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诗中的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古诗中的丝绸之路
有关古诗中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相信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已经了解过了吧,那么关于古诗中的丝绸之路大家有多少了解呢?下面为大家提供古诗中的丝绸之路,供参考。

唐朝大诗人李白则有诗描写了丝绸路上的恶劣天气:“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塞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①山。

羌笛②何须怨杨柳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注释:
①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②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③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评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

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

“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

三句递转,写所闻。

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

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

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

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

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
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①折,胡天②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①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②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③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评析: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

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

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

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

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①西见烟尘飞,汉家②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③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①金山:即阿尔泰山。

②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

③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评析: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

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

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