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近况

合集下载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近况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近况
7. , 83 而对照组仅为 5 .%。陈啸峰 通过观察周 围性面 % 8 3 】
1 穴位注射 . 5

将急性 期周 围性 面瘫患者 随机分成 治疗组 6 0
例、 对照组 6 O例 , 疗组予 将维生 Biblioteka B 、 治 l地塞米 松注射 足
三里 , 对照组予普通 肌肉注射 , 两组均 同时配合针 刺治疗 ,
效率 2. %, 转率 3. %, 68 好 8 8 1 无效率 3 8 7 . %。于金 9

10例急性期 面瘫患 者治疗组 、 5 对照组 I、 照组 Ⅱ, 三组均 为5 O例 , 治疗组 急性期地塞米松 注射足三里 , 静止期维生
素 B 2注射针刺穴位 ; 照组 I 1 对 用两种药物肌肉注射 } 对照
络, 以致经气阻滞, 气血流通 不畅, 经筋失养 , 肉弛缓不收 肌
而发 。近年来 , 针对本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 特别是
针灸疗法方面的研究已取得 了很多 的进步 。现对急性期 周 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近况进行综述如下 :
1 临床 研 究 11 毫 针 疗 法 .
愈率 8. 对照组痊愈率 6. 杨衍聚等 l 1 %, 2 8 %。 7 l 】 将急性期周
刺 治疗 , 操作 同对照组 Ⅱ, 三组均 在治疗 2 天后进行 疗效 8
围性 面瘫 患者 3 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 2 例 、对照组 1 , 1 8例 急性期 内分别施梅花 叩刺闪罐推拿和给予激素 、病毒唑消 炎抗病毒静脉滴注治疗 , 急性期过后 , 均患侧 电针治疗同时 T P照射 。结果示 治疗 组 、 D 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 为 10 0 %、
效 率 为 9 .% 。 44
1 梅花针疗法 . 4

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综述

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综述

松弛 , 不能作皱额、 目、 闭 耸鼻 、 鼓颊等动作 , 口角向健 侧歪斜 , 病侧露 睛流 泪、 额纹消失 、 鼻唇 沟平坦 , 数病 少 人初起 有耳后 、 下 及 面部 疼 痛等 。如 治疗 及 时得 当 耳 则很快 恢复健康 , 则 留有 后 遗症 。现 将 近年 来针 灸 否 治疗 该病 的诊疗 情况综 述如下 。
2 治疗方法
22 针刺与其它疗法结合 . 针 刺 疗法 常 与 其 他疗 法 结 合起 来 , 以增 加疗 效 。 针刺与 电针 结合 治疗 最 为 常见 , 外 还 可 与 灸法 、 另 拔 罐、 推拿、 梅花针、 超短波等疗法结合起来 , 以达到更好 的疗效 。 22 1 针刺配 合 电针疗 法 孙 氏【将 病 人 按 一般 型 .. 9 J 和顽 固型分为 2 。一般 型 为 6 例 , 内针刺 用轻 组 3 7天 手法 , 以病人有感觉为度 , 天后用中度刺激 , 7 电针以
采用浅刺法进行治疗 , 治疗 9 例 , 显率为 9 .%。 6 愈 58 徐氏[采用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5 例 , 个 ] 0 2 疗程治愈率为 9 .%, 00 有效率为 9 .%。于 氏[ 采用 80 ]
病人耐受为度。顽 固型 2 例 , 7 针刺采用 中等强度刺 激, 常规电针; 同时针刺双侧足三里 , 用补法, 1 i 每 0 n m 行针 1 , 次 针感 传 至 足 跟 为佳 。结 果 : 般 型痊 愈 5 一 9 例 (66 %)好 转 4例 ( .5 )总有 效 率 10 顽 9 .5 , 63% , 0 %; 固型痊愈 1 例(07 %)好转 1 例 (70 %)无效 1 4. 4 , O 3. 4 , 6 (22 %) 总有效率 7 .8 例 2. 2 , 77 %。瞿氏[J 10 1 将 2 例 0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研究近况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研究近况

它 包 括 两 层 含 义 :பைடு நூலகம்面 瘫 在 什 么 时 期 可 以 针 刺 ① 治 疗 ; 面 瘫 不 同 阶 段 是 否 有 不 同 的 针 刺 方 法 。 般 ② 一 认 为 初 期 ( 性 期 ) 宜 针 刺 治 疗 , 其 不 宜 在 患 部 急 不 尤
人 后遗症 期 , 也是针 刺 治疗 的棘手 问题 。 李金 风 l 以 针刺 为主 加穴 位 注 射治 疗患 者 6 0例 , 效 率 为 有
周 围性面瘫 是 临床 常见病 , 因 来明 , 般认 为 病 一 与病 毒感 染 、 部血 液循 环障 碍等 因 素有关 .1 ~ 局 7
9 可 治 愈 .0 ~ 2 左 右 预 后 不 良 。 分 面 神 经 O 1 j 部 功 能 不 能 恢 复 , 残 留 联 带 运 动 和 面 肌 痉 挛 等 后 遗 可 症 , 患 者 身 心 带 来 很 大 痛 苦 。 要 的 治 疗 方 法 包 括 给 主
等 。
2 1 分 期 论 治 法 一 般 认 为 面 神 经 麻 痹 可 分 为 三 . 阶段 , 一 阶 段 为 发 展 期 ( ~ 7天 ) 第 二 阶 段 为 静 第 1 . 止 期 【 ~2 7 0天 ) 第 三 阶 段 为恢 复 期 ( 0天 后 ) 在 发 , 2 。 展 期 取 健 侧 面 部 穴 位 及 远 道 配 穴 治 疗 , 多 数 患 者 太 病 情可 迅 速控制 , 有学 者 认 为在 发 展期 治疗 时严 也
透穴, 中等 刺激 , 频 疏密 渡 与 连续 渡 交替 使 用 , 低 恢 复期 可加大 刺激 量 , 穴为 主 . 透 电针 以高频 疏密 波与 连续 渡 交替使 用 。 燕斌 提 出早期 浅 刺轻 刺激 , 邢 取
穴 宜 少 , 期 以 单 针 穴 加 透 刺 , 度 手 法 为 主 , 期 中 中 晚 透 刺 为 主 , 法 以 中 重 度 为 主 . 加 灸 和 电 针 。若 进 手 可

