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PPT
合集下载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PPT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e70bb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7.png)
• 狭义的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纯粹精神创造的成果,如哲学、科学、文
学、艺术、道德、风尚与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是一种观念形态。广义的文化是人
【
类一切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 • 一般而言,广义的文化,是人改造世界的方式和能力以及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创造
狭 义 的
的一切成果,这包括物质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特指人们所创造的精神产品,
《 论 语
无 涯 。
也 有 涯 ,
者 不 如 乐
者 不 如 好
》其雍
之之
友也
者者
声》
;,
传什 统么 文是 化中
国
文中 化国 的传 类统 型
目 性对
分中 析国
传 统
录
文
化
理
··第一部分··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德国学者认为
把文明与文化作了严格的区别,文明是属于物质的、技术的、客观 的;文化是精神的、信仰的、主观的。
第三,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体而言,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展开 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 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文化 性质
··第三部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分析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分析
“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 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 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主题教育PPT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主题教育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9e395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e.png)
传统礼仪
弘扬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教育主题班会PPT模板
前言
中国礼仪,是指中国的礼节与仪式,古代一般推行周礼。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 礼。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 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 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祀先师、先王、圣贤;乡饮、相见礼、军 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是教人心生庄敬的美德,礼是使人行事得体的分寸, 礼是不违背人情,礼不因循守旧。立于礼是“为人之 善”,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 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交往之善”,即以 礼为交往的准则。
礼仪 介绍
行走之礼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 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 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 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 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 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 避让行人。
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礼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 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 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 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 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结束语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多地在文化领域中展开。 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古往今来,真正灭绝于种族屠杀 的民族并不多,而灭亡于固有文化消失的民族却是不胜枚举。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 一没有发生过文化中断的文明。在未来的世纪中,中华文明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基本前 提之一,就是能否在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势的本位文化,这无疑是具有战 略意义的大事。礼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能否将它的精华发扬光大,对于本位文化的 兴衰至关重要。
弘扬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教育主题班会PPT模板
前言
中国礼仪,是指中国的礼节与仪式,古代一般推行周礼。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 礼。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 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 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祀先师、先王、圣贤;乡饮、相见礼、军 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是教人心生庄敬的美德,礼是使人行事得体的分寸, 礼是不违背人情,礼不因循守旧。立于礼是“为人之 善”,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 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交往之善”,即以 礼为交往的准则。
礼仪 介绍
行走之礼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 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 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 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 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 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 避让行人。
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礼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 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 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 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 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结束语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多地在文化领域中展开。 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古往今来,真正灭绝于种族屠杀 的民族并不多,而灭亡于固有文化消失的民族却是不胜枚举。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 一没有发生过文化中断的文明。在未来的世纪中,中华文明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基本前 提之一,就是能否在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势的本位文化,这无疑是具有战 略意义的大事。礼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能否将它的精华发扬光大,对于本位文化的 兴衰至关重要。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PPT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8cb0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7.png)
06
案例分析
该活动通过实践性的方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树立文明新风。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以“孝、悌、忠、信、礼、义、和”为核心内容,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典型选树等,让人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传统美德,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
总结词
《中国诗词大会》以竞技形式普及中国古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详细描述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竞技的形式,让观众在观赏中学习古典诗词,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该节目不仅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还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案例二:《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举办
传承优秀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这些文化成果可以为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例如,儒家文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可以引导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遵循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原则。
弘扬传统美德
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如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文学艺术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可以为作品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利用新媒体形式,如短视频、直播等,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03
发挥现代科技在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02
01
0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VS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如仁爱、诚信、礼义、忠诚等,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弘扬这些美德,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案例分析
该活动通过实践性的方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树立文明新风。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以“孝、悌、忠、信、礼、义、和”为核心内容,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典型选树等,让人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传统美德,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
