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联合热敷预防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酒联合热敷预防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研究
韩春花;康建华;范菁
【摘要】目的:研究药酒联合热敷在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
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中的预防
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12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3组,每组40例。

对照A组采用单纯热敷治疗,对照B组采用单纯药酒湿敷治疗,观察组采用药酒+热敷治疗,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A组与对照B组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观察组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A组与对照B
组(P<0.05);3组患者在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中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置管第1天,对照A组、对照B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置管后的第2、3天,3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论 PICC置管患者采用药酒联合热敷能够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降低PICC置管
所带来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6(022)030
【总页数】2页(P159-160)
【关键词】药酒;热敷;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预防效果
【作者】韩春花;康建华;范菁
【作者单位】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
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经外周静脉直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项将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的技术,
属于是较长时间肠外营养和肿瘤化疗患者常用的静脉输注途径,该方法能减少反复穿刺引起的疼痛,还能减少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刺激,能保护血管,避免局部组织坏死[1]。

但是,患者由于导管长时间留置容易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有一定的莫惨,容易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影响患者健康。

近年来,药酒联合热敷在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2-3]。

为了探讨药酒联合热敷在PICC 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中的预防效果,选取12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资
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诊治的12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3组。

对照A组40例,男
23例,女17例,年龄30~70岁,平均(56.8±5.6)岁;对照B组40例,男
21例,女19例,年龄29~71岁,平均(55.9±6.3)岁;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1~73岁,平均(57.3±6.1)岁。

患者中,61例肺癌,59
例食道癌,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药酒+热敷治疗方法:采用自制药酒将20 cm×8 cm的
纱布块用中药酒浸湿后抖开,平整铺在穿刺点上方3~5 cm沿穿刺静脉走向部位,用保鲜膜将药酒湿敷的纱布包裹,防止酒精蒸发过快,在保鲜膜之上联合热毛巾热敷,使药物作用加强与倍增,3次/d,30 min/次,连敷7 d;方药如下:黄柏50 g、丹参150 g、金银花100 g、蒲公英100 g、鸡血藤100 g、红花50 g等。

用法:将上药浸于75%乙醇5 000 mL内2个月,用时取大小为20 cm×8 cm纱布块4层,浸入药酒中,湿敷相应部位。

对照A组采用单纯热敷治疗方法:患者置管后予以12 cm× 10 cm的3 M透明贴膜固定,置管后l h嘱患者做握拳活动,置管24 h后随机在穿刺点上方3~5 cm
处沿穿刺静脉走向给予热毛巾湿敷(温度45℃~55℃)。

对照B组采用单纯药酒湿敷治疗方法:置管后予以12 cm×10 cm的3 M透明贴膜固定,置管后l h嘱
患者做握拳活动,置管24 h后随机在穿刺点上方3~5 cm处沿穿刺静脉走向给予自制药酒湿敷,用法同观察组。

3次/d,30 min/次,连敷7 d。

3组患者治疗7 d 后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分级标准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比较3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发生程度及发生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采集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
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对照A组与对照B组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A组与对照B组(P<0.05)。

见表1。

2.2 3组患者不同程度静脉炎发生情况 3组患者在Ⅰ、Ⅱ、Ⅲ、Ⅳ级中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3组患者不同时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置管第1天,对照A组、对照B组的静
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A 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置管后的第2、3天,3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3。

预防机械性静脉炎是当前PICC置管治疗中的一项主要工作。

临床上,采用中医方式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药酒联合热敷的方式,
具有较佳的安全性与效果。

其中,自制中药药酒药物成分主要包括:金银花、蒲公英、黄柏、丹参、鸡血藤及红花等中药材,将上述药物放置在浓度为75%酒精中
浸泡一段时间后变成制成中药酒。

中医药理论认为: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4-5];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促进患者血淤、肿物消散;鸡血藤、丹参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红花具有活血、祛淤、消肿痛的功效;再加上75%浓度的酒精具
有较强的穿透性,从而有效扩张患者的局部血管,使患者血流加速有利于药物被皮肤所吸收。

配置后的中药药酒结合多种中草药的功效,不仅具有清热、消炎、消肿、散瘀、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而且还有解毒、营养肌肤、增强皮肤弹性及恢复皮肤颜色等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因长时间置人管肤质不佳的情况[6-7]。

热敷则通
常利用药物的较高的温度等进一步促进患者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和毒素排出体外,改善组织缺氧,减少致炎物质的产生。

此外,温热状态下还能降低患者痛觉神经的兴奋性,解除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从而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置管的舒适性[8-9]。

药酒与热敷二者联合应用能
增强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保障患者临床PICC置管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PICC置管患者采用药酒联合热敷能够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降低PICC置管所带来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献】
[1] 陈桂英,王惠琴,林丹妮.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J].中华护
理杂志,2012,47(1):6-9.
[2] 杜娟,任燕梅,张翠,等.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3,42(11):1260-1261.
[3] 沈焕云,吴丹.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107-108.
[4] 何亦红.紫花地丁外敷预防留置针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5,22(20):61-63.
[5] 穆桂梅,陈红梅.肿瘤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学,2011,35(7):551-552.
[6] 段红伟,孙立红.三种方法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效果及成本效果比比较[J].山东医
药,2015,55(22):108-109.
[7] 宋雪娴,钟凯惠.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95.
[8] 曹轶,马俊,金燕萍.湿热敷联合使用握力器降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
发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 32(11):55-57.
[9] 周江燕,谢珺.水胶体敷料联合湿热敷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
新,2015,12(13):39-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