周围性面瘫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周围性面瘫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周围性面瘫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分析作者:陈萍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分期针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学工作者在周围性面瘫领域的施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我科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分期针刺治疗组、分期针刺加灸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其针刺治疗。

总结统计分析治疗4w后对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经行总结统计分析。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分期针刺组为88.4±1.81,分期针灸组为90.03±1.32,对照组为82.67±1.12,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有显著差异(P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分期针刺;分期针灸周围性面瘫通常是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d内达高峰。

病初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

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1]。

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睑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尔现象。

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

病变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可有同侧味觉丧失。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为我科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

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从19~72岁,平均年龄为36.4岁。

病程1d~25d,平均病程为(7.36±4.62)d。

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基本身体素质之间无显著差异。

1.2方法将我科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分期针刺治疗组、分期针刺加灸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其针刺治疗。

然后在治疗2w及4w后对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进行总结统计分析。

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将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恢复情况分为四个等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同时将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作为另一评价针灸疗效的参考标准依据。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40例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40例疗效观察
乳 突炎 致 使 面 神 经 受 伤 或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 致 面 神 经 麻 痹 。而 西 导
到祛风活络 , 温经散寒 , 强身健体 , 促使 面瘫逐渐恢 复。对 照组 :
青 霉 素 静 点 8 0万 U加 入 地 塞 米 松 l , 毒 唑 5 0mg 每 0 5mg 病 0 , 天 一 次 , 般 静 点 7~l 。 激 素 逐 减 至 停 止 , 合 维 生 素 B 一 0d 配 , 10mg 维 生 素 B2 0 g 每 日肌 注 1次 。 O , .5 0 t , x
针 灸 治 疗 20例 周 围 性 面 瘫 患 者 , 效 满 意 , 报 道 如下 。 6 疗 现 1 资 料 与 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 20例 患 者 均 为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20 6 06年 ~20 08
口角明显不对称。无效 : 自觉症状 改善 , 面部静止时不对称 , 额 上
参 考 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医药行业标 准 ・中医病症诊 断疗效标准.
中医 药 管理 杂 志 ,9 4 6 5 :3 19 ,( )2 .
损害性 不对称 , 可观察到并不 严重的联带 运动 , 挛缩 和半 侧 面肌 痉挛 , 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 ; 上额运 动微 弱 , 眼用力 可完 全闭合 ,
0 0 ) .1 。 3 讨 论
年 门诊针灸科患者 , 符合周围性面瘫诊 断标 准, 随机分为两组 : 治 疗组 10例 , 8 4 男 2例 , 5 , 龄 9— 6岁 , 女 8例 年 7 对照组 10例 , 2 男 6 8例 , 5 女 2例, 平均年 龄 3 . , 4 2岁 病程 2天 一2年不等。 I2 治疗方法 . 治疗组 : 手足 阳明经地 仓 、 取 颊车 、 自 、 四 下关 、

Bell面瘫的针灸治疗近况

Bell面瘫的针灸治疗近况
血、水肿、受压, 而致病; 或因病毒感染或感染引起的免疫反 应使面神经发生肿胀受压迫而生。
’[田 开宇, 拉 撒哈夫. ] s 伊卜 欣? 游走火 透列、 治 罐配 艾灸 疗周 卧性面 3 例. 瘫 5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0, ( : 0 1 )3 26 2 5 7 ] 6 [何庆勇, 针药并用治疗顽卧性面 瘫犯例. 陕西中医. 6 2 , 0 2 1 ; 1一11 双 1 1 3 44 )4 ] ; 静 药贴教配 刺治疗周围 瘫5例临 等 [衷 中 合针 性面 2 必观察. 二
疗程治疗, 2 5 例中治愈3例, 5 治愈率6./ 显效1例, 73 ; 0 . 0 显效 率1.%; 92 有效6 有效率1. 。 例, 15 无效l 无效率20 % 例, .%, 17 针灸配合T P照射 余其1F . D PI 取乳突下( 患侧) ,蟠 风、 牵正等穴配合T P D 照射为主治疗。 0 6 例患者经1 0 一1疗程 的治疗, 痊愈5 例, 2 显效8 有效率1 / 例, 0o pe 18 穴位透刺配合水针 张维芝等M 穴位透刺配合水 . 采用 针治疗周围性面瘫9例, 6 取穴地仓透颊车、 承浆透大迎、人中 透禾骼、 巨9透迎香、 透鱼腰0 阳白 配同侧太阳、 牵正, 对侧合 谷。 水针选足三里( 、 双侧) 牵正( 、 患侧)风池( 、 双侧)黔刚 患侧)
第4 卷第 1 期 0
形成一种疗效明确的规范的针灸治疗方案。故笔者认为对B l e 面瘫的研究首先要注重临床综合疗法中各个因素疗效和主次关
例好转, 例无效, 1 总有效率为9 。 % 8 对照组4 例, 2 治愈2例, 系; 4 明确玫 而瘫的 丑 临床分期、 分型及治疗时机; 一套针 形成 5 1 例好转, 例无效, 3 总有效率为9 。两者之间疗效有显著 灸疗法对于玫沮面 溉 瘫规范化的治疗夕 案,并进一步地 探讨针灸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和研究近况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和研究近况

