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片《末代皇帝》中的色彩表现

合集下载

《末代皇帝》光影色全解析(下)

《末代皇帝》光影色全解析(下)

“ 核心就是色谱。在把这部电影视觉化的过程中,我努
”斯托拉罗认为,色彩能够引发情
“观众并不需要读解颜色,”他坚持说,“无论
”斯托拉
《末代皇帝》的开场设定在“二战”
。接下来叙
“红
”色谱中的这个基调代表的
只需要“感受这里有十分情绪化的东西”出现。
“假如我告诉你有七种颜色供你选择,你会选择
、橙(童年)、黄(看到朝拜皇帝的人)、
就《末代皇帝》这部影片,斯托拉罗说:“核心就是色
”我们今天就讲讲这个核心问题。 维托里奥·斯托拉
Vittorio StoraroASCAIC 1940 年出生于意大利罗马。他18
21 岁成为意大利最年轻的掌
(The Conformist,1970)
(The Last Tango in Paris,1972)《一九
”而溥仪很快就发现,他追求的权力
窗外转向了蓝色,强调了溥仪破灭的希望。
“紫色是生命的最后
”他提出,“它是通往死亡的长廊。”溥仪的世
“ 天子现在成了庶民。”
溥仪的皇帝生涯和狱中生活都来到了终点。

“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内心旅程,将所有的

20 世纪60 年代的文化
与 影 与溥仪的人
“我再
”幼年,在紫禁城里,
(Novecento,1976)《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赤色分子》(Reds,1981)《心上人》(One from the Heart,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至尊神探》
Dick Tracy,1990)《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1990)
、蓝(在出租车里)、靛(宫殿)以及紫(放

《末代皇帝》影视美术分析

《末代皇帝》影视美术分析

《末代皇帝》影视美术分析电影美术语言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在绘图画稿、建筑知识、空间尺寸等基本概念成熟的前提下,对人物设定、场景布置、光影把控等的综合影视场面调度手段。

著名电影美术指导张叔平曾说:“电影美术是一种用视觉这种具体的手段来将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出来,以此来营造一种气氛,以达到“情与景辉,意与象通”的艺术效果。

但是气氛是一种很空乏的存在,有时是灯光,有时是摄影,有时是布景,有时是色彩色调。

”电影的发展经历了1927年从黑白到彩色的变化过程,如今的这些电影作品中,影视色彩的运用可谓形形色色,各有千秋。

有这样一部影片,以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这就是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

本片中的影视色彩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下面我就以影片中的经典场景来逐一分析。

当小溥仪的母亲第一次被带入宫中见溥仪时,溥仪坐在宫殿门外,室外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常刺眼,而溥仪却处在浓重的阴影当中,这样的光线色彩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得对本片的影像色彩有这样的评价:“中国的皇帝生活在特定的城墙之内。

总处在阳伞、屋顶的阴影下,所以我们为影片确立了一种半阴影的基调。

”对于从小就被带入宫中的溥仪来说,一直生活在紫禁城,有名无实,没有自由,所以这个时候色彩是暗的;随着溥仪慢慢成长,他的生活环境中也有自然的光线色彩不断加入进来。

被赶出紫禁城之后,溥仪不甘心,还想做皇帝,于是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溥仪又在伪满洲国做皇帝,这时的光线色彩比较柔和,但还是营造出一种非常压抑的色彩气氛。

最后,溥仪通过政治改造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光影色彩才慢慢变得正常,终于没有了阴影色彩,没有了笼罩色彩的衬托。

《末代皇帝》是一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影片,影片中充满了权力的意味。

比如小溥仪登基的这场戏中,皇宫中的大臣们在进行着登基大典的仪式,年仅三岁的小溥仪身穿黄色龙袍,心不在焉,因为他根本不懂眼前的一切。

突然之间,宫殿门口的一个黄色的大幕布气球吸引了他的眼球,于是他不顾庄严的登基大典仪式,跑出宫殿。

影片《末代皇帝》光、影、色分析

影片《末代皇帝》光、影、色分析

影片《末代皇帝》光、影、色分析影片《末代皇帝》的光、影、色非常精致,通过不同的灯光、色彩和画面构图的运用,成功营造了影片的历史感和艺术美感,具体如下:
光影运用
影片中的光影运用非常出色,可以说是影片的一个精华所在。

电影采用了成熟的灯光技术,运用了明暗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镜头的重点,为影片打造出了特有的历史感。

比如在电影一开始,黑白分明的演绎让人感到那个宝座是神秘、压抑,传播出它的稳定、宏伟和神圣;当影片进入较为现实的时期,摄影师通过阳光、明亮的场景为影片注入新的血液。

在太后逝世后的那场戏中,贝托鲁奇运用了迷雾的效果、黑白的画面,加上朦胧的灯光,表达出严肃的仪式感和清宫禁制的压抑感。

色彩运用
电影中的颜色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颜色变化为影片带来了更加全面、生动、有分寸的的感觉。