总结词
《中国诗词大会》以竞技形式普及中国古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详细描述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竞技的形式,让观众在观赏中学习古典诗词,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该节目不仅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还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案例二:《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举办
传承优秀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这些文化成果可以为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例如,儒家文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可以引导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遵循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原则。
弘扬传统美德
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如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文学艺术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可以为作品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利用新媒体形式,如短视频、直播等,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03
发挥现代科技在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02
01
0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VS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如仁爱、诚信、礼义、忠诚等,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弘扬这些美德,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ppt课件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0bbf408bd63186bdebbc51.png)
弘扬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
壹
(一)、你好,传统文化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
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 画、书法、对联、灯谜、蹴鞠,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 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 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 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 部分。接下来我们看看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 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 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 的实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1]、华夏文明[2], 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 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 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 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 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2020/4/7
弘扬传统文化的实际意义
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学生们先做到内心世界的充实, 有了民族底,有了文化底蕴,面对各种文化的渗透,才不会迷 失方向,丧失中国人的本色。
2020/4/7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 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 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 项重要民间习俗
2020/4/7
春节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因为相传年兽 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 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壹
(一)、你好,传统文化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
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 画、书法、对联、灯谜、蹴鞠,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 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 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 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 部分。接下来我们看看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 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 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 的实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1]、华夏文明[2], 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 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 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 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 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2020/4/7
弘扬传统文化的实际意义
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学生们先做到内心世界的充实, 有了民族底,有了文化底蕴,面对各种文化的渗透,才不会迷 失方向,丧失中国人的本色。
2020/4/7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 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 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 项重要民间习俗
2020/4/7
春节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因为相传年兽 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 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16张PPT)
![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76972b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2.png)
肆 弘 扬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来此 世生 还无 生悔 中如 华华 家夏 。,
目 录
壹 中华传统文化之魂:礼 贰 中华传统文化之日常 叁 中华传统文化之节日 肆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壹 中华传统文化之魂:礼
说文解字
壹 1、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
肆 4、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增之物。
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例:
(例:礼物、礼金)
婚礼、丧礼等)
贰
伍
2、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
5、姓氏
(例:礼教,礼治)
叁
3、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例: 礼让)
你会怎样做?
情景一
情景二
情景三
贰 中华传统文化之日常
传统文化其实早已融入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衣食住行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并继续流传下去。
服饰
汉服
汉民族传统服饰
旗袍
中华民国20世纪20年代之后成 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叁 中 华 传 统 节 日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正月初一
元宵节 正月十五
清明节 三月初五
除夕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端午节 五月初五
春节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 农历新年。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 祭祀演变而来。祈岁祭祀,敬天 法祖。春节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 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 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 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 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方特色。 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禳灾, 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 , 形式丰富多样,凝聚着中华传统 文化精华。
七夕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民 间的传统节日。经历史发展,七夕被 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 认为是中国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 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
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ea064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5.png)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2
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
在中小学教育中设置更多的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如中国史、经典导读等。
3
实践活动的开展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工艺品制作等实践活动,增强文化传承的认知和参与。
4
教师培养的重视
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教学能力,确保课程质量和学生体验。
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历史记忆
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保护它们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关键。
教育下一代
文化遗产能够培养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认识和尊重,为下一代提供宝贵的文化教育。
促进文化交流
文化遗产吸引海内外游客,为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维护文化多样性
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智慧与精髓。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探索古老文化的精髓,发掬拯救濒危的传统艺术,并将其融入当代生活,让中华文化永续传承。
