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九市中学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九市中学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环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
B.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同时眼睛注视目镜
C.低倍镜的视野中,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像,此时应换用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
D.物镜由20×转换成40×,视野变小,物像变大
参考答案:
D
2. 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
A.核苷酸的组成种类 B.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C.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核苷酸的数量多少
参考答案:
B
3. 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有① B.高尔基体膜结构有②
C.叶绿体内膜有③ D.线粒体内膜有④
参考答案:C
4. 已知某动物的体细胞内含2N条染色体,那么该动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多少条()
A.2N B.4N C.N
D.3N
参考答案:
C
略
5. 有一种“十五肽”的化学式为C x H y N z O d S e(z>15,d>16)。
已知其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几种氨基酸: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解可得e个半胱氨酸
B.水解可得(d-16)/2个天门冬氨酸
C.水解可得z-15个赖氨酸
D.水解时消耗15个水分子
参考答案:
C
6. 2013年10月中国北方很多城市尤其是哈尔滨遭受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很多呼吸系统疾病。
人体细胞内与患硅肺有关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内质网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参考答案:
C
7. 衰老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
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C.细胞核体积变小 D.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
参考答案:
C
8.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异
是 ( )
A.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细胞壁结构不同
C.核糖体化学成分不同
D.细胞膜结构不同
参考答案:
A
9.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正确的步骤是( )
A.取细胞→水解→制片→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B.取细胞→制片→冲洗涂片→水解→染色→观察
C.取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D.取细胞→水解→冲洗涂片→制片→染色→观察
参考答案:
C
10. 假定某致病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且隐性致死(使受精卵胚胎致死)。
一男子与一女性携带者结婚,理论上分析,这对夫妇所生的小孩性别比例(女孩:男孩)是
A.1∶1
B.1∶0
C.3∶1
D.2∶1
参考答案:
D
11.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
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 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 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 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 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参考答案:
B 【分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亲本豌豆、玉米均为纯合子,且显性纯合个体和隐性纯合个体间行种植。
【详解】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隐性纯合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仍为隐性,玉米可以同株异花传粉,也可以异株异花传粉,隐性纯合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既有显性又有隐性,A项、C项、D项错误,B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对豌豆传粉特点认识不清。
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且闭花授粉,不会发生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之间的杂交。
12. 右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由图分析可知
A.随反应时间延长气体产量均下降 B.发酵的最适温度在30~40℃
C.温度为50℃时酶活性减弱 D.此发酵过程中的最适pH为7
参考答案:
C
13. 如图为原核细胞内某一区域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 ①处有碱基互补配对,②处有碱基互补配对现象,但不完全相同
B. ①处有RNA聚合酶参与,也有DNA解旋酶参与
C. ①②两处都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图中DNA可以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D. DNA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均可以控制如图过程
参考答案:
A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细胞核,所以①处正在进行转录,故DNA主干上的分支应是RNA单链,②处正在进行翻译,故侧枝上的分支应是多肽链。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①处为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G-C
、
C-G;而②处是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肽链的过程,②处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G-C、C-G,A正确;①处为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参与,没有解旋酶参与,B错误;①②两处都有大分子的生物合成,但原核生物的DNA是裸露的,并没有与有关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C错误;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DNA上只有具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才可以控制转录和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A。
14. 右图是11种昆虫A-K的栖息环境特点(Y轴)与所取食植物(X轴)的关系图,图中Y 轴中点连线(虚线)表示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
根据图中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取食山柑科的昆虫主要是生活在潮湿环境,偏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的昆虫有两种
B.仅两种昆虫可能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
C.昆虫G较H对栖息的环境要求高,昆虫H较昆虫G食物种类多,有食物的季节也较长D.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种类比取食十
字花科植物花序的少
参考答案:
A
15. 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生成一分子水,该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 ()
A.羧基 B.羧基和氨基 C.氨
基 D.R基
参考答案:
B 16.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A .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
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参考答案:
B
略
17.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 生物群落
B. 种群
C. 组织
D. 细胞
参考答案:
D
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进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所以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选D。
18. 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D.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的细胞
参考答案:
B
【考点】11: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解:A、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没有提出动植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
C、细胞学说没有涉及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C错误;
D、细胞学说没有涉及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的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9. 当某种病毒侵入人体时,会妨碍细胞的呼吸,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那么这种病毒直接影响的细胞器最可能是:
A.线粒体B.中心体 C.核糖体D.高尔基体
参考答案:
A
20. 嘌呤代谢异常的人会加重痛风病,痛风病患者不宜补充富含下列哪类物质的食品()
A.鸡蛋清 B.花生油 C.白
糖D.猪肝
参考答案:
D
21. 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B.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C.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参考答案:
B
22.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④去雄后自然授粉⑤去雄后人工授粉⑥授粉后套袋隔离⑦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⑦B.②④⑥C.③⑤⑥
D.①⑤⑥
参考答案:
C
23. 下列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B.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
C.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D.基因的重新组合参考答案:
D
