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4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
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一、选择题1.黄宗羲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这表明黄宗羲( )A.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B.循天下之公C.认为决定是非的是学校 D.主张学校是培养公民的重要机构2.苟子日:凡兼人(让人服从)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这表明荀子( ) A.主张以德服人 B.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提倡法制 D.主张兼爱,非攻3.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后被称为“六经”。
政府表彰“六经”,开始提升儒学地位可能出现于( )A.春秋 B.战国C.秦朝 D.汉朝4.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了起来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5.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6.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孔子释‘礼’为‘仁’,把这种外在的礼仪改造为文化——心理结构,使之成为人的自觉即自我意识,使人意识到他的个体的位置、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即现实世间生活之中;在这种日常现实世间生活的人群关系之中,便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成、心灵的满足或慰安。
”据此对儒家思想分析正确的有( )①“礼”与“仁”两者相辅相成,要把外在形式的“礼”内化为人的精神自觉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③其主张贯穿讲求实际功利精神④教导人不仅要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有社会责任感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据史书记载:关羽兵微将寡屡战强大的曹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曹七军,一战成名;盛名之下,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
高考历史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解析版)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命题规律从考查角度看,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从试题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尤其是百家思想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方面;从考查方式,多以文言文材料切入,结合教材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复习建议1.认真品读教材,精读教材,注意前后左右的联系,阅读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将教材读深读透。
2.对古代中国的思想要梳理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搞清每个时期儒家文化的新发展及其背景;对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重点要牢记基础知识。
同时对思想文化的发展要了解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
3.对全国卷真题和模拟题要反复精研,深入拓展,举一反三,悟深悟透。
试题大观选择题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8年全国文综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文献中商汤“网开三面”的典故,说明他的仁德甚至实施于禽兽,对比夏桀的暴政,因此得到诸侯和人民的拥戴,成功“革夏命”建立商朝,因此A项正确,全面阐述了题干材料的意思。
文献记载的个别人一次狩猎现象不能说明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就是捕猎,依据所学知识,夏商王朝已经进入农耕文明,农业才是是主要的经济活动,B项的论断以偏概全,因此错误。
C项也是只看到表象,D项更是武断地不符合实际的推断,都不选。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及对材料信息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
《史记》的这一记述宣扬了儒家提倡的“仁政”思想。
本题也体现了传承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导向。
部分涉及关注生态保护时事热点。
答案:A。
2.(2016年全国文综课标Ⅰ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河南省20XX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本资料收集整理了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新乡市、开封市、驻马店市、周口市、焦作市、信阳市等市和部分重点名校20XX年10月份以来期中、期末、适应性考试、模拟考试等各类考试的历史试题,按照专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1.(2016·洛阳二模·25)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
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
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魏晋玄学()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2.(2016·洛阳二模·24)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
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
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
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A.宣扬“天人感应”的理论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3.(2016·六市一模·27)明代《宋元学案》中评述说:”宋朱(熹)者诋陆(九渊)为狂禅,宋陆者以朱为俗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户,几如冰炭矣。
……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盂。
即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此评述意在()A.说明理学和心学家理论和实践不一致 B.认为陆九渊的思想是佛教思想C.劝说朱熹和陆九渊停止互相攻击双方 D.说明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4.(2016·六市一模·24)20XX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
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思想文化史专题)精品PPT课件
一、中国古代史各单元导言
把握阶段特征,形成历史通感。
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知识梳理
Ⅰ、中国古代思想及变迁之大势 Ⅱ、中国古代教育 Ⅲ、史学 Ⅳ、科技工艺
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重点讲解
Ⅰ、中国古代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 Ⅱ、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 Ⅲ、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Ⅳ、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地位变化及其原因 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Ⅵ、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Ⅶ、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思想及变迁之大势
2、第二阶段,以儒学主体的神学迷信。
西汉以来儒学的发展演变 ②、宋明理学:
程朱学说经历代统治者推崇成为居于正统的官方哲学,世人习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朱理学”。
背景:
唐代中期以来现实变化,延续千年的经学体系既不符合时代认知, 也不适应现实需要;佛道盛行又冲击着儒家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纲 常。由此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继承孔孟道统”。
1、第一阶段,由原始宗教到理性觉醒。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背景:
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士”阶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 对变革提出不同方案,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 页。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 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儒家: 孔子以“礼”和“仁”的思想为核心。认为必须重建周礼权威,遵 循宗法制度,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恪守传统的等 级秩序;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认为“仁”就是“爱人”, 以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以“义”作为判断所有 事物的价值标准,使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 精神。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将孔子 “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 政。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从“性恶论” 出发,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政治上 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法家: 韩非子肯定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提倡“以法治国”,倡导激进的 功利主义,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理论,因此受到当政者的欢迎。然 而法家提倡专制独断、严刑峻法,消极作用也极明显。 道家: 老子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的态度,认为仁礼法治乃徒生是非,主 张“无为而治”、消极遁世,鄙视物质享受和追名逐利;道家思想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考纲解读】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 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专题讲解】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与孔子、孟子、荀子及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意为数量多,有儒、墨、道、法、阴阳、杂、纵横、兵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各派从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宇宙和社会的看法。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经济兴起,井田制崩溃,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改革图强,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士大夫崛起。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但他主张的“礼”是“周礼”,奴隶社会等级之礼。
