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读后感
年过四十,许多人开始注重养生,他们不再热衷于奶茶咖啡,而是将其换成保温杯里的枸杞泡水。
在这个年龄段,人们往往会对生活产生更多的思考,开始探寻生命的意义。
最近,我偶然读到一本书《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这本书的主题沉重而深刻,它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本书的作者是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专家薄世宁。
他以医学科普和人文叙事的双重角度,为我们还原了 ICU 中真实而紧急的救治过程,普及了危重症医学的常识,并探讨了在面对疾病冲击时,我们应如何做出关乎生死的关键决策。
这不仅是一位医生的人文思考和人生体悟,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生死困境与危机的窗口,帮助我们寻找更好的应对方式。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
书中提到,人的生命中存在许多现实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答案。
有些问题在现阶段可能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对于因经济窘迫而无奈放弃治疗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如果明知患者家属的决策不符合患者的利益,我们又该如何保护患者?在危难时刻,我们应该将自己托付给谁?什么样的生命教育对年轻人的成长更有帮助?
人的一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无法预测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到来。
然而,意外是偶然的,而疾病却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疾病的挑战。
因此,在危机来临之前,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可以托付、值得信任的人。
在书中,我看到了关于抗癌的“秘方”,那就是永不抛弃希望。
没有奇迹会轻易降临,只有坚守希望,我们才能等来奇迹。
在医学领域如此,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当然,不抛弃希望并非鼓励盲目牺牲或不理性地飞蛾扑火,而是要与专业人士共同决策,一起坚守希望。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应轻易放弃。
薄世宁在 ICU 病房中见证了无数生死场景,他指出,进入 ICU 病房的病人家属常常会有一个误解:“病人身体一向很好,怎么突然就得了癌症?”薄世宁会告诉他们:“癌症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
”他在即将出版的新书《命悬一线我不放手:ICU 生死录》中表达了一个观点:疾病对每个人都是不公平的,而不公平之处就在于时间。
“并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妙手回春,也不是每个患者都那么幸运。
”他说,“癌症筛查就是为生命争取时间,这就是筛查和疾病之间的距离。
”
“预防就是治疗”,这是美国肿瘤学家悉达多·穆克吉在《癌症传:众病之王》一书中第四部分的小标题。
该书的译者、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人文协作组副组长马向涛博士表示,2006 年世卫组织已正式将癌症确定为可控制的慢性疾病。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癌症大国,但癌症并不可怕,正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来控制它。
癌症病人早期的共同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如果说癌症是终结生命的最大敌人,那么人类与它的较量就取决于何时与它相遇。
马向涛介绍,六七十年前,欧美国家的人们也很难接受癌症筛查,因为他们认为得病是小概率事件。
“但其实只要活得够长,每个人都会得癌症。
”马向涛说,“筛查和治疗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癌症,而是要学会与癌共舞,学会带瘤生存,认识到生命的有限。
”
对于疾病,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我们需要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少喝酒、少吃油炸和加工肉类,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保持适量运动,确保充足睡眠,保持健康饮食。
对于慢性疾病,我们应该尽早治疗。
更重要的是,要定期进行体检筛查。
阅读《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让我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通过 19 个生死徘徊的真实故事,展现了疾病与人性的较量,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在面对疾病时,我们应该学会爱自己,也要学会关爱家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健康,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想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医学和生命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生的启示。
它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价值和选择,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关爱他人。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获得启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