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苏仙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K12学习】最新湘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最新湘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套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导入】【自主学习】一、亚洲和欧洲的位置(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 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 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半球、半球,它同时跨四个半球3、读图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洲相邻,东隔海峡与洲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 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 1、读图1-1,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①结合图1-5 图1-6,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②结合图1-5,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新-课-标-第-一-网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合作探究】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伏③地势高,低④以地貌为特色【精讲点拨】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达标测试】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2、下列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A 西欧平原B 波德平原C 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 3、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东非大裂谷C 安第斯山脉D 落基山脉 4、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高原:陆地最低点: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小结】看看自己在本节课中掌握了哪些知识?试着归纳一下。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和欧洲全章安排五课时教学目标:(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腰三角形能力。
(四)从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产生的影响,分析亚欧洲的河流特征。
(五)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
(六)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教学重点:1、亚洲的地形特征2、亚洲的气候特征3、亚洲的河流特征教学难点:1、亚欧洲的气候特征2、时区和日界线的转换3、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媒体:1、多媒本课件2、时区模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复习世界七大洲。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知识点一:亚欧洲名称的来历指导学生看书,从课本中了解到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知识点二:亚欧洲的地理位置1、首先回顾洲界的颜色和图例。
2、复习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指导学生在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
4、归纳学习方法。
5、指导学生读出欧洲的地理位置。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时区和日界线知识点一:时区的换算现在我们在上课是几点,现在美国人在干什么?引入学生思考。
1、出示学习题纲,引导学生看书。
2、地方时:在黑板上板图,解释地方时的含义,并说明地方时造成时间的混乱。
3、标准时间:板图说明含义,并在黑板上画出中时区、东一、西一、东西十二时区。
4、推算时间。
并得出两个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5、展示时区图,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1) 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阅读亚洲地形图,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学会总结分析地形特征的步骤和方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一、学习亚洲的位置步骤1:自主学习:先阅读教材P2第1~3自然段,然后独立完成下面问题1、亚洲和欧洲的全称是什么?你知道为什么叫这样的名字吗?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____________,面积达___________平方千米。
还记得亚欧分界线吗?(从地图上验证一下你记得对吗)步骤2:小组合作学习:读图1—1,完成下面表格。
二、学习亚洲的地形步骤3:阅读教材P5“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结合图1—1,思考下面问题。
1、亚洲的地势有何特点?2、亚洲的中部主要是什么地形?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3、从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和大的山脉。
步骤4:小组合作归纳亚洲地形的三大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群岛,讨论他们的形成原因。
步骤6:自主探究:根据以上分析亚洲地形特征的步骤和方法,参考图1-1,探究欧洲的地形特征。
步骤7:学习时区和日界线:阅读课本材料完成填空(1)地方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时区跨经度____,全球共____个时区,每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____(3)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____一天。
(4)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是________,也就是____时区的区时。
总结:已知经度求所在时区:所在时区=已知经度/15度(四舍五入取整数)已知时区求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15度步骤8:达标测评(填空与读图分析)1、说出学过的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2.亚洲的地形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地势______高____低。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学案(第一课时) 湘教版 精品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3.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4.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二)教学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老师给全班同学唱《亚洲雄风》这首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步骤一、板书自学提纲: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这一部分内容要指导学生读图完成,读地图册第6页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图来回答问题:问题1、亚洲的经度位置和纬度位置以及所属的半球?问题2、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濒临的海域及相邻的大洲?3、找出亚洲的世界之最,并用彩笔标注出来4、小作讨论出亚洲的地形特点?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欧洲步骤二、学生展示环节:(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学生小组探究完成)(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活动:(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习)(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活动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1-1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比较并填表:(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位置和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认识大洲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认识大洲教案湘教版第一章:亚洲1.1 亚洲的地理位置了解亚洲的经纬度范围:东经25°至170°,北纬10°至80°。