炎 , 床上 以贝 尔氏面瘫多见 , 中医 “ I 临 属 口僻 ” 范 作者指出, 根据中医五轮学说 , 眼胞在脏属脾 , 为肉 畴, 称“ 亦 吊线 风 ” 1 喁斜 ” “5眼 。该 病 在 中医 古籍 轮 ; 主 肌 肉 , 虚 则 肌 肉失 养 , 脾 脾 眼胞 失 收 而 不 闭 中早有记载 ,灵枢 ・ 《 经筋》 : 足阳明之筋…… 合。针刺补益脾气 , 载 “ 使脾 胃功能恢复 , 水谷得化 , 气 其病……卒 口僻 , 急者 目不合 , 热则筋纵 , 目不开。 血得生 , 肉、 皮 筋脉得养 , 继而眼睑得以闭合。 颊 筋有寒 , 急引颊 移 口; 热则筋 弛纵 缓 , 胜收 1 2 配合 艾灸 则 有 不 .
侧照海 、 申脉 、 足三里及对侧合谷穴 , 结果治疗组患 均匀涂抹患部 , 用小号玻璃罐 以小火力走罐 , 在额 者 的面 神经 功能 积分 、 显效 率 、 愈 时 间 均 明显 优 部 从 眉毛 自下 向上推拉 至发 际 , 口周从 水沟 和承 痊 在 于对照组 。作 者认 为 , 申脉 、 照海二 穴是跷 脉之 根 , 浆 自内向外 推拉 至 地 仓 , 面颊 部 从 地仓 向颊 车 、 在
故 僻 。 中医学 认 为 , 病 因 正 气 不 足 、 络 空 虚 , ” 本 脉 艾尼 玩 ・ 合曼 等 针 刺 配 合热 敏 点灸 治疗 热 风寒或 风热 之邪 乘 虚侵 袭 面 部 阳 明 、 阳经 络 , 少 以 急性 期 贝尔 氏面瘫 , 部 常 规针 刺 , 面 同时 手持 点燃
针灸 治疗周 围性面瘫历史悠 久 , 最早可见于 《 黄 的压 迫 , 而促使 面神 经功能 恢复 。 从
位透 刺 , 刺结束 后 , 针 在风池 穴 、 大椎 穴 、 门穴 、 风 肺 穴。近年来 , 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和机制研究 俞穴拔罐。其指 出, 在周 火罐的热刺激 和负压作用 , 可 方 面取得 了较大 的进步 , 文就此综述如下 。 本 加 速 面部血 液循 环 , 进 面 神 经 炎 症 和水 肿 的 吸 促 1 临床研 究 收 , 善 面神 经 缺血 、 压 状 况 , 改 受 以达 到舒 筋 活 血 、 1 1 单 纯的 毫针 针刺 . 赵辉 等 ¨ 治 疗周 围性 面瘫 , 患侧 取 穴 , 合 双 配 祛 风通 络之 效 。杨 腊 芝 针 刺配 合 走 罐治 以液 态 石蜡 为 介 质

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近况

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近况
河北 中医 2 0 1 3年 1 2月第 3 5卷 第 1 2期
H e b e i J T C M, D e c e m b e r 2 0 1 3 , V o l 3 5 . N o . 1 2

1 9 0 7
中 医药 治 疗 顽 固性 周 围性 面瘫 的近 况
王 蕊 王 胜 吕 薇
顽 固性 周 围性 面瘫 , 以下 简称 顽 好转 而停 止 治疗 , 6个 月后 随访 , 情 况 显效 2 1 例, 好转 l 7例 , 无效 1 例, 总有 固性面瘫 , 是 指病 程 超 过 2个 月 尚未 稳定 。王小容 自 2 0 0 2年以来运用传 效 率 9 7 . 6 7 %。 痊愈仍有 口角歪斜 、 额 纹浅 或消失 、 面 统 针 灸 加 水 针 疗 法 治 疗 顽 固 性 面 瘫 2 单 纯 灸 法
部 肌 肉松 弛 、 口角下垂 、 眼 睑闭合 不全 1 0 0例 , 其 中痊 愈 6 5例 , 有效 3 3例 , 无
王 宁 等 采取 麦 粒 灸治 疗 本病
等症状 的面 瘫。常 见 于 面瘫 早 、 中期 效 2例 , 总有效率 9 8 %; 朱 山坡 应用 3 2例 , 参 照美 国耳 鼻喉 头颈 外科 学确 失治误 治 、 面 神经 损 伤严 重 的 面瘫 患 甩针挂钩法 治疗顽 固性 面瘫 4 0例 , 痊 立 的 H o u s e—B r a c h ma n n ( H —B) 面神
守神定志采用 电针和刺 络相结 合 的方 针灸组患 者 头体 针 并用 , 对 照组 采取 采 用攒 竹透鱼腰合艾 灸大椎 穴治疗 顽 法治疗本病 。黄月莲 运 用腹针疗 药物治疗方案 。对 比 2组 患者 的临床 固 性 面 瘫 3 2例 , 治愈 2 0例 , 占6 2 . 法应用 中脘穴为 主穴治疗 本病 及相关 治疗效 果 。结果 : 针灸 组 治 愈 3 3例 , 1 5 %; 好转 l 2例 , 占3 7 . 1 5 %; 无效 0 五官头面 疾 患 , 其 中举 例 报道 治 疗 顽 显效 5 l 例, 有效 1 5例 , 无效 1 例, 总有 例 , 总有效率 1 0 0 %; 高瑞 红 采用 毫 固性 面瘫 1例 , 治法: 令 患 者仰 卧, 把 效率 9 9 %; 对 照组 治愈 2 O例 , 显效 3 3 针刺法 配合隔姜灸 治疗本 病 2 3例 , 痊 装有每段 2 e m长的 2段清艾 条的温灸 例 , 有效 2 7例 , 无效 2 0例 , 总 有 效率 愈 ( 面部表情恢复 正常 ) 3例 , 占1 3 %; 盒放置中脘穴 , 温和 灸 3 0 m i n , 同时用 8 0 %, 2组 患 者 总 有 效 率 比较 差 异 有 统 好转 ( 面部表情基本 正常 , 谈 笑时 稍有 毫针 刺双太冲和合 谷穴 , 留针 3 0 m i n , 计 学意义( 患侧 眉 毛上挑 无力 ) l 6例 , P< 0 . 0 5 ) 。结论 : 针灸治疗 口角歪斜 、 每 日或隔 日治疗 1 次, 共 治疗 2 4次 , 右 顽 固性 面 瘫 治 疗 效 果 十 分 显 著 。全 占 6 9 . 5 %; 无效 ( 治疗 前 后 无 明 显 变 目能 闭合 , 右额纹 恢复 , 口角偏歪 明显 剑 ¨ 。 。 采用针 刺 配合 火 针治 疗 本病 5 5 化) 4例 , 占1 7 %; 总有效率 8 2 . 6 %。 好转 , 平静时没有 面肌 抽搐 , 病情 基本 例 , 痊愈 2 4例 , 占4 3 . 6 4 %; 显效 1 9 4 穴 位 埋 线 例 ,占 3 4 .5 4 % ;好 转 1 2 例 ,占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历年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多种多样,说法不一,通过检索近十年治疗急性期面瘫的文献,对面瘫急性期的针灸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进一步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针药结合周围性面瘫以贝尔氏麻痹为多见,其早期病理变化主要是面神经缺血、水肿;晚期可致脱髓鞘、轴突变形、萎缩,尤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