高考历史 二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学文艺
3.百家合流是百家争鸣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百家争鸣在前期 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则主要表现为合流,如荀子的 “礼法并用”。
4.中国哲学侧重于对社会的研究,趋向专制、集体、等级秩序; 西方哲学侧重于对人的研究,趋向个体、民主、平等。但二者 都重视人的修养、道德和知识问题。
高考真题·再回放
命题主线·考向突
解析 儒学在汉代称为“周孔之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 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五经”多是 记载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因此说儒家思想植根于久 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项。“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 并非是为了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排除A项;汉代儒学是 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排除B项;秦始皇的“焚书坑 儒”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因为仍有人将儒家经典和其它一些 古书埋藏起来后传诸于世,排除D项。 答案 C
5.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传 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 点。
6.反映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政治斗争,所体现 的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
[史料·研读]
史料一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 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 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 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 (1)从史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每一领域 填入一项即可)。
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
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复习学案: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学案]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备考说明】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思想、灿烂多彩的文化以及世界领先的科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
所以,最近五年山东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十分突出,特别是关于思想部分的内容,更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每年都有题目涉及。
2007,2008,2009,2011,五年中就有四年在高考题目中出现了问答题,要么在27题中某一小题,要么在29题中某一小题。
因此对于本专题的复习应予以高度重视。
复习重点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儒学”以及“重要科技成就"和“文学艺术成就"等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上.另外在2011年高考备考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阶段特征,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重中之重。
2.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科技发明特别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3.从总体上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文学艺术的阶段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关注京剧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成就。
4.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复习本专题内容应注意结合政治文明历程和经济成长历程中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深刻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注意各个时期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的时代特征.5.用唯物辩证法观点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既要看到辉煌的一面,又要看到不足的一面;既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又要避免盲目自大.【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古代中国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开始形成,并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从汉代开始,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之后,儒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加以吸收,形成了宋代程朱理学.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新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新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
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
当时的自由讲学( )A.均主张社会转型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2、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
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4、“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
”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A.仁者爱人尊君爱民B.崇尚贤能厉行节俭C.奖励耕战与民休息D.厉行赏罚崇尚法治5、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6、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
这种“礼制”( )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7、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3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考试必备)
训练3 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
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
其目的是( ) A.巩固专制统治 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D.确立儒学独尊答案 C解析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专制制度,故孔子赋予“儒”新含义的目的不是巩固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是孔子的主要目的,故B 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新的政治制度没有形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学,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孔子的目的,故D项错误。
2.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 )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答案 C解析材料中老子“少私寡欲”与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的现象,故A项错误;要求控制欲望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老子与孔子的思想均要求控制欲望,说明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故C项正确;老子与孔子要求控制欲望不会直接导致贵族社会的瓦解,故D项错误。
3.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
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答案 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缺少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与材料中“‘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不符,故A项错误;儒家和墨家的思想盛行与材料“兼儒墨,合名法”不符,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是为寻求新的治国之道,但与材料“兼儒墨,合名法”“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不符,故C项错误;从“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可知在思想界出现了融合统一各派学说的趋势,故D项正确。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考点综述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和影 响及科技文学艺术等。诸子百家思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 明末清初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古代科技、绘画艺术是高考命题 考查的重点。
专题备考引擎
