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取穴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52]刘喜梅,岳智龄.内外兼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8):51 52
[53]何爱敏,郑重燕,凌小燕.超声波导入药物联合双黄连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8):83 84
[54]孙昭辉,孙强三,张秀芳,等.超短波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0):623 625
[55]赵丽娟,刘凤杰.热磁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4例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2000,4(12):108
[56]东雅杰.高压氧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2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2,13(3):481
[57]孙彦青.肾囊封闭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5例[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43
[58]梁雪.痛泻要方内服配合十一方药渣腹部烫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75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5,46(12):913 914
(收稿日期2012-09-16)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取穴概况
张志国1,张姝2,李慧梅3
(1.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保健中心针灸科,河北沧州061000;
2.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康复理疗科,河北沧州061000;3.广西钦州市中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取穴;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649(2013)01-0142-0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临床研究较多。但各医家选穴不同、方法多样。现将临床取穴的概况综述如下。1按部位取穴
1.1近部选穴某些医家针灸治疗本病单纯选取近部输穴。邵立原[1]针刺“面瘫穴”(锁骨外1/3斜上1.5寸处)治疗本病110例,采用交叉取穴,针尖向颈部方向呈45ʎ角斜刺25 40mm,使患者局部产生麻胀感,并向颈面部放散,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89例,好转21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孙伊平[2]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360例,急性期取患侧阳白、太阳、地仓、颊车、颧&等;恢复期取完骨、天柱、大椎穴;后遗症期取穴以健侧颔厌、颧&,患侧阳白、颧&为主,各期都配合毛刺颈夹脊穴,结果痊愈324例(89.86%),显效24例(6.67%),有效12例(3.47%),总有效率为100%。胡晓东[3]采用电针太阳、下关穴治疗周围性面瘫68例,结果愈显率为85.3%,与常规针刺愈显率79.4%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电针太阳、下关穴的疗效优于常规组,此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
1.2近部取穴配合上肢远部选穴建国以来针灸治疗面瘫临床研究文献的方法学评价[4]中筛选出6个常用穴位为地仓、颊车、阳白、下关、翳风、合谷穴。王星宇[5]经循证医学统计,也得出周围性面瘫中使用频率前五位的穴位是地仓、颊车、合谷、阳白、下关。多数医家特别是部分规范教材和文献中,主穴为近部腧穴配合上肢远部腧穴,上肢穴以合谷穴应用频率最高。王启才主编《针灸治疗学》[6]中主穴取阳白、四白、颧&、颊车、地仓、翳风、合谷。杨长森主编《针灸治疗学》[7]主穴取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四白。孙国杰主编《针灸学》[8]治疗本病的处方为太阳、阳白、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心大样本RCT研究”课题中,邢丹等[9]观察200例患者,主穴取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翳风、颧&、下关穴。采用中心随机分为A、B、C、D、E组,A组采用分期针刺,B组采用分期针刺加灸,C组采用分期电针,D组采用分期针刺加经筋排刺,E组采用不分期针刺。结果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古代取穴亦多取局部与上肢穴。李学智等[10]选取先秦至清末有代表性古医籍44部,将古籍中的治疗面瘫的文献条目194条录入数据库,对所用穴位的频次进行统计,前15位皆为面部与上肢腧穴,依次为:地仓(57次),颊车(46次),水沟(28次),合谷(26次),承浆(22次),听会(17次),翳风(12次),太渊(11次),列缺(10次),大迎、颧&、上关(各9次),承泣(8次),巨&、完骨(各7次);下肢远端的穴位为足三里、冲阳、内庭(各6次),行间(4次),照海(2次),太冲、阳陵泉、环跳、绝骨、商丘、申脉、委中(各1次)等。郭尧杰等[11]运用计算机对62本针灸古籍进行检索统计,结果显示古代针灸治疗本症共涉及81个穴位,总计266穴次,常用部位及其频次为:头面162、手背23、足背16、臂阳12、腿阳11、臂阴9、手掌7,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古人取上肢穴与下肢穴的比为1.55:1。说明古人重视头面部穴位的应用,其中取上肢穴多于下肢穴。《针灸甲乙经》记载:“目痛口僻,泪出,目不明,四白主之。”“口僻不正,失欠口不开,翳风主之。”《针灸大成·鼻口门》言:“口眼’斜,颊车、水沟、列缺、太渊、合谷、二间、地仓、丝竹空。”《玉龙歌》言:“口眼’斜最可
·
241
·
四川中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3年第31卷第01期
Vol.31,No.01,2013
差,地仓妙穴连颊车。”《针灸易学》载:“口眼’
斜:颊车、地仓、人中、承浆、合谷、百会。”