面神经的受损程度取决于茎乳突孔内急性炎性反应水肿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水肿越厉害,持续时间越久,面神经受损症状越严重,变性越严重,越难以恢复。

所以早期加速炎性渗出物和水肿的吸收,是治疗的关键,直接影响面瘫患者的预后。

根据其发病的时间可将其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1]。

现大量报道证明急性期治疗对本病的预后恢复影响极大。

而急性期的界定尚不统一,大致有三个观点:7d;10d;14d。

目前有关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方法很多,多围绕着急性期患侧是否针刺、针刺患侧何种方法疗效好;又是否针刺健侧、针刺后是否用电针、是否针药结合进行,且争论不一。

本文将近十年关于急性期面瘫针灸治疗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急性期患侧是否介入针刺治疗张智龙[2]首先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方面来认识面瘫的病因病理,再引用《素问》中针灸对面瘫的治疗作用来论证说明面瘫初期可以针刺,但不宜强刺激,应宜小、宜微、宜短。

王铮等[3]通过观察临床30例急性期面瘫针灸治疗患者,结果发现面瘫急性期仅口服西药,急性期过后,再进行局部针刺的效果远不及急性期即进行局部针灸治疗的效果好。

在面瘫急性期如果用针灸给一个很弱的良性的刺激量,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为了防止出现面肌痉挛等后遗症,急性期面部手法刺激量不能过重,更不能使用电针。

范家桂[4]将Bells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三期分别进行针灸治疗,发现Bells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可以改善神经营养,减轻神经损伤。

由此可见,Bells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越早效果越明显。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摘要: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给患者的外貌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传统的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被认为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本综述旨在概述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和安全性评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将总结针灸治疗在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灸;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一、面瘫的概述面瘫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其特征是面部肌肉的麻痹或无力。

面瘫可分为两种类型: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是由于大脑或脑干的损伤导致的面部肌肉麻痹,而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部神经损伤导致的面部肌肉麻痹。

面瘫的常见症状包括面部一侧的肌肉麻痹或无力,导致面部表情失常,眼睑无法完全闭合,口角歪斜,咀嚼和说话困难等。

面瘫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神经损伤,肿瘤,中风等【1】。

二、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机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作用、血液循环调节作用、炎症抑制作用和神经肌肉再生促进作用。

神经调节作用:针刺特定穴位可以通过神经反射、神经递质释放等机制,调节周围受损神经的传导功能。

针灸刺激可以改善面瘫患者面部肌肉的张力失衡,促进神经肌肉的协调运动,恢复面部表情的正常功能【2】。

血液循环调节作用:针刺穴位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机制,改善面瘫患者患侧面部的血液供应不足问题。

血液循环的改善可以促进组织的氧气和养分供应,加速组织的修复和恢复过程。

炎症抑制作用:针刺穴位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减轻面瘫患者患侧面部的炎症症状。

炎症的抑制可以减少局部组织的水肿和纤维化,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3】。

神经肌肉再生促进作用:针刺穴位可以通过刺激神经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神经节细胞的再生等机制,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神经肌肉的再生可以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和表情,改善面瘫患者的症状。