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邻。
1.2 亚洲的人口与经济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集中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掌握亚洲的经济特点: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中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
第二章:欧洲2.1 欧洲的地理位置了解欧洲的经纬度范围:西经5°至60°,北纬35°至72°。
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位于北半球,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2.2 欧洲的政治与经济了解欧洲的政治体制:大部分国家为民主国家,其中一些国家属于欧盟成员国。
掌握欧洲的经济特点: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中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经济发展较为发达。
第三章:非洲3.1 非洲的地理位置了解非洲的经纬度范围:东经20°至60°,南纬35°至37°。
掌握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与欧洲相连。
3.2 非洲的人口与社会了解非洲的人口分布特点: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掌握非洲的社会状况:非洲是世界上贫困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面临疾病、战争和贫困等挑战。
第四章:北美洲4.1 北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北美洲的经纬度范围:西经52°至170°,北纬7°至83°。
掌握北美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美洲相连。
4.2 北美洲的政治与经济了解北美洲的政治体制: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家均为民主国家。
掌握北美洲的经济特点:北美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中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经济发展较为发达。
第五章:南美洲5.1 南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南美洲的经纬度范围:西经35°至81°,南纬56°至9°。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导学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导学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 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文化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运用亚洲的学习方法学习欧洲。
【重点难点】1.结合亚洲分区地图分析地形、气候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气候形成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一、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中海与相通。
(4)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曼德海峡与为界,东南隔海与相望.2.亚洲的范围——分区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11)2.河流和湖泊(1)河流特点: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流入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外流河(在图上找到,注意经纬度)简介水系概念后让学生找出三大水系的主要河流北冰洋水系: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3)三条重要内流河:塔里木河、锡尔河、阿姆河(在图上找到,注意经纬度)(4)四个重要湖泊:里海、咸海、死海、贝加尔湖(在图上找到,注意经纬度)3.气候: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气候特征:(1)特点:类型、显著、分布广。
思考: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2)主要气候类型: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⑤温带季风气候:⑥温带大陆性气候(包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⑦寒带气候:⑧高原山地气候:⑨其他:(地中海气候)(3)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三、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最多的大洲(1)人口总量:2009年,亚洲人口数是40亿,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1%。
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2)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压力(以土地为例分析)2.多样的地域文化(1)民族:亚洲现有1000多个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汉族人口最多。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章认识大洲-亚洲03学案 湘教版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3)预习学案(总第3课时)【预习目标】1、读“亚洲地形图”,找出注入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说出亚洲河流湖泊的特征。
2、从地形、气候入手分析欧洲河流特征,了解多瑙河、莱茵河的特征。
3、说出亚洲的人口分布,并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增强人口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预习重点】1、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征。
2、欧洲的河流特征。
【预习难点】能从地形、气候入手分析亚洲、欧洲河流特征。
【预习内容】(相信自己,永不言败!)任务一:读P2“亚洲地形图”,找出注入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说出亚洲河流湖泊的特征。
1、亚洲的河流主要注入三大洋:注入太平洋的河流主要有: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有:注入印度洋的河流主要有:其中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2、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亚洲的河流主要有两大特点:(1)(2)3、亚洲的湖泊很多。
其中,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是世界最大的湖泊,是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任务二:阅读教材P12-14,了解亚洲、欧洲人口分布状况;了解亚欧两洲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及政治地图的变化。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2000年,欧洲人口有7.27亿,居世界各大洲的第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的一个大洲。
欧洲还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洲,有些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甚至出现了,现象较为严重。
3、亚洲现有个民族,欧洲大约有个民族。
4、亚洲现有近个国家,人们习惯上把亚洲分为、、、、、六个地区,其中属于俄罗斯。
5、欧洲现在多个国家,除外,多数属于中等或中等偏小的国家。
【能力归纳,拓展延伸】(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1、看P2欧洲地形图,找出多瑙河、莱茵河等河流,说出欧洲河流的特征:2、完成P12活动题。
分析亚洲人口分布状况。
