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慧校园的价值关切与路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稿网址: 丧孕占管猩2021年4月1日
・13・
构建智慧校园的价值关切与路径选择
冷洪敏郭文良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天津,300387)
摘要构建智慧校园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理念的引领。
在深化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构建智慧校园应将注重从技术人转向智慧人的综合塑造、关注校园环境的智慧整合、倡导教育主体的多元参与作为重要的价值关切,以坚实智慧校园的发展根基。
其构建路径选择包括: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给养,深化、拓展、完善智慧校园核心理念;以环境建设与信息建设为依托,构建完善的智慧基础设施;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智慧校园治理能力。
关键词智慧校园价值关切路径建设
随着智慧时代的到来,“智慧”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智慧校园是人们在教育领域顺应教育信息化时代趋势、探索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的重要尝试和成果。
目前,智慧校园的建设是许多学校的重要工程,虽然各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面临规范缺失、实践与理念相脱节等诸多问题,以至于社会期待和设想的智慧校园对学校教育的深刻影响并未出现。
智慧校园的价值关切体现着人们对于学校建设的应然认识与深层诉求,蕴藏着人们对于学校建设的未来视野和行动源泉,并最终关系到智慧校园建设的层次与境界。
为此,只有深究智慧校园的价值关切,勾勒智慧校园的建设路径,才能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支持。
一、构建智慧校园的价值基础
1.实践探索初具规模
智慧校园概念提出之初,其理念就得到了广泛认同,教育实践者们纷纷启动了智慧校园的建设。
智慧校园建设之初是依托各高校的知识和技术优势进行,之后,随着相关理念和技术的成熟,各中小学也对智慧校园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智慧校园的建设扩展到了基础教育阶段。
各地中小学果断抓住契机进行智慧校园规划和立项,2015年,深圳市就完成了首批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园的评选工作,并在智慧校园环境、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应用与试点。
由此,在中小学阶段,智慧校园的建设构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实。
为顺应智慧时代发展趋势,应对智慧时代对基础教育的挑战,浙江、江苏、山东、安徽等多地纷纷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实现了智慧校园在科研、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等一系列流程的系统重构。
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教育者、学生等的信息化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2.政策支持不断完善
在开始全面建设智慧校园之前,教育信息化就已被纳入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之中。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健全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以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
这成为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支撑的智慧校园的基础政策。
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智慧校园,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由此智慧校园的建设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继而在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讨戈I》,提出开展智慧教育新示范,推动教育模式的变革和生态的重构。
同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叫针对如何建设智慧校园进行了总体架构,智慧校园建设有了更明确的鳏般。
mt?卜,#<、市也航出台相应政策来规范和支持智慧校园的建设。
总体来看,从国家到地方都给智慧校园建设以政策支持,且相关政策在不断地完善细化当中。
3.理论关照持续引领
伴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实践,有关智慧校园的
该文为2017年度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天津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研究"(2017SK140)的研究成果
研究也在持续进行。
目前国内对于智慧校园研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立足于实际,厘清智慧校园概念内涵。
有研究者认为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在空间上的划分,是智慧教育的组成部分現有研究者提出它是以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为理念,全面感知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学习情境与学习者特征,实现网络通信互通,支持教学过程智能分析、评价、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基本观点叫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智慧校园概念的理论高度。
第二,基于智慧校园内涵,分析智慧校园特点。
有学者认为智慧校园的特征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其概念的形象化与具体化。
具体包括服务的个性化、环境的全面感知、数据的全面支撑、信息的实时传递、资源的整合与集约利用、学习环境的多维与开放。
第三,基于智慧校园基本理念,进行核心技术以及架构的设计。
研究者们强调要以学生为本进行智慧校园的架构设计叫同时,也需要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叫除了基本的理念支撑,研究者们也强调智慧校园的建设要突出绿色环保与安全标准问,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感知、监控等关键技术作基本支撑。
二、构建智慧校园的价值关切
1.注重从技术人转向智慧人的综合塑造
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教育对人本质的认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有什么样的人的形象,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实践。
智慧时代背景下,从技术人到智慧人的转向是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的反思与重塑。
技术人强调人的科技理性与技术思维,技术思维被认为是现代个人的必要特征叫然而对技术的过度崇拜,不可避免地造成人的异化与单向度发展,由此造成了人的精神危机同,即技术人掌握技术却忽视自我本身。
技术可以表现人的智能,但智能并不能代表人类智慧,智慧人则是对技术人形象的一种超越。
智慧人是掌握一定知识、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作出合理决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人的形象。
即智慧人强调应用知识,生成智慧。
智慧人能通过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发现事物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创造性活动,并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主动地用知识来丰富内在的理性、涵养内心的道德、提升个人的审美。
相比起技术人对技术的过度依赖,智慧人更强调人的情感与思考,判断技术的有用性与易用性,运用技术的智能与自身的智慧。
智慧校园跳脱技术的桎梏,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技术空间与探索空间,为学生的智慧生成搭建了技术和科技的桥梁。
2.关注校园环境的智慧整合
智慧校园空间是虚拟和现实环境有机结合的完整系统。
智慧校园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现实与虚拟教育空间的衔接,实现了学生身体所处的物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环境的衔接。
首先,智慧校园的智慧之处就在于它在传统实体校园的基础上重新合理安排学校的各个部分,将千篇一律的教室变成智慧灵动的学习空间,将学生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结合在一起叫使教育环境更贴合于学生的学习逻辑。
