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美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实现美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论文)
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小学(哈西校区)
石淼
浅谈如何实现美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小学(哈西校区)石淼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首开问答式教学的先河。

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

课堂提问即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是主导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常用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也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有效的提问就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注重提问的针对性、生动性、适度行和启发性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面向全体,注重个体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设定的核心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由于学生情况的差别,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大中型”、和“广泛性”的特点,问题设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给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充分设置情景导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教师在备课室,就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是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原有知识水平上获得不同层次的学习与提升。

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一些简单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提一些稍难的问题,以促进孩子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来探求问题解决的办法。

二、有效的有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问题要目标明确,言简意赅。

只有提的准,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定向性思维,若无的放矢,任学生的思维如野马脱缰,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如何把握住这个“度”呢?教师首先一定要熟悉教材找准教材的重难点,再精心设计出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更多的是注意对教材重难点的如何化解,化解过程即通过问题的设定、展示,但很多时候问题设计往往只是将教材问题化,课堂形式中体现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一问多答等常规形式,看似热闹的探讨氛围,
实际上却只是浮于表面,而没有真正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所以,我们在问题设计上必须找准切入点,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核心,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和掌握重难点,更好的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忘我的探究天空自由翱翔。

三、有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知识的引导性。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

这样才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更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展开。

启发性提问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延伸思考,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既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够的着。

这样,学生的知识能力就都得到发展。

我们在预设课堂提问时,必须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从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出发,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标,既要考虑教材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使课堂提问变成教师的“自问自答”,最后成为一种变相的讲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这样的提问根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只能导致学生反感。

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过程中,还应灵活运用和不断地改进我们的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动态的生成新的问题。

同时多以鼓励和激励性的语言及肢体语言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顺利开展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四、有效的提问要难易适度
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可划分为3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

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

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

问题太容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无法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使提问失去价值。

因而,富有经验的教师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
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

这些教师常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转变为“已知区”。

课堂提问如果太简单,那些不需要学生动脑就随口可以回答出来,如“是不是”、“对不对”、“美不美”之类的问题,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还会失去了探究问题的热情,不利于学习的深入。

但如果提的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课堂上易出现冷场,老师很尴尬,最后只能是教师自问自答,提问就流于形式失去其实效性了。

因此,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恰当把握难度。

不能只囿于少数优秀生,要全面兼顾,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思考和回答的机会,基于此,提问要逐层深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积极思维、发挥想象的空间。

提的问题要做到“跳一跳能摘的到。


四、有效的提问要把握等候时间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秒钟就开始点名,请1~2学生回答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加上精神紧张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因仓促回答而导致错误,教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样的提问既不经济又容易导致学生降低回答问题的兴趣,结果往往是低效或无效的。

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等候多长时间为宜,自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至少等待3~5 秒为宜。

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因此,教师提问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

研究课堂问对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试驾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知道意义。

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度教材,设定疑问,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而适当的提问策略与方法也是同等呢个重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让我们正确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为学生真正营造自然、高效的美术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