考向预测 (1)从内容和题型看,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异同、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反封建民主思想及儒学地位变化、四大发明的影响、书 画艺术的成就与特征等仍可能是2012年高考命题核心考点;主流思 想命题仍然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科技文化命题以选择题为主。 (2)从命题角度看,命题可能从传统文化代表人物角度考查其主 张、成就及影响,考查传统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文化现象的理解; 还可能将古代科技、文学、艺术与时代政治、经济之间关系联系起 来综合命题考查。 (3)从关注社会现实热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角度看,综合考 查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特别是儒学中优秀合理的成份,如和谐理 念、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以德治国以及伦理道德中的仁义诚信 等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 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 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变式题 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 思想。材料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后), 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 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 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显然 材料符合法家的君主专制等主张,故答案为A项。
变式题 C 【解析】 阅读材料,可知序言中不记录与 商业有关的生产技术,说明体现了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的思 想,排除A项,C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与材料含义不符。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知识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知识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教案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专题知识梳理】一、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1)经济: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___________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
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__________,诸侯士大夫崛起,___________势力壮大。
(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4)思想:学术下移,_________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流派代表及主张:派别代表主张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法家韩非子(商鞅)墨家墨子3.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理论依据(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背景:(1)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加强,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2)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为董仲舒阐发儒学思想提供了良机。
2.特点:以《》为基础,融合家、黄老之学以及思想形成的新思想体系。
3.内容:(1)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的主张。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4)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从儒家的“仁政”思想出发,提出了“限田、薄敛、省禁”。
3. 影响:(1)积极性: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地位,有利于巩固和稳定。
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经典历史高考试卷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一)选择题(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训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考点4及答案
: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考点题1:著名历史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题2:在伦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题3:“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内心反省D.经世致用题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题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题6:竺可桢说:“自我国子之能谈者,稀如凤毛麟角,而在当时(11世纪)能以近世之精神治者则更少”。
11世纪“潜心研究,为中国术增光”,在其著作中记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家是()A.葛洪 B.沈括.宋应星D.徐光启题7:中国古代十分重视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有一部著作记载了十进位值制计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这一著作应该是()A.《周髀算经》B.《九章算术》.《缀术》D.《齐民要术》题8: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之外,一种新文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题四 古代西方政治思想文化
专题四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文化一、选择题1.(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5题)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
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故选D。
【答案】D2.(2012·山西晋中市四校联考·6题)假如在公元前5世纪时,有一个雅典人经营橄榄园发家致富后,准备钱让儿子接受教育,以方便其儿子更快地走上雅典社会并适应政治形势。
他可能聘请()A.有高强度运算能力的老师 B.有较高外语水平的老师C.研究和教授力学的老师D.有较强思维能力和较高表达水平的老师【解析】本题考查雅典公民素质。
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公民都可以在公民大会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进行辩论,故雅典人比较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答案】D3.(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8题)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除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
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 C.人人平等 D.机会至上【解析】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就是一种直接民主。
【答案】A4.(2012·河北沧州高三复习质监·6题)伯里克利指出:“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雅典人“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应该是在哪一机构()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解析】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江苏省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 第3讲古代中国的思想
第3讲古代中国的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明朝中后期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表现出新的特征。
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他们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促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某某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2011年的高考中,某某卷21、卷15、3、某某卷27、某某卷3等以此命题,其中某某和某某还出了大题目,出现的频率较高。
(2011·某某卷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思路点拨】本题以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观点为突破口,考查了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新特点和学生对于有效信息的阅读和提取能力。
要用排除法,A、B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故选C。
儒家的民本思想和某某思想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观的一项重要内容。
儒家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对国家的盛衰兴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求执政者重视民心民意,制定政策要考虑到民众的利益和愿望。
从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以天意警告统治者不要实行暴政),一直到黄宗羲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儒家的民本思想一直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对于传统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这种民本思想与现代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某某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它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某某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
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的特征。
2012高三历史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4古代西方政治思想文化