其次,智慧校园的虚拟环境具有具身性、情境性,支持学生认知的动态生成、身体与环境的动态耦合。
具身化的虚拟环境强调学生的感知与体验,让学生经历经验本身,达到知识的深层理解,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情境化的虚拟环境向学生完全敞开,弥合学生经验生成情境与过程的割裂。
虚拟和现实交叉融合的智慧学习环境突破了传统学校环境的局限,创造了一个基于真实学校场所的“第三世界”㈣,促进了学校环境教育功能的释放。
3.倡导教育主体的多元参与
智慧校园构建了未来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体化环境,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行政人员的管融入到学校整体发展之中。
一方面,智慧校园为学校内部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以推动学校各主体的参与。
智慧校园构造了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继而使学生乐意投入到学习之中。
智慧校园也关注到了教师群体。
它通过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数据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帮助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同时,教师可利用相关技术整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信息,对自身发展的轨迹作出过程性评估冋,从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大数据技术可为学校的政策制定、评估、执行提供支持,减少学校管理者的决策失误,提高管理的精细化与人性化水平。
另一方面,从智慧校园的运作逻辑上看,智慧校园的运作离不开每个教育主体的参与。
智慧校园是一个完善的系统,没有学生的广泛参与就不可能获得学生的真实教育数据,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与服务也就无从谈起;缺少教师的智慧教育实践,智慧校园的优势也就难以保持;教育管理者无法获得师生的信息、作出合理决策,智慧校园的正常运行也就难以保障。
显然,智慧校园支持教育主体的共同参与,并建构了教育主体的“命运共同体”。
三、构建智慧校园的路径选择
1.吸收优秀文化给养,拓展智慧校园核心理念
任何事物的核心理念都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而是生长于特定的文化基因,凝练于民族文化传统,拓展于新时代优秀文化内核。
智慧校园智慧理念的完善也应该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不断寻找“智慧”内涵的生长点。
首先,中国传统哲学中智慧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智慧校园的核心理念的阐释应该超越“智”的层面深入到“善”的境界。
其次,中国文化中对智慧概念的解释有着自己的逻辑体系,中国语境中的智慧逻辑强调事物的“止于至善”问与“中和境遇”,这为建设不同于西方价值观念,有独特性文化印记的智慧校园提供了普遍原则以及道德观念上的指引。
最后,智慧在许多文化中都呈现出了大时空跨度的基本特征问,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智慧概念的内涵深刻厚重,但是现阶段人们对智慧的解读还停留在浅层次,智慧的更深层次内涵尚待挖掘。
所以,智慧意蕴的解读需要人们深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点,在吸收传统文化给养的同时结合时代的价值诉求,丰富和完善智慧校园的核心理念,继续保持智慧校园的核心竞争力。
2.依托环境建设与信息建设,完善智慧基础设施
智慧基础设施是校园智慧运行的基础,缺少智慧基础设施的保障,智慧校园也就成为空谈。
学校的基础设施一般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种,硬件设施一般包括支撑学校正常运作的教学楼、学校场地建筑、图书馆、教学设备、实验室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对于智慧校园来说,还应该包括一些智慧的设施以及实现其运作的支撑设备,包括无线网络、统一云计算平台、公共信息平台、数据中心、网络电视,以及最能让人们感受到智慧校园智慧所在的各种智能终端。
从根本上来说,智慧基础设施意味更好的兼容性、灵活性以及更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全社会信息建设的大环境为智慧校园智慧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智慧校园的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须要紧跟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实现智慧基础设施的落地。
同时学校的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智慧基础设施的完善必须纳入到学校整体环境建设的过程之中。
智慧校园作为智慧的“场域”性存在,其内部布局既要满足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要超越传统,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智慧性的宗旨。
3.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智慧校园治理能力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它的建设需要政府作出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首先,应该成立智慧校园建设的专门机构,对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作出判断,明确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方向。
其次,完善智慧校园的各项政策制度,从政策层面保证智慧校园建设的稳步推进。
最后,建立智慧校园建设的专项经费体系,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投入的机制,为其建设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除了顶层设计,建设者应该从学校的长远规划出发,在相关教育部门、教育专家、学校管理主体、社会企业的一致配合下,共同进行智慧校园的规划设计,确保建设标准、技术应用和组织管理的统一性。
智慧校园的治理需要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
学校内部群体的需求分析有助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提升改进,管理者、专家、企业等多个主体掌握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技术,在智慧校园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价值。
应建立政府整体规划、学校实践、社会支持的共建共享的智慧校园治理体系,使其建设质量和层次获得提升,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智慧校园总体框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1-2.
[2]祝智庭.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 (12):5-13.
[3]黄荣怀,张进宝.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04):12-17.
[4]张克龙.建设智慧校园的实践行动[J].教学与管理,2018(22):14-16.
[5]马武.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智慧校园建设框架[J].教学与管理,2015(33):44-46.
[6]李新,杨现民.智慧校园公共空间体系的设计与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18(07):25-31.
[7]曾欢.新技术时代职业教育智慧课程建设的逻辑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6):6-13.
[8]于伟.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92-97.
[9]曹培杰,王素.未来学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J]冲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05):9-11.
[10]杨海茹.信息技术支持的生态化"物理-虚拟-资源”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9(03):89-96.
[11]何克抗.大数据面面观[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8-10.
[12]张止文.和合情绪中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工智能叩学术研究,2019(05):7-17.
[13]李子运.关于"智慧教育”曲it问与理性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6(08):5-10.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