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粒细胞П型
根据颗粒有无等特征将原粒细胞分为 型 和П型: 型为典型的原粒细胞,胞质中无颗 粒; П型除具有型的特点外,胞质中有少许 颗粒。
早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2-25μm,较原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
形,有时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大,呈圆形椭圆形 或一侧凹陷,核常偏于一侧或位于中央。核染色 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细胞粗,核仁清晰可见。胞 质内含有数量不等,大小形态不一的紫红色嗜天 青颗粒。
颗粒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um,有的可达100um以上,常不规则.胞 核巨大.胞质丰富,胞质中充满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 而呈淡红色.周边可有少许血小板附着.
产血小板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um,有时可达100um,胞核巨大且不规则. 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胞浆极丰富,淡红色,颗粒可聚集呈 蔟.胞膜不清晰,其内外侧常有聚集的血小板.
幼浆细胞
胞体直径12-16 μm 。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常偏位;
核染色质较原浆细胞粗,染呈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深 蓝色、不透明,常有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 许嗜天青颗粒。
浆细胞
胞体大小不一,直径8~15 μm 。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较小,
占胞体1/3以下,核常偏位;核染色质聚集呈块状,副染色质呈 淡红色形似龟背状,少数呈车轮状;胞质丰富,呈深蓝色、不 透明,有泡沫感,有时胞质均呈红色或胞质边缘呈红色。常有 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2 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类圆形
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极 少,呈淡蓝色,常无颗粒。
原浆细胞
胞体直径12-25 μ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占胞体
的1/2以上,偏位或居中;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呈 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 有核旁淡染区,无颗粒,可有空泡。
蹄形、半月型,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 之比为1/2—3/4。核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粗 糙呈小块,出现副染色质,核仁消失。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6 μm,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A颗粒常无。其他方面基本同中性晚幼粒细胞。
嗜碱性晚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4 μm,胞核呈肾形,轮廓
不清,胞质内及核上可见嗜碱性颗粒。
血细胞形态
1-1 血细胞成熟过程规律
• 胞体:大 小 巨核小 大 • 胞浆: 细胞越幼稚,染色越深;
细胞越成熟,染色越浅淡 • 胞浆染色:深蓝(原始)---蓝色(早幼)---浅
蓝(中幼)---粉色 • 颗粒变化:无颗粒(原始)---嗜天青颗粒(早
幼)---特异性颗粒(中性粒、嗜酸 粒、嗜碱粒)。
原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4-25 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扭曲、折叠,有时
可有伪足。胞核圆形,稍凹陷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 曲。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呈细丝网状,为淡紫红色。核 仁1-3个,大而清楚。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灰蓝色 不透明毛玻璃样,其中可有空泡,颗粒无或少见。
幼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 μm ,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1-16 μm,胞体直径胞核多分
为两叶,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2μm,胞核可为3-4叶或分叶不明
显,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பைடு நூலகம்颗粒。
原始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8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
或类圆形,核膜厚,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 核仁1-2个,清楚,染成淡蓝色。胞质很少, 淡蓝色,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5 μm,胞核凹陷更加明显,与假
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大于3/4,形态弯曲呈粗细 均匀的带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副染色质 明显、透亮,核两端钝圆呈深紫红色。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1-16 μm,胞核与中性杆状核
粒细胞相似,胞质中充满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8-15 μm ,圆形。胞核圆形,居中,
占细胞1/2。核染色质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核 仁完全消失。胞质量多,无颗粒。由于血红蛋 白形成增多而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胞质呈不 同程度的嗜多色性(蓝灰色,灰红色)。
晚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 μm ,圆形。胞核圆形,占
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凝聚呈紫黑色的 团块状(称为碳核),胞质量多,淡红 色或灰红色,无颗粒。
胞体直径10-12 μm,胞核呈模糊杆状,
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4 μm, 胞体呈圆形,胞核分叶状,
常分为2-5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 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充满中性颗粒。分叶 核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另一种划分标准是核 桥(即核最窄处小于最宽处的1/3)。
伪足。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 凹陷切迹。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丝网状,核仁 有或消失。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可见 空泡和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
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2-20 μm,圆形或不规则,常可见伪足。
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马蹄形,或S形等。核 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小块状。胞质量多, 呈灰蓝色半透明毛玻璃状。胞质内可见细小, 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胞质内常有空泡。
中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20 μm ,圆形。胞核椭圆形,一侧开始
为扁平或略凹陷,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 比常小于1/2,核常偏于一侧,呈紫红色。核染色质 聚集呈索块状,核仁常无。胞质量多,呈淡红、淡 蓝色;内含细小,大小较一致的淡紫红色中性颗粒。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5-20 μm,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圆
• 胞浆量: 少 多
• 胞核: 核
体积由大---小,成熟红细胞无
• 染色质: 细致疏松---粗糙紧密块状
• 核膜: 不显著---显著
• 核仁: 清楚---不清---消失
• 胞核与胞浆体积之比: 大----小
• 细胞发育成熟过程:
原始---早幼---中幼---晚幼---成熟细
原红细胞
胞体直径15-25 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
幼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6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
或类圆形,核仁模糊或消失,核染色质较原淋 细胞粗。胞质少,淡蓝色透明,偶有少许嗜天 青颗粒。
淋巴细胞
1 大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2-15 μm 。胞核椭圆形,常偏于 一侧
;核染色质致密均匀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胞质较多,呈清 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原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15-30um,圆形或不规则.胞核较大,圆形或不规则,常有 凹陷,折叠,胞核1-2个;核染色质粗,排列紧密,分布不均匀,染紫 红色;核仁2-3个,常不清晰,呈淡蓝色.胞质较少,呈深蓝色,颗粒 ,常可见指状胞质突起,细胞周边常有血小板附着.
幼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30-50um,常不规则.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有重叠或扭曲,呈肾 形或分叶状;核染色质颗粒粗,排列紧密,常无核仁.胞质较丰富,深蓝 或淡蓝色,近核处出现少许细小的淡紫红色颗粒而使胞质呈淡红色, 常有伪足状突起,有时细胞周边可有血小板附着.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于一侧,核染色质呈紫红色颗粒 状,核仁1-3个。胞质少,深蓝色且不透明,有油画 蓝感,核周常形成淡染区,胞质中无颗粒。
早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10-18 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
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浓集呈粗颗粒状,核 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比原红细胞稍增多,为 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无颗粒。瘤状突 起和核周淡染区仍可见。
裸核巨核细胞
胞核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巨 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 仅剩一细胞核,故称为裸核巨细胞.
血小板
星形,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核,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中 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由于血小板具 有聚集性,故骨髓片中的血小板常成堆存在.
成熟红细胞
胞体平均直径7.2 μm,呈双凹圆盘状,无核,
胞质淡红色,中央部分为淡染区。
原粒细胞 型
胞体直径10-20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呈淡
紫红色,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 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如薄沙分布,无浓集。核仁 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色。胞质量较少,呈透 明的天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多无颗粒。
形。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满布粗 大,大小一致,橘红色的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5 μm比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小,
圆形。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 模糊。胞质及核上内含有少量粗大,大小形 态不一的深紫红色嗜碱性颗粒。
中性晚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6 μm,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