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大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佛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大联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C。
2.我国推广食用的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59.3﹪B.69.8﹪C.64.1﹪D.68.5﹪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9.3%。
选A。
考点: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是考试的重要考点,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3.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C.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D.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
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固体的质量减少,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
加热至完全反应,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
A正确;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大于生成氢气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增加,至完全反应,溶液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
B错误;
C、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则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
硫酸消耗完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一段时间后,从零开始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
C错误;
D、氧气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错误。
故选A。
4.将少许食盐投入到一杯水中,食盐逐渐溶解,水变咸了。
若将水温提高,再投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率加快。
通过上述现象得出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微观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B.溶解前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
C.温度升高微观粒子运动速度加快
D.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食盐能溶于水,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正确;
B、在溶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则分子没有改变,分子的性质就不变,故B正确;
C、由水温提高时投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率加快,则说明升高温度,分子的运动加快,故C正确;
D、对多数物质来说,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而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5.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硫酸铵C.浓硫酸D.火碱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所以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正确;
B、硫酸铵溶于水时也会吸收热量,但不明显,故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故错误;
D、火碱(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故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溶于水时硝酸铵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火碱溶于水时放热。
虽然硫酸铵溶于水时也吸热,但由于吸热不明显,故也不选。
6.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变化规律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A.Cl、Cl-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H2O2、H2SO4、Ca(OH)2均由不同和元素组成,都属于混合物
C.NaOH、Al(OH)3都是常见的碱,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在加热条件下,H2和CO都能使CuO失去氧,H2和CO都发生了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B、H2O2、H2SO4、Ca(OH)2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均只含有1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H2和CO都能使CuO失去氧,H2和CO都夺取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有毒气体是Cl2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3,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1,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所以有毒气体是Cl2,正确;
C、反应前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所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错误;
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不能混用,错误。
故选B。
8.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甲丁物质为生成物,乙为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乙物质质量的减小等于甲丁物质的增加,故丙物质的X=5,既可以作催化剂也可以是杂质,所以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是正确的叙述;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是正确的叙述;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是错误的叙述,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2:7;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9.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酸:HCl、H2CO3、KHCO3
B.氧化物:SO2、Fe3O4、C1O2
C.氮肥:HNO3、NH4Cl、CO(NH2)2
D.有机物:CH4、CO、CH3COOH
【答案】B
【解析】
【详解】
A、HCl、H2CO3属于酸,KHCO3属于盐,选项A不正确。
B、SO2、Fe3O4、C1O2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选项B正确。
C、NH4Cl、CO(NH2)2均属于氮肥,HNO3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氮肥,选项C不正确。
D、CH4、CH3COOH均属于有机物;CO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是无机物,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要求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依据及各类物质的组成,才能顺利解答。
10.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一,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一,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只有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氧化物还有一个条件是两种元素组成。
故①错误。
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该物质了,但是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②错误。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都是碱,都可以与酸反应,故③正确。
硝酸铵属于盐,故④错误,
故选C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金属切割
B.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用作气体肥料
C.石墨用作电极
D.二氧化碳用来灭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用于金属切割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
B、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用作气体肥料,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错;
C、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用来灭火,既利用了化学性质也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C。
【点睛】
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2.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氧气分子的是
A.2O B.2O2-C.2O2D.2O3
【答案】C
【解析】
【详解】
A、“2O”表示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2O2-”表示2个氧离子,不符合题意;
C、“2O2”表示2个氧分子,符合题意;
D、“2O3”表示2个臭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1)红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锌、铁、钙、硒等。
其中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锌、钙、硒”是指_____(填“单质”、“元素”或“分子”)。
(2)维生素在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会引起很多疾病,例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_____。
(3)洗涤剂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功能。