by w k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于远古,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蕴含了中华民族数以千计的年历史。
1
政府引导
政府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2
企业参与
企业投入资金和专业人才
3
公众参与
全民参与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4
文化机构合作
博物馆、图书馆等联动交流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企业要投入资金和专业人才,公众要广泛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文化机构如博物馆、图书馆等也要加强合作交流,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
2
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
在中小学教育中设置更多的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如中国史、经典导读等。
3
实践活动的开展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工艺品制作等实践活动,增强文化传承的认知和参与。
4
教师培养的重视
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教学能力,确保课程质量和学生体验。
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历史记忆
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保护它们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关键。
教育下一代
文化遗产能够培养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认识和尊重,为下一代提供宝贵的文化教育。
促进文化交流
文化遗产吸引海内外游客,为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维护文化多样性
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智慧与精髓。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探索古老文化的精髓,发掬拯救濒危的传统艺术,并将其融入当代生活,让中华文化永续传承。
by w k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于远古,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蕴含了中华民族数以千计的年历史。
1
政府引导
政府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2
企业参与
企业投入资金和专业人才
3
公众参与
全民参与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4
文化机构合作
博物馆、图书馆等联动交流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企业要投入资金和专业人才,公众要广泛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文化机构如博物馆、图书馆等也要加强合作交流,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题班会PPT课件
![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63472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3.png)
多元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建筑、艺术、饮食、节庆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
三教融合
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共同塑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
中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1
和谐共生
中华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
仁爱精神
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强调同情、关爱和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人格品德。
社会责任的担当
社会公益
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创造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环境保护
关注并保护自然环境,推广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道德操守
以诚信、正直的态度经营企业,坚持合法合规,为社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慈善公益
主动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用爱心和智慧回馈社会,让更多人享受到企业的成果。
艺术文化的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个层面,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些艺术瑰宝,让它们发光发热,成为激励后代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永续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才能永远闪耀。
可持续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团结互助
各民族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发展。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创美好未来。
多元文化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我们要尊重差异,欣赏独特性。
和谐共处
各民族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消除偏见,促进和谐相处。只有和谐共处,民族之间才能共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建筑、艺术、饮食、节庆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
三教融合
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共同塑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
中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1
和谐共生
中华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
仁爱精神
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强调同情、关爱和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人格品德。
社会责任的担当
社会公益
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创造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环境保护
关注并保护自然环境,推广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道德操守
以诚信、正直的态度经营企业,坚持合法合规,为社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慈善公益
主动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用爱心和智慧回馈社会,让更多人享受到企业的成果。
艺术文化的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个层面,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些艺术瑰宝,让它们发光发热,成为激励后代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永续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才能永远闪耀。
可持续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团结互助
各民族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发展。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创美好未来。
多元文化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我们要尊重差异,欣赏独特性。
和谐共处
各民族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消除偏见,促进和谐相处。只有和谐共处,民族之间才能共同发展。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ppt课件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2afa3c2e3f5727a5e96288.png)
ppt课件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 和合、求大同等为基本内核。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经历的历史阶段
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
两汉经学 兴盛
魏晋南北 朝玄学
宋明理学 发展
隋唐儒释 道
ppt课件
5
3.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Ⅰ.讲仁爱
“仁”的核心,是“爱人”。孔子最早以“爱人” 解释“仁”,他把“爱亲”规定为“仁”的本始, 由“爱亲”推广到“爱人”,到“泛爱众”,即对 他人应该同情、关心和爱护。
ppt课件
12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 见恶也 仰不愧于天,义于方外
ppt课件
—墨子 —孟子
13
Ⅴ.尚和合
和合是古代中国人的一 项基本价值观。古人对和 合的追求,涵盖了生活的 所有方面:社会关系、人 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心灵 世界内部。中国传统思想 不只是主张社会和谐,还 把和合精神贯彻到人与自 然之间,强调人和自然之 间也要保持共生共济、和 谐相处的关系。
ppt课件
8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 见恶也
仰不愧于天,义于方外
—墨子 —孟子
ppt课件
9
Ⅲ.守诚信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论 语》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 信”,信被列为孔子“四教”之一。人 无信不立,社会缺乏诚信,社会生活就 会大乱。在现代社会,诚信构成现代社 会合作和社会生活的伦理基础。
ppt课件
7
Ⅱ.重民本
民本,就是政治要“以民为本”。大略而 言,这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我们可以 叫作“民利”,即治理国家、处理政事的最终 目的不是别的,而是天下百姓的利益、福祉。 另一层意思,我们可以叫作“民意”,就是在 治理国家、处理政事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天 下百姓的意愿、意见。可见,民本既规定了施 政的出发点或归宿,也规定了施政的指导方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ppt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6560a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8.png)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②爱好和平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 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 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 的广泛赞誉。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对传统文化的内涵 对传统文化的内 内涵 和形式进行改造 涵进行补充完善
内涵、形式两方面 侧重点
内涵
实质
强调继承
强调发展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
联系
者的必然要求
探究:结 合 民 族 精 神 , 谈 谈 在 自 然 环 境 的 极 度 恶 劣 和 武 器 装 备 的 巨 大 差 距 下 , 抗 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文化 国粹经典
中国文化 国粹经典
杭州第17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的77岁汉服奶奶
探究:结 合 汉 服 的 传 承 , 谈 谈 传 统 文 化 的 创 造 性 转 化 与 创 新 性 发 展 的 要 求 是 什 么 ?