比如在太监抱着溥仪登上城楼的时候,阳光照在殿内,天空和树叶都是极为柔和的颜色,气氛给人感觉温馨、安全、杂乱,那种熟悉感和亲切感是一致家庭的感受。

而在溥仪被软禁在花园里时,鲜明的色彩显得像是无边的希望,欲取之而不得。

整部电影运用的色彩语言都是紧扣故事脉络,无比精湛。

画面构图
影片的画面构图也是海量的艺术精华。

比如在末代皇帝的夜晚沉思中,贝托鲁奇利用了摄影师的镜头语言将红楼露台的建筑和西式电灯的相互配合,烘托出皇家的气魄和浪漫情感。

而末代皇帝跟着群众跑逃时,画面不停地回头,突显了他在这个宏大的戏剧中的荒谬感和单薄感。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的光、影、色的运用极具艺术精华,它巧妙的运用色彩、光影和构图等手法,烘托出了一个壮观、宏伟的历史画卷,也成功传达了影片的情感和主题。

《末代皇帝》光、影、色全解析(上)

《末代皇帝》光、影、色全解析(上)

《末代皇帝》光、影、⾊全解析(上)贝托鲁奇⾸次携3D的《末代皇帝》露⾯是在戛纳,⽽《末代皇帝》4K的3D修复版近期也在北京放映,⼀共五场,电影座位瞬间秒红,这就是经典的魅⼒。

除了3D以外,这个经典的魅⼒在哪?或许没有摄影师⽐斯托拉罗更倾向于把⾃⼰定义为⼀个“作者”,⽤“光线写作”是他最著名的标签,他曾说:“对我⽽⾔, 摄影就代表着‘以光线书写’。

下⾯让我们看看影⽚如何⽤光影书写,由于⽂章内容较多,影⽚的⾊彩⽅⾯会在下期呈现给⼤家。

“对我⽽⾔,摄影真的就代表着‘以光线书写’。

它在某种意义上表达我内⼼的想法。

我试着以我的感觉、我的结构、我的⽂化背景来表达真正的我。

试着透过光线来叙述电影的故事,试着创作出和故事平⾏的叙述⽅式,因此透过光影和⾊彩,观众能够有意识地或下意识地感觉、了解到故事在说什么。

”——维托⾥奥.斯托拉罗该⽚打破了传统单⼀的叙事结构,采⽤了⼀种倒叙式的、层层嵌套式的时空结构,设计了两条并⾏发展的叙事时空线索:⼀是影⽚的时空结构,⼆是溥仪主观回忆的时空。

采⽤现实与回忆交叉的⽅式,从⼈性的⾓度出发,以⼀系列中国历史上的⼤事件作为溥仪的⽣活环境,表现了他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下的精神⼼理和⽣活状况。

在对溥仪内⼼的⽭盾和孤独、对⼈情的渴求、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以及接受改造时的痛苦思想⽃争的表现上,将光影关系与溥仪的⼼理处境相融合,根据⼈物⼼理选择合适的⾊调和背景,给⼈以视觉上的享受。

在影⽚时空结构的光线设计上基本⽤⾃然光,光⽐⼤,⾊调以冷⾊调为主,场景以⽇景为主,影调反差⼤,带有⾃然主义⽤光倾向;插⼊时空的光线设计⽤光⽐较戏剧化,光⽐⼩,⾊调以暖⾊调为主,光线跳跃,影调⽐较黯淡,带有表现化⽤光的倾向。

影⽚⽤光线的结构、组织、运动和变化,不仅展现出不同时空的不同⽓氛和寓意,同时表现了溥仪的⼼理变化过程。

影⽚《末代皇帝》的导演贝尔托鲁奇说:“影⽚的主要思想是表现⼀个⼈在他的记忆中经历⼀番旅⾏,其间他不时重新思考他的⼈⽣。

《末代皇帝》影视浅析

《末代皇帝》影视浅析

《末代皇帝》影视浅析作者:于然来源:《卷宗》2014年第12期摘要:《末代皇帝》这部影片由纳尔多.贝托鲁奇指导,于1988年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金像奖。

于1989年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奖。

纳尔多.贝托鲁奇,用他独特的拍摄风格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关键词:纳尔多.贝托鲁奇;影视;末代皇帝当意大利导演纳尔多.贝托鲁奇,用一部影片讲述了中国末代皇帝的一生,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他摆脱不了命运的束缚。

整部电影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同时与闪回相结合。

在色彩方面,整部影片的基调的把握控制非常到位,同时局部色彩也做的非常漂亮。

《末代皇帝》这部影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位封建王朝的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一生的坎坷经历。

影片的一开始从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试图了解生命开始讲起,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接回宫中继承大统,自此之后,爱新觉罗溥仪便开始他悲情的一生。

清王朝废帝溥仪,3岁登基,在他幼年的印象中只有大臣送给过他一个蛐蛐。

影片中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

当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以为自己将奔赴黄泉,便选择在卫生间自杀。

当战犯管理所长发现情况不对,便急敲卫生间的门。

是这敲门声,把溥仪拽进了回忆的漩涡。

3岁的小孩子登基之后,它缺少关爱,缺少教育,缺少陪伴。

的确,影片中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数不胜数。

这部影片是导演贝托鲁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讲述中国人的故事,也是关于中国的电影第一次获得奥斯卡金奖。

对于中国电影而言,作为一部外国片的《末代皇帝》来说,无论从哪一方面,对导演都是巨大的挑战。

导演以全新的视角,在两个多小时中讲述了溥仪的一生。

对于这部电影带给人的冲击力是很大的,尤其是镜头的独特之处,让人回味无穷。

虽然写了由1910年到1966年,几乎溥仪的整个人生,但是你丝毫不会感觉到电影时间的巨大跳跃性,仿佛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发生着,时间在潜移默化地变化着。

