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每一测站的工作结束后,应在测绘范围内检 查地物、地貌是否漏测、少测,各类地物名称和地理名 称等是否清楚齐全,在确保没有错误和遗漏后,可迁至 下一站。
四、增补测站点
经纬仪视距支导线法是增补测站点常用方法。
例 从图根控制点A测定支导线点1。
B 1
DA1
C
β
A D
(1)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对中、 整平。用测回法测量AB与A1之间的水平角β一 测回,用量角器在图上画出a1方向线。
等高线是根据相邻地貌特征点的高程,按规 定的等高距勾绘的。
等高线的勾绘方法有比例内插法、图解法和 目估法等。
A
52.8
F
52.5
I
52.3
B 57.4
D 55.8
G 58.8
51.6
E
50.4 50.5
CH
55.6
K
比例内插法
h00A..xx24B12mm 5766.44444..66mmmmmmm 52.8m 4.6m xdx12AB00.2.64m4m44m.6.66mm64m4mmmm36mmmm
70 120 200 —
2.经纬仪测绘法
经纬仪测绘法就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上, 测绘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出碎部点方向 与已知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
再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 距离及碎部点的高程。
然后根据测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 器和比例尺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 侧注记其高程。
1.地物的描绘
地物要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
如房屋按其轮廓用直线连接;
河流、道路的弯曲部分,则用圆滑的曲线 连接;
对于不能按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相应的 非比例符号表示。
沥:砾 D38 12.36
坚6 滹
沱
河
2.等高线的勾绘
地貌主要用等高线来表示。
对于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特殊地貌,如悬崖、 峭壁、陡坎、冲沟、雨裂等,则用相应的图式规 定的符号表示。
(2)用视距法测出A、1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DA1和高差hA1,概略定出1点在图上的位置。
(3)再将经纬仪安置在1点上,在控制点A 上立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D1A和高差h1A。
(4)若往、返两次测得距离之差不超过相 应的规定时,取其平均值,按测图比例尺在方 向线上定出补充测站1点。
五、地形图的绘制
(1)施测前应检测竖盘指标差,要求小于1′。
(2)每一测站每测若干点或结束时,应检查起始 方向是否为零,即归零差是否超限。若超限,需重新安
置为 00000 ,然后逐点改正。
(3)每一测站测绘前,先对在另一控制点所测碎 部点的检查和对测区内已测碎部点的检查,检查点应不 少于两个。检查无误后,才能开始测绘。
仪器高: 1.42 m
测站高程:207.40m 指标差:x 0 仪器: DJ6
测 尺间隔 点 l/m
中丝 读数
v/m
竖盘 读数
垂直角 高差 α/
L/°′ °′ h/m
水平角 β/°′
水平 距离 D/ m
高程 备注 H/ m
1 0.760 1.420 93 28 -3 28 -4 59 114 00 75.7 202.81 山脚
中误差 (图上/mm)
0.4
0.6
(等高距)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地山
1/3 1/2 2/3 1
2.地形图的检查
(1)室内检查
室内检查的内容有图面地物、地貌是否清晰 易读,各种符号、注记是否正确,等高线与地貌 特征点的高程是否相符,接边精度是否合乎要求 等。
如发现错误和疑点,不可随意修改,应加记 录,并到野外进行实地检查、修改。
1500
1400 1300
1 20.28
1200
bn c
e
17
23.66 f
1100
am d
2 48.74
3 51.22
x17 1150m y17 620m xa17 50m ya17 20m
10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三、碎部测量
1.碎部点的选择
(1)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碎部点的最大间距和最大视距
地貌点
测图比 例尺
最大间距
/m
1:500 15 1:1000 30 1:2000 50 1:5000 100
最大视距/m
主要地物点 次要地物点和地貌点
一般 地区 60 100 180 300
城市 建筑区
50 80 120 —
一般 地区 100 150 250 350
城市 建筑区
仪器检查是在室内检查和野外巡视检查的基 础上进行的。
除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补测和修正外,还要 对本测站所测地形进行检查,看所测地形图是 否符合要求,如果发现点位的误差超限,应按 正确的观测结果修正。
仪器检查量一般为10%。
3.地形图的整饰
原图经过拼接和检查后,还应按规定的地形 图图式符号对地物、地貌进行清绘和整饰,使图 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观。
第二节 大比例尺 地形图的测绘
一、地形测量的概述
1.地形测量
在地形图测绘中,决定地物、地貌位 置的特征点称为地形特征点,也称碎部点。