【限时作业】 (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得分:1.亚洲最长的河流是()A.多瑙河 B.长江 C.湄公河 D.莱茵河2.欧洲和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A.多瑙河湄公河B.伏尔加河鄂毕河C.多瑙河长江D.莱茵河湄公河3.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A.贝加尔湖B.里海C.洞庭湖D死海4. 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A.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B. 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C. 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D. 由东向西流5.右图阴影表示世界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图中①地是()A.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B.印度河流域C.美索不达米亚平原D.尼罗河三角洲6.下列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7.读“亚洲地形图”,回答:(1)山脉:A BC ;(2)河流:D EF ;I ;K(3)高原:G 高原;H 高原;(4)平原:①平原②平原;(5)半岛:③半岛;⑤半岛【学后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教案(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学习,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重点】教学活动设计1、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时区的换算。
【教学内容】任务一:阅读P2内容和图1-1,说明亚欧两洲的位置。
1、亚洲大部分位于_____半球和_____半球,东临_____洋,北临_____洋,南临_____洋,西与_____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以_____为界,最东端与北美洲以_____为界。
2、亚洲面积约_______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___大洲。
3、欧洲全在____半球,大部分在____半球,北临____洋,南临____海,海岸线曲折。
任务二:阅读P3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完成1、“地方时”是指什么?2、全球共划分为____时区,其中以0°经线为中心向西经东经各7.5°为____时区,再分别向东西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3、为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___经线作为地球上“____”与“_____”的分界线,这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探究延伸】时区和区时:(1)地方时是因而异的时刻。
(2)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
(3)区时:每个时区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
(4)数轴求时间法(见右图示):将东时区的数值记为正数,西时区的数值记为负数,0时区记为原点。
归纳为“东西”。
(5)国际日期变更线是指国际上规定大致以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
实际上,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与经线重合。
8月8日10点由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间为。
(提示:先判断行进的方向,再按“西加东减”,一般只改变日期,时刻不变。
)【限时作业】得分率:1、从海陆位置上看,亚洲东临_____洋,南临_____洋,北临_____洋,西面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 认识大洲》导学案 湘教版
《第一章认识大洲》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点,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3.了解时区和日界线课前预习:1.根据纬度位置判断亚洲和欧洲所跨的温度带。
2.根据经纬度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
3.根据地图说出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4.预习活动中的问题,在其后做上笔记。
检查预习:各小组反馈完成情况。
合作研讨:1.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学习亚洲位置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学习亚洲位置的方法和步骤,讨论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
各小组简单汇报2.教师利用世界时区的图片讲解时区和日界线的变化规律,学生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完成P4活动的第2小题。
3.阅读第2页的地形图,判断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亚洲地势有何特征?4.学生通过练习分析总结欧洲的地形特点。
当堂巩固:1.亚洲大部分的地理位置位于半球。
半球。
2.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洋、洋、洋、洋。
3.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体育场开幕,此时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区时为。
4.欧洲的地形以为主。
5.有关“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日界线”与0`经线是重合的。
B. “日界线”是0`经线与180度经线构成的。
C.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应增加一天。
D. “日界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
6.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的区时,也就是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
课后反思:1、学生反思和疑问2、教帅反思泊。
亚洲气候的第二个特征:_提示:(水是顺着地势从高处往低处流动)7.在图上找到了锡尔河和阿姆河,它们最终流向哪里?这两条河的长江的注入有什么不同?分析内流河不能注入海洋的原因。
提示(有的河流最终不能注入海洋这就是内流河)讨论得出:亚洲河网的另一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做11页的活动题,探素欧洲河流的特点,加深对欧洲河流各方面情况的了解。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全章教材复习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第一章认识大洲 (1)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4)第二节非洲 (15)第三节美洲 (32)第一章认识大洲单元整体说明单元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走近国家。
本册书主要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
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全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总体概况。
本册书中的第一章认识大洲的学习,将为了解地区和走近国家的学习奠定基础。
认识大洲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全书的作用。
“亚洲和欧洲”一节,亚洲知识是一条“明线”,欧洲知识是一条“暗线”。
本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口和国家的概况。
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地图分析出欧洲的地理位置、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和海洋性特征显著的气候。
本节还介绍了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民族、人种的构成以及国家等人文地理概况。
选学课文中由亚洲的经度位置引出时区的概念及规定,是一种知识点的补充,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
本节教材的设置,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与资料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另外还有地理计算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非洲”一节,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并通过阅读材料补充了本区极具特色的地形----东非裂谷带和撒哈拉沙漠。
由非洲的纬度位置分析得出非洲气候以热带为主,因赤道从中部穿过所以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
学生活动部分还插入了有关非洲主要河流——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对比思考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分析并掌握这两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本节还从矿产、动植物资源方面介绍了本洲是“富饶大陆”。
在最后说明本洲还存在严重的人口、环境和发展问题。
