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期中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必修一期中考试卷
___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颤抖(chàn) 磕绊(bàn) 震憾汗流浃背
B。
按捺(nài) 奢侈(chǐ) 斑斓容销金镜
C。
犄角(jī) 偌大(nuò) 抹杀沉缅其中
D。
晕(yùn) 车翘(qiáo) 首发轫妄自菲薄
改写:请在答题卡上填涂正确选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面对政府不得已的改革之举,希腊民众包括公务员以街头抗议和罢工来应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希腊人在福利制度下养尊处优、不愿改革的心理。
B。
这则笑话因为对___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因而在民间流传很广。
C。
在中国农民的传统俗上,是安土重迁的,但有生路,谁愿背井离乡?
D。
中国馆中的这幅《清明上河图》充满了动感,牵着孩童的妇人,在街头徐徐行走;商人牵着一队载满货物的骆驼,走进了宋代高大的城楼。
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改写: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灯谜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汉语的魅力,我国许多地方至今还流行着猜灯谜、闹元宵的俗。
B。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C。
各省市交通部门未雨绸缪,在2012年“十·一”黄金周
到来之际,出台多种排堵保畅新措施,以防止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拥堵现象的发生。
D。
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改写:请在答题卡上填涂没有语病的一项。
4.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声非加疾也(洪亮)
B。
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
C。
非能水也(河水)
D。
故为之文以志(记)
改写:请在答题卡上填涂解释有误的一项。
5.下列句子无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
哀吾生之须臾
改写:请在答题卡上填涂无通假字的一项。
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3分)
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A。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改写: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___是德国人,而非后入瑞士籍的。
8.标题:___:山东籍诺奖得主
刊首语:___,中国著名作家,以《红高粱》和《》等作品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是山东省(县级市)人。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___碑记
___碑记记载了书院的设立目的,为培养人才,辅助郡县学校。
维扬地区有安定、梅花、乐仪三所书院。
作者___戊辰秋奉命前往扬州,利用政事之暇,对学生进行校试,评选优秀者并加以奖赏,以激励学生研究。
作者还增加了膏火资,每个课期亲自前往,鼓励学生研究。
因此,越来越多的士子前来研究,作者还向___捐资。
当时,士子们参加礼部试,许多人都来到作者所在的___研究,学生数量从最初的三十人增加到一百余人。
作者感到高兴,资助他们前往京师参加考试,最终有四人获得隽选,两人授予官职,其中___以第一及第的成绩获得了作者的赞扬。
作者认为这是为国培养人才的一项成果。
1.梅花岭是一个建筑群,曾经是属县期会的地方,后来改为___,现已废弃。
2.在清朝乾隆初年,郡人马君___重新修建了___,___又进行了增修,将其命名为“___”。
3.虽然这个书院以“梅花岭”得名,但实际上是为了纪念宋代的状元___和___的故事,希望学生们也能成为状元和贤相。
4.我想扩建这个书院,成为孝廉会文的场所,于是在相院后的空地上建造了文昌楼五楹,每月聚集众多士子在这里交流学术。
5.我们还建造了名状元厅,供考生和官员们观看和感受。
总共捐赠了四千多金,但还不够,于是___之父恒裕又捐了两千金,总共花费了六千余缗,历时三个月才建成。
6.我曾在淮安建造过___和其他义学,后来又在九江建造了新白鹿和濂溪两大书院,以及文昌宫和昭忠祠。
在___,我也资助了___和___两个书院的膏火费,但真正的校课___是从扬州开始的。
7.这个书院左边是___、___和___的祠,右边是___的墓和___的状元厅楹帖。
帖子中讲述了___思得忠孝状元的故事,简洁而意味深远。