近5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综述

近5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综述
are
al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its effi—
current
cacy,and there
still many disputes
on
the issue in some treatments.To understand the
to
situation of literature
five years.
Key words:Acupuncture;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Review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由各种原因导致面 神经受损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是面部运动功 能障碍,如口眼喁斜、额纹消失、眼裂增宽、闭眼不能、
期局部存在水肿与压迫性缺血的恶性循环,故急性期 不宜针刺,尤其在患侧。如杨连松等…、任红梅[2]均
各人的操作方法、辨证施治及其他诸多因素有关,因
此,针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仍存在着许多争 议。故为了解现状,为临床针灸医师治疗本病提供常 规的治疗方法,特将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
析如下。 l针刺时机的选择
合谷,施以捻转泻法;恢复期施以毛刺法。
还有一些医家提出本病在急性期可在患侧进行适
当的刺激,但选穴要少,刺激要轻浅。如姜义飞等№1
具体操作如下:先令患者仰卧位,患侧面部向上。在患
穴、攒竹透丝竹空穴、睛明、迎香、承浆、人中、双合谷、
双三阴交和侧足三里等穴,中药用牵正散加减,结果总
侧面部至耳后均匀涂以用僵蚕、白附子、全蝎等份共研
细末并用加热黄洒适量调成的糊。再取湿热毛巾敷于 患侧,在热毛巾上外敷相对较干的毛巾遮住头部其余 部位,在敷药局部毛巾上均匀撒上95%酒精,点火,
如此重复20次。运用本法治疗后痊愈率为71.3%,

针灸推拿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44例临床观察

针灸推拿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44例临床观察

中 图分 类 号
R7 51 0 4 .2 . 5
近年 来 . 者采 用针 灸推 拿方 个 疗 程 。 笔
法治 疗周 围性 面瘫 4 4例 .并设 针 3 疗 效观 察
1 J 临 灸组 4 2例作对 照 . 得较 好疗 效 , 31 疗效 标 准l 治 愈 : 床症 状 和体 征全 部 消失 , 取 . 面 肌功 能恢 复 正 常 . 口眼歪 斜 消失 , 眼睑 闭合 良好 ; 现报告 如下
4 体 会
面基 本穴位 行艾 炷灸 , 每穴灸 3壮 。每 日治 疗 1 , 次
l 为 1个 疗 程 0次
医 ,0 8,6( ) 1 8 20 2 3 :1
【】 邱 茂 良. 灸学 . 海 : 海 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9 3 2 7 3 针 上 上 19 :1
第 一作 者 : 固林 ( 9 5 ) 本 科 学历 , 主 任 医师 . 灸 阎 16 一 , 副 针
2 推拿 以“ . 2 以痛为腧 ” 为查灶 原则 重 点查 找额 和肌 肉的交叉 点 , 可触及 条索状 或磨 砂样 的病 灶点 、 压痛点 , 以点 、 、 、 施 弹 拨 揉手法 , 度 由轻 至重 . 激 力 刺 强度 以患者 耐受 为宜 , 力求病灶 点 软化 、 松解 及局 部 压痛减轻 , 施术 约 2 mi ̄ 0 ni Z 。每 日治 疗 1 .0次 为 1 次 1
注: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 .5 P O0 。
收而 发病『 故 而针灸 常规 治疗 以手 足 阳明为 主 . 3 1 手 足少 阳为辅 .采 取近取 与远 取相 结合 的方 法为 主治 组 仅 作 针 灸 疗。 笔者 在针灸 常规治疗 的基础 上 , 采用 “ 以痛 为腧 ” 21 针 灸 ( ) 穴 : 侧 阳 白 、 . 1选 患 的选穴 特点 , 结合 经筋 疗法 , 病 灶点 ” 以点 、 、 对“ 施 拨 太阳 、 听会 、 正 、 车 、 仓 、 牵 颊 地 水 弹 、 的推拿 手 法 . 揉 以松解 相 关 肌 肉 , 发 经 脉气 血 激 沟 、 风及 健 侧 合谷 、 冲 为 基本 翳 太 运 行 .取得 了消灶 解结 及唤 醒废用 之筋 肉的理想 作 穴 位 。鼻唇沟 平坦 配迎 香 . 唇 沟 颏 用嘲 。观察结 果表 明 , 灸推 拿并用 疗效 明显 优于 单 针 歪斜 配 承浆 .脸颊板 滞 配 四 白等 纯 针灸 治疗 .故推 拿应 列为治 疗本 病 的重要 方法 之 () 2 针灸 方法 : 白平刺 透鱼 腰 . 阳 太 阳平 刺 透 角 孙 . 听会 直 刺 05 1 .~ 5 参 考 文 献 寸, 牵正 平刺透 颊车 , 颊车 、 水沟 均平刺 透地 仓 . 翳风 【】 陶天 遵 . l 临床 常见 疾 病诊 疗标 准 . 京 : 京 医科 大 学 中 国 北 北 直 刺 08 1 .~ . 2寸 , 谷 直 刺 05 1 . 冲直 刺 05 合 .~ 寸 太 .~ 协 和 医科 大 学联 合 出版 社 .9 5:8 19 9 08寸 。 . 留针 3 m n 每 lmi 0 i , O n行针 1 次 出针后 选颜 [1 粱树 勇. 筋疗 法治 疗 周 围性 面 瘫 5 临床 观 察 . 川 中 2 经 0例 四 治 疗组针 灸 与推拿 并用 . 照 对