“美洲”一节,首先通过正文,介绍了“新大陆”这一称呼的来源,以及南北美洲的划分、拉丁美洲的概念,还有主要国家及其居民与语言的差异。
通过阅读材料补充相关知识,要重点讲解其中涉及到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知识。
亚洲和欧洲
亚洲和欧洲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教案
一、所需课时:6 课时
二、课标要求及分析:
(一)课标要求:
1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4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二)课标分析:
本章通过对亚洲和欧洲探究性学习,认识两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大洲部分是按地域对全球进行区划中的一级区划单位。
通过认识大洲,将为了解地区和走近国家的学习奠定基础。
认识大洲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全书的作用。
本节《亚洲和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至关重要的一节。
主要介绍亚洲的地。
地理初一下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
地理初一下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专门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假如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动身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开释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确信,假如有外出旅行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舞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依照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预备出门,却发觉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专门惊奇,这到底如何回事呢?2)NBA直播的时刻差NBA球赛一样在大都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差不多上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刻,这是如何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如何一回事呢?(通过如此的提问,激起学生的爱好,引导出“地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什么缘故会有地点时的产生?(人们适应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点就有不同的地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摸索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刻相差1 小时;东边的时刻早于西边的时刻。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3)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3)学案(大河众多的亚洲、亚洲的人口与国家)【目标点击】1、在地形图上找出亚欧两大洲的主要河流以及亚洲的特色湖泊。
2、了解亚欧两大洲河流的特点,会解释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重点)3、知道亚欧两洲的民族构成和政治地图的变化,记住亚欧两洲人口分布和人口状况。
4、运用地图,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重点)【学习方法】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学习过程】步骤一: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在地形图上找出亚欧两大洲的主要河流以及亚洲的特色湖泊,读课文P2图1—1,学生分组讨论完成)1、亚洲的主要河流:注入太平洋的有、、,注入印度洋的有、,注入北冰洋的有、、,内流河主要是河和河,注入。
2、亚洲最长的河流是,流经国家最多的是河,该河在我国境内称,流经六个国家。
3、欧洲的主要河流有、、,最长的河是,注入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是河,注入海,莱茵河注入海。
步骤二: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阅读课文P10—P11,小组讨论分析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归纳亚欧两洲河流的特点:1、亚洲广阔的地域和高低的地势,形成了亚洲众多的河流,并且这些大河一般发源于,顺地势呈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亚洲西部或中部降水,所以那里河流少,区面积广大。
2、亚洲河网分布的特点:⑴⑵。
3、欧洲地形以为主,所以欧洲河流河网,水流,受气候的影响,欧洲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利于航运;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绝大部分为河。
步骤三:完成P11活动题2、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步骤四:亚洲的人口和国家(读课文P12,完成下面问题)1、__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亚洲总人口达___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_ 。
2、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亚洲有6个,分别是________ 。
3、2000年,欧洲的人口居世界各大洲的第______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______的一个洲,同时还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_____,城市人口的比重最___的大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2)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2)学案(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归纳亚欧气候的特点和主要的气候类型。
2、运用地图,分析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和欧洲海洋性气候显著的成因。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一、学习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步骤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第1-3自然段及图1-7,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亚洲气温:各地气温差别______,赤道附近长年如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俄罗斯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北半球的“寒极”。
2、亚洲降水:各地距海洋远近不同,干湿差异,气候的________特征显著。
3、亚洲地处最大的大陆的东部,濒临最大的海洋,____________差异特别显著。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气候最典型,亚洲约有11种气候类型,但没有气候。
步骤2: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3:师生一起阅读“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图”,完成下列表格。
二、学习欧洲的气候步骤4:自主学习:读图1—7,回答问题: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5:小组讨论:欧洲为什么没有热带气候类型?步骤6:自主探究:完成课本活动题,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
步骤7:小结并复习巩固:小组合作共同总结亚欧气候特征、类型及成因教师引导下共同巩固步骤8:达标测评:(选择与读图)1、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A复杂多样,西部海洋性气候显著 B 广阔的大陆导致了单一分布的大陆性气候C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D复杂多样,西北部极地气候广布2、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降水强弱的因素是()A地形B夏季风C冬季风D纬度高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寒带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4、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有而欧洲没有的是()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极地气候5、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A山脉走向B海陆轮廓C西风和洋流D地形和地势6、季风气候最大的特点是()A雨热同期B冬季特别漫长C全年多雨湿润D风向无规律变化7 、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1)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气候B__________________气候C__________________气候D__________________气候E__________________气候F__________________气候G__________________气候H__________________气候I__________________气候(2)亚洲所独有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初一下湘教版亚洲及欧洲导学案
