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一
次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高产者可免除徭役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
D.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2.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
3.小鹿同学查阅相关史料后,列出了大事年表如下。

表格中?处应填的是
年号纪年公元纪年?主要大事记录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17岁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18岁纳卫子夫为夫人,升卫青为太中大夫。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19岁张骞出使西域。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21岁置五经博士。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22岁罢丞相许昌,以舅田蚡为丞相。

A.汉高祖年纪
B.汉武帝年纪
C.汉光武帝年纪
D.汉献帝年纪
4.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

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
A.提倡勤俭节约 B.发展农业生产 C.大力整顿吏治 D.加强中央集权
5.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
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是
A.商朝B.夏朝C.秦朝D.周朝
7.“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这一故事所诠释的哲学观点最早出现于( )
A.《道德经》B.《论语》C.《诗经》D.《春秋》
8.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9.今年暑假,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到历史古迹“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去进行游学,孩子们去游学主要是为了
A.探寻“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
B.了解倡导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的影响
C.认识墨子因为提倡“兼爱”“非攻”而被世人所敬仰
D.去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内涵
10.“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12.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A.盘庚B.吕尚C.周公D.纣王
13.阅读报纸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与以下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
14.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
15.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③所示位置是
A.楚B.齐C.秦D.燕
16.二○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夫孝,德之本也”。

习总书记用的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17.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8.“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
A.分封制B.封建社会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19.《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封制瓦解B.华夏诸族和周边各族的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C.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D.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加剧
20.“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2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B.诸侯国日益减少,七雄纷争
C.周王号令天下,诸侯臣服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2.《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23.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晋楚争霸D.战国七雄
24.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为全国通用字体
25.梁启超认为,“周朝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它打破了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是实行( )
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禅让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宗室贵戚多怨望,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了旧贵族的反对怨恨。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宗室贵戚多怨望”是解题的关键,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2.A
解析:A
【详解】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都城定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也被称为夏禹,因此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夏朝建立,A 符合题意;商汤灭夏在约公元前1600年,B不符合题意;武王伐纣约在公元前1046年,C 不符合题意;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武王伐纣后建立西周,D不符合题意。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40,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由此可见,表格中?处应填的是汉武帝年纪。

ACD与大事年表信息无关,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

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发展农业生产。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A项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领导人是陈胜吴广;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故B符合题意。

商朝、秦朝、周朝均在夏朝之后,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塞翁失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记载在《道德经》一书中,他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认为一切事物存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变,故A符合题意;《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论的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孔子整理《诗经》,编写《春秋》,故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严刑酷法,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意;为政以德,有教无类是儒家学派的主张,A不符合题意;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兵家学派的主张,B不符合题意;顺其自然,以柔克刚是道家学派的主张,C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排除ABC,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孔庙、孔林、孔府)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关,山东济宁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汉武帝时期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因此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正确;A对应的是道家思想,B对应的是法家思想,C对应的是墨家思想,排除。

故选D。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因此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中的“诸侯”、“列国”的产生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传说时代的尧舜禹有关,B项开始于夏朝,D项开始于秦朝。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数字”,结合所学知识,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周王室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说明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D符合题意,ABC不正确,故选D。

1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符合题意;BC项人物都不是商朝的国王,不符合题意;商纣王当国王前商朝的都城已经迁到了殷,D不符合题意。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中的关键词“齐鲁、楚”可知,这些都是西周的诸侯国名。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等。

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等。

故选B。

14.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

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

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

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其他三项都是春秋时期的事件。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1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

所以③所示位置是楚,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 BCD项不符,排除。

故选A。

1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夫孝,德之本也”,可知,孝是德治的根本,体现的是仁政的思想,这是儒家思想主张,故D符合题意;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故ABC 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点睛】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上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所以③④不是商朝的成就。

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商朝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故选A。

18.A
解析: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辽阔的疆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对天子尽义务,A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属于奴隶社会;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制定了一整套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大意是说随着平王东迁,进入东周以后,周王室逐渐衰弱,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诸侯称霸,势力强的诸侯
国兼并势力弱的诸侯国,故C正确;分封制瓦解只是题干的部分现象,A排除;BD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

故选C。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图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B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相对强大起来,开始争霸,周王室衰微,这是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说的是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典故,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史实。

尊王攘夷是诸侯为称霸打着的旗号,与题干无关;题干中没有提及迁都,也没有提到列国征战,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分析题干内容相应的典故,分析出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特点,或分析选项,排除与题干诸侯争霸无关的选项即可。

2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晋文公称霸中原。

战国初年,晋国被赵、魏、韩三个诸侯国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史称“三家分晋”。

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择A。

【点睛】
题干中“在战国初年”“找不到晋国”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晋国在战国初期,被赵、魏、韩三个诸侯国瓜分,消失不见。

2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从而得出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的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文字的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为全国通用字体的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故A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主要分为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制度,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分封制,逐一分析各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