推动汉服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共兴,促进文化产业与汉服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 经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③勤劳勇敢 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 不畏艰难的精神。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 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④自强不息 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 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历代中国人民 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 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 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主题班会PPT课件
![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6bd41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4.png)
孝道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孝顺父母、宗族观念、长幼有序等传统价值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孝道是最重要的品德,是为人之本。
传统中华礼仪文化
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从衣食住行到人际交往,礼仪文化均有严格的规范和规则,通过这些规范维护着社会秩序和和谐。
中国的传统礼仪强调谦逊、有礼貌、尊重长辈和上级。这些礼仪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秀品格。
主动参与传统节庆和文化活动
3
传播传统
向他人分享传统文化的意义和魅力
在社会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要主动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参与到传统节庆和文化活动中,并积极向身边的亲友和他人分享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持续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思想价值
道家哲学
道家崇尚自然、返璞归真,提倡"道"的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佛教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如禅宗、净土宗等。
医学智慧
中医学科取"天人合一"的理念,倡导以预防为主、整体康复的医疗理念。
孝道文化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孝顺和照顾。孝道文化强调家庭和睦,代代传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础。它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伦理道德的优秀品质。
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传承它能够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促进社会和谐
传统文化中的和平、宽容、仁爱等价值观能够为社会带来稳定与和谐。
推动文化创新
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与现代元素融合,能够产生新的文化形态和创意。
传统中华礼仪文化
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从衣食住行到人际交往,礼仪文化均有严格的规范和规则,通过这些规范维护着社会秩序和和谐。
中国的传统礼仪强调谦逊、有礼貌、尊重长辈和上级。这些礼仪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秀品格。
主动参与传统节庆和文化活动
3
传播传统
向他人分享传统文化的意义和魅力
在社会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要主动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参与到传统节庆和文化活动中,并积极向身边的亲友和他人分享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持续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思想价值
道家哲学
道家崇尚自然、返璞归真,提倡"道"的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佛教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如禅宗、净土宗等。
医学智慧
中医学科取"天人合一"的理念,倡导以预防为主、整体康复的医疗理念。
孝道文化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孝顺和照顾。孝道文化强调家庭和睦,代代传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础。它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伦理道德的优秀品质。
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传承它能够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促进社会和谐
传统文化中的和平、宽容、仁爱等价值观能够为社会带来稳定与和谐。
推动文化创新
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与现代元素融合,能够产生新的文化形态和创意。
传统文化系列 课件(共18张PPT)
![传统文化系列 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c1f20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e.png)
墨家 医家 兵家
中国的传统文化---- 琴棋书画
知 识
琴
笛子、二胡、古筝、萧 笛、鼓、古琴、琵琶。 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 散》、 《平沙落雁》、
棋
中国象棋、中国围棋,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
书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 文房四宝(毛笔、墨、 砚台、宣纸)、木版水 印、甲骨文、钟鼎文、 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中医
传统文化
• 中医、中药、 • 《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 • 《脉 经》、《本草纲目》、 • 《千金方》《神农本草经》、 •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学
传统文化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中 国
传统文化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目录
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传统文化
第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 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对联
传统文化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 整,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
中国的传统文化---- 琴棋书画
知 识
琴
笛子、二胡、古筝、萧 笛、鼓、古琴、琵琶。 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 散》、 《平沙落雁》、
棋
中国象棋、中国围棋,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
书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 文房四宝(毛笔、墨、 砚台、宣纸)、木版水 印、甲骨文、钟鼎文、 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中医
传统文化
• 中医、中药、 • 《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 • 《脉 经》、《本草纲目》、 • 《千金方》《神农本草经》、 •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学
传统文化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中 国
传统文化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目录
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传统文化
第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 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对联
传统文化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 整,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
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5bff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e.png)
•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 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35
冬 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 习俗: •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
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27
28
中秋节
•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
