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优质课件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优质课件
之是非不为能是非以,孔故子未的尝是有非是非为耳是。非…的…理虽论使夫,子是复生于今, 又不知非作应如何随非时是代也变。迁…发…无展以而孔改子变之,定不本行应赏以罚。……以 孔子之是孔非为子是的非话,作故为未永尝有久是不非变耳的。定论。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以天下公论开者反,对必视循天国下家之民公族,为天一下人非一之姓私之产私,也。 若夫国君祚之位不为长一,姓为之一特姓权言也。,这非是公对义封也建。所秦之所以获 罪于万有世者制,、私世而袭已等矣级。斥制秦、之中私央,集而权欲制私等其子孙长存, 又岂天下之君大主公专哉!制制度的直接否定。
代表人物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人君者不然。抨以为击天君下主利专害制之制权皆度出,于揭我露,君我主以天是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天归于下人之,大亦害无,不提可。倡使“天法下治之”人,不敢改自私,不敢自利, 以业,我传之之大子私孙为,天受下享之无公穷。革。始君汉而主高惭帝焉专所,制谓久;“而某安业焉所,就视,天孰下与为仲莫多大”之者产,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
4、正统: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 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6、融合: 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融合。
7、理学: 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吸纳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 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反映了军机处的设置。
说明清朝时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 一步得到巩固。
该图反映的是什么领域的工具?说明什么?
纺织领域 说明手工业发达,在丝织业首先出现了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人教版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共31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共31张PPT)

儒家思想消极影响: 儒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作为封建文化的载体,束缚了人们的 思想,促成了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 不利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
学派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儒 家
朱熹
理 学
陆九渊
王阳明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时代 春秋 战国 战国 西汉 南宋 南宋 明朝
明末 清初
主要思想
历程 创立 大宗 正统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 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具有明显的民主 性。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背景: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传 统
百 诸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

思想主张
文争

鸣 百家: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材料1: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 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材料2:“动以入动,不息不滞…… 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 。”
阅读材料思考:反映了王夫之怎样 的思想主张?
世界是物质。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代表《明夷待访录》《日知录》《天《读通鉴论》
陆九渊(南宋) 王阳明(集大成者)
心是
本原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心外无物,
心即理也
心外无理
认识 论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主观唯心主义
宋明理学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 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
(1)宋明理学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和谐意识;忧患意识。 ②崇尚道德;重义轻利。 ③身体力行;自主自强。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共44张PPT)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共44张PPT)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四)王夫之 2、思想著作 (1)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是有规 律可循;
材料一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气者, 理之依也”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 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江河之水, 今犹古也,而非今水之即古水……” ——王夫之《读通鉴论》
压抑、扼杀自然欲望
对待理学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习重点:四位思想家的主张 学习难点: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及进步性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 试,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 陈腐不化的习气。
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 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 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 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 工商业阶层壮大。 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2.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 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 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材料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 是 ( ) 甲:致良知 “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 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C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评价: 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 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

课件2: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件2: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进步思想的“进步”体现在哪里?
进步体现: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专制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如何对传统儒学批判 继承的?
批判: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②思想上:反对理学的空谈主义唯心主义。 继承: ①对于民本思想的继承 ②探索精神和倡导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 商有品的经在济高蓬声勃谈发论展科,举工考商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 落后,业吃阶完层饭壮早大早。地回房看书。
西学东渐,冲击中国 文化思想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抗清、反专制可知)
经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从黄宗羲重商可知)
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 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 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2)经济条件: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3)文化条件: 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 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2、三人的思想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 理学的?
(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猛烈批判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 观。 (2)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近代梁启超在此基础 上概括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 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 点。

2019年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

2019年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
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李贽:从——————————————————————————————
角度,批判理学对人性的束缚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
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经世致用的
顾炎武:从——————————角度,批判理学空谈。
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
用“众治”来取代“独治”,主张分权
著作
观点
影响
李贽
《焚书》 《藏书》
①挑战孔子权威,反对 反映资本主
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②批
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正义萌芽时期 当的私欲(反对三纲五常)的要求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②①提抨倡击“君工主商专皆制本”抨推击动君了主以专后制的,反
专制斗争
女弟子。
——《藏书》
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
②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反对三纲五常、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著作
观点
影响
李贽
《焚书》 《藏书》
①挑战孔子权威及儒家 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 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②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 调人正当的私欲
《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中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2)根据材料二,归纳顾炎武对君主专制的主要态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态度产生的主要原 因。
材料三: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这部书(《明 夷待访录》)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梁启超说这部书 “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 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 深。”又说:“此书乾隆年间入禁书类,光绪间我们一 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精美课件(共23张PPT)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精美课件(共23张PPT)

(3)提出“三纲五 常”的道德标准:
①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 会稳定
②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 制度,具有局限性
(4)仁政思想:限田、薄敛、省役
特点: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外儒内法 作用: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 改善人民生活
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什么地方?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二、提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内容:(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稳定与发展 ②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发展 ①有利于加强君权
(2)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 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
②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 迷信色彩浓厚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某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 所从矣。 ──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
阶级矛盾:王国诸侯问题 土地兼并问题
有 为