地理初一下湘教版亚洲及欧洲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学习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重点〕【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古代,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以西的地方称为“”,后来,亚细亚成为的名字,欧罗巴成为的名字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这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陆【二】亚洲和欧洲的位置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它同时跨四个半球3、读图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相邻,东隔海峡与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4、根据亚洲位置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的位置①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是②欧洲全部在,主要在③欧洲北临,西临,南临,东临,西南隔海峡与相望【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1、读图1-1,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①结合图1-5图1-6,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②结合图1-5,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由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2、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伏③地势高,低④以地貌为特色【巩固练习】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2、以下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A西欧平原B波德平原C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A喜马拉雅山脉B东非大裂谷C安第斯山脉D落基山脉4、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①图中最高的山峰海拔为米,陆地最低处的海拔为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说明了亚洲的地面起伏,高低②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中,、的面积广大,地势高,低③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洲的分界线,连接了海与海【课堂小结】1、读图1-1,找到以下地形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马来群岛2、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高原:陆地最低点: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气候、河流〕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分析亚洲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学习重难点】1、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2、欧洲的气候特征〔难点〕【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亚洲和欧洲的气候提示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气候类型的分布②影响气候的因素③气候的主要特征,分析气候要通过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分析气温,根据所在的维度位置说明所处的温度带,分析降水,根据纬度、海陆位置1、亚洲的气候①纬度位置:位于之间,跨三带,亚洲有、、气候②海陆位置:靠近海洋,距海近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距海远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③地形因素:地形复杂,起伏大,同一纬度不同海拔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综上,亚洲气候具有、、的特点,在亚洲,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2、季风①含义:随季节不同而风向的风,是由差异造成的②简述亚洲季风的成因③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读图1-81-9,思考季风风向的成因风总是从温度处吹向温度处,从气压处吹向气压处3、欧洲的气候①纬度位置:位于,以气候类型为主②海陆位置:距海,受海洋影响,特性显著③和典型,这两种气候均在欧洲分部最广【二】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1、亚洲的河流①读图1-1,找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记住它们的名称、位置注入太平洋的:、、、、注入印度洋的:、、注入北冰洋的:、、②根据亚洲地形特点,分析亚洲河流的特点第一,大和多发源于中部的,顺地势呈向四周奔流入海成因:亚洲的地势第二,内流区面积广大成因:亚洲低于辽阔,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喝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形成内流河③长江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世界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的河流,发源于,在我国称为2、亚洲的湖泊读图1-1,找出亚洲具有特色的湖泊的位置,记住它的独特之处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3、欧洲的河流①受平原地形的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水流②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欧洲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有利于运输③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长度〕,绝大部分是〔内、外流河〕④读图1-13,分析多瑙河流经、、、、、、、、⑤多瑙河—莱茵河运河在内河航运中的价值:将南北向的莱茵河与东西向的多瑙河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航运大动脉【巩固练习】1、亚洲与欧洲相比,气候最显著的差异是A年降水量大B年平均气温高C大陆性显著D年温差较小2、欧洲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是A多瑙河B莱茵河C第聂伯河D伏尔加河3、读图,回答以下问题①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同为亚欧大陆,在西岸主要分布着气候和气候两种,而东岸那么相对复杂,自北向南依次为A B CD 