可以说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伴随着溥仪走完了他的一生。

末代皇帝影视评论

末代皇帝影视评论

《末代皇帝》视听语言分析广电1503班晏子怡1530230155 《末代皇帝》这部影片的突出之处有很多,这里我主要讲述关于它的色彩、光线,以及叙事结构的突出优点。

《末代皇帝》使用双时空穿插叙事的手法,交叉式的蒙太奇剪辑手法,现实与过去的交叉使整个故事叙述完全。

主线还是溥仪一生的回忆,而现实时空作为穿插的部分交织在整部影片中。

整部影片虽然跳跃着时空线索,然而并不混乱。

两个时空中,溥仪这个主角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影片的色彩、光线也随着溥仪的身份甚至心情发生了巨变。

影片刚开始的部分是1950年的现实时空,满洲里的火车站。

虽然使用的是正常的色调,但是火车的阴暗和灰绿色营造的低调气氛仍然是表现了溥仪内心的绝望。

在一群人来到已经是战犯的皇帝面前三跪九叩时,背景变成了铁灰色,加以烟雾,制造出了压抑凄凉而荒诞的气氛,在自杀的戏中,监狱长“Open the door”的喊声成为了影片中的一条暗线。

溥仪的一生都贯穿着一声声“Open the door”。

而就这场戏来说,用监狱长的喊声声场变化做转场,声音制造空旷的回声感觉,既模拟了自杀的溥仪听到的不清晰的现实时空的声音,也暗示了回忆中的一声声“Open the door”。

影片时空切换,回到了溥仪的回忆时空,1908年的北京,一扇朱红色的门,与现实时空的门相照应。

色调是朱红色加暖黄色,是大家熟悉的皇室贵族用的颜色,,暗示了这家主人的身份。

影片中的天色渐明,开始使用了自然光。

接下来就是3岁的小溥仪第一次进宫的场景,也是慈禧殡天的一段戏。

这里光线昏暗,使用了自然光,在烟雾弥漫的环境中,整个画面影调低调,但是还是可以看出代表皇家贵族的明黄色和大红色。

溥仪登基的时候,明黄色幕布衬托出小孩子的身影,自然光打出了剪影的效果。

此处的蝈蝈是一个伏笔,在电影的结尾出人意料的使用到了这一伏笔,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幼年时溥仪的奶娘被送走也是一段伏笔,他的奔跑追逐延续了一生,,一直在追逐自己留不住的人。

末代皇帝色彩分析

末代皇帝色彩分析

末代皇帝色彩分析末代皇帝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伯纳尔多·贝托鲁奇于1987年执导的电影,该片以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作为主线,展现了一个生活在封建帝制时代转向现代社会的人物命运。

在这部电影中,颜色运用得非常精准,每一幕画面都呈现出鲜明的色彩对比,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了一种视觉盛宴。

与红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黑色。

黑色在电影中象征着末代皇帝的孤独和困惑。

在溥仪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封建帝制的光辉与荣耀,也面临了现代社会的冷酷和无情。

黑色不仅出现在溥仪的服饰中,还出现在许多场景的背景中,如宫殿的大门、墙壁和家具等处都以黑色为主。

黑色给人一种压抑和阴郁的感觉,与红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溥仪的孤独和无助。

与红色和黑色形成对比的还有白色。

白色象征着纯真和无邪,经常出现在溥仪的童年回忆中。

在片中,溥仪的童年是他最为快乐和无忧无虑的时光,他与玩伴们在雪地中嬉戏玩耍,给人一种纯洁和温馨的感觉。

白色也出现在皇宫内部的许多场景中,如宫廷的墙壁、天花板和床单等,给人一种清新和雅致的感觉。

白色的运用,加强了溥仪童年回忆的梦幻色彩,使观众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美好和无忧。

此外,蓝色和绿色在电影中也频繁出现,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蓝色常常出现在溥仪追忆童年的场景中,如他在湖边的回忆,湖水的颜色都是蓝色的。

蓝色传达了一种宁静和和平的氛围,与红色和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绿色则多用于宫廷内部的景观和花卉的描绘,给人一种清新和绿意盎然的感觉,绿色与红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宫廷的壮丽和繁荣。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运用色彩表达手法非常精湛的电影。

红色、黑色、白色、蓝色和绿色等色彩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影片的视觉效果,更深入地展现了每个人物角色的复杂心理和社会背景。

这些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情感,更加贴近人性的共鸣。

电影 末代皇帝 摄影 评论

电影  末代皇帝  摄影  评论

末代皇帝这部电影的用光非常经典,主要有三个色调:红色、绿色和黄色都与电影情节与气氛紧密相关。

首先这部电影的海报就非常精彩:第一张中,愁眉苦脸的困惑小孩与宏大的故宫形成鲜明对比,人物使用侧光甚至有点侧逆光,大半张脸的阴影突出了小孩愁眉苦脸的表情,;第二张是3岁的溥仪在登基时跑出殿门的背影,巨大的门框外是巨大的步,给人一种神秘感,现在的溥仪还根本不知道即将迎接他的是什么。

