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背景下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摘要】:园本课程班本化是以班级为基点的园本课程实施过程。
班本课程
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让孩子成为发展的主人。
基于孩
子的兴趣、问题、需求等,进行建构与实施。
【关键词】: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
儿童是幼儿园课程永恒的起点与归宿,只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个真实的儿童,
课程才会散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大班孩子思维活跃,有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而乡土资源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儿童可闻、可见、可知的,更是日常生活
中儿童津津乐道讨论的焦点话题。
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家乡本土资源的
了解严重缺失,这将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此在主题“我的家乡”背景下,我们以
班本课程《家乡的桥》为例,进行建构与实施。
一、兴趣导向,价值识别
(一)盘点丰惠课程资源
丰惠镇拥有深厚的自然、文化历史底蕴,老街古色古香的建筑、历史悠久的
古桥、风景优美的凤鸣山,流传深远的梁祝故事,朗朗上口的当地民谣、童谣……是一本厚厚的幼儿园课程的“活教材”。
(二)源于孩子的兴趣导向
每个人都有一份难舍的家乡情怀,对于孩子们而言虽未建构完整的家乡概念,但随时随地能接触到家乡的人、事、景。
生活中,他们会模仿着成人学说几句土话,并为此感到滑稽而哈哈大笑;郊游后,他们会带上照片津津乐道地介绍家乡
的景点有哪些好玩的;同时,老街印象、古桥纵横、巷弄故事……处处遍布着家
乡的人文情怀。
虽然这些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可见、可闻、可知的,但是他们对家
乡的感知还是属于较零碎和表浅的。
基于孩子们的兴趣和问题,班本主题《我们
的家乡》顺势而生。
二、多维审议,主题架构
(一)审目标
结合指南精神、园本课程理念,解析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将主
题目标定位为:
1.能多感官了解桥的常见类型、基本构造、作用,初步了解家乡桥的发展史
和造型美。
2.通过观察、操作、试验,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式探究“家乡的桥”,激发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进对家乡桥的认识。
3.乐于用多种方式探寻表达对家乡桥的所见所闻,展望家乡的未来,体验、
萌发喜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为家乡感到自豪和骄傲。
(二)审内容
主题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需要幼儿在真实的“家乡文化”中去观察、体验、探索、发现并进行自我建构,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
根据目标我们
在游玩品实施路径引领下逐渐构架起实施内容,结合本土资源确定主题推进脉络:说桥、探桥、爱桥,由认知到行动体验至情感提炼层层递进。
而童谣《丰惠的桥》是通过多种形式多样表达,既是对各种各样桥的总结,也是对爱桥的情感性铺垫。
(三)审路径
课程主题目标是在实施中的,根据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我们从集体活动、
日常活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家园联系等作为主题目标的实施路径。
三、依托活动,助推发展(一)读懂孩子,解析教材
查询资料丰惠城内和近郊有古石桥19座,还不包括现代桥,日常孩子们对于桥的探究仍意犹未尽,更有孩子创意一座“好玩的桥”,家乡的桥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留下美好的印记。
而地方语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接触普通话,会说家乡方言的寥寥无几,在平时我们总能听到孩子们的半土半普通话,孩子们对方言最直观的印象是好玩、有趣。
基于孩子学说方言的情感共鸣,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话”方言平台,我园定于每周五为方言故事小广播,引导幼儿听乡音、尝乡味,用最亲切、最淳朴的方言来感受不一样的语言文化。
追随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我们因势利导,生发活动——童谣《丰惠的桥》,将朗朗上口的家乡话与桥资源有效融合。
(二)聚焦目标,架构环节
在主题目标下,分析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年龄及学习特点后,我们的活动目标制定如下:
1.学习用丰惠方言有节律地朗诵童谣,感受童谣郎朗上口的节律美。
2.体验丰惠方言的独特韵味,激发幼儿学说方言的兴趣。
3.增进对家乡桥的认识及热爱,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四、总结反思,经验梳理
(一)资源整合,链接经验
方言的学习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基于孩子对认知家乡各种桥的需求,创作本首童谣。
多样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句式经验的积累,引导幼儿层层深入式体验数字童谣的趣味性、节律性。
(二)策略优化,聚焦核心
1.优化童谣内容及节奏。
本童谣《丰惠的桥》是根据绍兴童谣《绍兴十洞桥》进行仿编,内容基于幼儿熟悉的桥,为了让童谣朗朗上口,我们罗列了幼儿调查后各种各样的桥,并查
阅资料,现场查看,初步确定了童谣中十座桥,但是在朗读中发现很难记忆,没有一定的记忆规律和节律,而《绍兴十洞桥》为数字童谣,一是一字桥,数字童谣的特点非常明显。
童谣的优劣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为了优化童谣内容,我们寻访当地老人,丰惠“活”历史,罗列丰惠所有的桥名以及有些桥的“一桥多名”,最后确定了《丰惠的桥》,整体来讲符合数字童谣的特点及朗朗上口的节律美,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优化多媒体视频。
从单一倾听录音童谣到当地身穿民族服装老爷爷站在桥边打快板边念童谣的视频的策略优化,熟悉的环境、好听的家乡话、亲切的老爷爷,拉近自己与家乡的距离。
3.巧用情景再现法。
小小宣讲员的情景的导入,激发了幼儿有节律的大胆地用方言朗诵童谣的兴趣,同时通过对自己的朗诵的现场录音倾听至现场视频拍摄播放,引发孩子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我反思、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版.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