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配套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识之士的推动
从时间上看,起步晚,开端艰难 从发展水平看,受到顽固势力的阻碍、帝国主义 的排挤等,发展缓慢 从地域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 岸及一些大城市,西北、西南地区发展缓慢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5)1897年创办的 大清邮政官局 ,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 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 兑等。
(6)电报、电话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微思考4晚清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 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送者未及返,君 在天尽头。”该诗旨在说明什么? 提示: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5)交通工具的改进,加强了人际互动和往来,促进了人们思 想观念的变化。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一 古代与近代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 材料一 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以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 在半径不到4千米的集中布局平面内。早期古代交通工具比 较落后,沿交通干线出现了许多驿站,驿运站、驿铺非常繁密, 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 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边界交通:城市作为地域性 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 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 所,从而使沿交通干线古代城市形成“串联”型分布。
中国
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古代
加强了中央集权
交通 运输
意义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有利于各地区均衡发展
的发
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文化联系
展
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中国 原因 近代 交通 运输 的发 特点 展
工业革命的冲击
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
(2)人工道路的铺设。 ①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 路通罗马”的盛况。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②中国古代的道路。
时期 道路状况
秦朝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 全国性道路网
咸阳
为中心的
汉朝 丝绸之路 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背景 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2.铁路运输 (1)发明: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2)铁路时代: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 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4.汽车运输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 还不够普及。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微思考3材料
随堂训练
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 詹天佑(1861—1919)
火车行驶在京张铁路的 “人”字形路轨上
就
欧洲其他 航海家
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作用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 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 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4.全球航路的优化 (1)1869年开通的 苏伊士运河 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 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2)1914年 巴拿马运河 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 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微思考2 谈谈苏伊士运河对英国的重要性。 提示:重要性: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英国船只通往南亚、 东亚的航线,而亚洲(南亚、东南亚)是英国主要的资源(含人 力资源)基地,因此苏伊士运河对英国具有战略作用。
微思考1材料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 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 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驰道的修建有何积极作用? 提示:历史现象:秦朝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民族交 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中国的邮驿历史超过3 000年。 (2)唐朝最盛时有水驿260个,陆驿近1 300个,主要邮路7条,从 事驿务的人员2万多名。 (3)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 官方 服务的,明朝出现了民间 通信机构民信局。 (4)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的修建有何历史意义。詹天佑 留给我们哪些精神遗产? 提示:历史意义: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 铁路干线;“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京张铁路提 前全线通车,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精神遗产:自力更 生、勇于创新、热爱祖
唐朝 驿道有近 2.5 万千米,以 长安 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朝
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 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大都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水路交通:运河 (1)概念: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 (2)古代中国运河的发展概况。 ①春秋时期,中国已有运河。 ②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 灵渠 ,沟通了长江和珠 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的大运河以 洛阳 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的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 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欧洲的运河发展概况。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 米迪运河 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 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 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 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 发展。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 率,加强了 中央集权 ,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目标素养 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知识概览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核心归纳
中国古代与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中国 古代 交通 运输
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
特 点
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 形成全国性的交通网络 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
的发展 海外交通发展,整体水平较高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提示:(1)特点:交通工具落后,交通干线驿站较多;城市内部 主要交通干线为边界交通;主要交通道路两侧有一定的交换、 消费场所。影响:导致城市规模小,影响城市功能;一定程度上 带动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2)原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政府政策的 推动,西方工业文明成果的传入。认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 促进,城市发展推动交通发展,交通进步反过来也推动城市发 展。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微拓展交通的变迁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交通工具的改进,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交通工具的改进,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各 地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3)交通工具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使人们的出行受天气等自 然因素的影响减小。 (4)交通工具的提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使人们对时间 的精准度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
——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 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以上海为代表的通商口岸城市,其空间和人口规模显著扩大, 尤其是外国租界的开辟和建设,使传统城市交通已经不能满 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许多城市都 开始有意识地实施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工程,为新式公共交 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电车、公共汽车在许多城 市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逐步进入新式公共交通时代。电车 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 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
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西亚、非洲等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 地的“海上丝
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 绸之路”
沿岸等地,其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古代世界其他地区对海洋的探索
探索者 波利尼西亚人 腓尼基人 维京人 阿拉伯人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陆路交通 (1)天然道路。 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 迹就形成了“路”。 ②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 住地 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 发展。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轮船运输
时间
概况
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1812年
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19世纪20年代 西方的轮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
年代中期
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1872年
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 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中国的铁路建设。 ①1881年,唐山至 胥各庄 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 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1909年竣工的 京张铁路 ,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 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 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当时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 列强手中。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时期 西汉 宋元
明朝
对海洋的探索
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
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中国古代已经
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船载重量、形成连通中国
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 与东亚、南亚、
对海洋的探索 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首次横渡地中海 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新航路的开辟
达·伽马 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航海 哥伦布 到达美洲
家及 其成
麦哲伦船 队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地区 交通的改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清江浦
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 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郑州
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 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美国 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
纽约 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英国曼 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 彻斯特 港口之一
——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 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交通的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 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交通发 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与交通关系的认识。