2012高三历史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四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文化一、选择题1.(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5题)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
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故选D。
【答案】D2.(2012·山西晋中市四校联考·6题)假如在公元前5世纪时,有一个雅典人经营橄榄园发家致富后,准备钱让儿子接受教育,以方便其儿子更快地走上雅典社会并适应政治形势。
他可能聘请()A.有高强度运算能力的老师 B.有较高外语水平的老师C.研究和教授力学的老师D.有较强思维能力和较高表达水平的老师【解析】本题考查雅典公民素质。
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公民都可以在公民大会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进行辩论,故雅典人比较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答案】D3.(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8题)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除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
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 C.人人平等 D.机会至上【解析】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就是一种直接民主。
【答案】A4.(2012·河北沧州高三复习质监·6题)伯里克利指出:“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一、选择题1.(2012·浙江杭州高三第三次月考·26题)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知之为知之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解析】考查孔子的思想内容。
关键信息: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
有教无类是指不论身份高贵与低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
【答案】B2.(2012·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A.“克已复礼” B.“民贵君轻”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德服人”【解析】考查孔子的主要思想。
首先我们应把握题干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而题干的关键句: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揭示主题;依据主题,结合孔子的思想,B项为孟子之学说,排除;D 也不是孔子之思想,出自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A项虽然是孔子思想,但与主题不符,所以正确选项为C。
【答案】C3.(2012·福建漳州毕业班质检·14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
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解析】意识形态的发展成型应属孔子的儒家学派,而春秋时期正是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不断涌向的时候,其中儒家学派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支,更为后期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基础。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4.(2012·安徽皖南高三联合测评·1题)2011年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A.《道德经》 B.《孟子》 C.《四书章句集注》 D.《日知录》【解析】本题考查老子思想。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主张万物的本源是道,道生自然。
老子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正确答案为A。
【答案】A5.(2012·浙江金华文综知识竞赛·12题)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克复周礼。
下列言论中,体现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是()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②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①④【解析】关键信息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表示意志坚决‛①项中‚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即使是死去了,他依然觉得有很多责任没有尽到,不是吗?就是这意思;③这句话的意思也是明知不可能,但也要去做,去探索;②的意思是要适时而变,可以做到;④是要遵循周礼的规定,也是可为的。
故选B。
【答案】B6.(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2题)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先秦儒家思想。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是其他学说无法相比的,所以梁启超说: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AC是儒家学说影响形成的原因,D项对政治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B7.(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3题)“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推动了‚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发展。
【答案】B8.(2012·西安八校联考·1题)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实施仁政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
就是仁人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据此各选项,本题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B9.(2012·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D.教化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孔子。
本题关键在理解孔子所述的含义,‚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意为‚‚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可以看出他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治。
可以看出其意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故选A。
【答案】A10.(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1题)《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材料表明孔子强调()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解析】考查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八佾‛是只有天子才有的,大夫是不能享有的,如果有那就是僭越周礼,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
【答案】C11.(201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18题)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解析】本题考查孔子。
君君臣臣的思想源于西周的礼乐制度,体现孔子‚礼‛的主张,故选B。
【答案】B12.(2012·广东高三百校联考·12题)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
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解析】关键信息是:‚作揖行礼‛‚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以此可知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道德规范。
A是墨家的尚贤;B是法家商鞅的以暴制暴;D是道家的无为思想;C 是孔子的言论,体现的就是仁和礼的思想。
【答案】C13.(201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10题)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
抓住关键词‚民‛,可以看出是儒家的‚仁‛的思想主张,体现民本的思想,故选B。
【答案】B14.(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5题)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加强中央集权 D.兼相爱、交相利【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流派。
‚民贵君轻‛属于孟子思想。
A项属于荀子思想,C项属于法家思想,D项属于墨子思想。
秦朝二世而亡,主要亡于秦始皇的暴政,从反面说明了孟子仁政学说的正确性。
【答案】B15.(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3题)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A.人性善恶有别 B.是否实行仁政C.是否主张“礼” D.是否追求气节【解析】本题考查了孟子和荀子各自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BCD三项为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主张,不存在两人不同看法问题。
本题应选A项,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于有些成为不善良的人,这不能归于天生的秉赋,儒学的功能就是积极引导,防止人变恶。
而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善是后天的人为而形成的,是后天礼法教育的结果。
【答案】A16.(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解析】A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大意是: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
B项‚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大意是:如果君主把臣下视作粪土、草芥,那么大臣会把君主当作仇敌。
C项‚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大意是:与他的理想不相合的国君绝不事奉,不是他喜欢的百姓,就不使用,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为国家人民服务;天下混乱无道,就辞官隐居,这是伯夷的作风。
D项‚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大意是说助长君主的恶行,他的罪名小;迎合昏庸的君主,引他去干坏事,罪名就大了。
据引本题选B 项,这一言论最可能导致朱元璋的不满。
【答案】B17.(2012·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1题)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