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及潜在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及潜在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陈则;唐建业;刘永虎;程前;张硕
【期刊名称】《水产学报》
【年(卷),期】2024(48)2
【摘要】为研究渤海中部区域的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本实验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
沉积物样品中磷的组分、含量,并计算潜在BAP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主要存在形式,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
西南部海域这5个区域沉积物中,IP含量平均分别占其TP含量的78.39%、
79.06%、71.46%、84.60%和81.46%,而有机磷(OP)则均占较小的比例。
IP均以碎屑磷(De-P)为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TP的54.02%、52.12%、33.33%、69.41%和57.28%,IP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顺序:碎屑磷(De-P)>闭蓄态磷(Oc-P)>铁/铝吸附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弱吸附态磷(Ex-P)。
河流输入、沉积物
粒度和沉积环境是影响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西南部海域表层沉
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平均分别占TP的44.77%、46.94%、64.87%和40.54%,具备较强的向水体中释放磷的潜力。
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渤海中部海域营养物质循环和补充机制及沉积物对海洋水体磷的贡献上限提供理论参考。
【总页数】10页(P68-77)
【作者】陈则;唐建业;刘永虎;程前;张硕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大连市现代海洋牧场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12
【相关文献】
1.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2.南沙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3.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磷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分布及相互关系
4.黄河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及磷的生物可利用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