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
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
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
——摘编自龚勋《世界通
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观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点睛】
此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
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人对这一条款的态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影响。
【答案】(1)巴黎和会。
态度:反对、厌恶。
(2)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没有消除美日矛盾;美日矛盾有增无减);华盛顿会议后,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进行军事戒备(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3)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约条款”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可知德国人对这一条款的态度是反对、厌恶和谴责。
(2)根据材料二“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是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华盛顿会议后,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进行军事戒备。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巴黎和会。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解答第三问需要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影响。
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
炮轰后的凡尔登
(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
(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
(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
材料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 ”应该填什么人物?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凡尔赛条约》。
巴黎和会。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3)华盛顿会议。
美国。
(4)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弱国无外交。
(意思相近也可)
(7)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第一小问: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二小问:这是一场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的信息可知,材料出自《凡尔赛条约》;第二小问:它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第三小问:《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3)第一小问: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的;第二小问:此次会议是由美国倡议召开的。
(4)依据所学可知,《九国公约》的签署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依据所学可知,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我的感想是弱国无外交。
(7)依据材料四中“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信息可知,应该填写甘地,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4.观察和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注: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
战胜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和会还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
1920年,战胜国与土耳
其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约》。
规定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只保留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地区;其余地区则要割让给英、法、希腊等国。
(1)通过上面的图片和文字叙述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____________ 信息点二:____________ 信息点三:____________
(2)上述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3)根据你获得的信息,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答案】(1)信息点一: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信息点二: 战胜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信息点三:巴黎和会上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
(2)A。
(3)开放性题目,弱国无外交。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
处置问题、《凡尔赛条约》中规定、1920年,战胜国与土耳其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
约》”可知,通过材料图片和文字叙述获取的信息点一: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信息点二: 战胜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信息点三:巴黎和会上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
(2)依据所学可知,依据所学可知,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头史料等类型。
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图片、出土文物等;文字史料指人物传记、史书、报刊等。
故材料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实物资料,故A符合题意。
(3)开放性题目,弱国无外交。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德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了胶州湾沿岸,把山东半岛纳入自已的势力范围。
战时,日本以向德国宣战为由,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
战争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
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材料二:法国对此次会议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为了巩固它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继续釆取削弱德国的政策。
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
美国不甘心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它留在凡尔赛体系之外,在欧洲扶植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国展开了新的争夺。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材料三: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材料四:从表面上看,一战的结束给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带来的只有胜利。
德意志第二帝国破产了,德国海军任由英国摆布。
此外,大英帝国还取得了德国的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并在国际联盟的授权下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
然而获得这些领土的代价却是90万士兵的阵亡,200万士兵的伤残以及国内严重的经济衰退。
战争的花费使英国债务到1918年时增加了10倍,英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
——《图说世界史》现代卷·彩图版(德)克劳斯(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代表参加的是哪一会议?
(2)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次会议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情况?
(4)材料三中的“一个公约”指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回答一战对英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巴黎和会
(2)五四运动
(3)战胜国之间(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存在矛盾
(4)《九国公约》
(5)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削弱了英国的实力。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代表参加的是巴黎和会。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了会议,称为巴黎和会。
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
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因此材料一中国代表参加的是巴黎和会。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3)依据材料二“法国对此次会议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为了巩固它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继续釆取削弱德国的政策。
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
美国不甘心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它留在凡尔赛体系之外,在欧洲扶植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
国展开了新的争夺”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战胜国之间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存在矛盾。
(4)依据材料三“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三中的“一个公约”指的是《九国公约》。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5)依据材料四“从表面上看,一战的结束给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带来的只有胜利。
德意志第二帝国破产了,德国海军任由英国摆布。
此外,大英帝国还取得了德国的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并在国际联盟的授权下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
然而获得这些领土的代价却是90万士兵的阵亡,200万士兵的伤残以及国内严重的经济衰退。
战争的花费使英国债务到1918年时增加了10倍,英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分析概括可知,一战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削弱了英国的实力。
6.
(素养专练)
上面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哪些相关知识点?如果再让你补充一幅图,你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哪方面的图片?
【答案】图1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原因;图2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
补充有关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解析】
【详解】
根据图一“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一战爆发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向英国发起挑战。
图二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共造成交战双方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7.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
(1)下图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
请对应图形写出军事集团名称。
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后果是什么
(2)导致两大集团发生世界大战的事件是什么?这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什么?
【答案】(1)同盟国,协约国。
造成严重的后果,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示,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国”和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组成的三国同盟。
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两大集团发生世界大战的事件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这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伤亡最重,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一战的背景。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一战中的关键性战役。
8.请对比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比较)
【答案】题目:一战、二战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到来。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民族解放运动,其影响深远,颇具特色,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巩固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成果。
二战以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高涨。
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人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解析】
【详解】
本题是一个小论文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据图片可拟定题目:一战、二战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到来。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民族解放运动,其影响深远,颇具特色,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巩固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成果。
二战以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高涨。
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人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9.(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
(1)分析图一,说明 1921﹣1925 年苏联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析图二,说明 1937 年苏联工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答案】(1)持续增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第二位;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一可知,1921﹣1925 年苏联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由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图,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开始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到1925年,苏俄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可见,影响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由图二可知,1937 年苏联工业在世界上处于第二位,这主要得益于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盛的工业国。
10.读下图,请回答:
(1)下图中的人物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你知道他是谁吗?
(2)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他领导下建立了什么政权?颁布了什么法令?
(3)他领导的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1)列宁
(2)苏维埃政权、《和平法令》
(3)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俄。
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可知,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列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领导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列宁颁布了《和平法令》。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俄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