(4)烧开水的铝壶内壁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时,可用厨房调料_______洗去,除垢时间不宜过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淀粉、蛋白质元素夜盲症乳化作用食醋铝可和多余的醋酸发生化学反应【解析】
【详解】
(1)红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锌、铁、钙、硒等。
其中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淀粉、蛋白质;
“锌、钙、硒”是指元素;
(2)缺乏维生素会引起很多疾病,例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3)洗涤剂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4)烧开水的铝壶内壁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时,可用厨房调料食醋洗去,因为食醋中的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醋酸能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从而将水垢除去;
除垢时间不宜过长的原因是:铝能和多余的醋酸反应。
14.(1)用化学式填空
①金刚石、石墨与氧气完全燃烧的产物_______________。
②常用作补钙剂的难溶性盐_______________。
(2)2018年5月9日,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它填补了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的空白。
①“高分五号”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作卫星天线。
如图1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则x的值为____________。
②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主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其中甲物质在我国南海地区大量发现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丙物质是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常用作食品保护气,写出图2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将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ag 加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①若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可能”)大于ag 。
②滤液中的溶质个数最多为________个。
(4)托盘天平的左、右两托盘中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向烧杯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且足量的稀硫酸,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两烧杯中物质完全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合金中铝与铜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答案】CO 2 CaCO 3 2 42
222 CH +2NO N +2H O+CO 一定条件 可能 3 3:1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和氧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②常用作补钙剂的难溶性盐是碳酸钙;
(2)①要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x=28-2-8-16=2;
②通过题干所给信息可知甲是甲烷,丙是氮气,化学方程式为:CH 4+2NO 2一定条件N 2+2H 2O+CO 2; (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的活动性是:镁>锌>铁>铜,将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a g 加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镁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镁和铜,硫酸铜反应完成后镁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硫酸镁和铁,镁反应完成后,锌再先后与硫酸铜、硫酸亚铁反应。
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可能含有锌、镁,因此:
①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镁与硫酸铜、硫酸亚铁反应会使滤渣的质量增大,锌与硫酸铜、硫酸亚铁反应
会使滤渣的质量减小,由于镁、锌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若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可能大于a g ;
②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有硫酸锌、硫酸亚铁、一定没有硫酸铜,溶质个数最多为三种;
(4)由于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设产生氢气的质量为2g,需要镁的质量为x,需要铝的质量为y,则有2442
Mg+H SO=MgSO+H
242
x2g
242
= x
2g
↑
x=24g
24432
2Al+3H SO=Al(SO)+3H
546
y2g
546
=
x2g
↑
y=18g
铜铝合金的质量与镁的质量相等,故铜的质量为24g-18g=6g,所以铝和铜的质量比为18g:6g=3:1。
故答案为:
(1)①CO2;②CaCO3;
(2)①2;②CH4+2NO2一定条件
N2+2H2O+CO2;
(3)①可能;②3;
(4)3:1。
15.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3°C时,X的溶解度为_____。
(2)将X、Y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C降至t2°C时,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
(3)如果要使t1°C时Y的饱和溶液析出大量固体溶质,可采用的方法为_____。
【答案】50g X 蒸发溶剂
【解析】
【详解】
(1)t3°C时,X的溶解度为50g。
故填:50g;
(2)由X、Y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将X、Y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C降至t2°C时,溶液仍然饱和的是X。
故填:X;(3)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果要使t1°C时Y的饱和溶液析出大量固体溶质,可采用的方法为蒸发溶剂。
故填:蒸发溶剂。
16.今年五一节,重庆再次成为网红城市,刷爆朋友圈。
(1)游客走到火锅店门口,闻到飘香的火锅味,是因为_____;下列火锅食材富含糖类的是_____(填序号)。
A 鲜毛肚
B 莴箫头
C 鹌鹑蛋
D 土豆片
(2)坐两江游船、赏洪崖美景。
游船上使用的下列物品中属于天然有机材料的是_____(填序号)。
A 塑料救生圈
B 铝合金护栏
C 真牛皮椅套
D 玻璃杯
(3)洪崖洞上五彩缤纷的霓虹灯里面充入的是_____(填序号)
A 稀有气体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答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C A
【解析】
【详解】
(1)游客走到火锅店门口,闻到飘香的火锅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土豆片中富含糖类,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2)真皮属于天然有机材料,故填:C;
(3)五彩缤纷的霓虹灯里面充入的是稀有气体,故填:A。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化学小组同学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制得二氧化碳的体积。
广口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选填序号)。
A 结果偏大
B 没有影响
C 结果偏小
【答案】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制得二氧化碳的体积。
广口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由于进入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等于排出水的体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没有影响。
故选B 。
18.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
请回答
写出装置A 制取氧气
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一瓶氧气用于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好用 _____(填序号)装置。
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若用F 装置干燥二氧化碳,瓶中应装_______.
【答案】2KMnO 4
ΔK 2MnO 4+MnO 2+O 2↑ E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浓硫酸 【解析】
【详解】
(1)由装置A 中有棉花,可知是高锰酸钾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
(2)收集一瓶氧气用于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好用排水集气法装置E ,在集气瓶内留下少了的水,防止铁燃烧时,因高温物体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3)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是氯化氢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4)若用F 装置干燥二氧化碳,瓶中应装浓硫酸。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进行了数字化实验,边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b点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
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
【答案】Na2SO49.8%
【解析】
【详解】
(1)因为b点为溶液呈中性,既完全反应的点,溶质为Na2SO4
(2)设10g稀硫酸样品中含H2SO4的质量为x
据图像可知10g稀硫酸恰好被反应完时,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16g×5%=0.8g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x 0.8g
解得x=0.98g
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100%=9.8%
答: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