而广大的内陆那么为气候②说说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并说出该气候类型的特点4、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气温气温年较差降水成因冬季夏季大陆性海洋性5、简述欧洲的河流特征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人口、国家、民族〕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民族、语言、政区等人文地理知识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亚洲的人口1、现状①亚洲是世界上人口的大洲,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在亚洲有个,分别是、、、、、②亚洲的人口稠密区是,这里自然条件,人口稀疏区是,这里自然条件2、问题亚洲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会带来等一系列的问题【二】欧洲的人口1、现状欧洲人口居世界第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的一个大洲,城市人口比重,近年来,欧洲出现现象2、问题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洲,面临等问题【三】亚洲和欧洲的民族1、亚洲是一个多民族的大洲,现有民族,亚洲多民族国家有、,单一民族国家有、2、欧洲多民族国家有、,单一民族国家有、【四】亚欧的地理分区人们习惯上把亚洲分为、、、、、欧洲分为、、、、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时间计算〕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1、实际地方时、世界时、时区、区时的概念2、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时区换算【学习重难点】计算时差、区时【自主互助合作学习】1、地方时:2、世界时:3、时区〔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个时区,以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东西跨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个时区,其中和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为该时区的经线,这条经线的时间就是该时区的区时,东经度代表时区,西经度代表时区〔2〕时区的计算时区数=①余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②余数等于0.5,说明是两个时区的分界线③余数为0,说明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4、区时〔1〕含义:〔2〕区时时差的计算: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3〕区时时差的计算方法①计算口诀: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异加同减②计算方法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为中心,东时区用号表示,西时区用号表示,从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小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向西每一个时区减小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例一: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例二: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7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例三:北京时间为2017年1月1日23时,求东十区区时日期时间?例四:北京时间为2017年1月1日5时,求中时区区时日期时间?注:区分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5、国际日期变更线〔1〕含义:〔2〕计算口诀: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巩固练习】1、〔2017宜昌〕2017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8月8日20时举行,在莫斯科〔东三区〕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7时B9时C15时D23时2、瑞士某比赛于当地时间〔东一区〕2007年6月7日18点进行决赛,在北京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为A6月7日11点B6月8日1点C6月7日9点D6月8日3点3、欧洲杯足球赛的决赛将于2017年7月15日14点在伦敦体育馆举行,北京的球迷小王应在什么时间收看现场直播A14点B16点C6点D22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
【预习导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古代,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以西的地方称为“”,后来,亚细亚成为的名字,欧罗巴成为的名字。
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这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陆
二、亚洲和欧洲的位置。
(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
1、分析亚洲的位置。
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
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
亚洲主要位于、半球,它同时跨
四个半球。
3、读图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
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
,西南隔运河与相邻,东隔海峡与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
4、根据亚洲位置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的位置。
①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是②欧洲全部在,主要在③欧洲北临,西临,南临,东临,西南隔海峡与相望。
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
1、读图1-1,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①结合图1-5 图1-6,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
②结合图1-5,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
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由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2、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
②地面起伏③地势高,低。
【达标检测】
1、濒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2、下列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
A 西欧平原
B 波德平原
C 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
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
A 喜马拉雅山脉
B 东非大裂谷
C 安第斯山脉
D 落基山脉
4、读图,找到下列地名: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马来群岛
【学后反思】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亚洲和欧洲》导学案(2)
【学习目标】分析亚洲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
【学习重难点】
1、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
2、欧洲的气候特征(难点)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亚洲和欧洲的气候
提示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气候类型的分布②影响气候的因素
③气候的主要特征,分析气候要通过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分析气温,根据所在的维度位置说明所处的温度带,分析降水,根据纬度、海陆位置
1、亚洲的气候
①纬度位置:位于之间,跨三带,亚洲有、、气候。
②海陆位置:靠近海洋,距海近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距海远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
③地形因素:地形复杂,起伏大,同一纬度不同海拔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
律。
综上,亚洲气候具有、、的特点,在亚洲,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
2、季风
①含义:随季节不同而风向的风,是由差异造成的
②简述亚洲季风的成因
③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
3、欧洲的气候。
①纬度位置:位于,以气候类型为主。
②海陆位置:距海,受海洋影响,特性显著。
③和典型,这两种气候均在欧洲分部最广。
二、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
1、亚洲的河流。
2、亚洲的湖泊
3、欧洲的河流
【巩固练习】
1、亚洲与欧洲相比,气候最显著的差异是
A 年降水量大
B 年平均气温高
C 大陆性显著
D 年温差较小
2、欧洲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是
A 多瑙河
B 莱茵河
C 第聂伯河
D 伏尔加河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同为
亚欧大陆,在西岸主要分布
着气候
和气候
两种,而东岸则相对复杂,自北向南依次为A
B C D
而广大的内陆则为气候
②说说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并说出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4、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气温
气温年较差降水成因冬季夏季
大陆性海洋性
5、简述欧洲的河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