8.如果学生们能够勤奋好学,继___之后成为举人,辅佐朝廷,那么我最大的愿望就实现了。
1) “天生我材必有用,”——___《如梦令》。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___《滕王阁序》。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___。
”——___《正气歌》。
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除了天空,海洋是人类所见最大的物体。
人们用“浩淼无涯”、“茫无涯际”、“辽阔无垠”等词汇来形容它,但依然觉得无法完全表现它所带来的巨大感觉。
这种巨大让生活在有限陆
地上的人类感到自己的视野和心胸狭隘,像蚂蚁一样紧密。
海洋的无边无际使人不可能不受到感染。
经常在海岸驻足,望着流自天际又流向无际的大海,可以开阔胸怀,获得豪放、开朗和自由奔放的精神。
海洋也是最具审美价值的。
荒古天边的白帆,太阳在海的东方升起,白色水线从海中心向岸边推进,海鸥在浪尖上飞翔,夜幕下的渔火等,都有着不同的情调和意味。
即使平静下来,天空下只有一片纯蓝海水时,也是一种情调和意味。
海洋是百看不厌的,越看越有看头。
因此,有了那篇令孩子们着迷和兴奋的课文:看海去,看海去……
我认为,海洋最伟大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无以伦比的场所,锻炼和检验自己的意志。
它既能培养人的精神,又能使人的征服精神得到实现。
以磅礴的气势、暴烈的脾性吸引和刺激人们去征服它,就像斗牛士挥舞着猩红的披风一样。
在征服它的过程中,只有海洋才能提供那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和使我们的胜利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机会。
___选择了大海,他笔
下的老人是否具有他向往的精神和风度,只有大海才能显示和检验。
大海也是生命,有着一颗经久不息的灵魂。
人们一代又
一代地走向大海。
现在轮到这个孩子了,他赤着身子,把历史留在他小小的身影背后,面对着先辈们曾经征服过、被折磨过、甚至战败过的大海。
他面对的大海是那样的阔荡、无穷无尽、无极可达。
大海之大与这孩子的身影之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也许,这孩子凭他现有的稚嫩肉体、不足够雄壮力量和不足够坚强意志,尚不能去征服大海,但他身后的历史将支撑着他长大,而他面前的大海本身也将给他足够的勇气和智慧。
孩子已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1.人们喜欢大海,这是一种本能。
有一位科学家通过他个
人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来自于大海。
他否定了人与猩猩为近亲之类的说法,列举了许多根据,比如婴儿一出生就喜欢水并能游泳,而小猩猩一丢进水里就会被淹死。
虽然这位科学家的结论比以前那些大家公认不疑的结论来得荒唐,但我宁愿相信他的结论:我们来自大海。
我们对大海的亲近是与生俱来的,发自内心。
例如,《冰岛渔夫》中的英俊小伙子最终消失在海浪中,与大海庄严成婚。
2.那个孩子正在展望他和大海的未来。
16.根据文章内容,人类从大海中获得了以下品质:亲近
大海的本能,勇气,自由,优雅,和平,庄严,以及对未知的好奇心。
17.在这个语境中,“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指的是人们在
压力下仍能保持从容优雅的态度。
18.第五段对大海的描写增加了文章的情感色彩,使读者
更能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它也为文章的主题提供了支持,即人类与大海的紧密联系。
19.作者在第一段写小孩“面对”大海,强调了人类与大海
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在末段写成小孩“眺望”大海,暗示了人类对大海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这也可以被解释为作者在强调人类与大海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大海的不断探索和发现。
作文:
不该丢失的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丢失了许多本应拥有的东西。
我们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医生。
我们似乎已经惯了便利和舒适,但这种生活方式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作为中学生,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是否也丢失了什么。
在日常研究生活中,我们是否曾经失去了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是否曾经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勇气?是否曾经失去了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我们不应该丢失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研究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研究才能不断进步。