从时间上看,起步晚,开端艰难 从发展水平看,受到顽固势力的阻碍、帝国主义 的排挤等,发展缓慢 从地域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 岸及一些大城市,西北、西南地区发展缓慢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5)1897年创办的 大清邮政官局 ,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 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 兑等。
(6)电报、电话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微思考4晚清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 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送者未及返,君 在天尽头。”该诗旨在说明什么? 提示: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5)交通工具的改进,加强了人际互动和往来,促进了人们思 想观念的变化。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一 古代与近代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 材料一 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以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 在半径不到4千米的集中布局平面内。早期古代交通工具比 较落后,沿交通干线出现了许多驿站,驿运站、驿铺非常繁密, 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 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边界交通:城市作为地域性 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 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 所,从而使沿交通干线古代城市形成“串联”型分布。
中国
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古代
加强了中央集权
交通 运输
意义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有利于各地区均衡发展
的发
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文化联系
展
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中国 原因 近代 交通 运输 的发 特点 展
工业革命的冲击
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
(2)人工道路的铺设。 ①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 路通罗马”的盛况。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②中国古代的道路。
时期 道路状况
秦朝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 全国性道路网
咸阳
为中心的
汉朝 丝绸之路 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背景 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2.铁路运输 (1)发明: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2)铁路时代: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 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4.汽车运输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 还不够普及。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微思考3材料
随堂训练
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 詹天佑(1861—1919)
火车行驶在京张铁路的 “人”字形路轨上
就
欧洲其他 航海家
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作用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 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 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4.全球航路的优化 (1)1869年开通的 苏伊士运河 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 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2)1914年 巴拿马运河 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 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微思考2 谈谈苏伊士运河对英国的重要性。 提示:重要性: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英国船只通往南亚、 东亚的航线,而亚洲(南亚、东南亚)是英国主要的资源(含人 力资源)基地,因此苏伊士运河对英国具有战略作用。
微思考1材料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 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 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驰道的修建有何积极作用? 提示:历史现象:秦朝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民族交 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中国的邮驿历史超过3 000年。 (2)唐朝最盛时有水驿260个,陆驿近1 300个,主要邮路7条,从 事驿务的人员2万多名。 (3)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 官方 服务的,明朝出现了民间 通信机构民信局。 (4)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的修建有何历史意义。詹天佑 留给我们哪些精神遗产? 提示:历史意义: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 铁路干线;“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京张铁路提 前全线通车,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精神遗产:自力更 生、勇于创新、热爱祖
唐朝 驿道有近 2.5 万千米,以 长安 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朝
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 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大都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水路交通:运河 (1)概念: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 (2)古代中国运河的发展概况。 ①春秋时期,中国已有运河。 ②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 灵渠 ,沟通了长江和珠 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的大运河以 洛阳 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的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 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欧洲的运河发展概况。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 米迪运河 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 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 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 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 发展。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 率,加强了 中央集权 ,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目标素养 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知识概览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核心归纳
中国古代与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中国 古代 交通 运输
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
特 点
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 形成全国性的交通网络 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
的发展 海外交通发展,整体水平较高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提示:(1)特点:交通工具落后,交通干线驿站较多;城市内部 主要交通干线为边界交通;主要交通道路两侧有一定的交换、 消费场所。影响:导致城市规模小,影响城市功能;一定程度上 带动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2)原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政府政策的 推动,西方工业文明成果的传入。认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 促进,城市发展推动交通发展,交通进步反过来也推动城市发 展。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微拓展交通的变迁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交通工具的改进,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交通工具的改进,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各 地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3)交通工具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使人们的出行受天气等自 然因素的影响减小。 (4)交通工具的提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使人们对时间 的精准度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
——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 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以上海为代表的通商口岸城市,其空间和人口规模显著扩大, 尤其是外国租界的开辟和建设,使传统城市交通已经不能满 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许多城市都 开始有意识地实施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工程,为新式公共交 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电车、公共汽车在许多城 市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逐步进入新式公共交通时代。电车 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 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
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西亚、非洲等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 地的“海上丝
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 绸之路”
沿岸等地,其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古代世界其他地区对海洋的探索
探索者 波利尼西亚人 腓尼基人 维京人 阿拉伯人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陆路交通 (1)天然道路。 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 迹就形成了“路”。 ②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 住地 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 发展。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轮船运输
时间
概况
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1812年
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19世纪20年代 西方的轮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
年代中期
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1872年
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 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中国的铁路建设。 ①1881年,唐山至 胥各庄 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 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1909年竣工的 京张铁路 ,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 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 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当时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 列强手中。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时期 西汉 宋元
明朝
对海洋的探索
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
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中国古代已经
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船载重量、形成连通中国
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 与东亚、南亚、
对海洋的探索 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首次横渡地中海 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新航路的开辟
达·伽马 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航海 哥伦布 到达美洲
家及 其成
麦哲伦船 队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地区 交通的改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清江浦
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 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郑州
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 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美国 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
纽约 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英国曼 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 彻斯特 港口之一
——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 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交通的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 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交通发 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与交通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