近3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概况

近3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概况

病 疗效显 著 、安全 简便 、副作 用小 ,故 临床应 用广泛 ,现 就近 3年 轻 。黄斌 将 7O例周 围性 面 瘫患 者 随机 分成 观察 组 和对 照组
针 灸治疗 周 围性 面瘫 的研 究情 况总结 如下 。
各 35例 ,对 照组常规 针刺治 疗 ,观察组 艾灸联 合常规 针刺治 疗 ,
方 向牵拉 ,留针 30分钟 。结果 :拔河对刺组 治疗 效果优 于平补平 例 ,有效 5例 ,无 效 1例 ,总有效 率为 98.2%。 泻组 。陈 良华等嗍以 ‘经 筋刺{去’’为 主治疗周 围性 面神经麻痹 30 2-4 针刺配合刺 络 、拔罐 :刺络放血 和拔 罐疗法有开窍泄热 、宣通
(1.天 津 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2.天津 中医药大 学第一 附属 医院 ,天 津 ,300193)
摘 要 目的 :整理近 3年针 灸治疗周 围性 面瘫 的文献研 究和临床报道 ,对 最新的治 疗方法进行 总结。方 法:归纳 总结针 灸治疗周 围
性面瘫 的方 法及 疗效 。结果 :针 灸治疗周 围性 面瘫 方 法多样 ,疗效显 著。结论 :针 灸 治疗 周 围性 面瘫效果 良好且优 势独特 ,但诊 疗
2.1 针刺配合电针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明显提高 有 效率 为 100%,明显优 于对 照组 的 75.0%。毕 丽莎‘” 将风 寒型
至 ,再 在对 刺穴 位上 如上操 作 ,然 后一 手施 以捻转 泻法 ,另 一手 远端 穴 和浅 刺 面部穴 ,静 止期 加 火针 点刺 面 部穴 ,恢 复期 采取
施 以捻转 补法 ,双手 同时反 复操 作 1分钟 ,使 针下沉 紧并 向相反 火针 、毫 针结 合 深刺 久 留针 法治 疗 。结 果 :痊 愈 38例 ,显效 l2

针灸用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针灸用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针灸用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1-19T07:10:49.81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3期作者:孙宏亮[导读] 探讨针灸用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孙宏亮邹城市太平镇卫生院山东省济宁市 273517【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用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6月-2021年6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A组35例采用西医治疗,B组35例基于此,给予针灸施治,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较A组(77.14%)高(P<0.05)。

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周围性面瘫是一种较常见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多由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茎乳突孔内)所致,在中医中属“口蜗”、“口僻”范畴。

此病主症为一侧面部口眼歪斜、面部瘫痪的突然发生,若治疗不及时、不合理,可留下许多后遗症,如面肌倒错、面肌痉挛等,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均会造成较大影响。

当前,采用针灸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的效果已得到临床认可,但在何时施治方面,却仍存在较大争论。

有研究[1]指出,在恢复期才能针灸,但另有学者强调,急性期便能针灸。

为证实急性期针灸效果,本文围绕所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评定其效果,现剖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20年6月-2021年6月间,对来本院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进行选取,共计70例,将其分成2组(随机数字表法),在A组35例当中,最小年龄10岁,最大60岁,平均(41.17±4.87)岁,男性21例,女14例。

B组中,年龄10~60(41.14±4.82)岁,男、女比值为20:15。

两组以上所罗列数据经比对,差异均不显著(P>0.05)。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近况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近况

每 日1次 , 1疗程。结果 : 5次 5个疗程后 ,0例患者治愈 4 例 , 6 1 显效 1 5例 , 有效 3例 , 无效 1例 , 总有效率 9 .3%。贺氏 单 33
纯 以针 刺 合谷 穴 “ 至 病所 ” 主 , 疗 周 围 性 面 神 经 麻 痹 患 者 气 为 治
医学认为 , 本病主要是 因正气 不足 , 络空虚 , 寒之邪乘虚 侵 脉 风
氏 以电针治疗 面瘫 4 8例 , 愈 4 痊 4例 , 显效 4例 , 有效率 总
10% 。戴 氏 针 灸 治疗 周 围 性 面瘫 8 0 4例 ,0d内痊 愈 5 2 6例 ,
占6 .7% , 个月内痊 愈 2 66 1 2例 , 2 .9% , 占 61 2个月 内 8 4例全
部 痊 愈 。杨 氏 ” 电针 治 疗 周 围 性 面 瘫 临 床 观 察 , 7 将 5例 随 机
3 灸 法
万 氏” 采用 艾灸 治 疗 5 O例 周 围性 面瘫 患 者 , 有 效率 总
9 .0% , 60 并发 现 病 程 短 、 纪 轻 者 易 治 愈 , 程 长 、 老 者 治 愈 年 病 年 困难 且 恢 复 缓慢 。范 氏等 还 观 察 了 隔 姜 灸 与 常 规 针 刺 法 治 疗 周 围 性 面瘫 的 临床 疗 效 , 明 隔姜 灸 组 临 床 疗 效 为优 。 证

5 4・
Junl f x ra T e p f C p 00 1 ( ora o t n1 hr yo T M A r 1 ,9 2 Ee a 2
针 灸 治 疗 周 围性0 0 ) 3 00
( 肃省 第二 人 民 医院 , 肃 兰 州 甘 甘
神 经 的病 变 , 由茎 乳 突 孔 的 急 性 非 化 脓 性 炎 性 水 肿 压 迫 面 神 多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神 经 , 早 期 给予 穴 位 注 射 治 疗 能 缩 短 病程 , 高疗 效 。 故 提 追 风散 中人 参 、 麻 、 风 丹 补 元 气 益 精 血 , 正 托 邪 于 天 定 扶 外 ; 草 乌 大辛 大热 , 川 通行 十二 经 , 里 内外 驱 逐 伏 邪 外 透 ; 表 川 芎、 白芷 、 防风 、 羌活 、 辛夷 、 耳 子 、 术 芳 香 透 窍 , 散 开 表 , 苍 苍 辛 疏 风燥 湿 ; 香 、 药 活 血 化 瘀 ; 芷 号 称 植 物 麝 香 , 香 浓 乳 没 白 芳
表 1 2组 临 床 疗 效