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溥仪就是个无助的小孩,听人摆布,在故宫里,他是一个被软禁的中国唯一不能走出门的小孩;出了故宫,他也只不过是个在日本人掌心控制中的傀儡“皇帝”。

有人曾经这样评论“我替这个小皇帝感到悲哀,他不过是个孩子”,是的,他只不过是个孩子。

这是第一部被允许进入故宫实景拍摄的影片,太和殿登基大典,文武百官参拜皇帝的场景,气势和场面巍为壮观,还有溥仪追逐奶妈的远景镜头,除了了华丽的视觉影象,还平添了影片的历史厚度。

另一方面,袁世凯正面并没有出现在镜头中,而是只有几秒钟袁大头在故宫内迈上宫殿的背影,这暗示了权力的转移和时代的变迁。

在溥仪和溥杰偷看袁世凯的军队开进紫禁城的场景,袁世凯的军队穿着是黑色的军服,这种黑色是一种与紫禁城环境格格不入的颜色,给人一种外来势力的闯入感,他的进入在溥仪看来就是这种黑色。

另外,文秀在离开溥仪试图摆脱这种生活的场景中,当文秀冲出房子,跑进磅礴的大雨之中时,下人跑出来递给她一把黑伞,而文秀拿着伞走了几步,发现自己似乎仍然笼罩在皇室的阴影之下,这时候画面上伞的黑影遮盖了文秀的脸部,她立刻发现了这一点,果断的将伞扔掉“我不再需要它”,这黑色具有了囚禁意味。

导演有好多次拍那些高高的红墙,用长镜头拉伸高得吓人紫禁城,两边的城墙,在镜头里以汇聚线条的形式伸向另一空间的远方,溥仪在里边骑马、骑车、跑动,他穿过的都是那条长长的红色巷子,一条被规定好了的路,他的行走和跑动,只能沿着这里行动没有一点点自己的想法。

不管他怎么聪明,作怎样的抗争,他都是被定格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没有选择,他也走不出去。

《末代皇帝》中色彩与镜头的隐喻分析

《末代皇帝》中色彩与镜头的隐喻分析

影视动漫SrlM 《末代皇帝》中色彩与镜头的隐喻分析徐贝(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隐喻作为电影作品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到电影创作中,一方面,它可以使电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另一方面,通过隐喻使电影具有双重内涵及意义。

《末代皇帝》就是一部通过隐喻进行思想和主题演绎的经典作品,本文将从《末代皇帝》的色彩运用和镜头运用两个角度去展现隐喻手法对人物塑造、氛围塑造、情节塑造的作用。

关键词:隐喻;《末代皇帝》;邑彩;镜头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19)18-0114-01《末代皇帝》是由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关于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传记电影,讲述了溥仪从三岁当上皇帝到新中国成立成为一名普通公民的跌宕而又传奇的一生。

导演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溥仪的一生分为两条线穿插进行,其中不乏通过隐喻来暗示人物命运、象征大环境。

接下来笔者将简要介绍电影隐喻的含义,然后再从这部电影的色彩和镜头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其实《末代皇帝》的音乐也十分有特色,具有极强的分析意义,但由于笔者缺乏专业的乐理知识,只能从主观感受上进行分析,便省去这一角度。

—、电影隐喻理论电切隐喻菽当成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的。

特雷弗•惠特克在《隐喻与电影》一书中构建了电影隐喻的基本框架,在隐喻的划分中,归纳出十种电影隐喻,其中包括明喻、滑移、替代、并置、转喻、提喻等,⑴这都使电影隐喻具有丰富性、立体性、多面性等特征,总结出电影隐喻的理论与不同变体。

从修辞学术语来说,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⑵用一种事物暗示另外一种事物,便是对隐喻最基础的理解,同理,这可以运用到电影的表达中,它对电影中人物、情节、环境都起到了很强的暗示作用,具有象征意义。

二、《末代皇帝》中的色彩隐喻(一)色彩对比强烈,暗示人物命运由于两条人生主线不同,这部电影不同主线的整体色彩的对比是十分明显的。

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分析——以《末代皇帝》为例

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分析——以《末代皇帝》为例

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分析——以《末代皇帝》为例黄 捷(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 要:色彩作为电影视听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和文化隐喻丰富的视觉语言。

本文以影片《末代皇帝》为研究个案,分析色彩语言在电影中的表意功能。

通过文献梳理与分析,将影片《末代皇帝》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总结为:色彩是人物精神与心理的所指;色彩是人物命运与归宿的隐喻;色彩是影片主题与情感的表达。

关键词:《末代皇帝》;色彩;表意《末代皇帝》是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一部传记电影。

影片以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从3岁登基到沦为平民的一生经历为叙述主线,折射出清末至20世纪70年代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

该片的色彩语言极具特色,导演善于利用不同的色彩凸显溥仪的人生演变。

色彩在该影片中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而且也是能够象征主人公溥仪的人物心理、揭示影片主题与思想的表意语言。

本文以影片《末代皇帝》为研究个案,分析色彩语言在电影中的表意功能。

1 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色彩作为电影视听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展现自然现实,而且还是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和隐喻丰富的视觉语言。

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导演可依据自身的创作意图,通过对色彩合理、创造性地运用,将影片中所蕴含的复杂而抽象的思想传达给观众,从而充分发挥色彩的表意功能。

