下,演唱者在自身对声乐理解的引导下,通
过声音、动作、表情等将自我理解的声乐形象在舞台上塑造出
来,进而将声乐作品的艺术思想表达出来。
对于声乐作品的表
演,要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或者更高的艺术效果,除了不断提
高自己的表演和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理解外,加强对声乐作品情
感的把握则是另一个重要路径。
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将“声情合一”作为声乐表演的最高境
界,随着外国声乐理论的传入,“声情并茂”成为声乐表演的基本
要求。
从当代声乐理论来看,所谓的“声”我们可以理解为技术、
技巧,也就是声乐表演中所用到的技巧和技术,“情”则是表演者
对声乐作品情感的理解以及在表演中对情感的表达。
在声乐表
演中,既不能抛开“声”单独说“情”,也不能只说“情”而不管
“声”,“声”“情”一体是声乐表演的基本要求,二者一体,才能通
过声乐表达技巧将声乐作品情感表现出来,增强声乐艺术感染
力和影响力,进而实现声乐艺术的核心价值。
没有情感的声乐不
是声乐,任何一位优秀的声乐艺术家,都是技术与情感的统一,
都是声情合一的追求者和践行者。
前苏联著名声乐艺术理论家高尔基曾说,如何精准地把握
情感是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环节,只靠技术来完成声乐表演的
艺术不是声乐艺术。
我们今天所论及的声乐艺术表演也是这样,
声乐作品本身只是声乐表演艺术的一部分,但重点是如何将作
品本身所包含的艺术情感表达出来,这需要表演者自身高超的
表演技巧,也需要表演者对情感的准确把握。
现代声乐教学过分强调声乐表演的技巧,忽视了对情感把
握的教学,如此,现代的声乐表演者照谱演唱的基本能力较强,
但对情感的把握不够精准,感染力和影响力也不及预期。
所以,
现代声乐教学必须从“声情并茂”的基本要求入手,做好声乐技
巧和情感把握的教学。
另外,对于相同的作品,不同表演者表演出的效果可能是不
同,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表演者经历、学历、技巧不同,对作品的把
握也不同,因此,不同的表演者不同的声乐表演风格,给声乐表
演艺术更丰富的表演张力。
二、声乐教学中对作品的情感把握
(一)把握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作品旋律和歌词入手,把
握声乐作品情感
任何声乐作品的创作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也就是说,想准
确把握声乐作品情感,就必须从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深入
了解作品情感基调,再从作品旋律和歌词入手,深入把握作品艺
术内涵和情感。
也就是在声乐教学中,要做好时代背景与旋律歌
词的教学,做到相辅相成,进而让学生在作品的情感把握上寻找
到更好的办法。
一旦学生有了合理的方法,就能很好地把握作品
的情感。
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它诞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之
后,整首作品时代氛围浓郁,不仅有1978年的政治因素,而且还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同时,它的旋律简洁优美,词曲之
间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
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的总体调都是对
伟大决策的赞美,对人们希望美好生活的表达。
因此,在对这首
作品进行表演时,就需要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出来,同
时,也要将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生活的乐观奋斗精神表达出来。
(二)深入挖掘声乐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风格
作品内容是围绕作品中心思想创作的,声乐作品也是如此,
只有深入挖掘声乐作品内容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
就好比
我们要为一部作品选择合适的配乐,先要搞清楚这部作品讲的
是什么,整部作品想表达的是喜悦还是悲伤,其中的人物形象的
性格是什么,等等。
对于声乐表演的教学来说,一定要强调表演
过程的差异,也就是情感丰富多彩的变化对表演有着很好的推
动作用。
所以,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根
据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和人物的把握,推动情感的表达。
如在1987年版《红楼梦》的《葬花吟》中,在进行教学时,一
20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02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文教研究
定要让学生先了解林黛玉的人物性格以及《红楼梦》故事情节,也就是在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不断调节自身情感,进而在表演中表达情感。
《葬花吟》说的是林黛玉,就是将林黛玉不受封建思想污染“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的本质表达出来,歌词中饱含了对林黛玉不畏强权、冰清玉洁的赞美。