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 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 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 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 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 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 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38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 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 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 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 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 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35
冬 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 习俗: •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
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27
28
中秋节
•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
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 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 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 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 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 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 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38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 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 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 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 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 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PT课件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e6251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4.png)
感谢观看
传统美德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在当代,优秀传统文化或传统美德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实际的影响这每一个中国 人。
传统美德是人际和谐、人民 幸福的可靠保证
道德不仅包含了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 力,它还是一种行为规范,可以调节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并对 民众的幸福生活起到保障、促进作用。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前言
目 录
壹 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贰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叁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
化和创新性发展
壹 中华传统美德 的当代价值
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 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 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 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民本思想与社会主 义民主是一致的,都体现 了崇高的道德追求。在重视民意这一点上, 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也是一致的。
守
诚信
中华传统价值观是以正义为骨架,以仁、礼、 利、知、乐等为血肉构成的有机体。
崇
正义
中华传统价值观是以正义为骨架,以仁、礼、 利、知、乐等为血肉构成的有机体。
尚
和合
崇尚和谐的社会治理目标和追求合作的人际 道德精神,是当代中国社会和人民所崇尚的 核心价值和道德品质。
求
大同
中国梦不仅是现代中国人的理想,也是中国 古人的不懈追求。
叁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 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和的统中加 阐挖美华强 发掘德传对
建 设
义 道 德
社 会 主
德 滋 养
传 统 美
用 中 华
道明鉴野胸以 德的人吸怀开 成有类收和放 果益文借视的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PPT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6027c5524de518964b7de4.png)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 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本来是 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 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 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 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 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 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 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 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 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 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 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 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 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 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 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 星 堆 立 人 像
四羊方尊,商朝 晚期偏早青铜器
半坡彩陶
商朝玉象
瓷 器
陶 器
中国古代人民劳动的结晶
甲 骨 文
文字的演变
大 篆
铭 文
小篆
草 书
隶 书
楷书
东晋的王羲之, 集书法之大成,写 出的字,或端秀清 新,或”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他的代表作《兰 亭序》,有 “天下第一行书”的 美誉。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 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 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 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 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 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 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 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 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 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 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 “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 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 “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 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 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 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 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a71b4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9.png)
中秋节
又称“团圆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秋夕 祭月,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习俗包 括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
2024/3/26
18
重阳节、冬至节等节日起源及习俗介绍
重阳节
又称“登高节”,起源于秋游去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包括登高、 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冬至节
又称“冬节”,起源于汉代,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 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习俗包括吃饺子、喝汤圆、祭祖等。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 件
2024/3/26
1
2024/3/26