1.3近部取穴配合上、下肢远部选穴此种取穴法临床最常用。邱茂良主编《针灸学》[12]中治疗本病穴取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石学敏主编《针灸学》[13]主穴为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颊车、地仓、合谷、昆仑穴。罗和平等[14]将63例面瘫患者按正交设计L
9
(3)4表随机分组、安排试验,采用A(针刺时机,分1 7天、8 10天、11 14天)、B(选穴配方)、C(刺激量,分轻、中、重)、D(电针时间,分10min、20min、30min)4因素3水平不同组合方案治疗并进行优选。
选穴配方设计的3个水平为:B
1
远取足三里,近取患侧阳白、瞳子&、下关、巨&、大迎、承浆、颊
车;B
2
远取合谷,近取患侧攒竹、丝竹空、颧&、
水沟、地仓、夹承浆、四白、迎香;B
3
交替使用1、2水平中的两组穴位。3个水平中具体刺法为阳白向鱼腰透刺,大迎向地仓透刺,颊车向颧&透刺,承浆、夹承浆、地仓、水沟均向患侧水平透刺,其他穴位按常规直刺或斜刺。每日治疗1次,留针30min,在治疗后第2天和第31天计量面神经功能积分并统计处理。结果B(选穴配方)、D(电针时间)为显著因素(P<0.05),其中B(选穴配方)为最
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B
3优于B
1
(P<0.01),B
3
优
于B
2(P<0.05),B
1
、B
2
水平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说明交替针刺两组穴位效果最佳。1.4远部取穴单纯选取远端腧穴治疗本病的报道较少。刘焕兰[15]单用远端腧穴治疗此病,循经远取曲池、合谷、足三里、冲阳,配合电针、TDP照射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休息3 5天后,再进行第2疗程。68例患者中,治疗5 7天面瘫症状完全消失11例,8 14天面瘫症状全部纠正者43例,15 21天面瘫症状完全纠正者54例,22 30天面瘫症状完全纠正者60例,经治1个月面瘫症状基本纠正,说话时稍有不自然者6例,发病后3个月以上来就诊者2例,虽有好转,但留有后遗症,总治愈率为82.4%,总有效率为97.1%。
2分期辨证选穴
分期选穴基本可归纳为三类:(1)各期以近端腧穴为主,重点强调各期采用的不同针法或治疗方法。郭景贤等[16]选取牵正、翳风为主穴治疗周围性面瘫156例,配穴选取阳白、太阳、承泣、颧&、地仓、人中、承浆、迎香、合谷,均浅刺,手法宜轻,可配合耳后刺络放血。恢复期以上配穴渐深刺,可适当配合透刺,如阳白四透(即阳白透攒竹、丝竹空、头维、上星)、承浆透地仓、地仓透颊车等。后遗症期患侧配穴宜减少,浅刺,刺激量小,配合选用对应的健侧穴位深刺。结果痊愈14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2)急性期以近部取穴为主,恢复期辨证加取远端腧穴。一般恢复期加足三里[6 8,12,13]。辨证配穴如风寒证配外关;风热证配曲池[6];风痰阻络加丰隆[17];肝胆湿热加太冲、阳陵泉[18];肝肾阴虚加太溪、太冲[19];气虚血瘀加足三里、三阴交[17]。(3)早期选用远端腧穴,后期取局部腧穴。刘烨等[20]早期采用远端针刺足三里、上巨虚,针尖向上,行烧山火手法,留针90min,留针期间每隔10 20min行针1次;1疗程后,改为留针30min,中间行针1 2次;观察仍不愈者,第3疗程配合针刺局部穴位,配穴1组为地仓、颊车、阳白、四白、太阳、人中、合谷;2组为攒竹、颧&、迎香、牵正、合谷,每日1组,留针30min,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病情顽固者,可配合患部闪罐,温针治疗。结果108例患者中,第1疗程治愈34例,第2疗程治愈36例,配合局部取穴治愈24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
3小结
目前针灸治疗面瘫的报道颇多,方法各异,疗效理想。应加强针灸临床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探讨各法各穴的作用,为临床优化处方提供依据,使之能够更加简便、快捷、高效地应用于临床,这将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邵立原.针刺“面瘫穴”治疗面神经麻痹110例[J].中国针灸,2009,29(9):758.
[2]孙伊平.颈夹脊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63
[3]胡晓东.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136例[J].中国针灸,2007,S1:48
[4]Liang FR,Li Y.Methodological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2003,13(1):3 9
[5]王星宇.关于贝尔面瘫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耳鼻喉科学分册,1998:142 145
[6]王启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 70
[7]杨长森.高等医药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6
[8]孙国杰.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0 241
[9]邢丹,倪姗姗,高旭超,等.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89 291
[10]李学智,梁繁荣,吴曦,等.基于文献数据分析的古代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规律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176 2177
[11]郭尧杰,顾杰,刘立公.面瘫的古代针灸疗法特点分析[J].中国针灸,1999(4):245 247
[12]邱茂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17 218
[13]石学敏.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9 221
[14]罗和平,林天东,蔡敏,等.面瘫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J].中国针灸,2010,30(2):93 96
[15]刘焕兰.循经远端取穴治疗面瘫68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2):39 40
[16]郭景贤,张朝霞,刘婧,等.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J].山西中医,2009,25(6):23
[17]刘媛媛,艾宙,奚玉风,等.辨证取穴针刺治疗面瘫321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7,36(2):37 38
·
341
·
2013年第31卷第01期Vol.31,No.01,2013
四川中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