24. 某生物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 4 种表现型,数目比为58:60:56:61,若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此生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参考答案:
C
25. 甲物质分子式为C12H22O11,乙物质分子式为C57H110O6。
若这两种物质作为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 )
A. 耗氧多,产生能量少
B. 耗氧少,产生能量多
C. 耗氧多,产生能量多
D. 耗氧少,产生能量少
参考答案:
D
【分析】
本题是对糖类的分类、元素组成和脂肪的元素组成的应用题目,分析题干可知,C12H22O11含有的元素是C、H、O,其分子式属于二糖的分子式;乙物质的分子式为C57H11006,含有的元素是C、H、O,且氧元素含量较低,最可能是脂肪。
【详解】脂肪是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元素组成同糖类一样均为C、H、O。
但是由于脂肪中的碳氢
比例高于糖类中碳氢元素的比例,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分解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也多。
因此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被彻底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耗氧少,产生能量少。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糖类和脂肪在元素组成方面的区别和共同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26. 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
参考答案:
D
27. 白色盘状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1个体自交得到F2,F2中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3964株,问F2纯合黄色盘状南瓜有()
A.1982株 B.3964株 C.5946株 D.8928株
参考答案:
A
28. 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把两个小麦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人工诱变育种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C.培育无子西瓜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三倍体西瓜雌蕊柱头
D.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参考答案:
C
29. 下图表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过程中不含染色单体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d过程中含有同源染色体D.c过程不发生细胞融合
参考答案:
C
30. 下列细胞分裂图解中,在某动物卵巢中见不到的
是
参考答案:
C
31. 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能有选择地阻挡有毒重金属的膜结构,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
这种做法是模拟生物膜的
A.全透性B.流动性功能
C.主动运输 D.选择透过性
参考答案:
D
32. 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0,一条由16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的多肽,其质量为()
A.1920 B.1650 C.1632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B
33.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
B.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C.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
D.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时,可以看到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
参考答案:
D
34. 细胞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是()。
A.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B.细胞保持完整的结构 C.细胞器种类齐全 D.有线粒体提供能量
参考答案:
B
35. 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参考答案:
D
36. 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键的
数目是:
A、48个
B、49个
C、 50
个 D、51个
参考答案:
B 37.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 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 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参考答案:
C
38. 下列对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可寄生在乳酸菌体内
B.R型和S型细菌可使小鼠患肺炎死亡
C.R型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
D.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由蛋白质构成
参考答案:
D
略
39. 支原体和水绵从细胞结构上看,分属于两大类生物的主要原因是A.支原体没有光合作用色素,而水绵有 [
B.支原体中无核膜,而水绵细胞有核膜
C.支原体的细胞器小,而水绵中的细胞器大
D.支原体细胞小,而水绵细胞大
参考答案:
B
40. 细胞内组成RNA的五碳糖是:
A.核糖 B.葡萄糖 C.脱氧核糖 D.麦芽糖
参考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
41. 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加质量分数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请回答:
(1)此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是细胞__________的结果。
(2)图中②的结构名称是______,②④⑤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⑦充满了______。
(4)将此细胞置于清水中,⑥的体积会______,此时是由于细胞________所致。
参考答案:
(1)质壁分离渗透失水(2)细胞膜
原生质层(3)蔗糖溶液
(4)变大渗透吸水
42. 下图表示α-淀粉酶在某物质X诱导下产生的过程,其中甲、乙、丙、丁表示物质或结构,①②表示生理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1)过程①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______,图中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填图中标号)。
(2)图中苯丙氨酸所对应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__,结构甲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
____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
(3)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阻止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淀粉酶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过程中,直接参与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 。
(4)若图中转录出AUGGCUUCUUUC序列的基因发生了一对碱基的替换,导致RNA翻译出的肽链序列变为:甲硫氨酸一丙氨酸一丝氨酸一酪氨酸一,则该基因转录模板链中发生的碱基变化是____。
参考答案:
(1). 核糖体(细胞质) (2). 核糖核苷酸 (3). 甲 (4). UUC (5). 向右 (6). GA-MYB基因 (7). 内质网、高尔基体 (8). A—T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翻译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
甲为核糖体,乙为高尔基体,丙为内质网,丁表示细胞膜。
【详解】(1)过程①为翻译,场所是核糖体(细胞质),过程②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图中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甲,因为核糖体中含rRNA。
(2)图中携带苯丙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AAG,故所对应的密码子是UUC,结构甲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向右。
(3)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阻止GA-MYB基因的表达,淀粉酶为分泌蛋白,其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过程中,直接参与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
(4)转录出AUGGCUUCUUUC翻译出的多肽链为甲硫氨酸一丙氨酸一丝氨酸一苯丙氨酸基因发生了一对碱基的替换,导致RNA翻译出的肽链序列变为:甲硫氨酸一丙氨酸一丝氨酸一酪氨酸一,可知是密码子UUC变为UAC,则该基因转录模板链中发生的碱基变化是A—T。
【点睛】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生物膜系统以及细胞器的功能等相关
知识,分析题目所给的图形获取有效信息、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作答。
43. 某种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F2中出现了矮秆抗病(非亲本)类型,其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
⑵ 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品种是组。
⑶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Ⅱ类,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可育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⑷假设A组杂交育种中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
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种。
从F2代起,一般还要进行多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
是。
⑸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影响(只需写实验步
骤)。
参考答案:
⑴自由组合
⑵C
⑶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⑷2n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个体
⑸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观察比较子代的表现型。
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观察比较两者的表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