• 引言 •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庆祝活动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影响 •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园林艺术特色 • 总结与展望:传承创新,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2
01
引言
2024/3/26
位于福建省南部山区,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 筑形式,以其厚重的土墙和圆形的外观而闻 名于世。
2024/3/26
26
园林艺术设计理念及代表作品解读
2024/3/26
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将自 然山水与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 空间。
指南针
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大大提高 了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推动
了地理大发现和全球化进程。
21
天文历法成就概述
2024/3/26
天文观测
01
古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和记录,如浑天仪、
简仪等。
历法制定
02
中国历法以农历为基础,根据天文观测数据制定,如夏历、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 历史,及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行为准则、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是从深厚的民族 生活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半封闭的温带大 陆型社会地理环境、农业型自然经济和家 国一体的宗法社会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得 以滋生、发展的土壤。这些社会存在的综 合作用,培养了中国人特定的社会心理, 以此为中介熔铸了富于中国风格的社会意 识形态。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人曾经把传统信仰打得支离破碎,依靠国家 力量维持个人与群体的协调。当国家的力量对我们的 内心影响越来越小时,我们的内心便会无从寄托,且 无所敬畏。无所寄托我们便无所适从,茫然浮躁;而 无所畏惧便容易道德沦丧,胡作非为。目前社会上的 不良现象,主要也在这两个方面。
所以,我们应该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指导人生, 建设好个体,从而建设好我们的民族。
国学大师钱穆一辈子研究国学,临终前悟出一个 结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用现代语言 翻译就是人类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 统一。他的女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一生致力于 科学,近年则聚焦于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父女两人, 一个从传统文化出发,一个从科学技术出发,殊途同 归。这说明我国国学里有许多方法论上的东西可以古 为今用。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思考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达到的目的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传统思想与当代思想的冲突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高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呼唤人文精神,
学会在批判中吸收,不管是自己民族的还是其他民族的,只要 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多多汲取有益 的精神食粮。宣传革命精神,而不是改革精神。
我们要积极参与到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注意生活中的传 统文化,积极学习,是自己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同时要多向 政府文化部门提建议,更好的发挥政府的职能。
传统文化的特点
崇尚统一
崇尚统一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有广泛而多方面的表 现,它对于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追求和谐
“和”是中国文化普遍追求的一种状态或境界。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
归之。
——史伯已(西周末年)
注重实用
以解决社会人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执着于对政治伦 理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的探求。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奋争精神
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宽容品格
天下为公,民胞物与的社会理想
崇德重义、仁爱胸怀的道德情操 超越功利、崇尚节俭的生活态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淡泊明志、君子慎独的自警意识
······
传统文化中蕴涵无穷的智慧,也能为个人的业务 工作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持。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坚持批判与继承和批判与兼容的原则。 坚持立足现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坚持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传统思想与当代思想的冲突
道德化与功利性的冲突。 整体性观念与个体性观念的冲突。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冲突。 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冲突。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 化?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 责任;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 命力的群体,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 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 的关注。
我们来看一组图,触发我们对 对传培统养精当神代的大哪学些生思良好考思··想· 道德
综观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社会发生的每一次剧烈变革, 总伴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省。而每一次文化反省的 结果,又促使社会变革在更深广的层面上展开。
“五四”至“文革”的60 余年间,对传统文化的 反省主要是以批判为主。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由于国 内外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变化,学术界对传统文 化有了新的认识。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堆垃圾,其对现 代化也决非只有消极作用。完全否定抛弃几千年历史 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是不可能的,也会对现代化建设 产生不良的影响。正确的态度应是:立足国情,辨证 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抛弃其糟粕,继承其精华。既 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内涵,又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 地转化,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联系未来,从而建构 起中国现代民族文化。
弘扬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4级物流管理专业
中国传统文化的简介
1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2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3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思考
4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 结晶,也是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品质有哪些意义?
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 想道德品质具的积极作用
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重视刚毅自强,抱负 远大,持之以恒
推崇推己及人,正己 正人,成己成物
鼓励好学笃行,豁达乐观 鄙视侈奢享乐的生活态度
不排斥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强调以合乎道德为前提
提倡诚信敬业
学习与发展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
热爱我们的民族。有一句话是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学 习西方是为了让我们的民族的东西更好地宣扬与发展,而不是 做一个只会copy其他民族优秀成果的人。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追求“人格完善”的传统, 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精神素质
弘扬传统文化追求“和合中庸”的传统, 构建普遍和谐的社会关系
弘扬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传统,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回溯源头,传承命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又如渊源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心理思想,它具有 整体观、协和观、人本观等特点。其不同于西方管理思维的 优点在于,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注意各种管理 因素的协调平衡,善于从整体的长远的管理目标出发决定管 理措施。这些优点至今依然自发地体现在中国管理实践当中。 当代的企业家如果注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掌握我国古代管 理心理思想的精华,必能有助于自己的管理实践。