所以,在表演时必须将自身带入歌词,在充分把握林黛玉形象和作品内容的前提下,把握作品情感基调。
(三)做好作品的细节处理,确保情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一方面,从作品的词曲入手,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
作品的歌词是作品直接的外在表现,也是情感的直接载体,尤其是的歌词本身的创作也包含丰富的情感。
从情感本身来说,情感需要通过歌词完美展现。
所以,要想把握作品的情感,第一要务就是要做好词曲的处理。
如在咬字和吐字上,就必须要遵循声乐表演的规律,及时纠正自身读音。
由于不同的作品情感也不同,咬字吐字的特征要求也不同。
在声乐表演中,欢快的作品咬字和吐字就要灵活处理,节奏上也要强烈一点;一些激昂的作品在咬字和吐字上就要注意用力,节奏上则要注意韵律的把握;在一些抒情性较强的作品,咬字和吐字上就要深情、柔和一点,旋律上尽量缓一点;而在一些民族声乐作品的处理中,咬字和吐字尽量尊重当地一些方言发音,进而更加生动地表达情感。
另一方面,做好前奏、间奏、尾声的处理。
首次,对于前奏的处理。
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在讲前奏时,强调“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说在前奏处理中,要先融入情感的表达,这就要求表演者在表演前仔细揣摩创作者所营造的情感内涵,接着就是二次加工,就是将自己对情感的理解融入其中,在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前奏训练中,尽量做到角色带入,也就是要尽量把情感融入前奏。
笔者建议,在前奏中通过歌曲渲染营造的情感氛围,使听众在尚未进入表演就能体会整首曲目的情感渲染,进而提前增强声乐表演的感染力,促使听众尽快进入声乐作品的情感氛围中。
其次,在间奏的处理中,要注意情感的承上启下作用的发挥。
在间奏环节,歌曲虽然停止了,但情感的表达不能停止,也就是要将上段歌词的情感转移到下段歌曲的情感中。
有的歌曲上段情感与下段情感情绪不同,自然演唱者也要及时调整自身情绪,根据歌词的变化及时调整情感的变化,但切忌不能过分突兀的转变,而是借助间奏确保情感表达尽可能平缓自然;对于一些娱乐歌曲的演唱,则可以借助舞台氛围的变化,调整自身情绪,利用间奏将听众从上段情感氛围中带入下段情感氛围。
最后,是尾声环节的处理。
有的声乐作品在尾声上,拖得比较长,有的作品甚至在演唱结束后,还有尾声,演唱者要确保将唱态保持到尾声结束,让听众在欣赏完作品后,有一个回味的过程,给广大听众“余音绕梁,三日不觉”的艺术体味。
(四)正确处理表演中的各种关系
一方面,处理好“声”和“情”的关系。
前面我们讲到,声更多的是技巧,情则是内涵,如果表演者演唱基础较差,很难实现声情并茂,自然也就无法实现表演的完美效果。
声乐表演艺术效果的表达,必须处理好声音与情感、技术与内涵的关系,即:声音的表达是一种技巧,情感才是声乐的灵魂,在声乐演唱中,只有做到以情夺人、以情促声、声情并茂,才能真正实现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所以,在声乐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重视声情关系的正确处理。
另一方面,把握技术的情感的关系。
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过分强调演唱技巧的练习,导致学生在声乐演唱中唯技术倾向严重。
如在上课前的十几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先开嗓训练,以确保在上课过程中嗓音处于最佳状态。
但过多强调技巧的训练,将教学重点放在技巧的训练上,舍本逐末。
只有将情感把握与技巧训练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将其转变为合适的练声曲或半音模式训练,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
三、结语
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从创作到演唱结束,不单单是创作者花费大量的心血作词、作曲,还有演唱者深入研究词曲,挖掘创作者营造情感内涵,更有在演唱中,将自身对情感表达表演出来,感染听众,获取情感共鸣。
所以,在声乐作品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区分技巧、情感的重难点教学,在加强训练学生技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作品深层次的情感,并在演唱中充分地表达出来。
笔者分享了如何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声乐教学效率和质量,以为新时代声乐人才的培养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劼倩.从观念到唱法——
—我的民族声乐演唱观[J].艺术评鉴, 2019(18).
[2]马玲.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其表达手法探究[J].四川戏剧,2015(03).
[3]姚静.歌唱中情感尺度把握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5(07).
[4]邱晶晶.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当代音乐,2018(09).
208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