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规律论
物我交换:是指写作客体(即作为写作对象的客观事物)与写作主体(即有着自觉意识的写作者)的相互作用与有机融合。
写作客体在写作中的功能:1、写作客体是触发写作者产生写作动机和欲望的诱因2、写作客体是写作者获取写作材料的源泉和从事精神劳动的对象3、写作客体是写作者表达主观意向和情思的凭借和依托4、写作客体是制约写作者精神劳动的一种客观“尺度”
“博”的内容:“博”是对写作主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的一种高度概括。
在形式上,“一”表现为文章的主干、线索和焦点。
在内容上,”一“表现为文章的主旨,亦即文章的主题思想,它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
由“博“到”一“的综合过程:1、”设情以位体“2、”酌事以取类“3、”撮辞以举要“
法而无法通变律:是指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借鉴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写作之法,并加以革新、创造,灵活运用于写作实践活动的必然过程。
法而无法:是指写作既有一定之法,又没有一成不变之法。
第二章:作者论
为什么说作者是写作活动的中心?
1、作者是写作行为的主体
2、作者是写作运动的“中介“
3、作者是写作系统的”枢纽“
知觉定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早先的经验和像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这样一些重要的个人因素。
简言之,我们倾向于看见我们以前看过的东西,以及看见最适合于我们当前对于世界所全神贯注的和定向的东西。
(也就是说,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文化教养的不同,政治信仰的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动机目的不同,需要和习惯的不同,甚至情绪和心境的不同,写作行为的主体——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各不相同。
而不同的生活感受就会引发不同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构思,写作行为中这种主体的指向性和独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
第三章:感知论
从写作学的角度讲,写作过程中的感知活动,是渗透作者的感情的。
同时还带有理性化的倾向。
感知在写作中的作用:1、感知是获取文章素材的唯一途径2、感知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是提高作者素养的必经之路3、感知是引发写作冲动的契机
直接感知包括观察体验和调查采访。
第四章:运思论
运思的本质:运思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
运思是生活与心灵的双向转化运动。
生活心灵化:是从运思对象的角度观察,是生活制约心灵,也即客体对主体的制约。
心灵生活化:是从运思主体的角度观察,运思主体在接受生活赐予的厚爱时,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伴随着自身已有的思想、观念、气质和情感等去拥抱生活,感受生活,过滤生活和理解生活。
第五章:表述论
为什么表述是贯穿写作始终的心理要求和言语行为?
表述积极参与写作行为由发生至始终的整个历程,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表述不只是一种外部言语(口头的书面的)的交际行为,而且是一开始就与写作联系在一起的心理要求和一种内部言语活动。
在这里,它与感知、运思交叉起来,共时同生。
因为每个作者头脑里都储存了一部无形的字典,为了表述的需要,在感知和运思之始,这本无形的字典就被迅速地翻检着,所有展示在脑幕上的词语都供主体辨识、选择和使用。
表述对运思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运思2、梳理思路3、完善运思
第六章:技巧论
一般手法:定线、伏应(即伏笔和照应)、悬念、穿插、补叙、白描、工笔、对比、映衬、象征、意识流
常见的辩证手法:虚实、动静、抑扬、张弛、详略、庄谐、续断、曲直、开合、隐显、主从、正反、缺备
第七章:文采论色彩美:是指运用色彩词来描绘物象,通过联想,在人们视觉想象中所产生的美感。
作用:1、真实地描绘物象2、生动地表现情绪
声音美:是指语言的音节、声调、音韵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所产生的美感。
声音美的体现:1、音节匀称2、声调铿锵3、音韵和谐
第八章:作者论
读者信息反馈的多维特征:1、专业读者通过对传播媒介发出的干扰信号2、阅读爱好者的阅读倾向与阅读动态3、一般读者的意见
读者信息反馈的作用:1、可以减少作者对事物认识的不定度与疑义度,从而增强写作抉择的决心,使写作保持面向读者的活力。
2、经过对大量反馈信息的对照比较,可以减少对事物认识的模糊性,增强明晰度。
3、能使作者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未知度大大减少,从而加深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认识,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
第九章:诗歌写作
诗的特质:1、诗是一种主情的艺术2、诗具有高度的精炼性3、诗应该具有意境美4、诗应该有一定的乐感
意象可以有两种。
意象可以在大脑中升起,那么意象就是“主观的”,或许外界的因素影响大脑;如果如此,它们被吸收进大脑融化了,转化了,又以与他们不同的一个意象出现。
其次,意象可以是“客观的”,攫住某些外部场景或行为的情感,事实上把意象带进了头脑;而那个漩涡(中心)又去掉枝叶,只剩下那些本质的,或主要的,或戏剧性的特点,于是意象仿佛像那个外部的原物似地出现了。
意象的表述:1、借人以外射感知2、托物以外射感知3、聚焦以外射感知4、多向辐射感知
第十二章:戏剧文学写作
戏剧是一种凭借人的形体、即在“演员、剧本、观众、剧场”这“四次元”的世界实现戏剧性,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染人的能动艺术。
戏剧四要素:演员、剧本、观众、剧场
戏剧文学:是指高雅的文学与演员的表演联姻之后的产物。
戏剧文学具有双重性——文学性与舞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