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
教学设计
雨和雪: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引言:
在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中,我们将探索天气现象的一部分,即雨和
雪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雨和雪的形成原理,认识它
们对于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课堂导入(20分钟):
1. 引发兴趣:让学生在黑板上说出他们对雨和雪的一些了解和想法。

2. 看图片:展示一些雨和雪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天气现象,并
引导他们思考雨和雪是如何形成的。

二、理论知识讲解(30分钟):
1. 雨的形成原理: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蒸发、水循环、冷凝
的过程,以及云和雨的关系。

2. 雪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思考,雨和雪有什么区别?并通过讲解雨水在高处
被冷空气吹到冷得能使雨滴冷凝成霜花或冰晶的地方,最终形成雪花的过程。

并可
以播放简短的视频或展示实际的雪晶图案,让学生对雪的形成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实践、观察与思考(40分钟):
1. 制作水循环模型: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玻璃碗、透明塑料袋、冰块等材料,指
导学生分组制作简单的水循环模型。

2. 观察云朵模型:使用洗涤液和食盐制作云朵模型,向学生展示云是由小水滴组成的,也就是形成雨或雪的前身。

3. 实地观察与记录: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户外区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四、思维拓展与总结(20分钟):
1. 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实地观察中的发现和体会,引导学生对雨和雪的形成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

2. 思维拓展:提出问题,例如:我们如何预测雨天?为什么雨和雪对于人类和自然环境都非常重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3. 小结与概念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强调雨和雪的形成原理和对大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五、家庭延伸活动(作业布置):
1. 观察天气变化: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下来。

2. 云朵图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绘画出几种不同形状的云朵,并在作品中注明它们的特征。

3. 家长参与: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实地观察,并与家长分享课堂所学的知识和他们的体会。

结语:
通过对雨和雪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气现象的成因,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这门课程也将帮助他们认识到雨和雪对于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通过课堂讲解、
实践观察和思维拓展,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