过 中枢 的内 啡肽 能神 经 释 放 出 内 源 性 阿 片样 物 质 , 体 内 的 与
阿 片受 体 相 结 合 而产 生 中 枢 性 镇 静 作 用 , 使 血 管 收 缩 减 弱 可 而利 于局 部 微循 环 的开 放 , 改 善 局部 组 织 的代 谢 状 况 , 可 因而 起 到 消炎 、 轻水 肿 、 强 免 疫 力 等 作 用 , 而加 速 恢 复 n 。 减 增 从 ]
[ ] 李 可 .李可 老 中医 急 危 重 症疑 难 病 经 验 专 辑 [ .太原 ; 2 M] 山西 科
学 出版 社 ,0 4:4 2 0 2 3—2 5 4
到 热 疗 作 用 , 血 管 扩 张 , 血 流 畅 , 络 舒 展 ; D 照 射 对 使 气 筋 T P 机 体 的 刺 激还 可使 自主神 经 一递 质 一血 管 反 应 系 统 激 活 , 通
[ 收稿 日期 ] 20 —0 0 7 8—3 0
针 灸治 疗 周 围性 面瘫 疗效 观 察 缙 云 3 10 ) 浙 浙 2 4 4
[ 键词 ] 面 神 经麻 痹 ; 刺 疗 法 ; 针 疗 法 ; 关 针 水 皮肤 针 疗 法 [ 图分 类号 ] R 7 5 1 中 0 4 .2 [ 献标识码] B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8 4 (0 8 0 —0 9 0 0 8 8 9 2 0 )7 9 0— 2 个 穴 位 , 穴 位不 同 的 情 况 刺 入 0 5 1c 取 得 针 感 后 , 按 . ~ m, 回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数由于面部神经炎等感染、炎症引起,病程长、易复发,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生活负担和心理压力。

传统的西医治疗面瘫主要采用药物和物理治疗,但是疗效欠佳,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常常被用来治愈一些神经系统疾病,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被证明是比较显著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和安全性。

三、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针灸治疗面瘫的历史与现状,目前研究进展和不足。

2. 设计方案:(1)对象:本研究将纳入符合下列标准的患者:(a)明确诊断为周围性面瘫;(b)年龄在18~65岁之间;(c)发病时间在7天内,且符合House-Bailey分级标准>Ⅱ级;(d)愿意参与此项研究。

(2)实验设计:随机分组开展双盲对照试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纳入50例。

对照组采用伪针(假针)治疗,治疗两周;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中医用药治疗两周。