笔者在阅读梳理并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归纳为:表达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隐喻时代走向;深化影片主题,表达思想情感。

2 影片《末代皇帝》的色彩表意分析2.1 色彩是人物心理与形象的所指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经历了六个时期,影片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反映主人公溥仪的人生演变,展现其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形象、身份以及心境。

影片从溥仪作为特殊战犯开始,场景设定在一个火车站里,主人公溥仪从火车站出发前往抚顺战犯监狱接受“再教育”。

从曾经高高在上的帝王沦落为遭受众人唾弃的历史罪人,于他来说,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帝王梦的破碎。

《末代皇帝》光影色全解析(下)

《末代皇帝》光影色全解析(下)

《末代皇帝》光影色全解析(下)就《末代皇帝》这部影片,斯托拉罗说:“核心就是色谱。

”我们今天就讲讲这个核心问题。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Vittorio StoraroASCAIC 1940 年出生于意大利罗马。

他18 岁考进意大利国立电影学院,21 岁成为意大利最年轻的掌机员。

斯托拉罗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大师,善于运用色光营造冲突,表达情感和哲思,他的艺术观念启发了众多后辈,堪称当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摄影师。

主要作品《同流者》(The Conformist,1970)《巴黎最后的探戈》(The Last Tango in Paris,1972)《一九零零》(Novecento,1976)《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赤色分子》(Reds,1981)《心上人》(One from the Heart,1982)《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至尊神探》(Dick Tracy,1990)《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1990)《小活佛》(Little Buddaha,1993)《弗拉门戈》(Flamenco,1995)《探戈》(Tango,1998)《卡拉瓦乔》(Caravaggio,2007)凭借为《现代启示录》《赤色分子》和《末代皇帝》创造的非凡的影像,斯托拉罗三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此外还曾凭借《至尊神探》获得过一次奥斯卡奖提名。

这位意大利电影摄影师的作品还包括了《同流者》《巴黎最后的探戈》《心上人》《小活佛》和《弗拉门戈》等视觉上的杰作。

斯托拉罗因《同流者》崭露头角,该片成为了彩色电影摄影的里程碑式作品。

事实上,斯托拉罗广受其他摄影师的尊敬,因为他拥有独特的艺术手法,能够将娴熟的技术和真挚而富有诗意的感受力合而为一。

就像他的同行艾伦·达维奥有次提到的:“斯托拉罗是电影摄影师中的电影摄影师。

”2000 年,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热情地呼应了这番评价,授予斯托拉罗终身成就奖。

纪传类型的审美品格分析末代皇帝

纪传类型的审美品格分析末代皇帝

纪传类型的审美品格分析末代皇帝众所周知,电影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电影基调和色彩表现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影片把握,也是导演心理及其风格构成的一种潜在表现形式。

在末代皇帝中,色彩的美学价值,色彩视觉效果的审美价值,正是由于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感、意念,才使得画面色彩的最终表现比自然界、比现实生活空间中的色彩关系更为强烈。

主观色彩的运用所形成的画面主观色调效果,带有强烈的个人意志。

画面效果与客观现实比较,有很大的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超越了自然物质的原有形式,上升为一种有个性倾向的、有意味的造型效果。

也正是这种不同,与影片叙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创作者的鲜明个人风格,渲染在影片中所调、营造的气氛,影响人们的情绪与情感。

《末代皇帝》的色彩的搭配运动真的是会让人情不自禁的陶。

渺小与无奈——《末代皇帝》中的色彩及意象运用

渺小与无奈——《末代皇帝》中的色彩及意象运用

第11卷第8期Vol.11 No.8101渺小与无奈——《末代皇帝》中的色彩及意象运用刘 茹(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摘 要:色彩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开始只是单纯地为了填充客观事物的黑白,对人的视觉产生更加强烈的冲击,后来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为了产生更高的审美价值,色彩具有了象征意义,能够更好地烘托氛围,并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阐明主题,从而增强作品的魅力。

本文通过对《末代皇帝》中色彩运用的分析,深入体味历史洪流中溥仪的渺小与无奈。

关键词:《末代皇帝》;色彩;意象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8-0101-02《末代皇帝》是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执导的一部传记体裁的作品,讲述末代皇帝溥仪坎坷而又跌宕起伏的爱情与政治生活。

影片更加关注溥仪的内心世界,“将立体的人物置于宏观的大视野中,使得人物呈现出‘漂泊于历史洪流’的宿命感”,[1]渺小而又无奈,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向前。

一、色彩的力量施特拉罗在《末代皇帝》中利用色彩,并赋予其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其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感情、烘托影片的氛围、增强影片的感染力,最终使观众与人物之间产生情感上的互动,产生共鸣。

(一)冷暖的跳跃影片采用双线交叉叙述结构,将溥仪在不同时代的生活交叉串联在一起,一条线表现溥仪现实生活中的处境,另一条线以溥仪回忆自身经历为主。

为了使两个板块区别开来,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色调,以表达人物的不同心境,展现时空的跳跃性。

