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的医德系统教育实践探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生的医德系统教育实践探讨论文
•相关推荐
医学生的医德系统教育实践探讨论文
〔摘要〕在医德教育中,医德认知是基础,医德情感是动力、医德意志是保证、医德行为是目的。
医学生的医德系统教育,应着力培育医学生的医德认知、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情感、磨练医学生的医德意志,最终促使医学生养成医德行为。
〔关键词〕医德认知;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行为;系统教育
1医学生的医德系统教育探究
医学道德的理论、规范、实践等,都以人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为前提,通过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医德教育应依据医德认知的培育、医德情感的培养、医德意志的磨练、医德行为的养成这一统一的系统链来系统实施。
1.1医德认知是医德系统教育的基础
道德认知,又称道德认识,是指个体在原有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对道德范例的刺激效应感应经过同化、顺应的加工而获得道德新知的心理活动过程。
医学道德认知就是对于医学道德原则、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医德认知在医德履行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引导机制是道德认知,它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表现在道德判断上。
医德认知是医德系统教育的理论基础。
1.1.1认知促使医德自律过程的理性化。
认知使医德意识和医德行为理性化,由朦胧的感觉上升到自觉的认识,使人对医学的职业性质和社会职能的理性认识、对患者的理性认识、对自己的义务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明确的界定。
在理性的支配下,人们才能把外在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道德要求,真正做到是非分明,责任明确,界限清晰。
认知是对医德规范的认知,包括学生对医德理论、规范、原则的
认识和评价。
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对某些医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加深对医德意义的理解,建立判断自己医务行为是否合乎医德的标准,从而使医德认识转化为个人医德行为的自觉力量。
1.1.2认知提高主体的自觉。
认知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是把必然性转化为人的自由意志,把外在约束转化为行动的依托。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把握,从医德领域来说,必然性就是医德他律的外在约束。
自由是由于认知了这些规范,自觉地履行这些规范,在行动中已不再感到这些规范是约束。
而是内心的需求和行动的需求,认知使主体能从局限的个体感性行为中解放出来,从宏观领域中审时度势,再回到微观领域采取理性的活动。
1.2医德情感是医德系统教育的动力
“医德情感是医务人员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在工作实践中对医学道德关系和行为的感觉体验及其爱憎或好恶的情绪态度”,[5]即人们对医疗实践中的医德行为的`主观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爱憎、好恶、信任、同情、痛苦等内心体验。
医德情感是把人们的医德认识转变为医德意志和医德行为的持续动力。
医德情感比医德认识有更大的稳定性,医德情感的变化,不但有赖于医德认识的提高,而且有赖于长期的实践和磨炼。
因此,医德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高尚的医德情感,有了这种情感就能自然而然地敬仰或喜爱合乎医德的行为,憎恶不合乎医德的行为。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习惯的实质就在于人的行为己经由良心的呼唤所支配,而这种呼唤的主调则是情感。
医德情感可以对医德意志和医德行为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在医德认知向医德行为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德情感是医德认识转化为医德行为的枢纽。
1.3医德意志是医德系统教育的保证
高尚的医德固然美好,但需要以坚强的意志作保证。
医学道德意志是主体自觉地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医学道德目的的活动。
实际上医学道德意志是医学道德认知的能动作用,是利用自己的道德意识,经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冲突与支配
行为的力量。
医学道德意志离不开医学道德行为,但又不等于医学道德行为,它是调节医学道德行为的内部杠杆。
由于意志力量贯穿医学道德行为的始终,因此,医学道德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改变道德目标,甚至滑向错误;而医学道德意志坚强的人,能够经受住严峻的道德考验,坚持正确的医学道德行为。
1.4医德行为是医德系统教育的目的
医学道德行为是在一定医学道德认知、情感、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行动。
它是实现医学道德动机的手段,也是一个人道德认知的外在表现。
医学道德行为是医德教育的目的,也是衡量医学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看一个医务工作者的道德品质,主要是看他的言行是否一致、道德行为是否具有一贯性。
引导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医德教育的最终环节。
1.5医学生医德系统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医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7]在医学生医德系统教育中,人的知、情、意、行是统一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医学道德认知,往往伴随着医学道德情感,随之产生医学道德行为;而当医学道德行为遇到困难或不能实现时,改变行为方式或调节自己的情感,最终得以实现医学道德人格的升华。
对于医学生道德系统教育来说,每一个方面都不能忽视。
2医学生医德系统教育的实践
根据医德教育系统性的要求,我们应着力培育医学生的医德认知、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情感、磨炼医学生的医德意志、最终促使医学生养成良好医德行为。
2.1医学生医德认知的培育
在医德认知的培育上,我们开展了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践教育活动,进行了医德誓词宣誓及解读;参观校内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参观后写感悟,汇编成册,以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教材;利用健康日和护士节进行医德教育;职业道德、法律、心理指导与咨询中心开展医德教育等多项医德教育践行活动。
2.2医学生医德情感的培养
教育医学生对医疗卫生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念,具有职业责任感义务感及职业的崇高感,使学生树立起“治病救人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患者一视同仁是起码标准”等理念,良好的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引导学生对他人的生命要有尊重、敬畏之情,能够做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乐于奉献和公平正义。
学校播放了医务标兵的先进事迹及宣扬高尚医德的有关电影、纪录片;开展了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和医德模范的系列讲座和报告;开展了“关爱生命”“爱心奉献周”、“医德事迹百篇”、“医德教育特色项目”征集;
“做一天医生、护士”等一系列医疗实践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医学生的移情体验,使他们将关爱、分享、奉献、合作、助人等内化为自己的医德情感。
2.3医学生医德意志的磨炼
意志是医德行为的支撑点,是行为的杠杆,磨炼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
我校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职业作为奋斗目标,具有勇于履行职业责任和义务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慎独自律的品质。
具体进行了医学专业的职场教育;护理专业开展争创“叶欣班”、“南丁格尔班”等活动;进行了医疗扶贫实践;参观校外基地(医大生命意义展室、蓟县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开展“愿做中国的南丁格尔”、“让理想扎根专业”等各种专题演讲会;通过职业道德教育网络平台中的自我教育和警示教育来加强医德意志的磨炼,使其具有抵制社会不良道德行为的果断性和坚韧性。
2.4医学生医德行为的养成
医学生医德行为的养成是医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在对医学生进行医德认知、医德情感、医德意志理论与实践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了医德行为的养成教育。
具体包括临床实践的医德教育;“医务人员形象”大讨论;实习医院的医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网络的平台互动;举行了“授帽仪式”和“接灯仪式”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