回顾必修一、必修二归纳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 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 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每一次举步向前,其实都是一个新起点;成长的轨迹就 是这一个又一个的起点的连线,诚请认真对待每一个新 起点! • 每一次举步向前,其实都是一个新起点; 成长的轨迹就是这一个又一个的起点的连 线,诚请认真对待每一个新起点。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4、王夫之说:“知必以行为政。┅┅行可有知之效; ┅┅知不得有行之效。”材料反映出王夫之的什么思想 (C ) A、精神与物质并存 B、无神论思想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自然界变化有规律
二、“离经叛道”的李贽”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 。中年做过小官, 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 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 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2、李贽的代表作
《 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藏书》的 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 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1、李贽提出的人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 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思想冲击了 理学的什么观点?( B )
A、四书五经 C、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 D、三教合一
2、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具现实意 义的是( D )
A、土地赋税制度改革 C、司法制度改革 B、整顿吏治 D、工商皆本
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 A ) A、明清之际政治经济思想发生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 B、宋明理学的盛行 C、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D、君主专制的腐败
(2)黄宗羲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 大害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
继承了民本思想,提出“
(1)顾炎武其人
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 - 1682 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 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 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 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 先河。
(2)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 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所有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经世致用,主张文人 多研究一些国计民生的现实,反对空谈 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建立唯物主义体系。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 立存在的,具有唯物主义观点(天下为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共32张PPT)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共32张PPT)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会试 政治腐朽,拜金逐利 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 风气盛行 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 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专制社会矛盾尖锐。人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 民反抗不断。 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 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 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 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
(2)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延伸探究
探究1: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君主专制;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李贽 温陵居士
黄宗羲 梨洲先生
顾炎武 亭林先生
王夫之 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李贽——离经叛道
1、人生经历: 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特征: 正直清廉、“离经叛道” 2、代表作 《焚书《藏书》
结合材料,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1: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 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 为人乎? ——《焚书》
1、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①倡导经世致用;
②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评价顾炎武的思想
他经世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 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生平:抗清、著书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理 优质课件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理 优质课件

开始形成 受到抑制 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 三教并行
挑战严峻
隋朝 唐朝 宋明 明清
三教合一 三教并行 儒学复兴 儒学活跃
程朱陆王 李黄顾王
挑战严峻 挑战严峻 复兴创造
批判继承活跃
2.试结合上面表格,归纳概括中国历史上各时期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儒家)演变的发展特征?
时人尊称为“亭林先生”
著作: 顾炎武(1613-1682)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何谓“经世致用”?
顾指炎的武是一的种观治点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
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 世致用倡之导学经。世其致特用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 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 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著作: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
后汇编为《船山遗书》
王夫之 1619-1692)
王夫之的观点
(1)世界是物质的; (2)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 事物都是可知的; (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评价王夫之的观点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 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归纳概括明清之际四位思想家的主张
思想家
重要 主张
李 贽 ⑴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
⑵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与个性的发展
黄宗羲 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以“天下之法”取代“一
家之法”
顾炎武 推崇经世致用的思想;重视实践求真知,以求解决现实问题
王夫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李贽(1527-1602)是明朝后期具有封建叛逆色彩和 战斗精神的著名思想家。
人生经历: 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特征: 正直清廉、“离经叛道” 代表作 : 《焚书》 《藏书》 思想主张: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权 威),批判道学家 的虚伪 (反正统),强 调正常人的私欲(尊人性)。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 发展(倡人性)。 评价 : 1、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进 步意义; 2、将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 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3、是明清时期反封建专制主义启蒙运动的先 驱,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和反封建民主思 想的产生。
“工商皆本”
区分“亡国”与“亡天下”
朴素辩证法思想(静止是相对 的,运动是绝对的) 《周易外传》 《读通鉴论》 (《船山遗书》) 影响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代表作品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具体影响
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 一定影响
开一代脚踏实地学风; 对近代民权有启蒙影响
共同影响
①批判地继承儒学,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具有进步性; ③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李贽主张人们应该有平等地位,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 封建特权,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和地位; 他提出人皆有私,揭露道学先生的虚伪,反映了其反对宋明 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和对纲常礼教的揭露、批判。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共同的生活背景: 政治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根源) 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 经历:都参加了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李贽故居(福建泉州)
材料一:李贽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尧舜同普
通人一样,每一个人都是圣人。种地、做生意,一切 谋生活动,都是普通人的物质利益,这些就是道。 材料二:李贽还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 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 “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 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 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 问:上述两段文字主要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
通过比较学习,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比较能力和善于对历史 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比较的意识。
四、学法指导
实践证明,多用几种感官比用一种感官学习效果好。故本节课采用 多种手段,使学生用耳听,用眼观察,动脑思考,更多的是让学生动口 讲述、讨论,动手做练习,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信息,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1)阅 读分析 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地梳理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2)看图析图法:充分利用各种图表,使抽象知识系统化、形象化,引导学生 看图、析图,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 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体验”中 了解历史,思考 更全面,认识更彻底。
(4)小组合作法:充分表达,互相交流,学会合作讨论,得出历史结论 。
第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
宜丰二中 胡红玲
对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法 设 计
学 法 指 导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第四课的内容。本课在第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儒家思想发展历 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儒家思想在此阶段的发展,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他们思 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作简要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 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世界前列,不畏强权,勇于 斗争,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通过图片《贞节牌坊》导入新课。
2.课堂实施:对本节课我的整体构思如下
背景
思想
影响民主、“法治” 经世致用 唯物辩证
时代反映 民主色彩 未成主流 影响晚晴
3. 课堂总结
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民族 矛盾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3.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4.思想: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
三、教法设计
1、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2、教学方法: (1)探究式、启发式教法: 组织学生通过图片、史料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积极创新等 思维品质。
(2)多媒体演示法: 采用课件可增大教学容量,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比较法: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主要思想
具体主张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 害;②提出“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 取代“一家之法”
经世致用
①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 ②学以致用
唯物主义思想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 化有规律; ③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 的
其他思想
3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本课的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 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 能力,但思考问题时往往逻辑性、严密性不够,如何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对教师来说是项挑 战。这节课我准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合作探究为主 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 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