在现实世界中,摄影师施特拉罗采用了冷色调的表现方式,表达溥仪内心的颓废与消极。

在溥仪回忆往昔的时候,画面又整体呈暖色调,红色、橙色以及黄色的大面积使用,更好地契合了溥仪当时的心境。

影片从1950年的冬天开始讲起,溥仪结束了在苏联做俘虏的生活,被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学习改造,此时画面呈现出一种暗绿色,整体气氛十分压抑,也显示出了溥仪内心的无奈,消沉而又颓废。

《末代皇帝》影视美术分析

《末代皇帝》影视美术分析

《末代皇帝》影视美术分析《末代皇帝》影视美术分析电影美术语言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在绘图画稿、建筑知识、空间尺寸等基本概念成熟的前提下,对人物设定、场景布置、光影把控等的综合影视场面调度手段。

著名电影美术指导张叔平曾说:“电影美术是一种用视觉这种具体的手段来将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出来,以此来营造一种气氛,以达到“情与景辉,意与象通”的艺术效果。

但是气氛是一种很空乏的存在,有时是灯光,有时是摄影,有时是布景,有时是色彩色调。

”电影的发展经历了1927年从黑白到彩色的变化过程,如今的这些电影作品中,影视色彩的运用可谓形形色色,各有千秋。

有这样一部影片,以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这就是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

本片中的影视色彩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下面我就以影片中的经典场景来逐一分析。

当小溥仪的母亲第一次被带入宫中见溥仪时,溥仪坐在宫殿门外,室外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常刺眼,而溥仪却处在浓重的阴影当中,这样的光线色彩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得对本片的影像色彩有这样的评价:“中国的皇帝生活在特定的城墙之内。

总处在阳伞、屋顶的阴影下,所以我们为影片确立了一种半阴影的基调。

”对于从小就被带入宫中的溥仪来说,一直生活在紫禁城,有名无实,没有自由,所以这个时候色彩是暗的;随着溥仪慢慢成长,他的生活环境中也有自然的光线色彩不断加入进来。

被赶出紫禁城之后,溥仪不甘心,还想做皇帝,于是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溥仪又在伪满洲国做皇帝,这时的光线色彩比较柔和,但还是营造出一种非常压抑的色彩气氛。

最后,溥仪通过政治改造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光影色彩才慢慢变得正常,终于没有了阴影色彩,没有了笼罩色彩的衬托。

《末代皇帝》是一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影片,影片中充满了权力的意味。

比如小溥仪登基的这场戏中,皇宫中的大臣们在进行着登基大典的仪式,年仅三岁的小溥仪身穿黄色龙袍,心不在焉,因为他根本不懂眼前的一切。

论影片《末代皇帝》的狂欢化色彩

论影片《末代皇帝》的狂欢化色彩

作者: 张雪晗[1]
作者机构: [1]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50-5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1期
主题词:�末代皇帝》;狂欢化;溥仪
摘要: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托鲁奇执导的影片《末代皇帝》在很多方面具有巴赫金研究中的狂欢化色彩。

本文拟从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角度对该影片进行分析,该影片中对溥仪登基大典、大婚以及"文革"时期批斗场景的展示,显示了狂欢节仪式中的核心精神,即交替与再生、死亡与更新的精神;溥仪、婉容和文绣虽然贵为皇室成员,可是仍然有着人性的追求;对性的渲染,显示出对皇权的消解,是对自由生命的彰显。

末代皇帝色彩分析

末代皇帝色彩分析

《末代皇帝》色彩分析在观看过一系列施特拉罗担当摄影师的作品后,我认为他在大多数影片中对色彩的应用都有其强烈的目的性和情感性,这由摄影师的艺术特性所决定并给影片增色不少,《末代皇帝》是施特拉罗作为摄影师第3次获得奥斯卡摄影奖,影片中的色彩应用保持了施特拉罗的一贯风格,本影片采用双时空相互交替,以溥仪在位时为主线,穿插现实,以回忆的方式进行。

全片以绿色为主,象征着生命、生机、仁慈和和平,暗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思想改革解放的结局。

溥仪回忆的历史时空,施特拉罗使用了偏暖的红色作为主色调,另外还使用略微清淡的黄色调。

“夕阳红”是溥仪生活的历史时代的象征,在溥仪进宫继承大统的段落中,这种色调一直存在,无时无刻不给人以时代终结与帝国没落之感。

而在表现溥仪童年在宫中嬉戏和庄士顿出现的时候,“夕阳红”开始退去,而温和淡雅的米黄色开始出现。

当溥仪在天津租界开始投靠日本人时,施特拉罗开始使用一种深沉,冰冷的蓝色调。

蓝色的色调具有孤独,失望的含义,暗示溥仪企图依靠日本人的力量恢复王权的行动最终会使他失望的,而后来也证明了这一点,溥仪完全陷入了日本人的囚禁和利用之中。

溥仪住所的窗口完全被蓝色所覆盖,只有象征溥仪傀儡皇权的那占台灯孤独的亮着,溥仪的处境一目了然。

蓝色同样也是日本军国势力的象征,日本是岛国,蓝色是大海的颜色,同时具有冷酷,凶残的意味。

在东方珠诱惑婉荣吸毒的场面中,这种象征意义显现无疑,笼罩东方珠的是日本军国势力的蓝色,这种蓝色开始诱使婉荣走向堕落的深渊。

在溥仪自杀和溥仪进宫的时候,巧妙的以溥仪自杀流出的血液作为转场的色调基础,鲜红的血液慢慢扩展到整个画面,这里的血液的颜色并没有被绿色覆盖,,现实声音开始模糊,然后红色的宫门被打开,同时运用个声画两种手段转场,效果十分流畅。