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是时代的要求。 中国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缺乏自己民族的传统文
化容.对这种缺失状况的纠正刻不容缓。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
要途径。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达到的目的
拓展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 开启思维方式,拓宽思维领域。 树立掌握命运、自强不患、开拓进取的精神。 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是从深厚的民族 生活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半封闭的温带大 陆型社会地理环境、农业型自然经济和家 国一体的宗法社会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得 以滋生、发展的土壤。这些社会存在的综 合作用,培养了中国人特定的社会心理, 以此为中介熔铸了富于中国风格的社会意 识形态。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人曾经把传统信仰打得支离破碎,依靠国家 力量维持个人与群体的协调。当国家的力量对我们的 内心影响越来越小时,我们的内心便会无从寄托,且 无所敬畏。无所寄托我们便无所适从,茫然浮躁;而 无所畏惧便容易道德沦丧,胡作非为。目前社会上的 不良现象,主要也在这两个方面。
所以,我们应该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指导人生, 建设好个体,从而建设好我们的民族。
国学大师钱穆一辈子研究国学,临终前悟出一个 结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用现代语言 翻译就是人类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 统一。他的女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一生致力于 科学,近年则聚焦于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父女两人, 一个从传统文化出发,一个从科学技术出发,殊途同 归。这说明我国国学里有许多方法论上的东西可以古 为今用。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思考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达到的目的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传统思想与当代思想的冲突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高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呼唤人文精神,
学会在批判中吸收,不管是自己民族的还是其他民族的,只要 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多多汲取有益 的精神食粮。宣传革命精神,而不是改革精神。
我们要积极参与到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注意生活中的传 统文化,积极学习,是自己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同时要多向 政府文化部门提建议,更好的发挥政府的职能。
传统文化的特点
崇尚统一
崇尚统一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有广泛而多方面的表 现,它对于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追求和谐
“和”是中国文化普遍追求的一种状态或境界。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
归之。
——史伯已(西周末年)
注重实用
以解决社会人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执着于对政治伦 理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的探求。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奋争精神
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宽容品格
天下为公,民胞物与的社会理想
崇德重义、仁爱胸怀的道德情操 超越功利、崇尚节俭的生活态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淡泊明志、君子慎独的自警意识
······
传统文化中蕴涵无穷的智慧,也能为个人的业务 工作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持。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坚持批判与继承和批判与兼容的原则。 坚持立足现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坚持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传统思想与当代思想的冲突
道德化与功利性的冲突。 整体性观念与个体性观念的冲突。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冲突。 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冲突。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 化?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 责任;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 命力的群体,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 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 的关注。
我们来看一组图,触发我们对 对传培统养精当神代的大哪学些生思良好考思··想· 道德
综观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社会发生的每一次剧烈变革, 总伴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省。而每一次文化反省的 结果,又促使社会变革在更深广的层面上展开。
“五四”至“文革”的60 余年间,对传统文化的 反省主要是以批判为主。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由于国 内外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变化,学术界对传统文 化有了新的认识。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堆垃圾,其对现 代化也决非只有消极作用。完全否定抛弃几千年历史 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是不可能的,也会对现代化建设 产生不良的影响。正确的态度应是:立足国情,辨证 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抛弃其糟粕,继承其精华。既 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内涵,又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 地转化,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联系未来,从而建构 起中国现代民族文化。
弘扬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4级物流管理专业
中国传统文化的简介
1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2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3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思考
4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 结晶,也是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品质有哪些意义?
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 想道德品质具的积极作用
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重视刚毅自强,抱负 远大,持之以恒
推崇推己及人,正己 正人,成己成物
鼓励好学笃行,豁达乐观 鄙视侈奢享乐的生活态度
不排斥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强调以合乎道德为前提
提倡诚信敬业
学习与发展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
热爱我们的民族。有一句话是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学 习西方是为了让我们的民族的东西更好地宣扬与发展,而不是 做一个只会copy其他民族优秀成果的人。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追求“人格完善”的传统, 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精神素质
弘扬传统文化追求“和合中庸”的传统, 构建普遍和谐的社会关系
弘扬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传统,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回溯源头,传承命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又如渊源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心理思想,它具有 整体观、协和观、人本观等特点。其不同于西方管理思维的 优点在于,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注意各种管理 因素的协调平衡,善于从整体的长远的管理目标出发决定管 理措施。这些优点至今依然自发地体现在中国管理实践当中。 当代的企业家如果注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掌握我国古代管 理心理思想的精华,必能有助于自己的管理实践。
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是时代的要求。 中国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缺乏自己民族的传统文
化容.对这种缺失状况的纠正刻不容缓。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
要途径。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达到的目的
拓展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 开启思维方式,拓宽思维领域。 树立掌握命运、自强不患、开拓进取的精神。 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