我们应该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扩展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我们也不应该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有坚定信心和勇气才能克服它们。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我们不应该失去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需要与他人相处。
只有关心和理解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总之,我们不应该丢失对知识、自己和他人的关注和追求。
这些是我们成长和生活所必需的,只有保持它们,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充实、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在维扬这个东南人文荟萃的地方,设立书院旨在辅助郡县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
安定、梅花、乐仪三个书院是其中之一。
我在嘉庆戊辰秋天(1808)奉命到扬州处理政务,工作之余,召见各院生员并对其进行考核,评定优劣,奖赏成绩优异者,以激励他们研究。
随着生员人数的增加,对他们的食宿标准也相应提高。
每次授课,我都会亲自去查看,每日看到生员以文学修养和___相互鼓励。
于是,越来越多的士人前来学院
研究。
我把士人求学之意传达给了___,并增加了学生的食宿
费用。
第二年,希望获得功名的士人都参加了科举考试,我到___为他们授课。
起初只有三十个人,后来,别的郡县的应试
者听到消息蜂拥而至,逐渐达到了一百余人。
我为这些生员的勤学精神感动欣喜,给他们以资助,并把他们送到京师参加考试。
待到出榜之日,有四人才智出众,其中入馆选者二人,被
授予中书、学正者各一人,而___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状元。
十月初,我进京___降福,得以详细了解了___的家世,知道其确有真才实学,也算是为国家培养了一个栋梁之才。
___在明朝时为尚书___的行宫,后来,乌程人___守扬州,挖掘漕渠,积土成山,在山周围遍植梅树,故名“梅花岭”。
该书院虽由梅花岭而得名,但实际上取材大唐丞相___、宋朝名
状元___的人生经历,期望后学者由名状元走向贤宰相之路。
现在___已经是状元,声名鹊起,实在是没有辜负先贤的期望啊。
乾隆初年,本郡的___进行了重新修建,转运使___又进行了修葺整理,门上悬挂题有“___”的匾额。
该书院在战乱后被
废弃了。
我想把该书院场地扩充开来使其成为___进行文学交
流的地方,查看后院尚有空地,于是着手构建五间文昌楼,每月召集许多士子在此切磋文艺,把左边建设成使者到来时临时休息的地方,右边是状元厅,使得参加考试的士人看到此而倍感鼓舞。
建设费用预计四千余金,后来资金不足,___父亲___又帮助筹集了两千金,共计花费六千余,历时三个多月完工。
删除了一段关于书院的食宿标准提高和授课情况的描述,因为内容重复)
删除了一段关于建设文昌楼的费用筹集和工程完成情况的描述,因为内容重复)
我曾经在淮安建造过___和其他许多义学,后来在九江恢
复了白鹿、濂溪两大书院,并建造了文昌宫和昭忠祠。
在粤海,我为___、___两所书院增加了食宿费用,但是为___授课始于
维扬。
在___的左侧,有李、___和萧孝子祠,右侧是___衣冠墓,___殿堂撰写了状元厅的对联,所采用的典故是___思得忠孝状元的故事,表达了简明扼要的意思。
如果士人真的勤奋好学,像___一样,日后能辅佐朝廷,昭显太平盛世,那难道不
是我最期望的吗?文昌楼已经落成,因此我记录下这件事,希望以此鼓励后学。
这首诗描绘了锦山绣水的美丽景象。
上句中的美景都是诗人站在骆谷“一望”摄取的,又是在辞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见到的。
其中“去国还乡”隐隐透露了诗人因失官还乡,
被壮丽河山所激发的豪情,一刹那间又被愁怀淹没,于是下两句便将此毫不掩饰地抒写出来。
作者用了以乐景写哀的对比反衬手法,以美景起句,以愁肠结句,倍增了断肠之慨。
先乐后哀,乐中生悲,强烈抒发了失官还乡的愁苦之情。
大海给人豪放开朗的性格、开阔坦荡的胸怀、自由奔放的精神。
大海给人多种多样的情调与意味。
大海培养人的征服精神,又使人的征服精神得到实现。
羸弱的老人在与强大自然的搏斗中,以无畏的勇气去迎接灾难。
老人面对厄运,既不抱怨,也不气馁,体现了人类的尊严。
使用大海多样的情调与意味表现海是最能承受审美的。
承接上文人类喜欢大海的理由,为下文写大海也是生命,有着一颗经久不息的灵魂作铺垫。
第一段旨在介绍画面内容,只需客观如实描写,因而写“面对”大海,末段写成“眺望”大海,表明孩子目前还稚嫩不够强壮,但将会成为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