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稿件》编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摘稿件》编辑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许多受众希望能花费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信息和知识,因而文摘稿件成为大家欢迎的一种内容,文摘类报纸和版面应运而生。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报纸都办起了文摘专栏和文摘专版,许多电台、电视台也办起了文摘类节目。
何谓文摘稿件呢?文摘稿件就是对新近出版发行的报纸、刊物、书籍中具有摘编价值的文字稿进行摘编的一种报道形式。
它通常具有新鲜性、知识性和信息性的特点,并以快、新、精的面目呈现在受众面前。
怎样编辑文摘稿件呢?
一、要广泛涉猎报纸、刊物和书籍
现在全国很多家文摘报和其他报纸的文摘专栏、文摘专版所刊载的文摘稿,内容非常广泛丰富。
例如都没有重大决策、领导动态、史海钩沉、学术动态、名人轶事、科学知识、异国揽胜、文坛现状、艺术人生、逸闻趣事等栏目。
像上海的《报刊文摘》、山西的《生活文摘报》、《良友》等报纸,每期内容都要采撷海内外100多家报纸和刊物,编发几十篇甚至百余篇稿件,可以说是纵贯东西、融会古今,做到了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因此,无论是编辑还是受众,要为文摘类的报纸提供稿件,就必须要做到博览群书,收集观看各种报纸和杂志,从中捕捉有价值、有意义、有看点的新闻。
二、要构建文摘新理念
在人们传统的理念中,“文摘、文摘,不就是抄抄摘摘”?这种看法似乎已经根深蒂固。
但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文摘面临的是那些想用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新信息、了解各类情况、陶冶高雅情操的求知者。
面对这些有各种要求的受众,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抄抄摘摘”可以了事的,文摘编辑必须具备相应的新理念,从传统理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构建一种文摘新理念,才能办出符合当今受众需求的文摘类报刊来。
文摘编辑首先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读者爱好,事先策划好工作方向和版面内容。
这种策划,是编辑思想的一种输出,是编辑自己给自己出主意,也是对原作品思想的汲取和容纳,是编辑意图与所编材料的观点的一种相互打通和完美重组。
在具体操作上,策划首先是一种选题的优化,是编辑先在认识上能动地选题。
面对无边的书海,选什么?从何下手?编辑需要基本了解现存的规律及其走向、流行话题的基础上,选行选题。
假如编辑的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并能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去能动地反映和优化这种认识,他就可以对相关信息及时做出积极的认识和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编辑出精彩的文摘稿件。
三、要选取鲜活的内容
当今时代的文摘编辑已不可能再是简单的“文抄工”。
他们既是信息的“中介”,又是出版物的创造者,这样的双重身份,使编辑成了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主体。
在编辑工作的实践中,他们将自己内在的观念和智力应用在作品中,这种审美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有机结合,就是编辑主体的审美目的与编辑对象的审美规律的有机融合。
也可以说,编辑的审美意识决定了他的劳动成果是具有创造性价值的。
编辑主体的审美投射,就报纸版面而言主要体现在视其对象的新闻性、独特性、知识性,文摘稿的内容要以新鲜为标准。
这包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涌现出的新动向、新情况、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问题等等。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文摘稿,都要做到向受众提供新信息,给人以新启示;即使是那些久远的史料,也要摘出新意来。
在此基础上,编辑主体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观念若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能达到对编辑对象的超越和创新,他们对具有一定价值的文化信息再一次的选择、整合与重构,往往能够产生出在结构、功能和价值上远远高于原文化信息的新文化信息。
编辑主体的超前审美意识往往可以支配某一时期的文化潮流,引导文化变迁的方向。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编辑主体的审美意识会愈来愈强化、愈来愈自觉。
四、要注意稿件内容的精确性
在摘编文摘稿时,要尊重原作作者,保持其原作文义的精确性。
文摘稿一般取两种方法,一是浓缩,二是摘取其精华部分。
无论哪种方法,摘编者既不能歪曲原作的文义,也不能添油加醋,擅自加进自己的东西。
同时,在摘编文摘稿时,摘编者要对所摘编的文字稿,进行认真分析,必要时还要核对有关资料,请教有关专家和学者,以免以讹传讹。
尽管文摘是摘编的已经发表的文章,但并不是随手拿来,照样刊登,而是需要编辑能动地对原作内容有新建树、新见地,能动地对原作进行突破和重组,这实际上是进行第二次创作;对文摘稿件进行命题时要体现创新意识,一篇文摘稿究竟用原作标题,还是重新拟题?要根据版面的需要和原作的意图,从实际出发;把各类稿件组成一个版面时体现出的创新意识,不同的稿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给合巧妙,会使稿件产生附加价值;经过编辑策划,精心组合的版面,所产生的整体效应,远远超过原作各个个体的总和。
编辑编稿时,要做好鉴、删、改、统、核5个环节。
“鉴”即鉴审、鉴识、鉴赏,是编辑稿件的前提,它要求正确、公平,编辑要摘掉有色眼镜,要用政治、专业、艺术的尺度去衡量、切忌偏见。
删,作为媒体的文摘版面或文摘节目,容量肯定是有限的,在选中某书或某篇文章时,也需再作删减,而这种删减必须是不伤其“筋骨”、不动其“主脉”,甚至还得保持其原有的艺术风格。
实践证明:删,是其某一部分,也能留下
它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的“神态”。
而“改”与“删”是“孪生”的,要将一部书纳入仅几千字的版面,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改”字能完成的,这种改编、改写是在对原作品的全面理解上进行的,是将其主线拎出,并保留其艺术风格的再创作。
作为一个文摘版面或节目的编辑,“统”应该是将百花齐放的报刊,“统一”在一个版面上,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丰富多彩,而不是杂七杂八。
“核”,是检验一个编辑是否具有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也是考核一个编辑是否具有知识含量的尺度。
五、要详细注明出处
我们在看到文摘类的文章时,一般文章的末尾都详细注明了出处。
这些包括原作的报纸、刊物、书籍的名称及其刊载的日期(包括刊物期数、书籍出版年月和页码),原作的名称及其作者的姓名。
文摘稿详细注明出处,既便于报纸编辑查对原作品,也便于受众查阅原作品全文。
这样做,也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所要求的。
总而言之,摘编文摘稿的要求是:求新而不猎奇,求博而不芜杂,求精而不晦涩,求快而不讹误。