影片的最后,溥仪一人来到故宫,这时的故宫再一次笼罩在一片红色之中,溥仪登上龙椅取出陈放蛐蛐的那个瓶子,然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全是一只翠绿的蛐蛐。

末代皇帝中的服饰特点

末代皇帝中的服饰特点

末代皇帝中的服饰特点《末代皇帝》是一部讲述溥仪皇帝生活经历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传记影片,影片中展现了当时清朝末年皇帝及其宫廷服饰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末代皇帝》中的服饰特点。

首先,末代皇帝及其宫廷服饰重视规矩和正式性。

在电影中,可以看到溥仪身穿袍子和头戴宝冠,梳着七星髻,整体穿着整齐庄重。

这种服饰体现了尊贵和高贵的地位,旨在凸显皇帝的身份和权威。

其次,溥仪的服饰充满了细节和装饰。

影片中,溥仪所穿的袍子上有着精美繁复的刺绣和润色,且色彩鲜艳。

这些装饰体现了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的富贵与奢华,也彰显了皇帝作为国家元首的地位。

第三,末代皇帝及其宫廷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

在电影中,溥仪穿着的袍子多为黄色、红色和绿色。

黄色代表皇家权威和尊贵,红色象征喜庆和吉祥,而绿色则是清朝皇帝的象征色彩,代表着权力和天命。

这些色彩的运用不仅使服饰更加丰富多彩,更强调了皇帝的统治地位和权威。

此外,影片中的服饰还呈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不同级别的官员和侍从所穿的服装有所区别,以显示各自的身份地位。

服饰上的细微差别可以准确地表明个人的官职和地位。

这种等级制度通过服饰体现出来,突显了皇帝统治下的清朝社会结构和细致规范的等级制度。

同时,《末代皇帝》中还展现了溥仪在不同场合的多种服饰。

在影片中,溥仪在官方场合经常穿着龙袍和宝冠,这是皇帝独有的礼仪服饰,象征着君主权威和愿景。

在日常生活中,溥仪常穿长袍,头上盖着夹克,并佩戴手饰。

这些服饰体现了清朝皇帝的日常习惯和偏爱,以及对宴会和庆典等特殊场合的注重。

最后,在服饰方面,影片中还展示了溥仪所穿的白袍。

这是一种象征忠诚和纯洁的服饰,溥仪在电影中多次穿着白袍出现,表达了他对清朝皇位的敬爱和内心的挣扎。

总之,《末代皇帝》中的服饰特点主要包括规矩和正式性、细节和装饰、色彩的搭配、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不同场合的服饰变化。