2.地形测量的实质
测绘地形图就是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 和高程。
二、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图纸的准备
测绘地形图的图纸,以往都是采用优质绘 图纸,为了减小图纸的变形,将图纸裱糊在锌板、 铝板或 Nhomakorabea合板上。
(2)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地貌特征点应选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 脊线、山谷线等地形线上,如山顶、鞍部、山 脊和山谷的地形变换处、山坡倾斜变换处和山 脚地形变换的地方。
为了能真实地表示实地情况,在地面平坦或 坡度无明显变化的地区,碎部点的间距、碎部 点的最大视距和城市建筑区的最大视距均应符 合相应的规定。
整饰的顺序是先图内后图外,先注记后符 号,先地物后地貌。
最后写出图名、比例尺、坐标系统及高程 系统、施测单位、测绘者及施测日期等。
如果是独立坐标系统,还需画出指北方向。
最后对照实地情况,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 的符号绘出地形图。
在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步骤 (1)安置仪器
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并记入 碎部测量手薄。
后视另一控制点B,安置水平度盘为 000 ,则AB
称为起始方向。
将小平板安置在测站附近,使图纸上控制边方向 与地面上相应控制边方向大致一致。
(2)野外检查
野外检查是在室内检查的基础上进行 重点抽查。
检查方法
巡视检查
仪器检查
①巡视检查
检查时应携带测图板,根据室内检查的重 点,按预定的巡视检查路线,进行实地对照查 看。
主要查看地物、地貌各要素测绘是否正确、 齐全,取舍是否恰当,等高线的勾绘是否逼真, 图式符号运用是否正确等。
②仪器设站检查
2 0.750 2.420 93 00 -3 00 -4.92 80 30 74.8 202.48 房角
(5)展点
用量角器,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
(6)绘图
参照实地情况,随测随绘,按地形图 图式规定的符号将地物和等高线绘制出来。
起始方向线
801134000
b
a
1202.81
3.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
聚纸薄膜是一面打毛的半透明图纸,其厚度 约为0.07~0.1 mm,伸缩率很小,且坚韧耐湿, 沾污后可洗,可直接在图纸着墨,复晒蓝图。
但聚纸薄膜图纸怕折、易燃,在测图、使 用和保管时应注意防折防火。
2.坐标格网的绘制
为了精确地将控制点展绘在测图纸上, 首先要在图纸上精确地绘制10cm×10cm的 直角坐标方格网。
地物特征点主要是地物轮廓的转折点,如房 屋的房角,围墙、电力线的转折点,道路河岸线 的转弯点、交叉点,电杆、独立树的中心点等。
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可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 物形状。
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 物凹凸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时均应表示出来; 在地形图上小于0.4mm,可以用直线连接。
连接图上相应控制点a、b,并适当延长ab线,则 ab为图上起始方向线。
用小针通过量角器圆心的小孔插在a点,使量角器 圆心固定在a点。
图上起始方向线
B b
a
2 D2
2 1
D1 1
A
(2)立尺
将视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现将视距尺立于1点上。
(3)观测
观测员将经纬仪瞄准1点视距尺,读尺 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及水平角β。
如果不吻合,其接图误差不超过下表中所 规定的平面与高差中误差的2倍时,可按平均位 置修改。
若超过限差时,应到现场检查予以纠正或重测。
地物点位、点间距和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点位 地物点间距
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地区类别 中误差
(图上/mm) 平地、丘地
和城市建筑区 0.5
山地、高山地
和施测困难的 0.75
旧街坊内部
(4)记录与计算
将观测数据尺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
L及水平角β逐项记入“碎部测量手簿”相应栏
内。
根据观测数据,用视距测量计算公式,计算 出水平距离和高程,填入“碎部测量手簿”相 应栏内。
在备注栏内注明重要碎部点的名称,如房角、 山顶、鞍部等,以便必要时查对和作图。
碎部测量手簿
测站: A
定向点:B
绘制坐标格网的方法有对角线法、坐 标格网尺法及计算机绘制等。
目前有一种印有坐标方格网的聚酯薄膜 图纸,使用更为方便。
3.控制点的展绘
根据平面控制点坐标值,将其点位在 图纸上标出,称为展绘控制点。
控制点展绘后,应进行检核,用比例 尺在图上量取相邻两点间的长度,和已知 的距离相比较,其差值不得超过图上的 0.3mm,否则应重新展绘。
57.4m B 57m
4.6m
53m 54m 55m 56m 52.8m
6mm
A x1 3mm 64mm(图上距离) x2
六、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1.地形图的拼接
采用分幅测图时,为了保证相邻图幅的拼 接,每幅图的四边均须测出图廓线外5mm。