访视时间分别为治疗前、治疗后两周、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

临床数据通过抽样调查进行统计和分析。

(3)指标评估:a. 分级评估面瘫症状(麻木、肌肉失常等);b. 电生理测定面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c. 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口福、口涎、视觉障碍等);d. 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不同处理组患者的监测和比较,预计结果将能够证明针灸疗法能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肌肉功能和电生理功能有效改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针灸的安全性也将得到验证。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能够提供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的实际证明,在临床治疗中推广针灸治疗面瘫的应用,加深对针灸治疗面瘫作用机制的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a i t t t a e r e 口 e o e aa e c山 s a av c o r 叨 et dm r c c a 肠 c 】j d o r d n d ln e e c n n t ln r i l
ae i 堪 e o 颐 a o J G P i切w s h 让el d e dc n 【 ・ ”的I 叭e t n t n m o a r m ] C c, l
[1 E 叮 g .一 s v oee 曰 t找k n mt c - 1〕 叨 运 JL t , a f t 认e se e aa 龙e n l nr m o i d rn l
r . e 吕 e1G Ic ta c (名 3 , l)r t 诫t u l p d e 侧 y明d e 曰 hf 卿 h ec 旧 l an t 玩日 界 e 刃 i a wt tte e p [〕 ”朗 1 恤 l2 1 8 c hr h 场u e t r J .G l ha y 0 c ,( ,2 o X )
19 , ()1 5 986 1 :3 8
〔〕 G e 1 . l J. ” 0c , o c o
[7 Br T S找 rC , O钻M, a p 沈i ta” t 1〕 u e w,t呢e A M n k t . el ,户 t r ue o e v e n f
da d r e 了 av e o r u et n e a a n刀 i i 阮i oou cr n edm r c c”旧w hc p n dxr- c n o t lr i t s
例, 总有效率 9 %。针刺配合穴位敷贴也是常用的治疗方 5
万方数据
・2 9 ・ 5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 e o口 fl 娜 a Ta tn h e a we r M i e 08 u, 71) d e mlu 目o n 囚 r i 目C n n s n ed 20 J 1(6 t i do js d e t d n n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 rjU 】 Ie a Tatn C n ad se M di 20 J ,71) 记e o o n re r i a h n we r ece o8 u 1(6 n r f t t d ol i a n g d i s e t n in n
[] 户 d 8 门二 J S B1 l A . a Hg刁 故r p t r M,t , u V el i 。 ‘to o a a e 七I n r t. h a s沐 - e
采用电针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顽固性面瘫 4 例, 5 有效率
9.%。针刺加穴位注射不失为治疗面瘫的好疗法。杜梦 33
【 侯建平, ] 2 谢廷彬, 伍元贵, 针刺加电针治疗面瘫8 例报告 等. 3
[. J 西南国防医药, 0 , ()11 ] 2 21 2: 0 2 5
玄 〕 5 l [ 用磷酸一叶秋碱和维生素B 穴位注射方法治疗面 1 2 瘫
19 ,13 :0 9 966 ()4
【 〕 o rJ , u 佃 v , e H e a Ap 即 m r dm 目 0 1 Rbt A B e e n r J K y M, l t . h a n a o勿 t ou y s y s e s u e l d nt r o ha n n gr v s堪 口Pu a uc e 诫i t r yi i d u fr sj vd i a n eP -
红霞[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8 例, d 痊愈5 例( %) J 6 4 2 内 0 6 6 , 7
1 个月内痊愈2 例( %)2 2 6 2 ,个月内8 例全部痊愈。 4 22 针刺与其他疗法结合 针刺与其他疗法如炙法、 . 拔罐、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 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炎症所致, 现
将近年来针灸治疗该病的概况综述如下。
【 〕 a D M iD , 二 d . 飞r 面 s prd 呀 c b - 6 1 Hl J an AK t ’ x i KF a u o u o m t s ptr m a i
o i t nce oh a S 召 . ln dxri r u川 cp i, oo b , hm t P ey t a u c 朋d cc bs n i ylo - v o
s 勿a l ar e w J. u G iru r e [〕 E J 娜 忱 I 肠 l 032 : t n tt v u d ee i r 。C c , 0, o 2 4
4 81一4 9 8
t aa r e m r e k d e目 目 二 e 五ti n t m r o s o c o n
] 1 灸健侧针患侧治疗面瘫1 例【 . 针灸, 0, 6 l 3 J 中国 2 22 0 2 法。 吉巧玲等〔] ‘针刺配合中药马钱子外贴治疗面瘫5 例, 汇 李延辉. 3 0 ()14 2 :0 治愈4 例, 0 显效7 好转3 总有效率1 %。 例, 例, 0 吴晓红 l 〔 1 ’
7 例, 5 例, 1 例, 4 总有效率 1 %。武 2 痊愈 6 显效 2 有效 例, 0
等[运用“ ] 3 分期针刺法” 治疗周围 性面神 经麻痹3 例, 1 治愈率 0 9%。王扶盛[采用透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2 例, ‘ ] 2 痊愈
察, 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00) 尸 . 。童登禄〔 采用 5 ‘ ] 0 针灸结合按摩方法治疗面瘫 5 例, 0 治愈率 5.%, 2 5 显效率 2 5 总有效率9%。 4.%, 5 解良 柱等L 川运用平衡针推拿治疗 面瘫, 患者经治疗后全部获效, 其中痊愈 3 例, 6 有 0 显效 例, 效2 封娟〔 采用电 例。 ‘ ] 2 针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顽固 性面瘫3 7
周 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近况
王风莲
( 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 天津 3 70 1 00)
〔 关挂词1 周围性面瘫; 针灸治疗 [ 中圈分类号] R 75 1 04 .2 [ 文献标识码I A
[ 文章编号] 10 一 8920 )6 28 一 2 08 84 ( 81 一 59 0 0
・2 8 ・ 59
【4 杨永平. 1〕 邓组华. 9 2 例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l 肿瘤 J.
防治研究,001 3 : 一10 , ()19 7 20 7 6
i v n te gi u f ii l e rt cfrd t 司 n f s el adl edm h v g l a i a a o o o a b n g n c oe n t l a
歇 嗯朋di 如pC o a u t et et e nDn tn i 昭汕 s t a n dv t ja n r t m n r o”ed i n a ‘ ao s
【」 5 1 王志启, 王建六, 刘风婷, 化疗在复发子宫内膜庙治疗中的 等.
作用[ . 华医 J 中 学杂志, 0, ( ) 9一 0 ] 2 68 1 : 6 9 0 635
1 处方选穴
推拿等疗法结合起来可 疗效。 增强 张桂祥[以 ] 7 针刺加灸治 疗
面瘫 7 例, 6 起针后用隔姜灸雀啄法, 个疗程后痊愈 3 例, 2 6
面部属于阳明、 少阳经循行之处, 循经取穴可激发经络之
气, 促进气血运行, 通行经络。取下关、 地仓、 颊车、 太阳、 顺 移、 四白、 攒竹、 合谷、 阳白、 迎香、 风池、 鱼腰、 承浆、 太冲、 承 泣、 足三里、 婚风, 每次随症选 1一1 穴。 0 2
21 以 . 针灸( 针) 电 为主 李延辉川针刺患侧局部穴位治疗
面瘫 16 症状、 3 例, 体征全部消失 14 症状明显好转 2 3 例, 例,
有 率1 % 侯 平 [以 针治 瘫, 疗组4 例中 效 0 。 建 等 电 疗面 治 0 ] 2 5
痊愈4 例占9 %, 3 2 3 好转 例占7 总有效率 1 %。王子臣 %, 0
. n JR d t I P ,(56 ()10 一10 It a i B I 场52 ,35 :52 57 a O ) X
[3 T u uE压I c加 Y,oft , a. n 叨er 1〕 bl , k e o o a B a L e l E d t目目e。 吐 m , f t c i n以 c o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 中医亦称“ 口僻” 。本病致
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 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
以致经气阻滞 , 经筋失养, 筋肌纵缓不及而发病。现代医学对
4 显效6 好转 2 总有效率 10 1 例, 例, 例, 0 %。蓝加琳[以电 ] 5 针治疗面瘫4 例, 4 例, 8 痊愈4 显效4 总有效率 1 %。戴 例, 0
()3 2 :7
[2 1] K aw F A e c Bah hhr y wka . mr i n a r yt e p 助. ct a
b .明dcc p 洲 h 刀记 [] G y拓 卜 p田 eJ. 卯助 I 肠 l19 ,024 i ‘ C c ,914 :6 一 o
27 6
37 6
f it t t n en h r - ee a
:G 。 a 卯伙 . 介
for [Jj
p t Pt r o ps 详r i rai l c e a c r i a t f ot a ei d t e s n O t v a n o
‘ J e tsa u Cu了 n tt s
〔〕 8 1 王建六. 应重视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治疗【 . l J 中国医刊,074 2 , 2
( )7 8 3 :一
[9 T i T Bay FE m l H , a T 1〕 h 沐” ,r M ,拓 ee Del a g d s y t .m i x o
m t av c r e r e o t a o o r u t d e 园 c m n f n e o da 目 c e n m r r l n a n
f ai r h e P o ,g a ‘ cyhr n a t a ]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