这些服饰特点不仅展示了清朝末年皇帝及其宫廷的风貌,也体现了封建统治时期的旧有传统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中, 溥仪 显得那 么渺 小 。 这 红蓝 中都加 如 了黑色 的成分 ,
不 是纯 正 的红 和 蓝 ,说明封 建制 度和 皇宫 ,还 有溥仪 这 个 本应 该有 正常 生活 的少 年 ,都被 扭 曲。 2 、一个 片段表 现 一个画 面 内有两个 色调 对 比 溥仪 去伪 满 洲 当皇帝 ,祭祀 仪式 的场 地 ,这时 画面 的 色 调被分 割 了 ,画面 的二 分之 一是蓝 色 ,二分 之一 则是 黄 在 表现 回忆 的时空 时 , 影片 以红橙 色 的暖色 系为基 讽 色 ,一个 画面 被分 割成 两个 色调 ,体 现 了溥仪 矛盾尴 尬 的 在 表现 溥仪 被关押 在战 犯管 理所 的空 间时 ,色彩 是偏 灰蓝 境地 和 心情 ,一个 是 民族 的利 益 ,一 个是 个人 的私 心 ,导 的冷调 子 。这两个 时 空不 断的切 换 ,形成 节奏鲜 明 的空 间 演 用蓝色 和黄 色这 两种 对立 的色彩 来表 现他 的境遇 。 对 比,色调对 比关 系 ,是影 片色彩 的 总谱 。影片 中 以时 间 三 、光 线 色 彩 及 色 调 的 整体 运 用 线 来看 ,离开 皇宫 为一个 分界 点 : 皇 宫生 活 中有几 个片 段是 红橙色 的基 调 。刚开 篇 的溥 l 、离 开 皇 宫之 后 ,在影 片 中 多用 偏 蓝 的色 调 ,环境 仪 被接 到皇 宫 ,运用 大面积 的橙 色柔 光 ,让观 众感 到黑 夜 的改变 , 以及 服装 的 改变 ,使整 体 的色调 偏灰 ,偏冷 ,没 并 不是那 么 的黑 暗 ,给下 两场 紧接着 是黎 明 的场 景和 在 宫 有 更 多的颜 色 出现 ,而 且其 中黑 色 ,深蓝 色的 大量加 入 , 殿 里慈禧 归 天 的场 景 作铺 垫 。在 这三 个片 段 中光线 发生 了 给 人沉 闷 ,压抑 的感觉 ,与之前 形成 鲜 明的对 比 ,也告诉 明显 改变 ,导致 色彩 呈现 出的 效果 改变 ,从而 改变 了人 物 观 众这 是一 个时 间的转 折 ,人 生 的转折 。 的情绪 和命运 ,橙红 色的光 线 ,虽然 是暖 色 调,但 不是 明 2 、影 片 的 回忆 部分 的 皇宫 生活 中,红 色 是主 要 的运 媚 阳光 ,预示 着溥 仪 将要深 陷 到皇 宫绝境 。还 有一 次运 用 用色彩 元素 ,朱红 色 的宫墙 ,红色 的大 门,朱 红色 的家具 , 橙 色光 的片段 是 在溥 仪 当上伪满 洲 皇帝后 ,和 日本代 表 在 帽子顶 戴上 的红 ,轿夫 的 红衣等 等 ,无处 不在 的红 色 ,各 餐 桌上 谈判 ,并 且得 知婉 容怀 孕 ,这 里 的光 线是橙 色 ,当 种 不 同的红 色 。最鲜艳 的就 要数 皇帝 在大 婚时 的红 色 ,不 日本代表 告诉 溥 仪孩 子 的父亲 是谁 时 ,影 调 突然 由暖色 变
影视 文 学
浅谈影片 《 末代皇帝》中的色彩表现
宋 微 宛京京 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 院
摘 要:《 末代皇帝》 是 由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 贝托鲁奇执导的一部传记 电影, 以溥仪 的家庭教师庄士敦所写的《 紫 禁城 的黄 昏》 为原 始架 构 进行 改编 。 影 片是采 用 时 空交错 的 剧作 结 构 ,用倒 叙 ,插叙 ,叙 述 的方 式讲 故 事 。分别 是 回 忆部分 和现 实部分 ,这 两个 时 空不 断 的切 换 ,形 成节奏 鲜 明的 空间对 比 ,色调对 比关 系 ,是影 片色彩 的 总谱 。 关键 词 : 纳尔 多 ・ 贝托 鲁奇 ; 电影 ; 色彩 ; 对 比
《 末代 皇帝 》是 由意大利 导演 贝纳 尔 多 ・ 贝托鲁 奇执 导的一 部传记 电影 ,以溥仪 的家庭 教 师庄 士敦所 写 的 《 紫 禁 城 的黄 昏》为原 始架 构进 行 改编 。影片 是采用 时 空交错 的剧作 结构 ,用倒 叙 ,插叙 ,叙述 的 方式讲 故事 。分 别是 回忆部 分和现 实部 分 。 回忆 时 空 中 的色 彩 表 现

仅 是传 统 中国代表 着喜 庆 的时刻 , 同时还表 现 皇帝 的长大 , 成熟 ,及有 自己的思 想 ,充满激 情 的年龄 即将 开始 ,想 主 宰 自己的生 活 ,也要主 宰事 物 。红色 的宫 墙 ,带给观 看者 的感觉 就是 焦躁 和不 安 。在 影片 中 ,当两 次溥 仪从 红色 的
宫墙 中间通 过 ,在 两堵 红墙 中 间奔跑 着 。这种 红色 是对愿
成 冷色 , 由橙 黄 色慢 慢变 成灰 蓝色 。场景 的 不变 ,而且 是 在 一个 镜头 里发 生色 调 的变化 的情 况 ,预 示 着将有 事情 发 生 ,命运 将 再一 次 的转折 ,让观 众 的心情 也跟 着人物 的情 绪 和故事 的剧 情 急转 急中蓝灰 色影 调情 节 ,都发生 在溥 仪 离开皇 宫后 的 生活。 蓝色 调 表现 极其 强烈 的一幕 是汽车 上文 秀提 出离婚 , 这 场戏 是 明显 的 白天 拍夜 戏 ,整个 画面笼 罩在 淡 淡的蓝 色 中,离 开皇 宫 ,现代 人的 生活 观念和 方式 渐 渐渗透 到他 封 建 形式 的家庭 中,从 此感情 生 活将要 被 改变 。影片 的开 始 用 的是 灰色 偏冷 的基 调 ,准确 的再现 了那 个 时代 的真实 氛 围 ,晦 涩 阴暗 的基调 ,强 烈 的侧逆 光勾勒 出战犯们 的脸 部 特 写 ,他 们 的表 情被 表现 的是那 么 真实 。在这 种灰 暗影 调 中,最 吸 引人注 意 的就是 偶尔 的一抹 红色 ,溥 仪 自杀流 出 的鲜红 的血 ,军 车前 插 的红旗 ,壁 画上人 物 举的 红旗 ,战 犯 所主 席 台上 的大红 五角 星 ,红旗红 星代 表着 无产 阶级 的 红 色政权 。 这 部 电影 中最后 部分 引人 思考 ,老年 溥 仪重新 来到 曾 经 住过 的 宫殿 内,金 黄色 的光和 影 调 ,使 事物 的本 来色 彩 全 然消 失 ,仿 佛 诉说 着 曾经 那段 历史 的沉 重和 他不 寻常 的 生 ,同时 也是 导演 对 中国历 史 的理 解和 诠释 , 同样也 表 现 着 中国历史 的辉煌 这是 一 部展现 了二十 世纪 中国波 澜 壮 阔 的历 史影 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