拼接时将相邻两幅的相应图边,按坐标格网 叠合在一起进行拼接。
四、增补测站点
经纬仪视距支导线法是增补测站点常用方法。
例 从图根控制点A测定支导线点1。
B 1
DA1
C
β
A D
(1)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对中、 整平。用测回法测量AB与A1之间的水平角β一 测回,用量角器在图上画出a1方向线。
等高线是根据相邻地貌特征点的高程,按规 定的等高距勾绘的。
等高线的勾绘方法有比例内插法、图解法和 目估法等。
A
52.8
F
52.5
I
52.3
B 57.4
D 55.8
G 58.8
51.6
E
50.4 50.5
CH
55.6
K
比例内插法
h00A..xx24B12mm 5766.44444..66mmmmmmm 52.8m 4.6m xdx12AB00.2.64m4m44m.6.66mm64m4mmmm36mmmm
70 120 200 —
2.经纬仪测绘法
经纬仪测绘法就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上, 测绘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出碎部点方向 与已知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
再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 距离及碎部点的高程。
然后根据测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 器和比例尺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 侧注记其高程。
1.地物的描绘
地物要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
如房屋按其轮廓用直线连接;
河流、道路的弯曲部分,则用圆滑的曲线 连接;
对于不能按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相应的 非比例符号表示。
沥:砾 D38 12.36
坚6 滹
沱
河
2.等高线的勾绘
地貌主要用等高线来表示。
对于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特殊地貌,如悬崖、 峭壁、陡坎、冲沟、雨裂等,则用相应的图式规 定的符号表示。
(2)用视距法测出A、1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DA1和高差hA1,概略定出1点在图上的位置。
(3)再将经纬仪安置在1点上,在控制点A 上立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D1A和高差h1A。
(4)若往、返两次测得距离之差不超过相 应的规定时,取其平均值,按测图比例尺在方 向线上定出补充测站1点。
五、地形图的绘制
(1)施测前应检测竖盘指标差,要求小于1′。
(2)每一测站每测若干点或结束时,应检查起始 方向是否为零,即归零差是否超限。若超限,需重新安
置为 00000 ,然后逐点改正。
(3)每一测站测绘前,先对在另一控制点所测碎 部点的检查和对测区内已测碎部点的检查,检查点应不 少于两个。检查无误后,才能开始测绘。
仪器高: 1.42 m
测站高程:207.40m 指标差:x 0 仪器: DJ6
测 尺间隔 点 l/m
中丝 读数
v/m
竖盘 读数
垂直角 高差 α/
L/°′ °′ h/m
水平角 β/°′
水平 距离 D/ m
高程 备注 H/ m
1 0.760 1.420 93 28 -3 28 -4 59 114 00 75.7 202.81 山脚
中误差 (图上/mm)
0.4
0.6
(等高距)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地山
1/3 1/2 2/3 1
2.地形图的检查
(1)室内检查
室内检查的内容有图面地物、地貌是否清晰 易读,各种符号、注记是否正确,等高线与地貌 特征点的高程是否相符,接边精度是否合乎要求 等。
如发现错误和疑点,不可随意修改,应加记 录,并到野外进行实地检查、修改。
1500
1400 1300
1 20.28
1200
bn c
e
17
23.66 f
1100
am d
2 48.74
3 51.22
x17 1150m y17 620m xa17 50m ya17 20m
10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三、碎部测量
1.碎部点的选择
(1)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碎部点的最大间距和最大视距
地貌点
测图比 例尺
最大间距
/m
1:500 15 1:1000 30 1:2000 50 1:5000 100
最大视距/m
主要地物点 次要地物点和地貌点
一般 地区 60 100 180 300
城市 建筑区
50 80 120 —
一般 地区 100 150 250 350
城市 建筑区
仪器检查是在室内检查和野外巡视检查的基 础上进行的。
除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补测和修正外,还要 对本测站所测地形进行检查,看所测地形图是 否符合要求,如果发现点位的误差超限,应按 正确的观测结果修正。
仪器检查量一般为10%。
3.地形图的整饰
原图经过拼接和检查后,还应按规定的地形 图图式符号对地物、地貌进行清绘和整饰,使图 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观。
第二节 大比例尺 地形图的测绘
一、地形测量的概述
1.地形测量
在地形图测绘中,决定地物、地貌位 置的特征点称为地形特征点,也称碎部点。
2.地形测量的实质
测绘地形图就是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 和高程。
二、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图纸的准备
测绘地形图的图纸,以往都是采用优质绘 图纸,为了减小图纸的变形,将图纸裱糊在锌板、 铝板或 Nhomakorabea合板上。
(2)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地貌特征点应选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 脊线、山谷线等地形线上,如山顶、鞍部、山 脊和山谷的地形变换处、山坡倾斜变换处和山 脚地形变换的地方。
为了能真实地表示实地情况,在地面平坦或 坡度无明显变化的地区,碎部点的间距、碎部 点的最大视距和城市建筑区的最大视距均应符 合相应的规定。
整饰的顺序是先图内后图外,先注记后符 号,先地物后地貌。
最后写出图名、比例尺、坐标系统及高程 系统、施测单位、测绘者及施测日期等。
如果是独立坐标系统,还需画出指北方向。
最后对照实地情况,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 的符号绘出地形图。
在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步骤 (1)安置仪器
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并记入 碎部测量手薄。
后视另一控制点B,安置水平度盘为 000 ,则AB
称为起始方向。
将小平板安置在测站附近,使图纸上控制边方向 与地面上相应控制边方向大致一致。
(2)野外检查
野外检查是在室内检查的基础上进行 重点抽查。
检查方法
巡视检查
仪器检查
①巡视检查
检查时应携带测图板,根据室内检查的重 点,按预定的巡视检查路线,进行实地对照查 看。
主要查看地物、地貌各要素测绘是否正确、 齐全,取舍是否恰当,等高线的勾绘是否逼真, 图式符号运用是否正确等。
②仪器设站检查
2 0.750 2.420 93 00 -3 00 -4.92 80 30 74.8 202.48 房角
(5)展点
用量角器,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
(6)绘图
参照实地情况,随测随绘,按地形图 图式规定的符号将地物和等高线绘制出来。
起始方向线
801134000
b
a
1202.81
3.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
聚纸薄膜是一面打毛的半透明图纸,其厚度 约为0.07~0.1 mm,伸缩率很小,且坚韧耐湿, 沾污后可洗,可直接在图纸着墨,复晒蓝图。
但聚纸薄膜图纸怕折、易燃,在测图、使 用和保管时应注意防折防火。
2.坐标格网的绘制
为了精确地将控制点展绘在测图纸上, 首先要在图纸上精确地绘制10cm×10cm的 直角坐标方格网。
地物特征点主要是地物轮廓的转折点,如房 屋的房角,围墙、电力线的转折点,道路河岸线 的转弯点、交叉点,电杆、独立树的中心点等。
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可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 物形状。
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 物凹凸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时均应表示出来; 在地形图上小于0.4mm,可以用直线连接。
连接图上相应控制点a、b,并适当延长ab线,则 ab为图上起始方向线。
用小针通过量角器圆心的小孔插在a点,使量角器 圆心固定在a点。
图上起始方向线
B b
a
2 D2
2 1
D1 1
A
(2)立尺
将视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现将视距尺立于1点上。
(3)观测
观测员将经纬仪瞄准1点视距尺,读尺 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及水平角β。
如果不吻合,其接图误差不超过下表中所 规定的平面与高差中误差的2倍时,可按平均位 置修改。
若超过限差时,应到现场检查予以纠正或重测。
地物点位、点间距和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点位 地物点间距
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地区类别 中误差
(图上/mm) 平地、丘地
和城市建筑区 0.5
山地、高山地
和施测困难的 0.75
旧街坊内部
(4)记录与计算
将观测数据尺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
L及水平角β逐项记入“碎部测量手簿”相应栏
内。
根据观测数据,用视距测量计算公式,计算 出水平距离和高程,填入“碎部测量手簿”相 应栏内。
在备注栏内注明重要碎部点的名称,如房角、 山顶、鞍部等,以便必要时查对和作图。
碎部测量手簿
测站: A
定向点:B
绘制坐标格网的方法有对角线法、坐 标格网尺法及计算机绘制等。
目前有一种印有坐标方格网的聚酯薄膜 图纸,使用更为方便。
3.控制点的展绘
根据平面控制点坐标值,将其点位在 图纸上标出,称为展绘控制点。
控制点展绘后,应进行检核,用比例 尺在图上量取相邻两点间的长度,和已知 的距离相比较,其差值不得超过图上的 0.3mm,否则应重新展绘。
57.4m B 57m
4.6m
53m 54m 55m 56m 52.8m
6mm
A x1 3mm 64mm(图上距离) x2
六、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1.地形图的拼接
采用分幅测图时,为了保证相邻图幅的拼 接,每幅图的四边均须测出图廓线外5mm。
拼接时将相邻两幅的相应图边,按坐标格网 叠合在一起进行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